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低温α-淀粉酶饲喂肉鸡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2组、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t、150 g/t和200 g/t低温α-淀粉酶,试验期42 d。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100 g/t低温α-淀粉酶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体重、后期平均日增重(P0.05);低温α-淀粉酶降低了前期(P=0.071)、后期(P0.05)和全期(P0.05)料重比。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鸡日粮中添加低温α-淀粉酶可以改善生产性能,添加量以100 g/t为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相似文献   

3.
外源α-淀粉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日龄AA肉鸡44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2羽,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0U/kg、3,000U/kg、9,000U/kg微生物α-淀粉酶的试验日粮,研究不同剂量淀粉酶对肉鸡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淀粉酶均提高了肉鸡前期和后期增重,促进前期肉鸡采食,且肉鸡增重与添加剂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P<0.01),但饲料转化率未受影响,添加2250mg/kg淀粉酶对肉鸡增重提高作用最大,添加750mg/kg淀粉酶对饲料转化率改善效果最佳,每多添加1000U/kg淀粉酶,每羽肉鸡约多增重10g.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α-1,4-淀粉酶、普鲁兰酶和糖化酶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1 960羽1日龄健康罗斯308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7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800 IU/kgα-1,4-淀粉酶,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80 IU/kg普鲁兰酶,试验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35 000 IU/kg糖化酶,试验4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800 IU/kgα-1,4-淀粉酶+135 000 IU/kg糖化酶,试验5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800 IU/kgα-1,4-淀粉酶+180 IU/kg的普鲁兰酶,试验6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800 IU/kgα-1,4-淀粉酶+135 000 IU/kg糖化酶+180 IU/kg普鲁兰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6组1~21日龄和22~42日龄阶段末重、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阶段试验1、2、3、4、6组耗料增重比(FCR)显著下降(P0.05);试验3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试验1组(P0.05);试验1、4组回肠VH/C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屠宰性能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α-1,4-淀粉酶、糖化酶和普鲁兰酶在肉鸡体内存在互作效应,α-1,4-淀粉酶、糖化酶和普鲁兰酶组合添加对肉鸡的促生长效果优于单一类型淀粉酶。  相似文献   

5.
选用1日龄AA肉鸡44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2羽,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0U/kg、3,000U/kg、9,000U/kg微生物α-淀粉酶的试验日粮,研究不同剂量淀粉酶对肉鸡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淀粉酶均提高了肉鸡前期和后期增重,促进前期肉鸡采食,且肉鸡增重与添加剂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P<0.01),但饲料转化率未受影响,添加2250mg/kg淀粉酶对肉鸡增重提高作用最大,添加750mg/kg淀粉酶对饲料转化率改善效果最佳,每多添加1000U/kg淀粉酶,每羽肉鸡约多增重10g。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β-1,3葡聚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1日龄AA雄性肉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他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g/t、200 g/t、400 g/t、800 g/t的β-1,3葡聚糖,试验共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g/t的β-1,3葡聚糖能显著提高肉鸡1~42日龄阶段欧洲效益指数(EPI),且在1~21日龄阶段,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存在显著的线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 g/t组的腹脂比重显著降低了31%(P0.05),胸深肌比重显著提高了10.7%(P0.05),小腿比重和法氏囊比重与β-1,3葡聚糖的添加量呈现显著的二次线性相关(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00 g/t的β-1,3葡聚糖能提高肉鸡饲料转化率,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同时能提高其欧洲效益指数和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为评价单宁酸的生物学效应提供参考。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考察在无饲粮下2种单宁酸对猪模拟胃液、模拟小肠液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设5个处理,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 mg(胃液体积为20 mL,小肠液体积为22 mL);单宁酸1,10 mg;单宁酸1,20 mg;单宁酸2,10 mg;单宁酸2,20 mg。测定各处理的胃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试验二考察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单宁酸对猪仿生消化中胃、小肠阶段消化酶活性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5个处理,单宁酸在饲粮中的含量分别为0 mg·(2 g)~(-1);单宁酸1,10 mg·(2 g)~(-1);单宁酸1,20 mg·(2 g)~(-1);单宁酸2,10 mg·(2 g)~(-1);单宁酸2,20 mg·(2 g)~(-1)。测定仿生消化中胃阶段0.5和4 h时胃蛋白酶活性,小肠阶段0.5、4和8 h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及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测定饲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结果表明:1)无饲粮的情况下,和空白对照组相比,2种单宁酸对模拟胃液中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单宁酸1比单宁酸2更高地降低了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2)在饲粮进行仿生消化的胃消化0.5~4 h内,除4 h时10 mg·(2 g)~(-1)添加量外,添加单宁酸1时胃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添加单宁酸2时的相应值(P0.05),除单宁酸2在消化0.5 h外,2种单宁酸在添加10 mg·(2 g)~(-1)时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20 mg·(2 g)~(-1)添加量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0.5 h时,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2的2个水平对消化液中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显著降低了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单宁酸1的消化液中胰蛋白酶活性高于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4 h时,除添加水平为20 mg·(2 g)~(-1)时的糜蛋白酶活性外,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消化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活性高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而胰蛋白酶活性低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8 h时,饲粮中单宁酸的添加量影响了淀粉酶的活性,但单宁酸1和单宁酸2各两个添加量在淀粉酶的平均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单宁酸在两种添加水平下均显著降低了饲料粗蛋白消化率(P0.05),且单宁酸2比单宁酸1更多地降低了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综上所述,在有、无饲粮条件下,单宁酸对消化酶活性呈现不一致影响。