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金枪鱼是世界名贵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属于硬骨鱼纲,鲈型目,鲭科,又叫鲔鱼,是大洋性高度洄游鱼类,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广阔水域中。据记载,全世界金枪鱼共有30多个品种,我国也有10多种,其主要渔获种类为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马苏金枪鱼和鲣鱼等。金枪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堪称生鱼片中的极品。熟食则香  相似文献   

2.
金枪鱼类是海洋渔业的重要经济资源。这些鱼类的捕捞量1983年已高达280万吨,价值20亿美元。其中主要鱼类有鲣(77.4万吨)、黄鳍金枪鱼(53.4万吨)、长鳍金枪鱼(20.1万吨)、肥壮金枪鱼(20万吨)、青干金枪鱼(4.9万吨)和澳大利亚金枪鱼(3.4万吨)。  相似文献   

3.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蓄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枪鱼是一种高档经济鱼类,深受日本、美国和欧洲人民的喜爱。蓝鳍金枪鱼因常在海域深处快速游动,不受环境污染,鱼肉富含DHA、EPA、核酸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脂肪丰厚,不含胆固醇,肉质鲜美甘甜,口感滑腻,有“金枪鱼之王”的雅称,是餐客的最爱,也是生鱼片的上选材料。  相似文献   

4.
肖俞辰  周成  万荣  张同征  王禹程  谢程兰  张禹 《水产学报》2023,47(3):039719-039719
为了解鱼类在人工集鱼装置(FADs)周围的集群特性,基于2021年我国金枪鱼围网船在中西太平洋的回声探测浮标数据,对FADs投放后鱼类首次到达FADs的时间以及聚集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探究。利用U检验和H检验分析了鱼类首次到达FADs时间的差异性,利用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s)分析了金枪鱼类聚集生物量随FADs海上漂流时间和漂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鱼类首次到达FADs的时间为(8.9±9.0) d,其中金枪鱼类为(3.8±4.2) d,非金枪鱼类为(16.0±8.9) d;(2)金枪鱼类在不同水下长度FADs下的首次到达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而非金枪鱼类无显著差异;(3)金枪鱼类在FADs周围的聚集生物量随FADs海上漂流时间呈现动态变化,约在其投放后第25天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4)金枪鱼聚集生物量随着FADs漂流速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5)随机效应表明,水下长度为80 m的FADs下金枪鱼类聚集生物量一般最高,其次是60 m,90 m最低。研究表明,FADs投放后金枪鱼类往往先于非金枪鱼类到达,其首次到达时间与FADs的水下长度有关;具有较浅水下长度和缓慢漂流速度的FA...  相似文献   

5.
我国发展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金枪鱼类因营养价值高而倍受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喜爱,又因为是大洋性高度洄游鱼类,资源量相对稳定,所以成为远洋渔业国家争夺的目标。金枪鱼类包括13个种,隶属于4个属:金枪鱼属(Thunnus)、鲔属(Euthynnus)、鲣属(Katsuwonus)和舵鲣属(Auxis)。其中最有经济价值而且市场供应量大的有6种: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马苏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和肥壮金枪鱼(Thunnus obesus)。以金枪鱼类为捕捞对象的金枪鱼渔业作业方式有围网、延绳钓、曳绳钓、竿钓以及流网等,现在一般采用延绳钓和围网两种。金枪鱼围网的捕捞对象主要是鲣鱼和体型较小的黄鳍金枪鱼,主要用来制作金枪鱼罐头。  相似文献   

6.
一、前序 金枪鱼属全球性涸游深海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丰富脑黄金、强身健体、补脑益智的深海极品。全球每年金枪鱼产量达600万吨左右,其中80%销售日本,日本市场冰鲜刺身级金枪鱼整鱼拍卖价平均离达1万美元砘。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是全球金枪鱼捕捞主要国家和地区,捕捞保鲜方式有:冰鲜延绳钓、竿钓,超低温延绳钓、围网等。  相似文献   

7.
金枪鱼渔业和虾类渔业一样,是世界性重要的渔业。金枪鱼(蓝金枪、副金枪、长鳍金枪、黄鳍金枪鱼等)是大洋洄游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其中以太平洋的产量为最高(约占70%),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  相似文献   

8.
马振华  李霞 《水产科学》2006,25(10):537-540
金枪鱼类(tunas,bon itas,b illfish)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许多国家的重要捕捞对象,主要经济种类包括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和鲣鱼(Ka tsuwonus pelam is)等。但近年来,过度捕捞、气候因素影响导致部分种类资源出现相对萎缩现象,因此,出现了许多相关组织,如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协会、美洲间热带金枪鱼组织等,对金枪鱼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根据中西太平洋协会(WCPFO)2004年年报将太平…  相似文献   

