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浮流式紫菜二荐养殖,是全浮流式紫菜养殖基础上大胆改革精心试验而获得成功的一种养殖新技术。全浮流式紫菜养殖,是指紫菜养殖区域从原来的潮间带养殖外移到浅海区养殖。养殖的紫菜不受海水涨落潮的影响,始终浮在海水中生长,不会自然干露,即称为全浮流式紫菜养殖。它比潮间带海区水位深,所以又称深水养殖。而紫菜二茬养殖,是指利用坛紫菜和条斑紫菜的适宜温度差,在同一海区同一棚架上,秋季海区水温较高时养殖坛紫菜,冬季水温下降时,原养殖的坛紫菜已经老化,进入条斑紫菜的最适生长温度期,适时换养条斑紫菜,进行第二茬养殖。…  相似文献   

2.
唐箭飞 《水产养殖》2010,31(12):39-41
<正>江苏沿海是我国条斑紫菜的主产海区,养殖方式有潮间带的半浮动筏式、潮下带浅水区的支柱式和全浮动筏式3种。这里主要谈谈半浮动筏式养殖。1养殖海区的选择叶状体养殖与海区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养  相似文献   

3.
低潮位围网养殖梭子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2007年以来,笔者研究海区低潮位围网养殖梭子蟹,经过几年的试验,该养殖方式梭子蟹产量高,一般亩产75千克以上,养殖过程中病害少,蟹的品质好,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海区的选择试验在奉化市莼湖镇的象山港海区,养殖区风浪小,养殖场地在洪汛期不能有大量的淡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浅海鱼贝藻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根据大黄鱼、鲍鱼、海带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态位原理和生态关系,通过科学的养殖布局和合理的种间搭配建立浅海鱼贝藻自然生态健康养殖方法,提高浅海养殖海区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浅海农牧化开发的耕海牧渔式的养殖模式做出示范。现将项目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海区与养殖模式选择本项目养殖海区选择在浙江玉环中鹿岛浅海区域,该海域为半开放海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2014,(3):54-54
<正>福建宁德霞浦县2013年从上海海洋大学引进条斑紫菜新品种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取得成功,11月26日在三沙镇石头鼻海区开展试验养殖,2014年2月17日收获鲜菜22 kg,条斑紫菜在霞浦首次试验养殖获得成功。条斑紫菜原产于江苏连云港、南通等北方海区,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2012年霞浦县首次从上海海洋大学引进条斑紫菜进行人工育苗试  相似文献   

6.
骆其君  冯婧  严小军  吕彤 《水产科学》2006,25(11):588-590
紫菜(Porphym sp)原是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礁上,尤其是在风浪大、潮流畅通的海区生长良好。经过多年的人工栽培,紫菜已适应于在潮间带和浅海的养殖筏架的栽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作为浙江、福建海区常见的栽培藻类和重要的食用经济海藻,有近40年栽培的历史。但潮间带可以用作栽培坛紫菜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开拓新的栽培空间。在围塘栽培紫菜则是一种新开拓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吉庆和海洋发展有限公司在霞浦东壁海区开展了坛紫菜翻转式养殖新技术试验,养殖面积共6 hm2。结果表明坛紫菜翻转式养殖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能环保、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应用范围广、产品质量高的养殖方式。坛紫菜翻转式养殖产量为1 100 kg/200 m2,产值为10 550元/200 m2,扣除生产成本1 150元/200 m2,利润为9400元/200 m2。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翻转式养殖新技术,总结了本试验的经验和不足,希望能够为紫菜养殖模式的创新以及日后翻转式养殖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连云港条斑紫菜养殖始于上世纪的70年代,90年代初随着日本全自动紫菜加工机的引进,紫菜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养殖规模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然而,自2003年以来,紫菜养殖产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亩产(鲜菜)从原来的750千克左右降到目前的不足450千克。笔者在连云港工作了二十多年,见证紫  相似文献   

9.
坛紫菜(Porphyra haianensis)人工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诸多,如生态环境因子问题、苗种品质问题、养殖技术问题,同时,海区采壳孢子苗(下称海区采苗)时间的选定也是关键一环,它关系到海区采苗的成败、病烂的发生与发展程度等,是养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技术关键。笔者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坛紫菜海区采苗的历史、现状及其过早采苗危害的论述,提出适宜的采苗时间,以期坛紫菜人工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一、海区采苗时间提早的概况福建省莆田市是我国南方坛紫菜主要产地之一,在过去漫长的增养殖过程中,渔农们发明用“石灰水清坛”进行“菜坛式增殖…  相似文献   

