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小黄鱼亲鱼培育和催产技术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对野生小黄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主要包括亲鱼的室内越冬、强化培育和人工催产技术。选取2000尾小黄鱼,体质量平均为67.24g,分别饲养于4m×8m×1.5m的越冬池,越冬池水温10~11℃,投喂少量配合饲料,进行亲鱼营养强化,亲鱼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催产。经52d营养强化,小黄鱼体质量增至88.30g,营养强化组的卵巢质量和性腺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投喂冰鲜饵料并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显著促进小黄鱼的性腺发育和成熟,提高其性腺指数和相对怀卵量;使用1.2μg/k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搭配500IU/k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雌鱼进行催产,催产效果最佳,人工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23.35%和80.56%。  相似文献   

2.
正2020-2021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西轩渔业科技岛、登步岛网箱等进行了小黄鱼人工繁育及推广养殖试验,现将繁育、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亲鱼养殖2020年3月5日从宁海引进亲鱼5 000余尾,平均个体重35.5克,大部分个体性腺发育至三期末四期初。分于西轩渔业科技岛西越冬室5、6号池内养殖,此时自然水温13℃,海水盐度24,小黄鱼情况稳定,未发现病害。  相似文献   

3.
人工生态条件下鲥鱼保种越冬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盐度人工生态条件下鲥鱼保种越冬获得成功。在总密度为56.13尾/米~2(鲥鱼0.37尾、淡水白鲳55.76尾/米~2)的条件下,鲥幼鱼成活率达92.0%,3龄鱼达100%;在鲥鱼密度为8.99尾、淡水白鲳密度为7.80尾/米。的条件下,鲥幼鱼成活率达89.4%,3龄鱼达100%。试验表明,鲥鱼越冬期间可摄食人工饲料,无需投喂浮游生物;鲥鱼的商品化养殖越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正广州市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罗非鱼良种场从事罗非鱼杂交育种的科研和生产已整整30年。每年40万尾罗非鱼亲本大部分在15米宽、50米长、面积750米2的越冬钢棚里越冬,过去从没有发生过罗非鱼弗朗西斯菌病。2012年2月初,在部分越冬池里发现了亲本异常情况,罗非鱼亲鱼食欲减少,游动迟缓,随后几天部分越冬池出现了死鱼的现象,死鱼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最严重的一个3龄父本奥利亚罗非鱼越冬池,每天死鱼20多尾,情况危急。我们对发病越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2005年-2006年在厦门开展的神仙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结果,阐述了规模化繁育的技术工艺流程,试验共引进神仙鱼亲鱼1 000尾,产出受精卵3.84×104粒,孵化出3.46×104尾仔鱼,累计培育出全长1.5 cm以上幼鱼约2.33×104尾,鱼卵受精率为89.9%,仔鱼孵化率为91.9%,幼鱼成活率为74.7%.  相似文献   

6.
脊尾白虾是我国沿海地区池塘养殖重要品种,但目前尚未实现全人工繁育,严重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选取野生脊尾白虾作为亲虾,经过越冬培育、促熟交尾、幼体孵化培育、仔虾选育等手段,进行了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31.3、水温18.1~26.2℃、pH 8.1条件下,室内越冬脊尾白虾亲虾可成功培养至性腺成熟,并交尾抱卵,平均抱卵率达70%,平均孵化率为61.02%。幼体最佳培育密度20尾/L,仔虾适宜养殖密度0.13~0.53尾/L,培育至2cm时存活率可达80%,继续培育3个月后发育至性成熟。一年可繁殖2~3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脊尾白虾近交家系,现已培育至第6代,各家系繁殖力、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均未出现近交衰退现象。本研究初步解决了脊尾白虾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并为试验动物培育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东安县鱼苗鱼种场为探索革胡子鲶越冬保种技术,于1986年冬在废沼气池中进行革胡子鲶越冬试验,获得良好效果。两个试验池面积分别为36和1.54平方米,水深分别为3.5和1.5米。1986年11月20日投放鱼种63尾,重13.4公斤。1987年4月28日出池63尾,重12.75公斤,越冬成活率为100%。而对照池为40.6平方米,水深1.23米的小水泥池,其底部砌一涵管用于排水,投放的600尾鱼种(重13.6公斤),则全部死亡。对试验过程中水温测定情况进行分析。如1986年12月19日为寒冷天气,气温  相似文献   

