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底层管道充气增氧新技术培育扣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规扣蟹培育过程中由于放养密度高,并移植水草,投放较多水花生作为河蟹栖息、脱壳的隐蔽场所,池塘水体的交换能力差,水质易变,溶氧较低,易造成缺氧事故,严重影响蟹种中后期的生长脱壳和产量。为了提高溶氧,改善水质,充分发挥扣蟹培育池的增产潜能,我们在2007年5~11月进行了应用管道充气  相似文献   

2.
常规扣蟹培育过程中由于放养密度高,投放较多水草作为河蟹栖息、脱壳的隐蔽场所,但也造成了水体交换能力较差,水质易变,溶氧较低,易造成缺氧事故,对蟹种中后期的生长脱壳和产量不利。为了提  相似文献   

3.
河蟹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淡水蟹类,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多种类型水体的养殖。平山县在2002—2004年投放长江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成商品蟹的基础上,2005—2006年集中精力搞河蟹大眼幼体到扣蟹的培育,以满足周边广大养殖水域的苗种需求。现将培育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河蟹在生命周期中有两次越冬,第一次是扣蟹培育,第二次是亲蟹培育或者成蟹暂养到来年出售。不管哪次越冬,对河蟹来说都是一件很严重的挑战,如果管理不善,成活率会很低,导致效益低下。下面分别对扣蟹培育和成蟹暂养来简要说明怎样管理才能提升河蟹成活率及质量,以取得好的效益。一、扣蟹培育养殖户放养扣蟹一般在春节前后,部分养殖户到3-4月份才投放苗种。作为扣蟹培育户,如何做好扣蟹的越冬管理,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和苗种质量,我们建议抓好以  相似文献   

5.
<正>宝应县山阳镇河蟹养殖户孙荣兵,养殖总面积为100亩。他通过对河蟹养殖关键点的掌控,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他的河蟹养殖总投资为32万元,年底总产值为72.53万元,获纯利40.53万元,亩均效益达4000多元。主要做法是:一、苗种自育从事河蟹养殖的这些年,养殖户孙荣兵培育过扣蟹,也从外地或当地其他养殖户购买过扣蟹,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他认为自己培育扣蟹进行配套养殖是获得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自育扣蟹不仅能保证扣蟹的质量,降低扣蟹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有效提高河蟹的成活率,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6.
养殖户在养蟹过程中,常有一些河蟹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据笔者多年对养蟹池的观察,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养殖水体溶氧太低河蟹对水体的溶氧要求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溶氧过低就会引起河蟹不吃食、不蜕壳;当水中溶氧低于4毫克/升时,河蟹在水中就感到不舒适,有时就要往岸上爬,打洞穴居;当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河蟹则大部分离开水体,上岸栖息,时间一久,它就能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且个体也难长大,形成“懒蟹”。2养殖水体变动频繁由于河蟹属两栖动物,它既能在水中生活,…  相似文献   

7.
利用土池大眼幼体(Megalopa)培育优质扣蟹(Juvenile Crab)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扣蟹培育是河蟹养殖的基础,本文作者介绍的是一种扣蟹培育新方法-利用土池大眼幼体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8.
我县地处沿海,池塘数量较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县的河蟹养殖面积在逐年增加,尤其是池塘培育扣蟹的数量较多,经济效益也较显著。现将自己在池塘培育扣蟹中的一些体会,并借鉴同行的先进经验谈谈,供同行们参考和指正。 一、创造适合培育扣蟹的池塘条件 池塘条件也就是河蟹的生活环境,没有适宜的生活环境很难培育出好扣蟹,因此也就要求我们创造适合培育扣蟹的池塘条件。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9.
从蟹苗培育、蟹种(扣蟹)培育等方面介绍了池塘河蟹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微喷技术应用于温棚培育早繁苗,可以发挥增加溶氧、调节水温、换水均匀及保证幼蟹分布均匀的作用,加快幼蟹蜕壳,提高河蟹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刘勃 《水产养殖》2005,26(3):43-44
河蟹以底栖为主,多在夜间摄食附生藻类、有机碎屑、水生植物、底栖动物、人工沉性饲料;铂鱼活动于上层水体,一般于白天摄食适口野杂鱼类、人工浮性饲料。鲌鱼、河蟹对池塘水体生态环境要求基本一致,均需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池塘条件。河蟹生态养殖的水草种植、螺蛳放养能大量吸收水中有机物,起到净化水体、增加溶氧,有利于鲌鱼正常生长的作用:鲌鱼能够捕食池塘中野杂鱼和过度繁殖的青虾,避免野杂鱼、青虾与河蟹争食,提高河蟹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应用臭氧技术、微生态制剂、营养和环境等集成技术进行南美白对虾、河蟹早繁苗的中间培育,水温25~30℃,盐度1.8~2.2,pH值7.7~8.3,氨氮0.8~1.2 mg/L,溶氧6 mg/L.扣蟹成活率76.5%,南美白对虾苗种成活率84.0%.  相似文献   

