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产》2000,297(8)
鱼类投喂除注意水温的变化,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目投喂量要适宜,以及定时定位外,还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1)要注意选择鱼喜欢摄食的饲料投喂,对于一般性鱼类来说,不论硬颗粒饲料或软颗粒饲料都能摄食。但对某些种类,如鳗鱼、甲鱼以及其它的一些肉食性鱼类,它们不喜欢援食硬颗粒饲料,而只喜欢摄食湿饲料(面团状)。所以饲料的配制和投喂应根据鱼的食性特点而定,才能取得较好效果。(2)加工或选购没喂的颗粒饲料要注意适合各生长阶段鱼吞食,如果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大小。长度与鱼的口径不相符合,会影响饲料摄食率。投喂的饲料若…  相似文献   

2.
饲料性状与养殖动物摄食习性匹配水平直接关系到饲料的品质,进而影响饲料的转化水平。因此,从养殖动物摄食喜好性着手研究饲料性状,已为越来越多的水产饲料研究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3.
水产动物摄食促进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摄食促进物质是指摄食引诱物质和摄食刺激物质的总称,俗称引诱剂。利用水产动物高度灵敏的嗅觉和味觉,在饲料中添加少量援食促进物质,不仅能改善饲料风味,提高其摄食速度和摄食量,加速生长,而且能促进饲料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系数。关于摄食促进物质的分离确定以及诱食活性的定量分析方法,何国新等(1984)和王吉桥(1994)已作了较详尽的阐述,本文仅就国内外研究开发的水产动物摄食促进物质的种类及其诱食活性作一系统评述,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为高效摄食促进物质的开发及渔用饲料生产提供依据。1氨基酸获野珍吉(198汉译…  相似文献   

4.
饲料性状与养殖动物摄食习性匹配水平直接关系到饲料的品质,进而影响饲料的转化水平。因此,从养殖动物摄食喜好性着手研究饲料性状,已为越来越多的水产饲料研究者所重视。 苗种中间暂养作为养殖产业链中关键一环,期间饲  相似文献   

5.
鲍独特的摄食习性,要求鲍人工配合饲料必须至少在海水中能够稳定1~2天。同时,由于鲍喜欢摄食质地柔软的饲料,人工配合饲料既要求在海水中稳定性好,又不会太硬,以满足鲍摄食习性的要求。在鲍人工配合饲料中,常添加10%~30%的褐藻酸钠作为粘合剂,并用CaCl2溶液浸泡处理,将饲料中的褐藻酸钠转变为褐藻酸钙,提高饲料的稳定性。作者在鲍人工配合饲料生产实践中发现,鲍饲料的稳定性受海水温度影响很大,必须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海域水温的差别,调节饲料的稳定性,使其稳定性既符合要求,又不会太硬而影响鲍的摄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同饲料对黄鳝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代勤 《水产学报》2003,27(6):558-563
进行了黄鳝喜食的天然动物性饵料蚯蚓、鲢肌肉和配合饲料对黄鳝消化酶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黄鳝各消化组织中蛋白酶活性均以摄食蚯蚓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鲢肌肉组,而以摄食配合饲料的蛋白酶活性增加最小;(2)胰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则以摄食鲢肌肉组的增加幅度最大,以摄食蚯蚓组次之,摄取配合饲料组的增加幅度最小;(3)淀粉酶的活性以摄取配合饲料的黄鳝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鲢肌肉组,增加幅度最小的为摄取蚯蚓组个体;(4)脂肪酶的活性变化以摄取鲢肌肉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蚯蚓的,摄食配合饲料组增加幅度最小。这表明不同饲料对黄鳝消化器官消化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这可能与不同饲料的营养组成、性质有关,食物中的不同营养物质会刺激黄鳝消化器官分泌相应的消化酶,以便更好地消化所摄取的食物。  相似文献   

7.
室内研究了不同水深条件下黄鳝的最大摄食率以及黄鳝对沉性饲料和浮性饲料的选择性。在水温相同(24℃)和6 d静水无土养殖的条件下,水深对初始体质量(9.93±1.16)g/尾黄鳝的最大摄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不同水深组最大摄食率从高到低顺序为:10 cm>15、5 cm>20、25、30 cm。水深为10.45 cm时黄鳝食欲最佳。黄鳝摄食沉性饲料的比例明显高于浮性饲料。摄食浮性饲料的比例极显著受水深的影响,从高到低水深组的顺序为:5~10 cm>15 cm>20~25 cm。  相似文献   

