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3年,我站首次承担了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示范稻鲤共作、稻鳅共作等两种模式,其中:“稻鳅共作”模式核心示范区位于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巨贤村和高家村,示范区面积210亩,开展了泥鳅鳅苗培育和成鳅养殖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殷建平 《中国水产》2017,(11):104-106
<正>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稻虾鳅"轮作+共作"养殖技术,首先从技术要点,而技术要点又分为稻田改糙、清理消毒、水草种植施肥、虾苗放养和管理等。然后对稻虾鳅共作进行效益分析,最后说说发展经验。稻虾鳅"轮作+共作"养殖技术即"一季虾、一季稻、一季鳅",将稻虾轮作模式和稻鳅共生模式相融合,上半年在稻田空闲期开展小龙虾养殖,实现水稻和小龙虾轮作,下半年在稻田中养殖一季泥鳅,实现水稻和泥鳅共作。该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稻渔互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2016年,在"稻-鳅"共作和"稻-鱼"共作两个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鱼-鸭-稻"共作模式的试验.试验地点位于勃利县吉兴乡周宝军家稻田.试验取得了成功,实现每亩稻田增收918元,增效显著,鱼鸭稻共作模式在勃利县推广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4.
稻蟹共作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佳木斯市郊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省农委下达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稻蟹共作"技术模式示范,示范区面积1000亩,计划亩产河蟹20kg,实施"稻蟹共作"的稻田较稻田单种亩效益增加30%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收",并成为农民增产、增效的好技术,2016年亩产达到310kg,每尾规格超过50g,经过技术进一步的改良,2017年亩产可达200kg~400kg,亩增效1000元~2000元,是今后北方高寒地区值得推广的稻鳅共作模式。过去黑龙江省稻鳅共作模式主要以养殖泥鳅、黑龙江花鳅、大鳞副泥鳅等地产土著鳅科鱼类为主,但因其生长速度慢、捕捞难等问题,养殖效果不理想。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  相似文献   

6.
正稻鳅共生养殖模式是指在水稻田里养殖泥鳅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由于养泥鳅田必须具备泥鳅适宜的生存环境条件,所以养鳅稻田与常规稻田管理是不同的。为了探索稻鳅种养田优质绿色水稻生产管理技术,2018-2019年,姜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续两年在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家庭农场,开展稻鳅种养模式试验和示范,发展两个规模50亩以上的稻鳅种养户。试验示范结果,试  相似文献   

