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鳞副鳅又名台湾泥鳅,目前,许多养殖大鳞副鳅的养殖户存在高繁殖率、低成活率的养殖局面。本文根据从清理池塘放苗、水质调控、防治敌害生物等方面入手,总结出提高大鳞副鳅池塘水花育成的关键点,为大鳞副鳅的实际生产提供依据。一、池塘清整由于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排泄物、病死生物等会堆积在养殖池塘的底部,造成养殖池塘的底泥酸化、毒性、有机化等危害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2.
正大鳞副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俗称台湾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台湾泥鳅生长快,病害少,销路畅,已成为深受养殖户欢迎的人工养殖淡水经济鱼类。2017年7月16日至11月20日,柳州市明亮生态种养合作社池塘养殖台湾泥鳅获得成功,该合作社有泥鳅养殖水面40×667 m2,选取其中的1口池塘(7×667 m2)  相似文献   

3.
江新华 《中国水产》2016,(7):106-108
正本试验在养殖大鳞副鳅池塘套种莲藕,既改善了池塘养殖水体的水质和底质,为养殖大鳞副鳅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养殖大鳞副鳅增产增收,又产出了优质的莲藕,达到养种双丰收。试验池塘商品泥鳅产值69264元,莲藕产值11810元,纯收入19697.9元,亩均纯收入8953.59元,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ns dabryanus)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黄板鳅、板鳅。在形态和生理学方面,与大鳞副泥鳅相似的鱼类有真泥鳅、大斑花鳅、中华沙鳅、长薄鳅、北方须鳅、花斑副泥鳅等。在这些鳅科鱼类中,大鳞副泥鳅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状,并且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易于饲养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特种经济水产养殖新品种;加之大鳞副泥鳅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其必需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5.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ns dabryanus)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板鳅、黄板鳅.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目前已成为部分地区的热点养殖品种.目前绝大多数养殖场都是从当地市场上选购亲鳅或者购进苗种培育成亲鳅进行繁殖,对于不同地域亲鳅杂交繁殖还未见做过专门试验的报告,为进一步探讨大鳞副泥鳅不同地域的人工繁殖效果,笔者进行了该次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泥鳅养殖在闽西北山区将乐县近年来发展迅速,自2011年以来相继在黄潭祖教、南口蛟湖、古镛桃村等地发展起来连片池塘养殖,养殖的泥鳅品种有泥鳅、大鳞副泥鳅、台湾大泥鳅等,蛟湖百亩养鳅点开展泥鳅人工繁殖育苗供自养有余外销。历经几年养鳅生产实践的观察调查,笔者提出池塘泥鳅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养殖的泥鳅包括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俗称青鳅)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原gurnus dabryanus)(俗称黄板鳅),分属花鳅亚科中的泥鳅属(Misgurnus)和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1]。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名特养殖品种之一,营养丰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2-5]。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年需求量超过100000 t[6]。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泥鳅苗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因此,人工繁育苗种成为促进泥鳅养殖业发展的重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已经较为成熟[7-10],为泥鳅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大鳞副泥鳅,也称黄板鳅,是市场上非常走俏的优质泥鳅种类,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还具有食疗滋补价值,很受消费者欢迎.大鳞副泥鳅人工养殖备受渔民关注,以下介绍其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应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的池塘,以土池为好.池塘面积最大不宜超过10亩,底质以黏壤土为佳,不宜为沙质土.池深1m以上,底层淤泥15 ~ 20cm,水深保持在50~80 cm.  相似文献   

