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6月初,江西鄱阳一养殖户养殖的乌鳢出现严重的烂头烂尾病,死亡数量一直在攀升,经过笔者的治疗,病情得到完全的控制,现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及症状该养殖户于2011年4月中旬从山东某养殖场购进乌鳢冬片10000尾,开始前半个月投喂鱼糜,后来直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我站在县水产站的指导下陆续诊治了几例乌鳢体表溃烂病,本文就乌鳢体表溃烂病临床症状、流行情况、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一、发病及死亡情况2008年4月14日,我镇一养殖户池塘养殖的乌鳢(体长17~25厘米)突然发病,出现死亡,仅几天就死了上  相似文献   

3.
赵恒亮 《畜禽业》2003,(3):34-34
2002年夏末,某养殖场饲养的4500只60日龄海兰系列产蛋育成鸡突然发病,并很快波及整个鸡群。发病后曾用一般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疫情蔓延。发病7d达到死亡高峰,每天死亡100多只。后经我中心实地解剖及化验室确诊,病因是鸡群感染强毒新城疫并发大肠杆菌引起的,经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终于使疫情得到控制。此次疫情最终发病率达80%之多,死亡654只,死亡率为14.5%,损失较为惨重。1临床症状发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废绝,畏寒,拉黄绿色稀便,肛门周围羽毛沾有粪便,张口呼吸,有异…  相似文献   

4.
一、病程流行特点及病症乌鳢烂头病每年从4月初开始有少数鱼轻度发病,水温15~20℃时有少数死亡,到5~7月水温达20~30℃时是此病的发病高峰,8月后此病很少流行。各种规格的乌鳢都可能发病,初期发病率为10%左右,若不采取防治措施,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85%以上。发病初期,乌鳢头部、嘴角等部位有的发红、有出血点;有的发白,有白毛;很快病变部位发生溃烂并逐渐扩大,上、下颌骨都烂掉了,最后烂到鳃前露出骨骼不能吃东西而死亡,有的体表同时溃烂,甚至露出内脏。鱼发急乱窜,不久死亡。发病原因为乌鳢头部表皮受伤(寄生虫叮咬或机械损伤),感…  相似文献   

5.
<正>白乌鳢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出水后不易死亡等,常作为地方重要的名特优水产品种而重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下白乌鳢养殖新模式,具有投资小、风险低、效益高、操作简单等特点,适宜进行广泛推广。一、稻田改造  相似文献   

6.
小尾寒羊猝死症诊断和防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印学 《畜禽业》2006,(10):51-51
2005年4月份,菏泽市牡丹区一小尾寒羊养殖场发生小尾寒羊猝死症,病程短,病势凶,历时10d,全场235只,发病33只,死亡16只,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通过现场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魏氏梭菌病,并很快采取有力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现将病因诊断及防治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4月15日,此养羊场发现3只小尾寒羊体温升高,精神食欲不佳,随进行了青霉素注射治疗,结果效果不显著,数小时内死亡。第二天又有4只发病死亡。接到出诊要求后,我们立即赶到养羊场了解发病情况,进行剖解,然后采病死羊的心、肝、脾及小肠内容物等病料回到实验室检验。2症状…  相似文献   

7.
乌鳢与白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对乌鳢(Ophicephalus argus)和白乌鳢(Opniocepnalus argus var)进行肌肉品质及营养成分分析,并依据FAO/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乌鳢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白乌鳢,而灰分及粗脂肪含量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乌鳢和白乌鳢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6.90和65.39;乌鳢的饱和脂肪酸(SFA)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高于白乌鳢,差异显著,而白乌鳢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于乌鳢,差异极显著,且白乌鳢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乌鳢;在矿物质中,白乌鳢肌肉中的Cu、Ca、Zn显著高于乌鳢。结果表明,白乌鳢比乌鳢具有更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白乌鳢染色体核型和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活体白乌鳢(Opniocepnalus argus)腹腔注射植物血凝素(PHA)和秋水仙素进行短期药物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以鸡血细胞DNA含量为标准(2.50 pg),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白乌鳢外周血细胞的DNA含量。结果表明:(1)白乌鳢的染色体组为2 n=48,核型公式为4 m+22 st+22 t,总臂数NF=52,无性染色体。(2)白乌鳢的DNA含量为鸡血对照的0.59倍,其DNA含量为(1.48±0.04)pg/N。白乌鳢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均显示其具有二倍体特征。依据实验结果推论白乌鳢为乌鳢的白化变异个体。  相似文献   

9.
南宁市邕宁县水电局清水泉养殖场,于1996年10月26日从南宁市水产良种场购回22000尾4-6cm的淡水白鲳鱼种,投放于清水泉水库的一个网箱中进行越冬养殖。白鲳进箱后第2天开始发现死鱼,10月28-30日死鱼达到高峰(每天死鱼1000多尾)。经诊断,白鲳是患了小瓜虫——水霉综合症而死亡,经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治好了该网箱内的白鲳综合症。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乌鳢腹水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乌鳢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其病害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乌鳢腹水病(AscitesosisofChinasnakehead)可造成成鱼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04年9~10月,我县几处养殖场发生乌鳢腹水病,由于准备充分,发现早诊断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很快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8月初,浙江省湖州市菱湖镇养殖的乌鳢出现大面积死亡,发病面积约13000亩。同时,周边地区余杭、德清、桐乡等地乌鳢养殖也出现相同症状的病害。该病发病初期,每天死亡20多尾,2天后死亡鱼数量急剧上升,每天每亩死亡50~200尾,损失惨重。发病症状:乌鳢体表完好,部分鱼有点状出血,腹部不肿大。解剖后发现肝脏、脾脏和肾脏形成平滑、柔软、边缘界限不清晰的白色点状坏死灶(白色点状结节),肝脏肿大且易碎,脾脏肿大;鳃丝完整,但颜色较淡。  相似文献   