单宁酸影响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可能主要与消化液中糜蛋白酶活性降低以及单宁酸与饲粮中的化学成分形成螯合物降低了小肠消化酶的水解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试验应用体外法研究9个添加水平的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玉米、小麦及全价日粮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还原糖生成量、干物质消化率、离体消化能均随α-淀粉酶和糖化酶添加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地提高(P<0.05),且这两种酶制剂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互作效应(P<0.05),α-淀粉酶和糖化酶分别在玉米、小麦和全价日粮中最适添加量分别为500μg/g和750μg/g、1 000μg/g和500μg/g、500μg/g和750μg/g。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取32日龄的矮脚黄羽肉鸡母鸡1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每吨日粮分别添加0、50g、80g、100g γ-氨基丁酸,试验期为34d。试验结果表明,每吨日粮添加0、50g、80g、100g γ-氨基丁酸对矮脚黄鸡的生产性能在各阶段均有影响(P0.05)。添加80g/t的饲粮料肉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综合饲料成本等经济因素考虑,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80g/t的γ-氨基丁酸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种类的酸化剂对肉鸡肠道发育、消化酶活性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的爱拔益加肉公鸡840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6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吸附磷酸(PA)、微囊化磷酸(CPA)、吸附磷酸乳酸(PLA)、富马酸(FUA)、甲酸(FA)和柠檬酸(CA)的试验饲粮,氢离子(H+)浓度均为9.18 mmol/kg。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PA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2)饲粮中添加CPA显著增加了21和42日龄肉鸡小肠糜蛋白酶活性(P0.05)。3)饲粮中添加PLA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4)饲粮中添加FUA显著增加了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5)饲粮中添加FA显著增加了21和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6)饲粮中添加CA显著增加了21和42日龄肉鸡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由此可见,PA、CPA和PLA均可不同程度增强肉鸡小肠消化酶活性,而FUA、FA和CA则均具有改善肉鸡肠道消化酶活性和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鸡消化酶活性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王明海  高峰 《中国家禽》2008,30(11):23-26
试验旨在研究基础日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鸡小肠消化酶活性和代谢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添加0.1%复合酶组,结果表明:酶制剂对玉米-豆粕型饲料的能量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净蛋白利用率较对照组提高8.56%(P<0.05);试验组20日龄肉鸡淀粉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35日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日龄肉鸡血糖浓度、20日龄和35日龄肉鸡血清尿素氮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复合酸化剂对肉鸡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筛选出肉鸡饲粮中适宜的复合酸化剂添加水平。试验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648羽,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15%、0.20%、0.25%和0.30%复合酸化剂。试验期42d。结果显示,复合酸化剂显著影响了肉鸡42日龄嗉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pH(P0.05),均与复合酸化剂添加水平呈显著一次线性关系(P0.05);显著影响了肉鸡42日龄腺胃和肌胃胃蛋白酶的总酶、酶活性和激活度(P0.05),均与复合酸化剂添加水平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关系(P0.05);显著影响了肉鸡42日龄小肠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均与复合酸化剂添加水平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关系(P0.05),对小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10%复合酸化剂时,肉鸡的消化道消化酶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有机复合酸化剂(富乳酸)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为富乳酸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600只1日龄AA肉公鸡,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富乳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天。结果显示,富乳酸显著提高肉鸡22~42及1~42日龄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肉鸡22~42及1~42日龄料肉比(P0.05);显著提高肌胃相对重量(P0.05)及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P0.05)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比值(P0.05),提高回肠VH/CD比值(P0.05);显著提高肌胃、腺胃中总酶、酶活性及激活度(P0.05)和十二指肠、空肠中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富乳酸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提高消化酶活性及饲料转化率,进而加快肉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对高海拔缺氧条件下肉鸡生产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形态的影响。27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金霉素(添加剂量为50mg/kg日粮),益生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益生菌(添加剂量为109 CFU/kg日粮)。结果表明,益生菌和抗生素对肉鸡生长前期(1~21日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日粮添加益生菌和抗生素显著提高肉鸡42日龄体重和降低生长后期(22~42日龄)的饲料转化率FCR(P0.05)。