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气温逐渐变暖,养殖水体中藻类及水草逐渐开始生长,但前期水温尚且未达到藻类生长的最佳温度,池塘肥水难度依旧很大,与此同时青苔在水体未肥起来前会先声夺人开始生长,所以这个时节防治青苔成为前期养殖的一个关键因素。一、青苔滋生原因冬季池塘存有积水,青苔的孢子大量存于池底,待到温度合适就开始萌发。春季放苗时,肥水工作做  相似文献   

2.
正青苔是河蟹养殖过程中困扰广大养殖户的一大难题。青苔发生的原因是养殖水体中营养盐适宜、水质清瘦、温度适宜、光照强,其他藻类还没形成优势藻类。青苔的暴发会消耗掉大量的营养盐和肥料,会抑制河蟹养殖池塘中水草和其他藻类的正常生长,妨碍河蟹觅食。青苔的大量死亡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败坏水质,严重影响河  相似文献   

3.
近来,笔者在入户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精养池塘有个通病:青苔滋生严重,给养殖生产造成很大的麻烦。那么青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处理呢?下面提一些防治青苔的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青苔是水绵、水网、双星等几种丝状藻类的统称,水产养殖池塘生长青苔后会破坏池塘藻类平衡,对池塘水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养殖品种造成危害,甚至死亡。1青苔发生的主要原因1池塘冬季存有积水,开春没有排干,未进行彻底清池、消毒,青苔的孢子大量存在于池底,水温适宜就开始萌发,形成青苔或者青泥苔。23、4月份放苗时,肥水工作做得不好,池塘没有肥起来,水体透明度大,阳光可以照射到池底,池底的青苔孢子  相似文献   

5.
由于池塘施服过多及水源污染而导致池水富营养化 ,藻类大量滋生 ,池水表面漂浮一层厚厚的蓝绿藻及青苔 ,可引起池塘中养殖的鱼类缺氧及中毒 ,严重的可引起鱼类大批死亡。在虾蟹养殖池塘中 ,虾蟹体表附着大量藻类、青苔及其它污物 ,不仅影响虾蟹的生长而且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每年3~11月 ,养殖池塘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池塘中的藻类及青苔 ,一般用硫酸铜0 5~0 7毫克/升全池泼洒。由于硫酸铜毒性大、多用影响鱼类生长 ,同时易引起鱼类缺氧 ,其效果也不是太好 ,因此 ,我们不太建议多使用硫酸铜。淡不渔业研究中心中水渔药有限公…  相似文献   

6.
河蟹池塘中青苔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河蟹养殖池塘单一藻类的过分生长给河蟹养殖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尤其以丝状藻类青苔危害比较严重,有的池塘因此而亏损。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技术服务实践,就河蟹池塘中青苔主要包含的种类、对河蟹养殖的危害和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7.
正一、高温期间蓝藻形成的主要原因2016年小暑过后气温骤升,宝应地区河蟹池塘蓝藻滋生,因为高温伊乐藻过密、过多腐烂的池塘,伊乐藻不耐高温,在中后期温度升高以后就停止生长,再加上今年高温不断,更易腐烂坏水,同时缺少伊乐藻的净化作用,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蓝藻繁殖更快,甚至大量暴发,导致池塘缺氧、河蟹中毒,严重的出现河蟹大面积死亡,给河蟹养殖户们带来巨大的损失。高温天气,随着冻鱼投喂量的不断增多,残  相似文献   

8.
丁常云 《水产养殖》2012,33(8):52-52
近来,笔者在入户指导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蟹池生长青苔滋生严重,给养殖生产带来很大麻烦。下面提一些防治青苔的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青苔产生的原因青苔亦称青泥苔,是水绵、双星藻、转板藻等几种丝状绿藻的通称。养殖池塘中的青苔多在天气转暖后,于池塘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底端扎在池底,上端直立水中,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虾、蟹等养殖动物误入其中,往往被缠入其内,轻者,大量青苔附着虾、蟹体表,影响其生长和商品价值;重者,引起虾、蟹等养殖动物缺氧死亡。另外,大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江滩池塘养蟹,因直接引用天然长江水,养成的商品蟹品质接近野生江蟹,弥补了野生资源不足,价格远高于普通河蟹,是沿江渔农民增加收入的理想途径之一.但笔者在近几年的科技服务中发现,江滩蟹池很容易滋生青苔,如不及时有效控制,就可能泛滥成灾,养殖户此时花大气力捞除,却往往越捞越多,苦不堪言,用药物杀灭,又会产生其他副作用,影响到河蟹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和效益.本文对江滩蟹池容易滋生青苔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防控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一、"苔藻双杀"的特点"苔藻双杀"专门用于清理青苔、浒苔、钢丝藻,具有用量少、效果好的特点。通过阻断有害杂藻的光合作用,达到杀灭和清理养殖池塘中的青苔、丝苔、刚毛藻、水网藻、水绵、"泥皮"以及网箱、虾蟹贝体表附生的丝状藻等有害藻类。使用"苔藻双杀"后,可在短时间内清理干净池塘中青苔等有害藻类,减少池塘中藻类营养成份的消耗,使池塘中绿藻、硅藻等有益藻类繁殖生长,培养良好的水色,使用后水质清爽、嫩绿。  相似文献   

11.
正青苔是原始丝状藻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常见种类有水绵、双星藻、转板藻、水网藻等几种丝状藻类。蟹塘青苔在2月底前生长极为缓慢,进入3月份生长速度加快,一年四季均处高发状态,尤其5月份以后进入鼎盛状态。在源头控制好,在养殖管理期间做好水质调控、水草养护,保持塘口有益藻类与沉水植物较旺盛的生命力,削减青苔赖以滋生  相似文献   

