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和2011年的6-8月,我县草鱼、团头鲂等大宗淡水鱼常发生烂鳃病、肠炎病和腐皮病并发病,笔者两年诊治的病例就有27例,这些发病的池塘每口面积0.6~13亩,平均每口池塘每天死鱼8~70多尾不等,从发病到基本治愈的时间均在10日以  相似文献   

2.
2014年4~5月,针对江西余干康山和江西南昌昌东两处3口池塘养殖鱼类感染小瓜虫病,鱼类死亡较大,采用外用环烷酸铜溶液(25%环烷酸铜0.30~0.35mg/l),内服复方中草药合剂(复方中草药由青蒿、苦楝、槟榔、辣廖和苦参等经超微粉碎配置而成,每100kg饲料使用2kg)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进行治疗,4d后,3口池塘养殖鱼类死亡均得到有效控制,小瓜虫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车轮虫病是鱼苗鱼种培育阶段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目前实验室接诊的车轮虫病样多处于大量感染阶段,一旦误诊或药物治疗无效,后果不堪设想。本病例的诊治,养殖户先后2天用不同药物杀车轮虫无效,采取现场对市售杀车轮虫药物进行药效检验,筛选有效杀车轮虫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基层鱼病诊治服务技术员和养殖户参考。一、基本情况2016年4月6日,笔者电话接诊了林逢镇一养殖户池塘培育草鱼种病例。养殖户电话介绍其一口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9月,福建省顺昌县埔上镇一养殖户3口11×667 m2池塘培育福瑞鲤,3日发现死鱼,从每天死鱼3~5尾至8日后升到每天死鱼20~50尾不等,损失比较严重。在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未果的情况下,于9月20日请笔者进行诊治,通过对病鱼的检查与现场调查,福瑞鲤鱼种卵甲藻病、车轮虫病、烂鳃病三病并发,通过用药2个疗程后,基本控制了病情。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技术小结如下,供业内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9月,吉林省龙王地区一淡水混养池塘暴发烂鳃病,笔者先对发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又在实验室对病鱼进行检查,通过目测、剖检及镜检发现病鱼鳃上寄生着大量指环虫和车轮虫。由于该池塘草鱼与鲤鱼混养,存在指环虫及车轮虫并发症,此类病在吉林地区较为少见,本  相似文献   

6.
<正>一、车轮虫病的流行呈现三大特点1.发病早,来势猛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一渔民养殖的15亩池塘,截至2013年3月7日至少已死亡草鱼150千克,共3000尾,因鱼体表出现有水霉症状,就一直按水霉病治疗。3月7日,笔者现场镜检才找出死鱼的元凶是车轮虫。3月15日,广华地区一渔民反映,他养殖的13.5亩池塘,草鱼死亡有半个月时间,3月15日一天死亡平均1.75千克/尾的大草鱼10尾,诊断结果完全是车轮虫病。3月24日,笔者又接到总口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鳜鱼主要病害有车轮虫病、波豆虫病、烂鳃病、出血病、虹彩病毒病等。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环境的污染、水质的富营养化等,鳜鱼的病害越来越多,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病种。笔者在我市处理过一例鳜鱼口腔聚缩虫病的病例,经过杀虫调节水质等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发病情况及病症发病鱼塘为15亩,养殖的鳜鱼有一个多月不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区及周边地区池塘、网箱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由粘孢子虫、碘孢虫、尾孢虫、单极虫、和肤孢虫引起的鱼病。特别是由碘孢虫、尾孢虫在鲤鱼上引起的鱼病,死亡速度快,死亡量大,1999年5月29日-6月3日,我区致韩镇新阳四社一口池塘首次发生碘孢虫病,  相似文献   

9.
2012年7-8月,笔者在下乡进行技术指导过程中先后接诊了5例患病的棘胸蛙蝌蚪,经对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养殖过程和对患病蝌蚪的检查,棘胸蛙蝌蚪患烂鳃病、肠炎病和车轮虫病并发病的比较严重,通过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基本治愈,有效率达100%.现把诊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供同行业者参考. 1 基本情况 1.1发病情况 5例患病的棘胸蛙蝌蚪养殖池均为土池,每例患病的棘胸蛙蝌蚪养殖池有1~3口不等,每口养殖池面积30~100 m2,每口养殖池平均每天死亡50尾以上.  相似文献   

