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蟹池混养青虾,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饲料资源,填补河蟹池生态空白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池塘养殖经济效益。为进一步研究河蟹池混养青虾不同密度的生长性能,2011年我们开展了河蟹池混养"太湖1号"青虾不同密度生长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忠等 《科学养鱼》2014,(3):6-7
<正>建湖县水产技术指导站承担省"太湖1号"青虾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开展了"太湖1号"青虾引种和繁育,建立"太湖1号"青虾培育池7.1公顷,现将亲本强化培育及虾苗繁育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的选择与准备1.池塘选择项目实施地位于建湖县华盛虾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太湖1号"青虾繁育面积14.4公顷,选择长方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昆山池塘养殖以虾蟹混养为主,近几年在大规格扣蟹的推广养殖下,河蟹的品质和规格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其中混养的青虾始终没有增产增效。2018年,青虾减产情况严重,昆山北片巴城和周市两个乡镇大面积出现秋虾亩产低于5千克、甚至没有青虾的现象。笔者通过实地走访部分养殖户了解情况如下。何根明,巴城镇夏东村虾蟹养殖户,16亩3口池塘。2018年春虾亩放"太湖1号"虾苗15千  相似文献   

4.
正溧阳市青虾养殖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社渚镇农技部门牵头,几位浙江湖州养殖户落户该镇,开展青虾的池塘单养及人工繁苗试验,后逐步推广到全市多个乡镇。养殖方式由单养扩大到混养、套养,单养也由单茬发展到双茬、三茬、虾草轮作等多种模式。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杂交青虾"太湖1号"新品种研究成功及在全省的推广应用,"太湖1号"青虾重大推广项目及良种基地建设在溧阳市全面开展,青  相似文献   

5.
史勇 《水产养殖》2016,(11):47-48
正青虾历来是江苏省太仓地区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几年,由于受青虾种质退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青虾养殖规格偏小、产量不高,效益提升十分缓慢。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技术推广部门在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太湖1号"青虾这一新品种的同时,广大养殖户也纷纷开始探索青虾与其他品种混养的模式。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项桥村渔业科技示范户陈惠林就是在技术指导员的帮助下,开展了  相似文献   

6.
<正>常熟现有池塘养殖面积10万亩,蟹池套养青虾面积近90%,青虾虾苗主要来源为本地池塘留种的青虾自繁自育,经长期的逆向选择导致养殖的青虾规格小、产量低、抗病力差,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为改良我市青虾种质资源,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2018年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青虾新品种——"太湖2号"种虾及从太湖引进野生抱卵虾进行育苗繁殖,开展了"太湖2号"青虾、太湖野生虾与本地青虾生长对比试验,寻找适合我市河蟹池塘套养的青虾品种,为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太湖1号"杂交青虾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用太湖流域日本沼虾与海南沼虾杂交选育而成,并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淡水虾蟹类新品种。为研究"太湖1号"杂交青虾的生长特点和池塘养殖技术,2011年我们开展了"太湖1号"杂交青虾与日本沼虾主养模式下生长情况的对比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是江苏省青虾养殖重点镇区,2012年全镇拥有8个千亩以上青虾高效养殖示范基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32家,全镇青虾主养面积达3.52万亩,2012年社渚镇成功申报省级溧阳青虾现代精品园区,“太湖1号”青虾新品种在该镇推广面积达15000余亩。为了提高“太湖1号”青虾新品种的养殖产量与商品率,在溧阳青虾现代精品园区选择2只标准化池塘,实施了“太湖1号”青虾秋季二茬池塘高效单养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青虾的市场价格持续稳定在高位,利用河蟹养殖池塘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为此,2015年我们适时调整养殖模式,利用河蟹与虾的相同生活习性,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开展了"前期混养青虾、后期混养罗氏沼虾"与全程混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对比,试验表明,两种模式都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太湖1号"杂交青虾为太湖流域的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杂交后代,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选育而成的青虾新品种。2009年苏州市逐步引进试养并进一步推广。为了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太湖1号"青虾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模式,2012年,项目组在昆山市周市镇斜塘村选择了2口池塘,开展了"太湖1号"青虾的的双季主养模式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混养最佳养殖效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所谓"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即以河蟹养殖为主,科学套养青虾,实现每667 m2产河蟹100 kg、青虾50 kg,平均效益达到5 000元/667 m2的养殖模式.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行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青虾学名日本沼虾,两品种均为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池塘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技术是最近几年开发的一项水产养殖新技术。稳步推广该养殖项目对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益具有现实意义。现根据3年示范的实绩,围绕实现池塘河蟹青虾生态混养每667米2产河蟹65千克、青虾30千克的目标,现将具体技术措施分述如下,仅供参考。1池塘条件蟹池应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环境安静、路通电通的地方,通常蟹虾混养的池塘要求是:(1)面积0.67公顷以上,最大不超过3.3公顷;(2)水深1.5米左右;…  相似文献   

13.
溧阳市社渚镇是江苏省知名的青虾养殖重点区域,2011年全镇拥有7个千亩以上青虾高效养殖示范基地,26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其中青虾主养面积达2.98万亩,虾蟹混养面积0.82万亩。为了提高全镇青虾养殖产量与效益,改变近年来青虾品种逐步退化现象,2009年以来,社渚镇多次引进"太湖1号"青虾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2011年2月25日,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我站参与实施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太湖1号"青虾苗种规模化繁育与主混养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了杂交青虾"太湖1号"F1代、F2代与本地虾的生长性能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6口,面积共38亩,1#至4#池均为6亩,5#和6#池为7亩,各池深1.3~1.5米,坡比1∶2,池底平坦,淤泥深20~30厘米。各池进排水系统完善,水源均为连圩外河水,水质清新、无  相似文献   

15.
2012年采取"合理搭配多品种、种草投螺造环境、精选饵料细投喂、生态防病重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开展蟹池混养"太湖1号"青虾养殖试验。介绍了其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太湖1号"青虾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选育成的一个杂交青虾新品种,锡山区承担了江苏省"太湖1号"青虾推广项目,并于2011年在东港镇开展"太湖1号"良种青虾池塘繁育技术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本试验中,主要研究了"太湖1号"青虾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旨在为"太湖1号"青虾育苗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9亩,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底平坦,周边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  相似文献   

18.
《科学养鱼》2012,(5):49
"太湖1号"青虾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抗病力强。2011年,张家港市共引进"太湖1号"青虾原种150千克,主养面积502亩,虾蟹混养面积2080亩,养殖户主养青虾亩效益均在4000元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太湖1号"杂交青虾的繁殖生物学进行研究,以期为良种青虾的保种、大规模育苗等产业化技术提供基础资料。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来源采样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太湖1号"青虾的养殖池塘进行连续采样。采样时同时测量水温。其中4月至10月每月月中、月末各采集一次,11月至次年3月每月月中采集一次。每次采集样品百尾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太湖1号"青虾是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近几年来推广的青虾新品种,它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体形、体色、光泽和耐力好,增效明显,抗病力强等诸多特点。江苏省句容市自2011年引进以来,尤其是2012年通过实施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太湖1号’青虾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以来,通过大力推广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出现了很多双季养殖单产100 kg/667 m2以上、效益6 000元/667 m2以上的高产高效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