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占胜  黄峰 《中国农业气象》2001,22(2):15-20,32
根据大量农业气象研究成果及服务经验,研制了在Windows95/98操作平台下运行的春小麦全程气象服务系统。该系统能够向农业决策及生产部门提供宁夏春小麦生产中的一系列气象服务产品,经过1997-1999年的3年的业务应用,证明系统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实际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黄土旱塬小麦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旱塬小麦生产管理专家系统主要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并分析总结该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所建立的一人专家系统。该系统在Windows(3.1)和 SDK(3.1)支持下运用MicrosoftC(6.0)编制而成,采用正向的精确和模糊推理机制,知识库主要由产生式规则构成,包含数学模型和知识模型。该系统要针对当地气候和生产条件,作出灵活的反应,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和生产安排,以获得最佳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在甘肃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项目将甘肃省多年来所取得的小麦生产管理方面的成果,与计算机,数学模拟相结合,研制出适宜甘肃省小麦生产的管理与决策系统可实现保优,节本,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小麦条锈病严重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筛选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往依靠人工进行基因检测费时低效的实际问题,本文研究并设计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的专家系统,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知识库的构建和推理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小麦高、稳、优、低生产技术微机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决策支持系统(DSS)技术,结合小麦专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给出了以河南省小麦生产为对象的微机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采用PROLOG人工智能语言设计,使用窗口和菜单技术,用纯中文提示和输出。输出的生产措施详尽,有实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GIS的作物品质监测与调优栽培系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实现小麦优质高效生产为目标,探讨了基于网络GIS的作物品质监测与肥水调优栽培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系统以组件GIS、网络GIS和空间数据库技术等主流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持,实现以遥感为主要数据源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模型与知识的灵活管理。系统以小麦栽培农艺学知识为基础,明确影响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主要因子,通过反演模型和评价模型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相关因子用以指导小麦栽培,并根据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小麦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小麦品质预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物联网的小麦苗情诊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提高小麦生产调控管理水平,该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麦苗情远程诊断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通过远程监控节点(站点)动态数据计算,并进一步融合小麦生理生态特性和作物气象灾害指标分析,可对小麦生产过程和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精准监测、快速诊断,做出综合分析结果和生产管理调优方案,并以文字描述、现场图片与视频、数据表格多种方式输出,用户可通过LED电子显示屏、计算机及智能移动终端等多种设备,便捷快速获得多源数据资源共享和决策支持服务。该系统目前已经在中国主要小麦产区陆续开展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在提高小麦苗情的精准监测和智能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旱地作物需水量预报决策辅助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旱地作物需水量预报决策辅助系统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Penman公式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西北旱区的农学知识、模型以及经验进行系统集成而建立的智能化计算机软件系统,该系统是西北地区节水农业专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生产实践中可为陕西关中地区的冬小麦、夏玉米的栽培作出灌溉方案的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生产向绿色化转型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以及小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该研究以面源污染和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使用超效率SBM-ML模型测算了2004-2019年15个省份的小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使用Tobit模型在经济水平、财政投资、资源禀赋、生产条件等4个方面,对小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小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2004-2019年间整体处于下降态势,说明小麦产量提高的同时确实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代价,技术"退步"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综合考虑现有播种面积和面积变化趋势的情况下,将样本省份分为三类产区,其中第二产区(山西、内蒙、湖北等省份)绿色生产效率最高、第三产区(黑龙江、云南、宁夏等省份)次之、第一产区(河北、江苏、安徽等省份)最低,考虑到第一产区依旧是未来小麦供给的主要区域,应该尽可能在保障产量的同时,加快推进第一产区小麦绿色生产转型。在影响因素方面,小麦总播种面积和人均小麦播种面积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为显著,说明可以继续推进小麦播种面积向第一产区集中,但是对于规模种植户要加大绿色技术培训,农村固定投资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对于小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有负面影响,原因在于这二者的目的在于经济产出和产量提升,对于环境保护缺乏关注。另外,技术进步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响应积极性要明显高于技术效率,这说明相较于技术研发,中国小麦产业体系在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存在更大短板。应当完善中国小麦产业支持保护政策,在产量充足的情况下,尽可能考虑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适当扩大休耕补贴覆盖范围,缓解第一产区生态压力。在进行新技术研发的同时,要更加侧重于对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宣传作用,提升农户对绿色生产的认知和技术熟练度。研究结果为准确把握当下小麦绿色生产现状以及未来小麦绿色化转型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明晰水资源紧缺地区粮食生产系统中水资源的贡献和利用效率,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该研究结合水足迹计算和能值分析方法,构建粮食生产系统水资源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2001-2016年黄河流域沿线小麦和玉米生产系统,解析沿线各省粮食生产系统中水资源能值投入、能值贡献与能值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资源能值投入增加,...  相似文献   

11.
小麦抗叶锈基因Lr44的AFLP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r44基因来源于小麦的一个近缘种一斯佩耳特小麦,与Lr33连锁,尚未在生产中广泛使用。该基因在我国小麦资源谱中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良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尚未见到关于Lr44基因分子标记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最佳土壤库容深度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库容深度(ds)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0m深的土壤库容改善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特别在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期)能最大限度地供给小麦水分,从而有效地增加小麦成穗数及穗粒数。该系统可增产小麦2137.5~2617.5kg/hm^2,增产率高达63.3%~78.7%。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县域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浩  席磊  许鑫  高瑞  马新明  尹钧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198-205
为对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该文在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属性数据(气象、土壤和小麦资源数据)和空间数据,创建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利用UML2.0、SQL Server 2000和SuperMap GIS 2008组件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GIS的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系统应用基于“经验-统计法”的光、温、水、土逐级衰减机制模型,定量计算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小麦自然生产潜力,通过分类统计和分级制图,分析了县域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光合、温度、水分和土壤生产潜力空间分布规律依次为:根据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豫西>豫南>豫东南>豫北>豫中,豫南>豫东南>豫西>豫中>豫北,豫南>豫中>豫北>豫东南>豫西;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影响大小为土壤>温度>水分,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相对可挖掘空间大小为水分>温度>土壤。该系统具有普适性强、独立性好等特点,为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4.
