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鲟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的一种鱼类,从生物进化上说,鲟存在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鲟隶属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其中鲟属有17种。鲟属亚冷水鱼,是世界上珍稀的淡水鱼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西方人爱吃的鱼子酱即是鲟鱼卵所制成,被列为世界三大珍味之一。杂交鲟是用西伯利亚鲟做母本,用史氏鲟做父本杂交培育的后代,其优点是生长迅速,抗病力强,易驯化,成活率高,市场销售好,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潮间带沙井水养殖杂交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等优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鲟类养殖对象。由于其父母本均具有一定的洄游习性,对盐度变化具有较高的忍耐力,适合在淡水和咸淡水中生活,这为拓展杂交鲟的养殖范围、丰富鲟鱼的养殖模式提供了契机。浙江省南麂岛潮间带沙井水丰富,盐度范围在5~12之间,适合于杂交鲟生长。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及丰富养殖品种,笔者自2005年至2006年在南麂岛开展了杂交鲟潮间带沙井水养殖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鲟科鱼类(Acipenseridae)是一群古老鱼类,世界现存约有28种,并有许多亚种和杂交种。鲟鱼类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类之一。鲟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鲟鱼肉蛋白质含量26%~30%,其蛋白质含十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鲟鱼的肉质优于三文鱼,生吃鲜嫩滑爽,其软骨,皮、鳍、肝、肠等都可以烹制成美味的佳肴。鲟鱼子酱(黑鱼子酱)被称为  相似文献   

4.
鲟鱼类是大型名贵鱼类 ,其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 ,尤其是其卵子加工成鱼子酱 ,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 ,被誉为“黑色珍珠” ,价格昂贵 ,刺激了人们争相养殖的积极性。由于种种因素 ,我国的鲟鱼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养殖生产的需要 ,继八十年代引入美洲匙吻鲟后 ,近年又相继引入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以及杂交鲟等优良品种 ,养殖区域不断扩大和南移。在广东地区 ,仅见有中华鲟分布。本文探讨广东亚热带地区人工养殖鲟鱼的可能性 ,为今后发展鲟鱼类的养殖 ,丰富广东地区的养殖品种 ,优化养殖结构提供一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地点分…  相似文献   

5.
李建星 《齐鲁渔业》2008,25(4):38-39
西伯利亚鲟,属鲟形目,鲟科,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鱼类。该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生长快、品质优、环境适应能力强、抗病力强等特点,备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养殖前景。2006年东营区渔业技术推广站利用工厂化池塘进行西伯利亚鲟养殖试验,取得成功。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世界鲟鱼类计2科6属26种,分布在北美洲水域的有2科3属9种。在鲟科中有鲟属6种,铲鲟属2种;在白鲟科中有匙吻鲟属1种。北美鲟鱼类主要为3种,即高首鲟、美洲鲟和匙吻鲟。其次是湖鲟、大西洋鲟和太平洋鲟,其他鲟类有短吻鲟、密西西比铲鲟和密苏里铲鲟。本文就北美洲鲟形目3个主要种类的生物学作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7.
西伯利亚鲟鱼属鲟形目,鲟科,鲟属,为软骨硬鳞鱼,属冷水性鱼类,具有适温温范围广、生长快、病害少、肉味鲜美、产品价格高、市场销路好等优点。丁鱼起源于欧洲国家,属于优质的淡水温水鱼类品种,近年来,丁鱼以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富含DHA,易运输,在很多大中城市中很受欢迎。2010—2011年,我们进行了网箱养殖丁鱼和西伯利亚鲟试验,试验地点选在湖南湘西州凤凰县长潭岗水库。2010—2011年从湖北清江水库引进了  相似文献   

8.
<正> 太平洋鲟——高首鲟(Acipenser transmontanus)和中吻鲟(A.medirostris),主要分布在从美国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到西部蒙特雷湾的沿岸许多河流中。在萨克拉门托河、哥伦比亚河和弗雷塞河以及许多较小的河流中,这两种鲟鱼资源过去丰富。鲟鱼体躯庞大,粗陋,几乎无鳞,有龙骨一样的背和强有力的尖吻。鲟鱼是肉食性的鱼类,主要摄食昆虫幼虫、蟹、蛤、虾、蠕虫以及小鱼。据萨克拉门托湾的渔民反映,  相似文献   