9.
美济礁附近海域3种金枪鱼肌肉成分检测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中国南海美济礁附近海域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蓝鳍金枪鱼(T.thynnus)、黄鳍金枪鱼(T.albacares)的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该研究采用国标法检测了3种金枪鱼的水分、蛋白质、灰分、脂肪酸和氨基酸成分及其结构,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显示,3种金枪鱼中黄鳍金枪鱼蛋白质含量最高,蓝鳍金枪鱼脂肪和灰分含量最高;以氨基酸评分(AA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评分标准,3种金枪鱼氨基酸评分均大于等于1;3种金枪鱼各种必需氨基酸构成均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模式;蓝鳍金枪鱼的油酸含量远高于其他2种金枪鱼,且差异显著(P<0.05);蓝鳍金枪鱼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种类最多且含量最高。结果表明,3种金枪鱼均具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较完美的营养比例和较高的营养价值;3种金枪鱼相比,黄鳍金枪鱼可提供更多的蛋白质,蓝鳍金枪鱼提供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美济礁附近海域3种金枪鱼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成分检测对研究设计这3种金枪鱼专用驯化养殖饲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金枪鱼保鲜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兆良 《水产科学》1998,17(3):44-46,43
探讨金枪鱼保鲜手段陈兆良(沈家门海洋渔业公司冷冻厂,316100)关键词:金枪鱼盐水CPF冰鱼气调保鲜金枪鱼鱼类是属于高档鱼类,包括金枪鱼(鲔)、副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南方金枪鱼及长鳍金枪鱼等,除北冰洋外全球广阔海域各大洋均有金枪鱼生产,金枪鱼营养丰...  相似文献   

11.
金枪鱼类,属热带、亚热带中上层的暖水系鱼类,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各海域都有分布,是国际性开发利用的大宗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发现属金枪鱼目的各种金枪鱼约有十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国际市场供应量较大的有鲣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金枪鱼和马苏金枪鱼。金枪鱼类具有许  相似文献   

12.
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两年的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探捕调查结果,对延绳钓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有肥壮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怆鱼(Thunnus albacares)等15种大洋性鱼类,渔获物中金枪鱼类分别占重量和尾数的76.41%和76.91%,旗鱼类占11.05%和7.83%.鲨鱼类占10.80%和12.08%,其他鱼类占1.73%和3.18%。相对重要性指标(IRI)表明,延绳钓渔业以肥壮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为目标鱼种,其他大型中上层经济鱼类为兼捕对象。各渔获种类的渔获重量组成比例月间变化和海域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宋利明  沈智宾  季诚 《水产学报》2017,41(9):1407-1414
研究黄鳍金枪鱼鱼体脂肪含量与其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有利于确定其鱼体脂肪含量与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关并掌握鱼类的生长、繁殖和渔场特性。本研究根据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在印度洋中西部海域延绳钓渔业调查中采集到的91尾黄鳍金枪鱼,测定了其脂肪含量和生物学参数等,应用频率统计法分析了其脂肪含量的时空分布,脂肪含量与性别、体质量、性腺成熟度的关系;应用GAM方法分析了脂肪含量与条件系数(K)、纯重系数(SI)、性腺指数(GSI)、叉长(FL)的关系。结果显示:(1)黄鳍金枪鱼的脂肪含量为0.1%~26.7%,平均脂肪含量为6.94%;(2)黄鳍金枪鱼10—12月份月平均脂肪含量总体较低,12月份以后月平均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2°N~3°N,59°E~60°E区域的平均脂肪含量最高,为15.3%,7°S~8°S,44°E~45°E区域的最低,为1.2%,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3)各性别、体质量组、性腺成熟度、叉长组的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黄鳍金枪鱼脂肪含量与条件系数(K)、纯重系数(SI)、性腺指数(GSI)、叉长(FL)均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1)3、4月份黄鳍金枪鱼开始进入产卵期;(2)2°N~3°N,59°E~60°E可能是一重要的产卵场;(3)雌性的繁殖能力与鱼体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4年4~6月在南海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灯光罩网渔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内金枪鱼科种类、渔获率及其峰值期等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金枪鱼科鱼类6种,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平均渔获率最高,为58.2 ind·net-1;其次为鲔(Euthynnus yaito)和扁舵鲣(Auxis thazard),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0.12 ind·net-1和9.96 ind·net-1;而金枪鱼属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渔获率很低,仅为0.57 ind·net-1和0.02 ind·net-1,且以幼鱼为主。在上半夜(20∶00~23∶59)金枪鱼科渔获率明显低于下半夜(00∶00~06∶00),仅约是后者的10%。鲔和扁舵鲣渔获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较为类似,而黄鳍金枪鱼渔获率变化与鲔、圆舵鲣(Auxis rochei)和扁舵鲣呈显著负相关。在农历新月前后期(农历二十二至下月的初八)作业网次数相对较高,每天的作业次数范围为4~10次;而满月前后期(初十至十七)未进行捕捞活动。总之,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圆舵鲣3种鱼类的渔获率值均相对较低,且仅在新月期间出现的比例较高;而其它3种鱼类的渔获率值相对较高,波动性也较大,也以新月期间渔获率值较高。本研究为我国南海金枪鱼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世界金枪鱼网箱养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彦  徐宝生 《海洋渔业》2003,25(1):42-44,36
金枪鱼类是一种高度洄游性鱼类,其范围遍及世界各大洋区和沿岸水域,受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影响相对较小;再加之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国际水产品市场售价较高。因此,已成为世界各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竞相开发的捕捞对象之一。然而,不可否认,发展金枪鱼渔业投资比较大;同时,增加捕捞努力量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对天然资源的压力。为此,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和欧美等先进渔业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金枪鱼的养殖和增殖事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金枪鱼增、养殖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2001年世界金枪鱼养  相似文献   