相比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添加益生菌显著提高21和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并显著提高42日龄肉鸡肠道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可以提高高海拔缺氧条件下肉鸡肠道中的消化酶活性和改善肠道形态。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α-半乳糖苷酶对1~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血清生化、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AA肉鸡360羽,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2羽,处理A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作为正对照,处理B饲喂降低基础饲粮代谢能0.21 MJ/kg的饲粮作为负对照,处理C、D、E、F分别饲喂在负对照处理饲粮中添加75、150、300、600 g/t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酶活为400 U/g)的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α-半乳糖苷酶对1~21日龄各处理各阶段AA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以及1~21日龄试鸡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添加75 g/t的α-半乳糖苷酶(处理C)有改善1~21日龄AA肉鸡F/G的趋势(0.10P0.05);2)酶制剂的添加不同程度地促进了1~21日龄AA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发育;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α-半乳糖苷酶较正、负对照处理对21日龄AA肉鸡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影响显著(P0.05),同时处理C、E、F较负对照处理对21日龄AA肉鸡血清胰岛素含量有极显著提高(P0.01),处理C和E试鸡21日龄血清胰高血糖素含量较正对照处理亦有极显著提高(P0.01)。综合分析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血清生化、激素指标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降低基础饲粮代谢能0.21 MJ/kg的基础上,添加75 g/t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即可使1~21日龄AA肉鸡生长性能达到与饲喂基础饲粮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800只1日龄罗斯308白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鸡。对照组饲喂不加酶制剂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2~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50、350、500 g/t脂肪酶。试验期为42 d,分1~21日龄和22~42日龄两个阶段。结果表明:(1)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可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2)脂肪酶添加水平为350 g/t可显著提高1~21日龄白羽鸡饲料转化率(P<0.05)和22~42日龄白羽鸡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P<0.05);(3)饲料中添加350 g/t脂肪酶能显著提高脂肪、磷和干物质的表观利用率(P<0.05);(4)添加脂肪酶蛋白质表观利用率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钙的表观利用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肉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脂肪酶添加水平为350 g/t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选用1日龄AA肉鸡44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000 U/kg(250 mg/kg)、3 000 U/kg(750 mg/kg)9、000 U/kg(2 250 mg/kg)微生物α-淀粉酶的试验日粮,研究添加不同剂量外源α-淀粉酶对肉鸡消化器官发育和内源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淀粉酶能降低肉鸡21日龄肝脏、肌胃、前肠相对重量和前肠相对长度(P〉0.05),并提高了肉鸡前肠内容物淀粉酶、总蛋白酶(P〈0.05)和胰蛋白酶(P〈0.05)活性,但未影响脂肪酶活性,高剂量(2 250 mg/kg)添加组的总蛋白酶(P〈0.05)和淀粉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肉鸡空肠黏膜DNA、RNA浓度及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未受淀粉酶水平(250 mg/kg和750mg/kg)影响,但高剂量(2 250 mg/kg)降低了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P〈0.05)。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制剂对东北白鹅消化道不同段落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1日龄东北白鹅21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试验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 000、2 000、3 000、4 000 U/g纤维素酶活性的复合纤维素酶制剂,测定56日龄肌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中纤维素酶、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活性的复合纤维素酶制剂均可提高东北白鹅肌胃、小肠、盲肠食糜中纤维素酶、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以2000 U/g和4000 U/g组消化道食糜中酶活性效果最好;肌胃内,2000 U/g酶活组纤维素酶、蛋白酶活性提高幅度最大,4000 U/g酶活组淀粉酶活性提高程度最高;小肠和盲肠内,以2000 U/g酶活组对各消化酶活性提高最为明显,各组脂肪酶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东北白鹅日粮中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制剂可弥补内源消化酶的不足,刺激内源酶的分泌,提高肌胃、小肠、盲肠内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青蒿叶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1日龄初始体重相近的健康爱拔益加肉鸡144羽,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Ⅱ、Ⅲ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 g/kg青蒿叶,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青蒿叶对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饲料增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Ⅱ、Ⅲ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了17.73%、12.74%(P0.05),但Ⅱ、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2日龄时,Ⅱ、Ⅲ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了18.82%(P0.05)、9.71%(P0.05),但Ⅱ、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1、42日龄时,各处理组间血清中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青蒿叶对21日龄肉鸡空肠的胰蛋白酶活性和42日龄肉鸡空肠的淀粉酶活性均有显著的增强效果(P0.05),以5 g/kg添加水平的试验Ⅱ组效果最佳,但对胰腺的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空肠和回肠的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青蒿叶对肉鸡生产性能没有影响,但是能够促进血脂的代谢水平,并且增强了肉鸡的消化能力,说明它可以作为一种绿色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到肉鸡饲粮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