9.
相远辉 《中国水产》2014,(11):71-72
<正>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的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生长快、品质优、抗病能力强和适应能力广等优点,是水产养殖的优良品种。我国从九十年代进行人工养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山区流水养殖西伯利亚鲟、杂交鲟逐渐兴起。因此,对流水养殖鲟鱼快速育成技术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鲟鱼流水养殖快速育成技术的成功与推广,将有助于提高鲟鱼的品质与产量,有利于鲟鱼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杂交鲟是由史氏鲟为父本、达氏鳇为母本的人工杂交品种,属冷水性鱼类,最适生长水温为18~25℃,溶解氧要求在6mg/L以上。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粤北山区,大部分区域如洛阳、东坪、大布、必背、大桥等乡镇山水资源丰富,且常年水温较低,非常适合养殖杂交鲟。近十几年来,乳源县杂交鲟水泥池流水养殖和山塘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但由于本地没有较专业和上规模的鲟  相似文献   

11.
鲟鱼养殖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鲟鱼品种约有29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我国拥有鲟鱼9种,其中史氏鲟、中华鲟和达氏鳇为主要养殖品种。欧洲有鲟鱼9种,其中俄罗斯鲟、裸腹鲟、闪光鲟和欧洲鳇为主要品种。北美洲有鲟鱼11种,其中高首鲟、美洲鲟、中吻鲟和匙吻鲟为主要品种。我国已先后从欧洲引进了俄罗斯鲟、裸腹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闪光鲟和鳇鲟,从北美洲引进了匙吻鲟和高首鲟。可望人工养殖成功后移入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域中形成群体生产力。现将我国及世界主要鲟鱼品种人工养殖进展状况介绍如下。1中国鲟鱼养殖1.1史氏鲟史氏鲟亦称黑龙江鲟…  相似文献   

12.
为了丰富鲟鱼养殖种类,特引进了闪光鲟(Acipenser stellatus)、欧鳇(Huso huso)、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和杂交鲟(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A.gueldenstaeti♀)受精卵,在直径2m的玻璃钢池中进行驯养和流水养殖,水温16-22℃,溶氧5-7mg·L-1。定期测定了上述4种鲟鱼的体长和体质量,应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孵出的闪光鲟、欧鳇、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鱼苗平均体质量分别为0.01349g、0.02818g、0.02016g,及0.02416g,经过60d驯化养殖,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3.80g、11.22g、7.85g,及4.19g;平均体长分别达10.61cm、13.37cm、12.98cm,及9.78cm。全长与日龄之间均呈线性关系,且R2〉0.9,全长日均增长量的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闪光鲟〉杂交鲟;体质量均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且R2〉0.9,体质量日均增长量大小顺序为:欧鳇〉西伯利亚鲟〉杂交鲟〉闪光鲟;体质量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中b〈3,均呈异速生长;肥满度分别变动在0.67~0.30、0.86~0.47、0.58~0.35,及0.71~0.44之间,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各个时期欧鳇肥满度最高;驯化期结束后30~40日龄生长离散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养殖鲟鱼的疾病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祝飞 《内陆水产》2002,27(6):30-31
鲟鱼为软骨硬鳞鱼,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新疆、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河流及其相连的湖泊和浅海中,其肉厚骨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黑色黄金”之称,尤其是用鲟鱼卵加工成的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其肉、卵含蛋白质极高,皮可制成佳肴,可以说鲟鱼的全身都是宝。随着其野生资源的减少,人工增殖及人工养殖相继出现。我国已开展人工养殖和养殖的品种有中华鲟、史氏鲟,还有从国外引进的杂交鲟等、北美短吻鲟、俄罗斯鲟、美国高昂鲟以及杂交鲟等。水产业者普遍看好鲟鱼的养殖前景,通过不同的渠道投入资金,进入…  相似文献   