9.
大鳞副泥鳅(Paramis guruns dabryanus)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板鳅、黄板鳅.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目前已成为部分地区的热点养殖品种.随着养殖的发展,苗种需求量与日剧增,特别是人工繁殖的优质苗种紧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2008年起,我们首次成功地进行了试繁,之后分别于春秋两季进行了人繁,均获得了成功,为进一步探讨大鳞副泥鳅的夏季繁殖技术,我们进行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10.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ns dabryanu)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板鳅、黄板鳅,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目前已成为部分地区的热点养殖品种.随着养殖的发展,苗种需求量与日剧增,特别是人工繁殖的优质苗种紧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2008年起,笔者首次成功地进行了试繁,之后分别于春秋两季进行了人繁,均获得了成功,为进一步探讨大鳞副泥鳅的夏季繁殖技术,我们进行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台湾泥鳅,学名大鳞副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副鳅属(Paracobitis),其体型独特,个体大、长速快,产量高、效益好。广州市华轩水产有限公司以大鳞副鳅为主导品种,生产的苗种在广州注册了"华轩皇鳅"品牌。根据大鳞副鳅的特性和企业标准,公司设计了"华轩皇鳅"健康养殖模式,现将该模式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模式设计1.池塘。单个池塘面积0.5亩~6.0亩,水深1.5m~2.5m,且配套抽排水、增氧等  相似文献   

12.
<正>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养殖品种,其不仅营养价值可观~([1,2]),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3-4]),所以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养殖效益非常可观。我国传统养殖的泥鳅包括了泥鳅(俗称青鳅)和大鳞副泥鳅(俗称黄板鳅),分属花鳅亚科中的泥鳅属和副泥鳅属。造成泥鳅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其本身品质较高外,还由于泥鳅养殖业产业链的不完善。尽  相似文献   

13.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大板鳅、黄板鳅。其个体大、生长快、耐低氧、食性杂,肉味鲜美,极具食用及药用价值,有“水中人参”之称。是一种食用价值和生产潜力很大的养殖品种。据国内外泥鳅市场调查显示,从1995年至今,泥鳅连续10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万~15万t,但市场只能供应5万~6万t,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  相似文献   

14.
大鳞副泥鳅池塘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鳞副泥鳅幼苗放养量在60万尾/667m^2,经过30d的培育,体长可达4~6cm,成活率达40%左右,然后进入成鳅养殖阶段。试验着重解决大鳞副泥鳅的池塘苗种培育技术和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的难题,为鳅苗的培育找到适口的饵料。  相似文献   

15.
<正>大鳞副泥鳅为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水体中。它在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的泥鳅中属个体大和生长快的种类,是我国目前泥鳅养殖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大鳞副泥鳅是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水产品,市场潜力很大,是淡水养殖中不可多得的名优经济鱼类。但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技术还有待于规范与提高,为此2014年6-10月我们在安徽合龙水产养殖科  相似文献   

16.
台湾泥鳅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在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岛西北部的浅滩河流。该品种肉质鲜嫩爽滑,营养与本地泥鳅同样丰富。因其个体较大、生长快速而备受养殖户喜爱。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正准备投身台湾泥鳅养殖。生物学特征台湾泥鳅体近圆筒形,头较短;口下位,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本地泥鳅大;侧线完全;有须5对;  相似文献   

17.
正大鳞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目前制约大鳞副泥鳅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苗种。自然捕捞的苗种数量少(真泥鳅占80%以上),种质差,病害多,生长速度慢,养殖成本高。而全人工繁殖的大鳞副泥鳅苗种具有体型均匀、生长速度快、自繁能力强、病害少、群体产量高等优点,但目前其数量也不能满  相似文献   

18.
泥鳅在分类学上隶于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本属共有10余种,为温带、亚热带小型淡水鱼类。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他地区均有泥鳅分布。适合人工养殖的还有另一种属于副泥鳅属的大鳞副泥鳅,该鱼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福建和台湾,其中尤以洞庭湖区出产的大鳞副泥鳅最为有名。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每100g鱼肉中含蛋白质18.439、脂肪2.699,因此是传统的外贸出口水产品。日本的泥鳅售价几乎与鳗细不相上下,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冬季的泥鳅价格也高达20~30元/kg。由于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比较容易养殖,市场需求量大,所以…  相似文献   

19.
<正>泥鳅类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s)、鳅科(Cobitidae)、泥鳅属(Misgurnus lacepede),国内已知品种多达10余种,其中适合养殖的品种主要为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青鳅)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黄鳅)。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兼具较高的营养价  相似文献   

20.
大鳞副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1]。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中,是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鱼类。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大鳞副泥鳅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从人工养殖、苗种繁育和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总结,为后续大鳞副泥鳅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