8.
不同饵料饲养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比较分析了分别投喂小杂鱼和人工饲料的两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旨在为褐牙鲆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饲料研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摄食小杂鱼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粗灰分含量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褐牙鲆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1.15和70.47,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摄食小杂鱼组褐牙鲆中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食人工饲料组中检测到11种SFA、7种MUFA和9种PUFA。摄食小杂鱼组的∑ω3PUFA[(30.39±2.29)%]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34.40±3.32)%](P<0.05),其中小杂鱼组的EPA+DHA的总量为(29.27±2.33)%,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33.47±3.36)%(P<0.05);摄食小杂鱼组的∑ω6PUFA为(6.01±0.31)%,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5.06±0.37)%(P<0.05)。综合来看,两组褐牙鲆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摄食小杂鱼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营养较好,而摄食人工饲料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较好,两者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以初始体重为49.83±.17g的许氏平鲇Sebastesschlegeli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30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5种饲料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30%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和添加0.3%的商品诱食剂、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甜菜碱和柠檬酸配制成5种豆粕替代饲料,其余1种为鱼粉不替代饲料作为对照组,研究摄食促进物质对许氏平鲇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和柠檬酸时,许氏平铀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都显著高于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组(P〈0.05);当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时,摄食率显著低于鱼粉不替代组(P〈O.05);而添加DMPT、甜菜碱和柠檬酸时,摄食率与鱼粉不替代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体指数都明显地低于鱼粉不替代组。结果表明,豆粕替代30%的鱼粉蛋白时,添加0.3%的甜菜碱或柠檬酸能够显著提高许氏平鲇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20、40、60、80尾/1.5m3)讨长吻■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长吻■幼鱼的摄食强度虽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日摄食率3.86%-4.52%;密度愈大,幼鱼的生长、饲料及蛋白质转化率的下降趋势愈明显。中高密度条件下,长吻■幼鱼摄食强度、生长率及饲料转化率相近。  相似文献   

11.
中华鲟水族馆驯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尾人工繁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1尾捕捞于长江宜昌江段的野生中华鲟为研究材料,对其在水族馆中的驯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尾中华鲟已全部开口进食,其中有15尾人工繁殖原进食人工配合饲料的中华鲟开口进食生鲜饲料,且摄食生鲜饲料的品种越来越多;2005年4~8月,25尾人工繁殖中华鲟摄食的饲料数量稳步增加,并呈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野生中华鲟摄食的饲料品种由1种逐渐增加至6种,日摄食量由120 g逐渐增加至2 000 g并逐渐趋于稳定。说明水族馆驯养池的环境适合中华鲟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室内水泥池养殖银鲳幼鱼的摄食偏好,比较了银鲳幼鱼对4种不同软颗粒饲料的摄食速率。采用2×2试验设计,在水温为28~30℃,盐度为20~22的条件下,分别于早、晚两个时间点给东海银鲳幼鱼投喂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F)、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马鲛鱼肉糜(FR)、"鱼宝"饲料(Y)、"鱼宝"饲料+马鲛鱼肉糜(YR)等4种软颗粒饲料,之后测定其摄食速率,同时测定饲料的溶失速率。试验结果:软颗粒饲料中的配合饲料成分可显著影响银鲳幼鱼的摄食速率(P<0.05),而添加马鲛鱼肉糜对银鲳幼鱼的摄食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软颗粒饲料中的配合饲料成分与添加马鲛鱼肉糜的交互作用对银鲳幼鱼的摄食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无论摄食何种软颗粒饲料,银鲳幼鱼早、晚的摄食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软颗粒饲料在水中的溶失速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用"鱼宝"饲料和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分别配制软颗粒饲料,银鲳幼鱼摄食速率无显著性差异,添加马鲛鱼肉糜后可改善银鲳的摄食,但不会显著加快其摄食速率;各种软颗粒饲料在水中稳定性的排序为Y>YR>FR>F。综合分析,用"鱼宝"饲料配制的软颗粒饲料效果优于用海水鱼配合饲料粉末配制的软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氨基酸对史氏鲟幼鱼的诱食活性试验 ,研究了添加氨基酸的配合饲料对史氏鲟食性转化的影响 ,以便为研制史氏鲟幼鱼适宜开口配合饲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用添加氨基酸饲料养殖史氏鲟幼鱼的效果要优于生物活饵水蚯蚓 ,摄食添加氨基酸饲料的史氏鲟幼鱼存活率为 56 67% ,而摄食水蚯蚓的史氏鲟幼鱼存活率仅为 42 50 %。添加氨基酸饲料诱食性强 ,可以替代生物活饵成为史氏鲟幼鱼的开口饲料  相似文献   