12.
正青苔亦称青泥苔,是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是对河蟹养殖生产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敌害生物,一旦管理不善,将给河蟹养殖生产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广大养蟹者应予以高度重视。一、青苔滋生的原因春季水温回升至10℃以上时,青苔于蟹塘浅水处开始滋生。青苔滋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连续多年养殖的蟹塘,因塘底板结严重,氮、磷比失调,引起青苔滋生。2.上年受到青苔危害过的蟹塘,冬季存有积水,  相似文献   

13.
<正>一、河蟹池塘早期难肥水1.河蟹池塘早期肥水的重要性(1)早期肥水可以降低蟹苗下塘时的应激反应,大幅提高成活率。(2)河蟹池塘丰富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充足的溶氧。(3)河蟹池塘早期肥水可以预防青苔的滋生,促进水草健康生长。(4)河蟹池塘早期肥水可以培养天然饵料,促进河蟹苗种生长。(5)稳定水质,为苗种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养殖小龙虾常见的一个问题是黑水,池塘进水后,稻茬腐败之后水体发黑。养殖户面临选择:换水后肥度下降容易滋生青苔,不换水则发黑、发臭,影响小龙虾生长。一、黑水的危害水体发黑,水体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夜晚消耗大量的氧气,不利于小龙虾的生长,严重的会导致小龙虾缺氧致死。1."虾多少,看水草",没有水草就没有虾一定的产  相似文献   

15.
<正>冥冥中,刺参养殖和青苔结下了不解之缘,不长青苔的池塘或参圈,刺参也不爱长;但长了青苔,又怕长满池子,腐烂变质、臭底,对刺参造成直接损失。不论是沙底还是泥地都会长青苔,但少量的青苔对于池塘净化水质,促进刺参生长都有益处,如何控制好青苔逐渐成了刺参养殖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下面就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防控青苔:1、青苔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水体养分不平衡,缺乏浮游藻类生长所需的微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3月,笔者在盐都区大纵湖镇河蟹养殖区做售后服务时,遇到一起河蟹蜕壳死亡的病例。现将处理情况介绍如下,供广大朋友参考。一、基本情况该养殖池塘面积大约30亩,环沟平均水深0.4米,池塘由南至北的水色由淡绿色加深至浓绿色。放养规格为120只/千克的扣蟹1 500只/亩。为了预防青苔,池塘一直在肥水,因为气温低,效果一直不理想,青苔还是在环沟里蔓延开来。后来听说用茶籽饼可以杀野杂鱼并可以肥水来控制青苔,养殖户在得知茶籽饼对河蟹无害后开始使用茶籽饼,结果四五天后就出现了死蟹现象。笔者沿着池塘观察,水面下风口处密布泡沫,沿池边走可以看到少量河蟹趴边、趴草头,偶尔还可以看到软壳死蟹和一些蜕壳不遂的死蟹。  相似文献   

17.
<正>1青苔发生的主要原因1.1清塘不彻底在发生过青苔池塘没有经过曝晒清塘杀死青苔滋生状藻等。1.2水质清瘦前期的肥水没有肥起来,水质较清瘦,使青苔  相似文献   

18.
36种药物对青苔的抑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抑杀河蟹养殖池塘中青苔的有效药物,通过受试青苔外观生长情况及显微观察对36种药物抑杀青苔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对筛选出的8种对青苔有较好作用效果且有一定性价比的药物,采用青苔生物量法及青苔叶绿素a含量检测法进行了定量研究,比较每种药物对青苔的EC50值,结果表明:对青苔抑杀作用最强的是50%氟乐灵,其次是40%扑草净、98%SYXA、98%五水硫酸铜、99%2,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DBNPA)、99%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苯扎溴铵)、14%异噻唑啉酮、博落回等。  相似文献   

19.
<正>青苔亦称青泥苔,是水绵、水网藻、双星藻、转板藻等绿藻以及微囊藻、囊球藻等蓝藻的通称,是一种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一、青苔的来源青苔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水体自身青苔藻种萌发,特别是新开挖的池塘易生青苔。二是由于投放水草、螺蛳带入水中所致。三是水源含  相似文献   

20.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青苔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青苔发生的关键因子,本文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5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青苔池塘和无青苔池塘,重点对水质、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含量及青苔繁殖体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发现,5组有青苔塘、无青苔塘整体水体氮磷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而有4组无青苔塘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有青苔塘(P < 0.05)。5组有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含量为15.72 ± 3.60 mg/kg,而无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为13.22 ± 1.97 mg/kg,较前者低2.50 mg/kg。5组有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72.26 ± 10.57 mg/kg,无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50.33 ± 12.62 mg/kg,较前者低21.93 mg/kg。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比在5组中均小于0.5,而无青苔塘平均较有青苔塘高26.32%。低氮磷比会抑制浮游藻类的繁殖,而青苔则对低氮及低氮磷比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养殖开始时,底泥低氮及低氮磷比的条件使得浮游藻类在与青苔的初期生态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检测到的浮游藻类OTUs数量高于青苔繁殖体,也不能使其在上述条件下成为优势种。另外,对青苔繁殖体的检测发现,其广泛存在于有青苔塘、无青苔塘及水源的水体和底泥中,即使清塘、晒塘依然检测到繁殖体的存在,但清塘、晒塘能够减少青苔繁殖体的数量。因此,单独依靠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并不能完全杜绝青苔的发生,但可以作为一个辅助防控措施,而通过调控养殖系统的生物可利用氮含量及氮磷比左右种间生态位竞争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前景的青苔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