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移栽期对红土晒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红土晒烟适宜的种植期和收获期,初步了解红土晒烟适宜的气候环境,设置不同的移栽时间,通过比较不同移栽期烟株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对红土晒烟的生长速度、生育期、产量、产值、内在化学成分以及香气品质都有影响。通过调整不同移栽时间,可以使烟株生长发育在较适宜的气候条件下,使其特点得以充分展现,从而为生产优质红土晒烟营造良好客观条件。试验认为在云南保山潞江坝的自然气候环境下,选择在1月上旬移栽,烟株大田生育期适中,烟叶成熟时间较集中,利于调制,不仅产量、产值高,香气品质也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微肥和有机肥对保山红土晒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中微肥和有机肥对红土晒烟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探索提高和改善红土晒烟品质的有效途径,试验在基肥中加入有机肥,和大田生长期在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肥料,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7.3%~20.9%,产值增加8.8%~25.3%,以厩肥+菜籽饼处理的效果最好;四个喷施微肥的处理其产量和产值均超过了喷清水的对照,其中产量增加6.7%~15.6%,产值增加6.8%~20.5%,以喷施镁肥的增幅最大。另外,喷施硼肥的处理与对照相比,烟碱降低了29.5%,总糖提高了20.9%;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上部叶总糖、还原糖、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增加,但烟碱变化不大。因此,红土晒烟生产上控制在适宜用量范围内使用有机肥是可行的。此外,施用有机肥还使红土晒烟的评吸质量获得提高。在团棵期和旺长期喷施硼肥,掌握在适宜用量的范围不仅可有效降低红土晒烟的烟碱含量,使烟丝化学成分更趋协调,而且改善了红土晒烟的香气品质,使整体内在质量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烟草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四川省典型产区的不同类型烟叶为材料,对烤烟、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晒烟5种类型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变异特点和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28.36%,24.52%),总氮和烟碱较低;香料烟的总糖、还原糖含量仅次于烤烟,总氮含量在各类型中最低(1.79%);其他晾晒烟均表现出高氮、低糖的特点;烤烟的氮碱比和糖碱比最为适宜,各类型烟叶的钾氯比均大于4,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地方晒烟万源巫烟的各类中性致香成分均远远高于其他地方晒烟,表现最好。除晒烟以外,其他类型烟叶,烤烟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较高(63.29,731.92μg/g);香料烟的芳香族氨基酸类、西柏烷类和棕色化反应产物较高;马里兰烟各类致香成分含量与白肋烟较为接近,但茄酮含量较高。不同类型烟草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有很大的差异,且各化学成分类群的所占比例也不同,其是构成不同类型烟草香气风格与吸食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湿度控制烟叶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密集烘烤过程中,42℃前淀粉含量迅速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迅速升高;42~47℃,淀粉含量缓慢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升高;在47℃后,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基本保持稳定,变化很小。(2)烟叶烟碱、总氮含量随烘烤进程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较小;氮碱比变化不大。(3)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湿球温度,可使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研究表明,烤烟的总糖和还原糖极显著高于晒烟,而其尼古丁、总氮和蛋白质则极显著低于晒烟。国外引进烤烟种质资源的糖和尼古丁含量均显著高于国内种质资源。总糖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糖与尼古丁、总氮、蛋白质呈显著负相关。尼古丁与总氮、蛋白质呈正相关,并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云南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频率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云南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特征,对云南烟区327个烤烟C3F烟叶样品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烟叶中的糖含量较高,总糖和还原糖分别为30.96%和26.81%;烟叶中的氯、两糖差、钾氯比、淀粉、糖碱比和柠檬酸变异系数较大,受产地生态环境和种植技术等的影响较大;研究得出了云南烤烟中30种主要化学成分指标的频率分布特点。本文研究结果对云南特色烟叶开发和烟叶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烟草种质资源烟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所烟草种质资源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研究表明,烤烟的总糖、还原糖、施木克值、总糖/烟碱和总氮/烟碱极显著高于晒烟,而其总氮、烟碱、蛋白质则极显著低于晒烟.国外引进烤烟种质资源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国内种质资源,而其烟碱含量则显著高于国内种质资源.总糖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糖与烟碱、总氮、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烟碱与总氮、蛋白质呈正相关,并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烤烟不同部位叶片中主要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中淀粉、总糖与还原糖等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叶片中淀粉、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均表现为随之增加的变化规律;随着采收日期的延迟,烟叶总糖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3个烟叶部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糖、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不同采收时期之间淀粉、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总糖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中淀粉、总糖与还原糖等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叶片中淀粉、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均表现为随之增加的变化规律;随着采收日期的延迟,烟叶总糖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3个烟叶部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糖、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不同采收时期之间淀粉、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总糖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浏阳烟区不同年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年份浏阳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浏阳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均存在较大的变异。烟碱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47%,较不稳定;蛋白质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6%,比较稳定。(2)浏阳烟叶的总糖、还原糖、烟碱、蛋白质、钾、氯、糖碱比和钾氯比的年度间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浏阳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年度间较稳定。浏阳烟叶的总氮和氮碱比年度间的差异显著,年度间变化较大。(3)浏阳烟叶钾氯比适宜,总糖含量较高,但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糖碱比和氮碱比较低。因此,控制上部叶烟碱含量,协调糖碱比和氮碱比是今后浏阳烟叶品质改良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品种‘K326’上部叶烤后烟叶价值及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在烟叶采收环节调整采收成熟度,在烘烤时采用定色期低速升温、高湿定色的烘烤工艺。研究表明:当上部叶充分成熟,叶色变黄,主脉泛白,茎叶角度在90°左右,在定色期采用低速高湿烘烤工艺,烘烤时间延长10 h以上,烘烤成本略有增加,烤后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淀粉含量降低,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当顶叶过熟,叶色变黄泛白,到达枯尖焦边的程度,在定色期采用低速高湿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均价较高,还原糖含量适中,淀粉含量5%左右,总氮含量适中,钾氯比适宜,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好。  相似文献   

12.