14.
<正>杂交鲟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都较高的名贵鱼类,由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杂交而成,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强,易人工驯化,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好。近几年,我们充分利用雪野水库丰富资源,进行了网箱养殖杂交鲟的试验,现总结技术如下:一、养殖环境雪野水库建于20世纪60年代,位于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瀛汶河上游,水深平均在10米左右,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水体透明度30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鲟科(Acipenseriformes)鱼类是比较古老的鱼类,世界现存的鲟科鱼类有28种,并有许多亚种和杂交种。鲟科鱼类是淡水鱼类中寿命最长,个体最大的鱼类之一。黑龙江的鲟科鱼类有两种,分别为鲟属的施氏鲟和鳇属的达氏鳇。我国鲟科鱼类主要是长江水系的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新疆区域内的裸腹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黑龙江水域内的施氏鲟和达氏鳇[1]。世界上鳇属鱼类只有两种,一种是栖息于欧洲的欧洲鳇(最大  相似文献   

16.
鲟为软骨硬鳞鱼,肉厚骨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尤其是用鲟鱼卵加工成的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有“黑色黄金”之称。其肉、卵含蛋白质极高,皮可制革,骨骼可提取硫酸软骨素(防癌),可谓全身都是宝。随着鲟在池塘、网箱、湖泊和水库中的成功养殖,我国正形成新一轮人工养鲟热潮,疾病防治的研究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三种鲟鱼血清及组织中磷酸酶和补体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的血清、肝脏、鳃及肠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AKP活性在小体鲟鳃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ACP活性在小体鲟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补体C3活性在小体鲟肝脏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小体鲟血清中补体C4活性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而补体C4活性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及肠中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虽然三种同为鲟科鲟属鱼类,但它们之间的AKP、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鲟形目鱼类9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组成高度保守,均编码37个基因,长度为16 438bp(达氏鲟)~16 760bp(欧洲鳇)。主编码链的A+T含量为53.3%(密苏里铲鲟)~54.6%(中华鲟和匙吻鲟)。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atp6、atp8、cob、cox1、cox3、nad1、nad3、nad4和nad4L)编码氨基酸数目相同,分别为227、55、380、517、261、324、116、460和98个。15个主编码基因的差异位点分析表明,在鲟形目鱼类分子生态和群体遗传的研究中,nad5、nad4、cox1和cob基因是理想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分析其不同物种和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在9种鲟形目鱼类中,遗传距离最小的是中华鲟与俄罗斯鲟(0.0070),遗传距离最大的是闪光鲟与白鲟(0.1777)。2个科之间的遗传距离远远大于科内部的遗传距离,因此支持传统的科级分类。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鲟形目鱼类分为2支:鲟科的7个物种和匙吻鲟科的2个物种分属2个类群(BPN=100,BPM=100,BPP=100),这与经典的系统分类观点一致。隶属于鲟属的中华鲟、俄罗斯鲟及闪光鲟与欧洲鳇聚类,支持率非常高(BPN=100,BPM=100,BPP=100),而将同为鲟属的高首鲟和达氏鲟排除在外,从而表明,线粒体基因组的数据支持将欧洲鳇并入鲟属。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支持鲟科内部的亲缘关系为:{[(中华鲟+俄罗斯鲟)+闪光鲟]+欧洲鳇}+(高首鲟+达氏鲟),密苏里铲鲟与它们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9.
13种鲟形目鱼类线粒体DNA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白鲟科和鲟科的13种鲟鱼为研究对象,设计7对特异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线粒体DNA(mtDNA),扩增片段大小在2~3kb,总长度约为整个mtDNA的97%。同时利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即Mbo、CfoⅠ和HaeⅢ对13种鲟形目鱼类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总共检出233条电泳带,其中209条有多态现象,表明鲟形目鱼类mtDNA存在广泛变异。但是各个扩增片段的变异程度并不相同,其中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的RFLP多态性较丰富,其次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而两个rRNA基因最贫乏。说明在鲟形目鱼类mtDNA的进化中NADH脱氢酶亚基基因速率最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次之,rRNA基因最慢。分子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鲟科的6种鱼与匙吻鲟和白鲟分成两大支;鲟科中两种鳇鱼没有聚到一起,支持了鳇鱼不能作独立分类单元的观点。本研究旨为鲟形目鱼类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鲟鱼是大中型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水域中。全世界现存鲟鱼有28种,它隶属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亚科,它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素有“活化石”之称。鲟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鱼卵可制作鱼籽酱,有“黑色黄金”和“绿色珍珠”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