8.
小黄鱼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又叫"黄花鱼",是渤海、黄海和东海产的经济鱼类之一.体型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椎骨28~30块.耳石较大.成鱼体长约20 cm.体背灰褐色,腹部金黄色.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为暖温性近海底层集群性洄游鱼类,为我国四大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黄鱼资源已经严重衰退.因此笔者2012年在江苏省海水增养殖技术及种苗中心内对小黄鱼人工繁育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3年,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乡科技站,在沿海一带捕捉了3~5厘米的小黄鱼苗3,800尾,于6月20日放在3×1.5米的、外面蒙有纱网的铁笼子内,铁笼子挂在养殖筏子上,每天顺着潮流以碎海虹肉拌麦麸,饲喂两次,到11月14日止,经饲养4个多月,平均体重已达半斤左右,比天然小黄鱼个体肥大,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出一条新的罗非鱼越冬繁殖技术,1989年以来,中捷友谊农场水产养殖公司鱼种场利用地热温水井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鱼种越冬和繁殖试验。1989—1991年培育出罗非鱼早春(6月10日前)鱼种976.64万尾,培育夏花和秋片鱼种1161.3万尾,越冬出池罗非鱼种3.17万公斤,335.3万尾。一、鱼种越冬利用鱼种场的温井水为热源,塑料薄膜大棚和太阳能为增保温设施,对尼罗罗非鱼种和“奥尼”杂交鱼种进行越冬。该地热塑料大棚为永久性钢制结构,每个越冬池的面积为867米~2,共有大棚30个。  相似文献   

11.
露斯塔野鲮(Labeorohita)具有一年繁殖多次的特点,在广东地区被大量繁育用于极鱼的饵料鱼。1999年我们在吴江市松陵镇特种场进行了露斯塔野综两次繁殖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l亲鱼培育1.1越冬期培育为确保一年两次繁殖能获成功,1998年4月引进的亲鱼末进行当年繁殖,而是培育至11月20日送温室越冬。越冬地为罗氏沼虾温室地,水温控制在20℃-24℃,每天投喂一次颗粒饲料,投喂量为亲鱼总体重的2%-3%。1999年4月20日移出温室,共成活亲鱼52尾,其中雄25尾,雌27尾,总体重IOI.gkg。1.2产前池塘培育越冬后,当自然水温达22℃时,…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褐菖鲉室内人工繁育技术,从野生亲鱼的收集、运输、驯化和强化培育到人工催熟催产、布苗和苗种培育,对上海地区褐菖鲉低盐度室内人工繁育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浙江舟山地区收集野生褐菖鲉亲鱼800尾和1 200尾,经长途运输并于室内水泥池暂养48 h,分别获得存活亲鱼791尾和1 193尾,运输存活率分别为98.88%和99.42%;经3~4个月的驯化饲养,分别获得越冬前亲鱼773尾和1 158尾,驯化成活率分别为97.72%和97.07%;经越冬强化培育,分别存活728尾和1 112尾,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4.18%和96.03%。2015—2018年,经过4年室内人工繁育,通过开口生物饵料(轮虫)的培养、人工催熟催产、布苗和鱼苗培育(水体盐度17~19,水温16~18 ℃,以人工培养的海水轮虫作为开口饵料,培育周期50~60 d),分别获得体长30~40 mm的褐菖鲉幼鱼1.3万、2.1万、8.5万和26.1万尾。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4月30日至5月26日,在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唐家镇的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实验基地,利用392米3水体的育苗车间,用卤水和地下井水以及农田灌溉用水成功地淡化出南美白对虾虾苗1328万尾,现将生产试验总结如下。一、育苗场基本条件1.育苗池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实验基地育苗车间有水泥池27个。其中育苗池26个,长×宽×高为5米×3米×0.9米,约为350米3水体;另有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池塘网箱养殖斑点叉尾的高产技术,探索出池塘网箱养殖斑点叉尾的最佳放养模式。我们于2005年在沈高夹河进行了同规格网箱中放养不同规格同一密度与同一规格不同密度的斑点叉尾养殖对比试验。一、试验条件和方法1.试验时间从2005年3月12日至11月15日。2.试验前的准备(1)池塘条件:试验池1个,面积10亩,水深为2米,水质清新、无污染,配备增氧机两台。(2)网箱要求:20米2的网箱6个,并编号1#、2#、3#、4#、5#和6#。网箱的材料选择双向延边的聚乙烯无节网片,网目2a=1.5、2.5、4.5厘米,网箱规格为4米×5米×2.5米的敞口式五面体网箱,为适应水…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所在的苏州市吴江区在同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了池塘工业化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本文通过分析近三年养殖概况,探讨新模式下斑点叉尾鮰病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为实际生产提供经验总结。一、环境条件池塘200亩,长方形,池深2米,淤泥深度≤20厘米;养殖区配玻璃钢水槽29条,长×宽×高为22米×5米×2米;每个玻璃钢养殖水槽均配备  相似文献   