节本增效迎接外麦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小麦生产成本逐年提高,小麦生产效益下降,中美小麦生产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入WTO对我国小麦市场的影响,以及节本增交的3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由此导致生产中存在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地块间变异大的问题。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小农户地块的精准管理,本文以GIS技术为平台,利用C#语言,建立村级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管理系统,并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和农户调研分别进行了系统效果的验证及其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以农户地块为单元,通过信息查询、分析、作物管理决策、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村域每个农户地块的高产高效(氮肥高效)技术推荐。两年22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相比,系统推荐的高产高效处理小麦季平均增产10.8%,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8.5%;玉米季平均增产10.3%,氮肥偏生产力增加16.9%,实现小麦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农户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对推荐系统的认可程度较高,利用该系统进行技术推荐具有可行性;农户对小麦玉米的各项推荐技术认知度较高,但采用率差异较大,其中小麦优良品种采用率可达94%,但小麦精量播种技术的采用率只有29%,玉米增密技术和晚收技术的采用率仅仅2%和35%;受科技人员技术推荐影响较大的试验户和辐射户的认知率与采用率均高于普通农户,说明通过技术服务可以促进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管理技术的应用。总之,本系统实现了小农户地块作物管理技术的辅助决策,具有显著增产增效作用,可以为村级实现大面积的作物高产高效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淮北地区小麦生长期灌溉对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其厚  陈杰 《土壤学报》2006,43(6):1047-1051
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季风区域的淮北地区,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不良,造成旱涝频发,一直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长期以来,如何合理调控水肥、提高施肥效率、培育土壤质量、实现高产稳产,一直是该区农业生产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淮北地区主要旱粮作物小麦生育期间的水肥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小麦生育期干旱缓解、灌溉与施肥效率提高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阐释,为本区小麦高产稳产的水肥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田复合系统是集约化农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干旱区农业生产中,温室气体减排和作物耗水减量是发展高效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参考指标,研发基于作物复合生产的模式是该区节水、减排和可持续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研究以河西绿洲灌区长期规模化种植的小麦/玉米复合生产系统为对象,于2010-2012年度在甘肃农业大学校地联合绿洲农业科研教学基地(武威站),通过集成免耕立茬(NTS)、免耕秸秆覆盖(NTM)、少耕秸秆翻压(RTS)形成不同小麦/玉米间作复合系统,并以传统间作(CTI)为对照,重点研究了不同系统的土壤碳排放量和水分利用特征,比较分析了其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复合系统的生物热能产较单作小麦提高113%,较单作玉米提高21%,该系统基于生物热能产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农田复合生产系统能有效降低土壤CO2排放,特别是集成免耕秸秆覆盖的间作系统,土壤CO2排放量比单作玉米降低12%,比传统间作降低13%,排放效率比单作玉米提高39%,比传统间作提高31%。此外,农田复合生产系统还显著降低了作物耗水,与传统间作相比,集成免耕秸秆覆盖的间作系统的棵间蒸发量、耗水总量和单位耗水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1%、5%和9%,但单位耗水生物热能产提高19%。农田复合生产系统较传统间作具有更高的土地当量比(1.78)、碳排当量比(1.48)和耗水当量比(1.22),三者分别提高14%、28%和20%,因而其可持续评价指数提高了13%。小麦/玉米间作集成免耕秸秆覆盖的农田复合生产系统可作为河西绿洲灌区高效可持续农作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川麦47的抗条锈病SSR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川麦47是利用高抗条锈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基因资源与四川高产小麦绵阳26杂交、有限回交育成的高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为明确川麦47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将川麦47分别与高感条锈小麦品种台长29杂交,获得杂交F1、F2群体;对川麦47与台长29构建的F2群体(355株)进行了条锈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7携带一个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F2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研究表明,该抗条锈病基因位于小麦1B染色体上,与微卫星分子标记Xgwm11、Xgwm18、Xgwm273和Xgwm498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2CM,2.2CM,4.5CM,3.9CM。川麦47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小麦胚芽蛋白质的提取效果,建立了“碱提+α-淀粉酶水解+酸沉淀”分离小麦胚芽蛋白的新方法。与传统的碱溶酸沉淀法相比,该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小麦胚芽蛋白的纯度和得率,其数值分别达到94.5%和81.36%。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定性测定了小麦胚芽蛋白的纯度,结果进一步证明该方法得到的小麦胚芽蛋白纯度较高。用SDS-PAGE电泳测定了小麦胚芽蛋白的分子量,结果表明小麦胚芽蛋白的分子量主要由35kDa和55kDa组成。  相似文献   

20.
小麦计算机优化模拟与增产对策子系统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生物学特性和土壤植物营养学为依据,在小麦生育模拟基础上,建立了小麦生育优化动态模式和最佳经济效益施肥模型。输入简单易测的生物,土壤,气象因子,可以模拟出小麦生育的最佳叶面积动态,最佳茎蘖动态和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并结合小麦实际资料,提出获取高产的措施与对策,为大田生产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