16.
鲭科(Scombridae)由15属51种表层洄游性海洋鱼类组成,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目前关于鲭科鱼类系统发生学的研究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鲭科鱼类的分类与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扩增了鲭科7种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1个含311个碱基的序列区和转录间隔区1(ITS1)的1个含644~692个碱基的序列区。采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了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转换/颠换比等遗传信息指数。Cyt b和ITS1序列4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是:A为22.8%、G为16.4%、C为31.2%、T为29.5%和A为13.5%、G为31.3%、C为38.7%、T为16.5%。基于Cyt b计算的鲭科鱼类种间遗传距离为0.0065~0.3335,平均遗传距离为0.1689;基于ITS1计算的金枪鱼族鱼类种间遗传距离为0.0032~0.2668,平均遗传距离为0.2025。Cyt b和ITS1序列的转换/颠换比分别为1.8和0.9。以竹荚鱼(Trachurus trachurus)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为外群,并结合GenBank上鲭科24种鱼类的同源序列,构建NJ、ML和ME系统树。研究结果确认了金枪鱼属处于系统进化树的顶端,代表着最新演化的种类,是鲭科中最繁盛的一属,也是目前系统发育的高峰。所有分子系统树都表明鲣属、鲔属和舵鲣属显示与金枪鱼属很近的亲缘关系,它们均归入金枪鱼族。然而,研究结果与形态学上将金枪鱼属分为2个亚属的分类结果存在分歧。同时,本研究关于狐鲣属、平鲣属、刺鲅属和双线鲅属进化地位上的结果也不同于形态学的结果。故鲭科鱼类客观、科学的分类地位还需通过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17.
花鲢(Aristichthys nobi/is),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是我国淡水鱼类中具有经济价值的二个主要种类。其肉质白嫩,血合肉含量少,肌原纤维(my-ofjbril)含量丰富,鱼肉pH接近中性,因此是制作鱼香肠的上等原料。花、白鲢鱼香肠的  相似文献   

18.
正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是中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属暖温性近底层鱼类,小黄鱼不仅具有肉质鲜嫩的特点,而且营养也相当丰富,是生活中优质食用鱼之一。小黄鱼蛋白质含量很高而脂肪含量较低,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钙、镁、磷、硒等多种元素和VA等多种人体所需维生  相似文献   

19.
正鲟科鱼类(Acipenseridae)是一群古老鱼类,世界现存约有28种,并有许多亚种和杂交种。鲟鱼类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类之一。鲟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鲟鱼肉蛋白质含量26%~30%,其蛋白质含十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鲟鱼的肉质优于三文鱼,生吃鲜嫩滑爽,其软骨,皮、鳍、肝、肠等都可以烹制成美味的佳肴。鲟鱼子酱(黑鱼子酱)被称为  相似文献   

20.
日本金枪鱼渔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我国金枪鱼类养殖发展途径 ,笔者依据近年英国《国际养鱼》、《国际渔业新闻》、《世界渔业》、《国际海鲜》和美国《太平洋渔业》、日本《养殖》各期刊所发表的文献 ,对日本金枪鱼类生产概况、贸易走向、消费态势、养殖现状予以简要介绍 ,谨供参考。1 日本金枪鱼类渔业与消费1 .1 世界金枪鱼类渔业概况在日本 ,金枪鱼类一般单指金枪鱼属Thunnus鱼类。不过 ,在全球多数国家 ,尤其在欧美各国 ,金枪鱼类一般泛指属于金枪鱼属 7种鱼类和属于鲣属Katsuwonus等其它 5属 8种鱼类。金枪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