10.
紫菜海区全浮动式多茬养殖较新的养殖方式,使紫菜生长期长,产量高,质量好,效益显著,文章就该种养殖匠海区选择,海上布局和操作采苗及养殖管理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综合开发浅海、滩涂资源,提高养殖产量,我县水产科技人员自1980年起,进行褶牡蛎养殖法改革工作,摸索了棚架式、浮台式,蛎面套养挂壳串三种养殖方式,并积累了一定经验。1985年推广试养面积达806亩,经五个多月的养管后现场验收:浮台式亩产1,446千克;棚架式亩产1,070千克;蛎石套养亩产520千克。比传统养殖法分别增4.2倍、2.2倍和1.4倍。该养殖方法取材容易,  相似文献   

12.
坛紫菜是浙江省的主要养殖海藻。我们于1982~1985年在象山港北岸的合岙浅海养殖场的海口海区,进行坛紫菜高产技术的研究。试验区平均亩产达180.45公斤,最高亩产达l85.07公斤(干品),为该场前7年平均亩产90.53公斤的两倍。  相似文献   

13.
1987年11月朝鲜瓮津海洋养殖所的紫菜技术考察团,来如东县北渔乡黄海村的紫菜养殖海区和紫菜加工烘房进行了实地考察。朝鲜考察团通过对如东的考察后认为,如东县的紫菜养殖滩面平坦、宽阔、发展潜力大,在养殖技术上,朝鲜还是自然海区采苗,而  相似文献   

14.
紫菜是当今世界上养殖面积较大的一个海藻养殖品种,也是浙江省温岭市主要的海水养殖食用品种,且该市可供开发紫菜养殖的浅海、滩涂资源比较丰富。20世纪80~90年代,科技人员和养殖户就开始研究推广“丁字型脚筏式半干露”养殖技术,在新世纪的开端又运用“冷藏网”技术适宜地开展多茬养殖,如今对传统的叶状体养殖旧器具进行改革,品种不断更新换代,加之合理利用浅海、低潮区滩涂,采用无公害养殖新技术开发黑状体紫菜(属坛紫菜改良型的一种)养殖具有良好的推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贻贝作为我国较早养殖的贝类品种之一,其养殖面积曾一度占据了浅海养殖的主导地位,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栉孔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的兴起,大量繁殖的贻贝又成了浅海筏式养殖的一种负担,养殖单位曾想尽一切办法清除养殖筏架上的贻贝,以防影响其它品种的生长,但又随着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实际情况,贻贝的苗种易附着、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良特点又显现了出来,再一次成为部分地区的主导养殖品种。现将贻贝浅海筏式养殖的方法介绍如下:一、养殖海区及器材1.养殖海区 选择水质清新,水流畅通的外海区。内湾型海区由于存在水流交换差,…  相似文献   

16.
开发浅海延绳式褶牡蛎平挂养殖,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一、养殖场地的选择浅海褶牡蛎养殖场地应选择内湾、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大潮水水深在5m以上适应海带生长的海区,能打牢固定桩的场地,都可发展吊蛎养殖。  相似文献   

17.
褶牡蛎系福建省养殖的经济贝类,本文扼要介绍浅海抗风浪褶牡蛎养殖技术,其包括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殖海区的布局、台架材料与设置、海区采苗、移挂养成及日常管理与收成等。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目前还较为少见,由于养殖过于密集造成水质富营养化,每年病害频发且品质下降,针对该现象,我们于2010年4-12月对大黄鱼的抗风浪网箱养殖进行试验,现将养殖结果介绍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养殖海区选择在沙埕港虎头鼻海区(此海域与浙江坛紫菜养殖之乡沿浦港相毗邻),水质条件好,水流畅通,海域常年水温在10.5~30℃,海水  相似文献   

19.
条斑紫菜属于红藻门、原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作为经济价值与营养价值较高的海藻,它具有食品、药用、保健等多种功能。条斑紫菜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适宜栽培海区的局限性与栽培技术的特殊性,而江苏省海安县条斑紫菜栽培海区面积近3万亩,全县11家紫菜企业年产一次性条斑干紫菜近10万箱,条味紫菜6万箱,条斑紫菜的育苗、栽培、加工是该县水产业的支柱产业。本项目通过研究条斑紫菜半浮动筏式栽培中的海区选择、栽培设施、苗网培育、病害防治、成菜栽培管理和成菜采收等技术关键, 1700公顷栽培海区3年平均单产9950kg/公顷,单产高于同类海区20%以上。一、栽培海区的选择栽培海区应选择离岸较远的近海辐射沙洲,  相似文献   

20.
##正##告别港湾小家,迁往滩涂海区,坛紫菜的生存空间大大拓展。日前,温州海虎海藻养殖有限公司承担的市科技计划项目《开敞性滩涂海区坛紫菜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据悉,这是国内首次开创的开敞性滩涂海区坛紫菜养殖技术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