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德建 《齐鲁渔业》2020,37(1):15-17
小龙虾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淡水螯虾,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小龙虾因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欢迎,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山东省济宁市莲藕种植面积大,有开展藕池小龙虾养殖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加之2017年伊始,济宁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龙虾节,推动了全市藕池小龙虾生态健康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了多处莲藕小龙虾综合种养殖示范基地,对藕池小龙虾生态健康养殖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在自然状态下,小龙虾和莲藕是一对矛盾体,在莲藕出苫时,小龙虾往往会夹苫,给莲藕生长带来较大影响。以前,农民种莲藕之前均会用菊酯类药物灭掉小龙虾,来保护莲藕生长。为了解决小龙虾与莲藕的矛盾,达到虾和莲藕双赢的目的,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现已成功地探索出了藕田套养小龙虾模式。藕田套养小龙虾模式不仅效益好,每亩平均产值6000元左右,分别比单纯种莲藕或养虾增收80%、75%,还凸显了生态效益,莲藕田为小龙虾提  相似文献   

3.
藕田高效养殖小龙虾技术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种藕成本的增加导致种藕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莲藕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甚至有许多种藕大户种植的莲藕任其腐烂,也不去采收。为了提高藕田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各地在藕田综合种养模式中发展了套养特色鱼类、泥鳅、甲鱼、河蟹和小龙虾等技术,但考虑到水产养殖品种的生态学习性、种养茬口衔接、养殖技术水平和养殖综合经济效益等问题,发展最快的是藕田套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因为小龙虾对水质和饲养场地的适应性较强,莲藕和小龙  相似文献   

4.
<正>兴化地区“藕虾共作”是在不影响荷藕产量的前提下,通过在藕田里套养一定数量的小龙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以藕田的水草、生物饵料等为食,与此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形成良性循环。2017年沙沟镇荷藕种植套养小龙虾逐渐成规模、2019年全面推开藕虾共作、田沟共作生态复合型种养模式,面积达36 300亩。这些都充分说明兴化地区“藕虾共作”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莲藕、小龙虾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泰州市姜堰区渔业社长征渔场养殖户陈进水承包80亩水面栽植莲藕,并在其中套养小龙虾,取得了亩产鲜藕1513千克、小龙虾61.7千克的好收益,比单纯栽藕亩增效益1579元,现将其2017年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我们帮助种养大户张乃贵在吉水县醪桥镇固洲三和店村利用空闲地开挖42亩藕池,种植美国雪莲藕3号并套养本地泥鳅获得成功,莲藕产量达2512千克/亩,套养泥鳅产量105千克/亩,亩纯利润达1.26万元。现将雪莲藕池套养泥鳅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品种选择莲藕选择美国雪莲3号藕种。该品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近几年小龙虾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小龙虾养殖已经从原来的稻田套养模式、藕田套养模式、河蟹池套养模式等逐步发展为以小龙虾为主、种植水草、浅水生态的养殖模式,通过这种生态养殖技术,不但提高了小龙虾养殖的亩产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小龙虾的上市规格,同时提升了小龙虾的品质,增加了效益。现就高淳区桠溪镇9×667 m~2池塘的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祝儒水 《科学养鱼》2023,(10):44-45
<正>为了推行小龙虾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自2017年起笔者在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镇开展稻田套养小龙虾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稻虾养殖已逐步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效的主要模式,亩纯效益在2 000元以上。现结合近几年推广小龙虾养殖经验,总结稻田套养小龙虾实用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小龙虾是我国淡水水域重要的养殖品种,它适应力强、繁殖力高、食性杂、生长快、耐高温、耐低氧,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养殖经济效益高,前景广阔,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小龙虾传统养殖模式主要有虾蟹套养模式、稻虾共作养殖模式和池塘精养模式,此外还有小部分的藕(芡实)虾养殖模式等,其中以稻虾共作养殖模式为主导。虾蟹套养、稻虾共作和池塘精养三种养殖模式效益对比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正>我区不少养殖户从事鱼种培育多年,效益一直不高。2007年我区开始参与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提高鱼种培育池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2008年6月,我们选择西亭镇草庙村示范户戴国成池塘进行鱼种池套养小龙虾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池塘准备1.选塘该示范户有6口鱼塘,面积共28亩,其中8亩种植河藕,20亩用于培育鱼种。所选试验塘面积  相似文献   