10.
据笔者所见国内文献资料记载,鲢鳙鱼肾脏艾美虫病最初发现于辽宁海城市牛庄地区,但未发现大量寄生发病死亡的现象。我们在进行池塘养殖鱼类寄生虫调查期间,在辽阳县柳壕乡渔场发现了一例因艾美虫Eimeria sp大量侵袭鲢鳙鱼的肾脏,造成大批死亡的严重病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浙江玉环地区海水混养池塘中的黑鲷烂鳃病频发,笔者多次现场询问病情和实验室检查发现主要病因均由指环虫引起,该病发生后虫体繁殖速度快,继发感染严重,病死率高,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黑鲷多与南美白对虾、泥蚶、青蛤等养殖品种混养,造成用药种类选择困难、用药剂量难以把控等问题。因此,对黑鲷指环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1指环虫病的诊断发病鱼离群缓慢独游,有时病鱼急躁狂窜,黑  相似文献   

12.
在鱼类寄生虫疾病中,小瓜虫病是一种危害较大,死亡率较高的疾病。长沙农校一口1000m2的池塘,内混有白鲢(83cm)5000尾、草鱼(10cm)2000尾和工程鲫鱼(16.7cm)150尾,于1998年3月初开始发病,在短期内,鱼类出现大量死亡。经诊断为小瓜虫病,用药后,鱼类逐渐停止死亡。1  相似文献   

13.
<正>自从1994年以来,广东省鳜鱼养殖主产区每年5-10月都会大规模暴发流行性疾病,常见病害如指环虫、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出血病和白肝病等。鳜鱼疾病暴发与养殖水体浮游生物总量的降低、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因子超标有强相关性。因此,如何在高密度的鳜鱼投放量情况下维持养殖水体水质稳定,成为预防疾病暴发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定期控制水体鳜鱼寄生虫数量以及定期调水,实现了鳜鱼"标粗"和成鱼养殖整个培育过程的少发病甚至不发病的目的。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一、养殖方法1.基本情况3口标粗池面积5~10亩,沙土底质,底泥厚度小于15厘米,水深1.5米左右。6口成  相似文献   

14.
<正>病例一江苏射阳县旺阳水产养殖公司14号池塘160亩,水深1.8米,主养散鳞镜鲤,平均规格1.6千克每尾,放养密度650尾每亩。6月14日使用罾网捕捞部分鱼,6月17日发现死鱼18尾,18日64尾,19日221尾,笔者前往发病池塘查看,捞取濒死鱼观察,病鱼体色发黑、眼球凹陷,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研究建立了一种滨海型盐碱地池塘大宗淡水鱼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即池塘主养鲤鱼套养鲫鱼、鲢、鳙、草鱼、凡纳滨对虾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2015年在天津市西青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第二水产养殖基地选择6口池塘进行该模式养殖试验,编号分别为1~6。每口池塘形状为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面积为8亩,池深均为  相似文献   

16.
技术交流     
正把网箱拉到深水区防治小瓜虫病不管是池塘养鱼还是网箱养鱼,小瓜虫都顽固地存在。每到阴雨时节,小瓜虫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于池塘养鱼爆发的小瓜虫病,养殖户大多只能"靠天吃饭",等到阴雨结束、天气好转、水温上升,小瓜虫自然就会消停,鱼则死剩多少是多少。但对于水  相似文献   

17.
三月底郴江乡七里洞村渔场养鱼专业户杨新华的一口五亩水面的成鱼塘鱼发病。发病之后。她在这口塘施用了150公斤生石灰。几天后仍未见病情好转。在靠近这口塘的另一口五亩塘(也是杨新华的)也发生同样症状的鱼病。经水产技术干部确诊大草鱼(未打免疫针)是出血病加波豆虫病(也称口棘虫病).鲢、鳙鱼、小草鱼(打了免疫针)是波豆虫病,  相似文献   

18.
车轮虫病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疾病 ,主要发生在鱼苗和鱼种的培育阶段。 1998年 ,武汉滠口渔场在进行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 ,室内一孵化环道初孵仔鱼发生大批死亡的现象。经过调查观察 ,确诊为车轮虫病 ,经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制止了车轮虫病的继续危害。1999年 ,事先采取了严格的预防措施 ,彻底杜绝了该病的发生。鉴于刚出膜的家鱼苗严重感染车轮虫病的病例虽然很少见 ,但一旦发生 ,损失严重 ,故将其发病症状、病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例滠口渔场共有 8个孵化环道 ,其中 1号环道位于室内 ,其它环道均建于室外。环道的容积为 13.2 m3,水源…  相似文献   

19.
每年5~8月,水温25~29℃时,为池塘养殖金鲳成水小瓜虫病发病高峰期。特别是在水流不畅、水质差、有机物含量丰富、高密度养殖的池塘最容易发生咸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病害,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夏艳洁  何幽峰 《水产科学》1993,12(10):19-21
作者自1983年以来,在对水库,河流及池塘的鱼病检查过程中,发现85%的水体患有车轮虫病,并有3处已因车轮虫的大量寄生造成养殖鱼类的大批死亡。文中叙述了水库,河流及池塘的发情况,车轮虫病的发病条件已预防,治疗措施,现将此调查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