12.
三毛金藻病是一种由舞三毛金藻、小三毛金藻共生引起的鱼类疾病,主要发病于沿海盐碱地区盐碱度较高的池塘。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沿海垦区开挖池塘进行淡水鱼类的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在养殖过程中,三毛金藻病时有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养殖鱼类全部死亡,现将其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2005年5月28日,我市新曹永丰林生态园区内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千宝湖”养殖的鱼类发生大批量死亡,我们到现场对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对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诊断,并采取了治疗措施,一周后鱼停止了死亡。此次发病共死亡鱼类100…  相似文献   

13.
<正>山东微山县鲁桥镇是国内著名的"乌鳢之乡",人工养殖乌鳢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受2014年初商品乌鳢大幅涨价的刺激,该镇2014年乌鳢放苗密度有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乌鳢病害发生率均大幅提高,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损失。2014年6月,微山县鲁桥七村养殖户冯志峰一口乌鳢养殖塘发生急性出血病,病情来势较猛,但由于诊断及时,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诊疗情况总结如下。一、发病情况去年4月17日冯志峰购进体重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5月5日上午,笔者接到福建省顺昌县双溪街道陈凌辉养殖场的投诉,5月3号该养殖场由于草鱼患指环虫病,用长沙拜特鱼药厂的"拜特辛敌灵"医治后,第2天下午就开始陆续出现花白鲢大量死亡,其中花鲢居多。当时和渔政人员一同前往该场现场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处理,现把事故原因与处理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基本情况养殖现状及发病的情况简述:该养殖场养殖水面80×667 m2,养殖用水为山涧水,4月10日接到该  相似文献   

15.
龙振兰 《畜禽业》2003,(6):45-45
临沂市一特禽养殖场饲养的208只3周龄左右雏孔雀,发生了一种以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症状和败血为主的疾病。发病期间共死亡63只,死亡率为30%以上,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等手段,确诊为曲霉菌与单一性粪链球菌的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场6月2日引进雏孔雀苗,采用室内平面育雏。据介绍从5月17日开始陆续有部分雏孔雀发病,以后几日几乎蔓延全群,每天都有部分死亡,发病后曾用青霉素肌肉注射,1d2次;盐酸环丙沙星饮水治疗,但收效甚微,特别是不能有效控制死亡,遂来我处就诊。2临床症状多数表现呼吸…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6月10日上午,我区川沙新镇六团养殖场发生甲鱼大批量死亡现象,我站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调查解决。这次死亡现象延续了30天,总死亡量达到500千克。现将死鳖原因分析如下。一、现场调查发病池塘养殖的是亲本甲鱼,面积为6亩,平均水深1米,形状为长方形。对死亡甲鱼进行外观检查和解剖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渔业     
正河源市一养殖场1万多条中华鲟突然全部死亡4月6日凌晨0时许,和平县浰源镇警方接到报案称,该镇山下村三坑水刘屋岭中华鲟养殖场6个鱼池的1万多条2万多斤中华鲟全部死亡。接报后,当地警方一方面派出警力和水产部门工作人员到事发地和水源地进行现场侦查,另一方面出动警犬沿着水源流域进行线索追踪。  相似文献   

18.
李超 《齐鲁渔业》2002,19(1):8-9
为了探索藕池套养乌鳢进行科学养殖的新方法,提高池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高产高效渔业,2000年2~12月,我局科技人员在昌里水库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把1处面积为2267m2的漏水池塘彻底改造,进行栽植白莲藕套养乌鳢的高产高效试验。经过245天精心管理,共产优质白莲藕 11 016 kg,乌鳢成鱼13056 kg。共获纯利 80 801.6元,平均每亩获纯利23 765.2元,投入产出比为1:1.55,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此次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试验材料1.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2 267 m2…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7月,四川省内江某养殖场的鲤出现大量死亡,患病鱼体表现为眼球凹陷、皮肤肿胀、鳃丝溃烂。为确诊引起该病的病原,给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参考,笔者对自然发病的病鱼进行了细菌分离、病毒PCR检测、寄生虫检测。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发病情况养殖场的鲤鱼发病,同池饲养的鲫鱼未出现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20.
<正>疾病的暴发常常使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细菌性疾病,一旦暴发,短时间内鱼群大量死亡,无法控制。烂鳃病就是一种草鱼易感的细菌性疾病。2014年9月遵义县九龙银都渔业公司养殖场草鱼烂鳃病暴发,死亡草鱼达4000多千克。下面就本病例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细菌性疾病的防治进行探讨。一、九龙银都养殖场草鱼烂鳃病发病原因分析1.发病特征及直接发病原因发病开始于2014年9月12日,等9月28日笔者到达现场,草鱼几乎死完。剩下的草鱼都奄奄一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