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松江鲈(Trae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俗称四鳃鲈、媳妇鱼、花鼓鱼。隶属于敛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属Traehidermus。为近海洄游鱼类,能生活在咸淡水或纯淡水中。幼鱼4月溯河,在淡水中生长、肥育,当年12~翌年1月降河。  相似文献   

2.
松江鲈与黄河鲤、松花江鲑和兴凯湖鲐齐名,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享誉中外。松江鲈是我国野生动物重点保护二级水生动物,属于降河洄游性小型鱼类,在海水中繁殖孵化,在淡水中生长育肥。通常每年10、11月份,性腺即将成熟的成鱼开始从淡水水域向连接咸水水域的河口移动,进入浅海寻找适合繁殖的环境进行交配、产卵和仔鱼孵化。至翌年4~6月份,仔鱼成长为幼鱼,随海水潮汛经河口溯河洄游至淡水水域,在水流较缓、水质较好、饵料丰富的淡水水域中栖息和育肥,  相似文献   

3.
徐献民 《水产养殖》2011,32(8):8-10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俗称四鳃鲈、老虎鱼、新娘鱼、媳妇鱼等,隶属于触形目、杜父鱼科、松江鱼属,与黄河鲤、松花江鲑和兴凯湖鲇齐名,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并且被列为四大淡水鱼之首。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8)中已将此鱼列为Ⅱ级保护对象,属中国名贵珍惜保护水生动物。松江鲈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孵化,在淡水中生长育肥的降河洄游性小型鱼类。  相似文献   

4.
正松江鲈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称四鳃鲈,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广受赞誉,位列"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2020年笔者引进松江鲈进行了室内流水养殖试验,旨在为松江鲈的养殖发展提供参考,现概述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流水池。利用原有室内大鲵流水养殖池2个,均为长5米、宽2米、深1米的长方形水泥池,池底及池壁均铺设瓷砖,光滑平整。各池塘配套底部纳米管增氧设备,防逃设施齐全,进排水系统独立,可通过注水、排水来制造水流,模拟河流水体的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体长范围1~3米 ,最大体长4.24米 ,最大体重1220公斤。区别特征:成熟个体很大 ,具有大而新月形的口。分布 :黑海、里海、亚德里亚海和与上述海相通的河川 ,如伏尔加河、德聂伯河和顿河。繁殖期为5月 ,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河川的中、下游。幼鱼在第一年内降河洄游 ,至海内肥育成长。15~20龄性成熟 ,并溯河洄游至河川中、下游产卵。记载有60龄的标本。幼鱼以无脊椎动物为饵 ,在海洋生活期内以小型鱼类为食。生殖洄游时一般不摄食。经济价值 ,主要产区在海洋和与之相通的河川中、下游。1000公斤以上的成鱼不多见。雌鱼尤为…  相似文献   

6.
松江鲈苗种转食驯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松江鲈转食驯化技术,将松江鲈苗种培育划分为6个阶段,并在每个驯化阶段设置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以期得到松江鲈不同培育阶段、不同养殖密度下转食配合饲料的驯化效果。结果显示,不同培育阶段松江鲈转食驯化的成功率呈现出由低到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淡化期(31~45日龄)的驯食成功率最高,为89.3%。驯食成功率与养殖密度有关,在试验养殖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越高,驯食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国外简讯     
《水产科技情报》2001,(2):93-93
提升式鱼类洄游水道  当河道上修建了水坝以后 ,鱼类就无法洄游到河流的上游进行繁殖了 ,这使一些洄游鱼类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为了鱼类能洄游到上游 ,传统的作法是修建斜坡式鱼类洄游水道。但这种水道没有供鱼类栖息的中间水槽 ,水量也不足 ,因此鱼类依然很难洄游到上游 ,遇到高水位大坝时尤其如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现已设计出一种提升式洄游水道。在水坝下端设置一个巨大的筐形水槽 ,以诱使鱼类聚集在其中栖息 ,过一段时间后 ,将筐形水槽连同里面的鱼一起提升起来排放到上游。采用这种方式 ,即使修筑了百米以上的高坝 ,也能解决鱼…  相似文献   