16.
<正> 长沙市郊区西湖渔场于1979年11月3日将265尾尼罗罗非鱼投放在一个44.4平方米、水深1.5米的圆形水泥池中越冬。其中30尾平均重量157克,于1980年1月29日起,20天内产卵孵苗1,800尾,至5月8日出越冬池,成活1,340尾,平均体长3.4厘米,体重0.6克。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21~24℃,每天投  相似文献   

17.
2012年7月6日上午,茂名市水东湾鱼排一张姓养殖户所养海水鱼暴发病害。7日,茂名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组织技术员抵达现场,了解情况,解剖病鱼并调查取样。一、网箱条件张姓养殖户共有36个网箱,网箱排列紧密,每只网箱间距10厘米,其中有3个网箱发病,发病网箱养殖石斑鱼,网箱大小3米×3米×2.5米,网箱设置点退潮时水深2米左右,底质为泥底。二、发病情况4月初放养石斑鱼鱼苗2400尾(每个网箱各800  相似文献   

18.
丁理法  徐敏娴 《水产科技情报》2017,44(4):217-218, 221
为缓解可口革囊星虫苗种紧缺的现状,探索其批量苗种繁育技术,于2011~2013年在浙江省温岭市利用潮间带滩涂模拟自然生态建立生态繁育区,面积由110亩(15亩=1 hm~2,下同)扩大到210亩,开展了可口革囊星虫生态繁育试验。2013年,在繁育区选取20亩作为放养区,放养规格462尾/kg的亲体2 625 kg,折合放养密度6.064万尾/亩,2014年6月,对210亩生态繁育区自然繁育的星虫苗种进行测产,测得星虫苗种数量为3.375亿尾,规格为2 753尾/kg,3年累计培育可口革囊星虫苗种7.174亿尾。数据显示,可口革囊星虫的生态繁育试验收效甚佳,如能进一步扩大生态繁殖规模,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可口革囊星虫苗种紧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93年1O月11日至1994年5月20日在江浦县水产良种繁殖场进行了白鲳鱼种温泉越冬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出池白鲳14.2万尾,平均尾重25克,成活率91.5%。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越冬池 面积600米~2,池深1.5米,池水为温泉水,呈微流入池,进水管直径10厘米,池底淤泥厚约10厘米。 (2)白鲳来源及放养 江浦县水产良种  相似文献   

20.
仿生态土池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皖南池州地区进行了仿生态土池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繁育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年的8月中旬至翌年5月份为该地区克氏原螯虾的最佳苗种繁育季节.取得繁育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彻底清整繁育池、选择优质亲本并进行强化培育、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以及加强越冬管理、抓好苗种的强化培育、适时分塘饲养等.每亩可繁育4~5 cm的大规格克氏原螯虾虾苗5万-8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