11.
泰州市藕田资源丰富,但进行藕田养虾的很少,既浪费了藕田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又使藕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的体现。结合省水产三项更新工程项目"克氏原螯虾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规模化示范推广"(项目编号:ZB2009-2)的实施,我们开展藕田套养小龙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成功探索出莲虾共生高效模式。2011年,96亩试验田实现亩平利润4081元,而单纯藕田亩平利润在1200~1500元,经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鳜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鳜鱼养殖规模逐步扩大,苗种放养密度越来越高,水产病害频发,养殖风险迅速增加,严重限制了鳜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探索鳜鱼健康养殖新模式,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渌洋湖水产养殖场鳜鱼养殖户樊荣社在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开展了鳜鱼池套养罗氏沼虾模式试验与示范,实现产值171080元,亩纯效益6522.5元,套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江苏省小龙虾池塘精养面积22.93万亩,产量3.06万吨,养殖户往往采用“一次放苗、多年养殖”的粗放模式。该模式存塘虾苗量难以控制,经常导致养殖商品虾规格小、大规格虾比例低、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针对此问题,笔者利用小龙虾生物学习性,充分挖掘小龙虾池塘养殖潜力,开展了小龙虾放养抱仔虾“高产错峰”模式试验,通过计数放养抱仔虾,在7-9月实现错峰高价上市,养殖效益得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淡水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有蟹虾混养、稻田养殖、鱼种池套养等。农村中稻田用药和化工企业排污对小龙虾养殖会造成影响,现将实际生产中对淡水小龙虾中毒症的防治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螯虾、淡水小龙虾等,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像龙虾的甲壳动物,是地区特色水产品养殖和生态套养模式中首选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精品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龙虾作为中国人的美食而广受青睐,目前小龙虾的养殖养殖规模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不断扩大,截止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已达1 129 700 t,但是在高产量、高效益的追求下,造成的是病害频发,品质下降,生态迫害等现象。因此,因地制宜发展小龙虾生态养殖已成为渔业生态健康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小龙虾与经济类水生农产品套养现已成为渔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单纯种藕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为提高种养效益,我市开展了小龙虾藕田养殖技术摸索。2018年在兴化市周奋乡开展了小龙虾藕田生态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承包两块100亩的莲藕田进行改造,分别在藕田中放养两种密度小龙虾进行对比养殖试验。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一、藕田工程1.藕田选择本次试验选择相邻的两块约有20厘米深淤泥的老塘藕田,面积均为100亩,标号  相似文献   

17.
<正>为大力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模式,提升蟹池立体综合利用率,提高河蟹综合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015年宿迁农委将"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作为渔业主导模式之一进行大力推广,在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镇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示范推广近1000亩"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对虾放养密度多数采取10000尾/亩进行放养。9月上旬,笔者对黄墩镇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水产养殖户的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进行走访,多数塘口对虾已达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兴化市是全国河蟹养殖大县(市),2021年河蟹养殖总面积84万亩.兴化市积极推广蟹池套养淡水小龙虾的"兴化模式",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稳定提升池塘养殖经济效益. 一、养殖池塘工程建设 选取提水养殖塘口,开展蟹池套养淡水小龙虾养殖.提水塘口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的田块开挖,面积以20...  相似文献   

19.
为开拓克氏原螯虾养殖新模式、提高藕田效益、增加藕农收入的目的,项目组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藕田套养克氏原螯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藕田套养克氏原螯虾的模式是可行的,在不影响莲藕生产、不投饵的情况下667㎡增效益可以突破1000元;要掌握好苗种放养和商品虾捕捞的时间;每年5月下旬克氏原螯虾捕捞结束后要迅速用药物对遗留在藕田内的克氏原螯虾进行灭杀,否则会对藕的生长产生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苏州是实施池塘虾蟹混养模式的先导区。养殖户在养殖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在河蟹养殖池中春秋两季套养青虾的模式,以实现高效的目的。但到目前为止,本地区养殖户的河蟹放养密度在800只/亩左右、产量在75千克/亩的模式下套养的青虾产量始终在30~40千克/亩,尤其是春季虾亩产量始终在25千克左右徘徊,有的只有15千克。昆山淀山湖永兴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