广东不同烟区烤烟化学成份与地理生态特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东省6个烟叶产区县中部烟叶(C3F)和上部烟叶(B2F)主要化学成份与地理生态特点的关系。结果表明:五华、梅县烟叶特点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含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与其良好的光热条件有关。蕉岭烟叶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烟碱含量高,与其降雨量大,气温高有关。南雄烟叶的特点是总糖、还原糖含量低,上部叶烟碱含量偏高,而中部叶烟碱含量偏低,与其弱碱性植烟土壤有关。连州烟叶的特点是总糖、还原糖含量高,上部叶烟碱含量偏高,与植烟土壤和烟株成熟后期雨水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重庆烟区 K326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K326’上部叶烤后烟质量及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试验通过利用‘K326’同一成熟度的上部叶,设定内动力排湿烘烤工艺、外动力排湿烘烤工艺、三段式烘烤工艺3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动力排湿烘烤工艺表现最好,最利于重庆烟区‘K326’上部烟叶的烘烤,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含量降低,且总氮含量、糖碱比值处于适宜范围内,淀粉含量最低;其烤后烟在经济上表现佳,中上等烟比例达68.5%,均价达13元/kg。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烤烟散叶烘烤技术,摸索出适宜的堆积方式,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表明:装烟筐、固烟架和随机堆放三种堆积方式中,装烟筐方式有利于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外观质量与挂竿方式差别不明显,身份适中,桔黄烟较多,上中等烟比例为91.87%,较挂竿方式提高了0.49个百分点,挂灰烟和光滑烟比例较低,鲜干比较小,均价为12.85元/Kg,较挂竿方式提高了3.05%,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淀粉含量较低,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含量适宜,烘烤过程中失水速度与挂竿方式近;固烟架方式的烘烤质量较挂竿方式略差;随机堆放方式因脱水困难不利于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密集烘烤烟叶淀粉含量、提高烟叶质量,将从烤烟‘粤烟97’中部叶面分离出的芽孢杆菌株B5221 和YTK1 分别配制成2.5%、5.0%、7.5%、10%浓度梯度的菌液,烤前喷于上部成熟采收鲜烟叶,研究不同浓度芽孢杆菌液对密集烘烤烟叶淀粉降解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芽孢杆菌液处理上部烟叶后,均可促进烟叶淀粉降解,提高糖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B5221 和 YTK1 不同浓度菌液均以2.5%处理烟叶淀粉降解最多,糖含量增加最少,总烟碱和总氮略有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适宜,香气量提高。因此,2.5% B5221和YTK1菌液是改善密集烘烤烟叶质量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6.
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卧式密集烤房,研究了不同成熟度条件下烟叶片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鲜烟叶中所含的香气物质经过烘烤大部分成份的含量下降,但在不同烘烤阶段,烟叶中香气物质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多数成份在0小时至12小时或36小时至48小时含量增加,48小时后减少。因此在适熟烟叶条件下延长变黄时间,使烟叶充分变黄后再缓慢升温定色有利于提高烟叶香气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在陕南烟区采用田间试验,以云烟99为材料,通过两因素交互试验,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的GA3(Gibberellin)和IAA(Indole-3-acetic acid)对烤烟上部叶全碳、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全氮、烟碱、全钾含量、经济性状以及烤后化学成分的影响,目的在于寻求改善陕南烟区上部烟叶品质,提高其可用性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GA3 50mg/L+IAA 30mg/L能够显著增加打顶后30d烤烟上部叶的全碳、全钾、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其增幅分别为23.80%、46.58%、38.10%和48.55%;同时,提高了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降低了烟碱和淀粉含量,且二者协同效果好于单施,尤其对产量、上等烟比例、烤后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GA3 50mg/L+IAA 30mg/L二元协同施用可作为提升上部烟叶品质的技术措施,对改善上部烟叶品质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生物炭用量与氮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9种不同的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比例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够调控烤烟的生长,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加快出叶速度,但施炭量与对烤烟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呈正相关,当施炭量超过3 750 kg/hm~2、施氮量超过112.5 kg/hm~2时对烤烟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下降。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根系的发育,提高烤烟干物质积累量。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够调节烤后烟叶的总糖与还原糖含量至最适范围内,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提高烟叶钾含量,有利于提高烟叶燃烧性。同时合理配施生物炭与氮肥也能改善烟叶的糖碱比、糖氮比、钾氯比使之趋近于适宜值,但当配施比例较低时即施炭量为3 000 kg/hm~2、施氮量为75.0kg/hm~2的配施比例不利于改善烤烟糖氮比以及钾氯比。综合来看,以施炭量3 750 kg/hm~2,施氮量112.5 kg/hm~2的配施比例适宜,烟株的生长发育较快,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