14.
<正>肠道排空速率是指鱼类摄食后,食物从肠道排出体外的速率。生产中鳡已可以完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因此,研究鳡摄食人工饲料后肠道排空速率对于评价鳡对人工饵料的消耗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以得出养殖鳡鱼的科学投喂频率。此外,鳡肠道排空速率的测定还能丰富鳡消化生理的理论知识,为鳡摄食人工饵料后消化运动的研究提供科学资料。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以国产蒸汽鱼粉(蛋白含量60.2%)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试验饲料粗蛋白为42.05%,粗脂肪为8.12%,试验饲料的具体配比见表1。  相似文献   

15.
以半滑舌鳎为试验对象,进行为期90天的摄食生长试验,比较研究不同饲料对半滑舌鳎摄食、生长饲料利用的影响。试验选择2种商业饲料,一种是品质已获得市场认可的亚洲某知名品牌饲料,另一种为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的国产优质高效饲料—七好饲料。结果表明:七好饲料组半滑舌鳎的增重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明显比亚洲某知名品牌饲料组高,七好饲料组的饲料效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表明其饲料利用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从单胞藻粒径大小、表面结构、生化组成及饵料浓度等角度开展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单胞藻摄食与消化效果研究。投喂粒径大小相近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混合藻,粒径大小不同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海水小球藻(Marine chlorella)混合藻,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剩余混合藻中各单胞藻浓度。分别投喂以上4种不同浓度梯度的单胞藻,观察比较粪便中单胞藻消化状况。结果显示,合浦珠母贝对粒径大小相近的单胞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摄食(P0.05),对粒径较大的单胞藻摄食率明显高于粒径较小的单胞藻(P0.05);随着投喂单胞藻浓度的升高,合浦珠母贝对单胞藻的消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鱼类摄食行为的化学感觉调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洪琪 《海洋渔业》1988,10(6):263-265
<正> 摄食行为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行为之一,自从 Strieck(1924)第一个进行鱼类摄食行为试验之后,逐渐地证实了化学感觉对鱼类摄食行为的调节作用,60年代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对于味觉生物电反应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调节的生理机制,学者们对于鱼类化学感觉和摄食行为的基础理论研究,使我们能够掌握这些生理活动的规律性为生产实践服务,例如生产饲料添加剂,改变饵料的味道,使原来不爱吃的、但又富有营养的饵料变为适口饵料,既可以扩大饲料  相似文献   

18.
正摄食节律是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光照、温度、饵料等周期性变动的环境条件主动适应的结果。按照自然摄食节律来确定适宜的喂料时间和投喂量,可以有效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董桂芳等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和分段式投喂研究了斑点叉尾和杂交鲟的摄食节律,分析发现,一次饱食投喂得到的摄食节律结果稳定性较差,而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  相似文献   

19.
梁旭方 《水利渔业》2005,25(3):19-21
鳜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鱼珍品,其人工饲料问题急待研究解决。探讨了鳜鱼摄食行为发育调控机理以及控制其趋光行为与猎物印记形成的内外因子,为定向改造鳜鱼摄食习性提供有效手段,认为这是最终解决鳜鱼人工饲料难题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0.
鱼类饲料营养源开发研究,近十几年来成为国际上水产养殖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着重研究了鱼类饲料营养配方的基本术语、营养源开发途径、选择水产养殖饲料标准、饲料加工工艺过程、饲料物理特性以及选择养殖种类的饲料和摄食习性等。现将国际上鱼类饲料营养源开发研究方法的途径作一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