13.
<正>李金林是我区扣蟹培育大户,他从事扣蟹培育已有20多年,经验丰富,扣蟹质量好,周围5个县区的河蟹养殖户都到他这里购买扣蟹。2012年,他86亩池塘亩放2千克蟹苗,共培育扣蟹15910千克,亩均185千克,每千克扣蟹76元,利润882360元,亩均10260元。2013年,同面积  相似文献   

14.
1河蟹逃跑的原因 1.1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在养殖过程中,河蟹会因水温、水质等情况变化,出现逃跑的迹象,如水中污物增多,水体PH值下降。溶氧少于3mg/L,夏天水温太高,冬天水温过低等都会使河蟹逃离原有水域,趋向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肉质鲜美、风格独特,历来受到民众的喜爱,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优质、大规格成蟹是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幼蟹培育主要是指将蟹苗培育成规格更大的一龄蟹种[1,2],即"扣蟹",良种幼蟹是"养大蟹"的基础,因此如何提供优质幼蟹就成为推动河蟹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淳县河蟹养殖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得益于全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坚持大规格幼蟹的培育推广,选择优质蟹种是养殖大规格商品蟹的基础。蟹种又称扣蟹、幼蟹,将16万只/kg左右的蟹苗(河蟹大眼幼休)培育成60~260只/kg幼蟹的过程即是为蟹种培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洪家春 《内陆水产》2000,25(6):24-24
1蟹虾混养的利弊1.1蟹、虾皆属甲壳动物,栖息水层基本相同,两者混养有争夺空间的一面,但青虾由于个体小,能居于河蟹不能栖息的狭小空间,且对河蟹掘洞穴居习性无影响,能充分利用河蟹不能利用的剩余空间,保证水体不被浪费。1.2蟹、虾基本都属杂食性,两者混养可能会争夺食物,但蟹偏向于动物食性,食性偏大,虾偏向于植物食性,可利用河蟹不能利用的食物碎屑及残饵,净化水质。1.3蟹、虾都需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环境,蟹池混养青虾,由于蟹的耐氧性比虾高,在水体缺氧时,虾首先表现出不适反应,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能提醒人们尽早采取…  相似文献   

18.
董志华 《河北渔业》1999,(2):26-27,24
<正>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 H.Milne-Edward)又名河蟹,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享誉国内外。近几年来,随着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的日益完善,唐山市的河蟹人工养殖业迅速兴起。1998年度,全市养蟹面积达9333.3hm~2,年产量4000多t。河蟹养殖已经成为全市大农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由于在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下,河蟹的生长期需要两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所以,当今我市人工养殖成蟹的方式主要是以当年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蟹种),越冬后第二年作为蟹种进行成蟹养殖。相对而言,此模式不仅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而且在扣蟹培育环节以及蟹种越冬过程中,性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蟹大小、多与少,看水草,由此可见,水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规格和产量,这是因为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饵料,并为河蟹的栖息、蜕壳、躲避敌害提供良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调节养殖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溶氧状况  相似文献   

20.
平山县2003年引进了中华绒螯蟹,2004年该品种取得了农业部的无公害水产品认证,2005年又成功进行了河蟹白仔苗到扣蟹阶段的培育,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被养殖户所接受,2006年三汲乡赵家岸库湾放养扣蟹60万只,2007年建立河蟹养殖基地5个,总面积达200余hm^2.放苗1200万只,生产扣蟹800万只,商品河蟹80余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