8.
松江鲈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丹东和河北秦皇岛2个地区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7个ISSR引物中有4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4个引物对两个群体各24个样品扩增出27个位点。松江鲈丹东和秦皇岛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均为44.44%,Shannon′s指数分别为0.2728、0.2836。Shannon′s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松江鲈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松江鲈UPGMA系统树没有依据群体分别聚类,无明显遗传趋异。两个松江鲈野生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位点与处于濒危状态的江豚类似,多态性位点比例低于濒危状态的平胸龟和长江刀鲚。结果表明:两个地区松江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遗传变异相对贫乏;松江鲈丹东和秦皇岛两个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在25℃、5%CO_2实验室条件下,于20%FBS-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松江鲈肾组织细胞系,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第75代松江鲈肾组织细胞传代培养后,0~2 d处于潜伏期,2~4 d进入对数生长期,4~6 d进入稳定期,其群体倍增时间为55.2 h。经液氮冷冻保藏1月后,复苏细胞的存活率为(90.8±1.37)%。35代松江鲈肾组织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40,核型公式为K(2n)=16m+10sm+14t。病毒敏感性试验表明,松江鲈肾组织细胞对鱼类诺达病毒不敏感,对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敏感,测定病毒滴度为106.53/mL。镉离子敏感性试验显示,松江鲈肾细胞存活率随着氯化镉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半致死浓度为(130±9.1)μmol/L,可用来作为镉离子检测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种常用渔用麻醉剂丁香酚(5、10、20、40、80、120 mg·L-1)和MS-222(40、50、60、75、100、200 mg·L-1)对体质量为(13.78±3.15) g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松江鲈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不断延长;2)丁香酚与MS-222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40~80 mg·L-1和60 mg·L-1;3)在低浓度麻醉剂处理下,10 mg·L-1丁香酚组中松江鲈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10 mg·L-1丁香酚可能是松江鲈的适宜运输浓度;4)对比成活率、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和复苏时间等指标,丁香酚更适合作为松江鲈的麻醉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使用40~80 mg·L-1丁香酚进行松江鲈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
日前,垦利惠利海产有限公司--“渤海湾原种松江鲈繁养基地”启动实施松江鲈鱼工厂化人工繁育试验,该试验基地位于垦利县红光现代渔业示范区内。据悉,这是目前山东省首个采用渤海湾野生原种松江鲈亲鱼进行工厂化人工繁育的基地。  相似文献   

12.
正淞江鲈,又名松江鲈、四鳃鲈。淞江鲈是一种近海暖温带小型底层肉食洄游性鱼类,是我国国家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上海的名贵土著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淞江鲈工厂化养殖模式是在其人工繁育技术的基础上,对淞江鲈成鱼养殖过程中所需的关键生态因子进行人工模拟,构建一套适合于其生长发育的模拟自然生境系统,开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批量生产出淞江鲈商品鱼。该养殖模式建设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渤海是我国某些大型洄游经济鱼虾和各种地方性经济鱼虾蟹类产卵、繁育、育肥、索饵生长的场所.由于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渔业资源多年超强度开发,渤海的洄游性鱼虾类资源锐减,一些传统经济种类已经形不成渔汛,渤海地方性资源,如口虾蛄、鼓虾、长蛸、短蛸、尖尾虎鱼、梭子蟹等已成为主要的捕捞对象.底栖渔业生物的捕捞产量在渤海渔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渤海,除捕捞口虾蛄等少数几个品种采用刺网捕捞外,其他捕捞底栖渔业生物的网具主要是拖网类.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19~31℃,盐度32‰条件下,探究热胁迫对平均体质量为(1.56±0.81)g,平均体长为(5.53±0.81)cm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子二代幼鱼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热胁迫水温达到28℃时,松江鲈幼鱼体内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出现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5.
棕点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棕点石斑鱼人工育苗相关技术,我们于2008年2月9日~3月30日在海南琼海某虾苗场进行了对影响棕点石斑鱼人工育苗成活率的开口饵料种类及水环境因子等相关技术的研究,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施与水源试验采用4口规格为3.6米×3.6米×1.4米室内水泥池作为鱼苗培育池,每2口为一个试验组,另取2口面积相同的育苗池作备用池。散气石设置0.5个/米2;培育池内设气提式流水装置及吹气式捞油架;轮虫和海水小球藻培育采用10口4米×5米  相似文献   

16.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俗称四鳃鲈、老虎鱼、新娘鱼、媳妇鱼等,隶属于敛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属Trachidermus。与黄河鲤、松花江鲑和兴凯湖鲐齐名,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并且被列为四大淡水鱼之首,享誉中外。历史上,在东亚广泛分布,在中国更是遍布东南沿海及其相邻的淡水水域。  相似文献   

17.
一、洄游的类型依据洄游的主要动力,可以划分为被动洄游与主动洄游。被动洄游是指鱼类随水流而移动,在移动中本身不消耗或消耗很少的能量。主动洄游则是鱼类主要依靠自身的运动能力所进行的洄游。此外根据鱼类在洄游时所处  相似文献   

18.
松江鲈及其增养殖松江属硬骨鱼纲、目杜父鱼科鱼类。由于在鳃膜上各有两条橙黄色的斜条纹,恰似四片鳃叶外露,故有四鳃鲈之称。松江鲈产量很小,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水生动物。松江护体长为体高的4.9~6.0倍,为头长的2.8~3.0倍,为尾柄长的8.1~10.3...  相似文献   

19.
泰国湄公河内,生息着一种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鲇鱼。当地泰人称其为“普拉布克”——湄公河之怪。一条成年的“普拉布克”长达3米,重250公斤。尽管鱼体庞大,肉质却细嫩异常、鲜美无比,一直被视为席上珍馐。当地流传着:尝一口怪鱼肉,消灾化凶,长命富贵。每年三四月间,“普拉布克”洄游到湄公河上游繁衍后代,为了寻找富氧水面产卵,往往能一直上溯到中国云南省。在泰国最北部省份清莱府泰老边境,湄公河道陡  相似文献   

20.
松江鲈的研究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松江鲈研究和保护情况,以期为研究松江鲈鱼并挽救这一名贵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