7.
稻鳖共作模式种养试验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20年安徽推广"稻鳖共作模式"2.17万亩,占全国的10.6%;商品鳖总产量103.8万千克,占全国的7.7%。其中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安排7大片区16个核心试验示范点,示范面积0.87万亩开展稻鳖综合种养,平均稻谷产量517.3千克/亩、商品鳖产量66.7千克/亩,经济效益平均4 054.3元/亩。宿州市泗县沱河乡樊集村庆海家庭农场2020年开展稻鳖共作种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2016年富锦市水稻种植面积230万亩,为中国水稻第一县,发展稻田养鱼潜力巨大.2016年我站承担并组织实施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项目示范区采用“水稻~鲤鱼”、“水稻~泥鳅”共生二种模式,示范面积510亩,其中“水稻~鲤鱼”养殖模式210亩、“水稻~泥鳅”养殖模式300亩,示范辐射面积6000亩.在省市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项目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项目要求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稻鲤养殖模式平均亩产22.5公斤,亩效益160元;稻鳅养殖模式平均亩产20.6公斤,亩效益293元,鱼稻喜获丰收.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湖北省2016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81.07万亩,较2015年新增79.77万亩。其中稻田养虾面积352.57万亩,稻田小龙虾产量达35.61万吨;"稻鳖共作"13.4万亩、"稻鳅共作"15.1万亩。为了进一步推动稻田综合种养健康发展,我们深入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和乌林镇李桥村个体养殖户,对从事水稻种植及稻田养殖的年限、水稻种植方式、销售情况等进行调研。一、调研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潜江"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享誉全国,早在2001年,充满智慧的潜江农民,就开启了"虾稻连作"的新时代。通过科学的稻田改造工程,营造出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的良性循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直至2017年潜江市稻虾连作面积达40万亩,占全市稻田总面积一半以上,小龙虾养殖产量6万吨,"稻虾共作"模式亩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福建山区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发展山区生态渔业,2013年将南平的邵武市、武夷山市、松溪县、光泽县及浦城县等五地分别作为稻鱼共作、稻鳖共作、稻鳅共作以及稻虾轮作等4种模式的稻田生态种养技术的示范,示范面积共73.33 hm2.结果表明,各示范点由于充分利用了稻田的生态效应,在不施用农药和渔药、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和稻谷产量不减的基础上,均产出了生态、健康的稻米与水产品.水稻单作模式的稻谷产量为495.7 kg/667m2,利润为439元/667 m2;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稻谷平均产量为517.2kg/667 m2,水产品平均产量为60.6 kg/667m2,平均利润2 183元/667 m2,增加了利润1744元/667 m2,是水稻单作模式的5.0倍.稻鳖共作、稻鱼共作、稻虾轮作以及稻鳅共作四种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分别是水稻单作模式单位利润的34.7倍、5.0倍、3.4倍和1.7倍.稻鱼共作模式中武夷山示范点稻谷产量比水稻单种模式增加18.7%,平均利润是水稻单种模式的10.2倍.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生态高效的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5~2016年,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二年承担并组织实施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项目地点位于勃利县九龙鱼种场.2015年,示范面积600亩.示范模式两个:一是“稻-鳅”模式,养殖台湾泥鳅,示范面积100亩;二是“稻-鲤”模式,养殖鲤鱼秋片鱼种,示范面积500田.  相似文献   

13.
正近两年,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将稻鳅共生作为"养鱼稳粮增收工程"主推模式之一在杭州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其中在亚鹏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开展了水稻、泥鳅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稻田改建(1)选址:实施稻鳅共生试验单个稻田田块面积约7亩,分为4块,总面积30亩。水源充足、水质良  相似文献   

14.
稻蛙鳅共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通过改造常规稻田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使水稻、青蛙、泥鳅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互利共生,可实现农渔结合、一田三收。2018年3月—11月进行了稻蛙鳅共作种养试验,平均生产优质稻米4335kg/hm~2、青蛙3750kg/hm~2、泥鳅1500kg/hm~2,水稻、青蛙和泥鳅3项的总产值达到251700元/hm~2,平均利润为1210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93,投资收益率为92.7%。试验表明,稻蛙鳅共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物种和空间资源,有效提高稻田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黑龙江省为我国水稻种植大省,水稻种植面积达6000多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位,推广应用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鳅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前景看好。我省自2013年推广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以来,在全省20余个县(市)年推广面积40余万亩,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还较小,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一、利用网络资源,走产业化道路,带动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我们在无锡市锡山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试验与示范,建立试验示范区320亩,种养模式为水稻—扣蟹共作、水稻—澳洲淡水小龙虾共作。现将2017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与种养模式在锡山区鹅湖镇金星家庭农场建立水稻—扣蟹共作模式试验,总面积88亩,沟坑面积23.8亩。在锡山区羊尖镇志宏家庭农场建立水稻—扣蟹共作模式试验,总面积126亩,沟坑面积78.9亩。在锡山区锡北镇泾西水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面积达4200亩。种养模式有稻鸭、稻鱼、稻鳅、稻蟹、稻鳖和稻虾等,其中以稻虾为主要模式。笔者通过入户指导和走访调研,华港镇许庄村卢群2018年开展120亩稻虾连作模式成效显著,平均亩产小龙虾151.1千克、水稻640千克,亩效益5075.9元,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一、小龙虾养殖1.工程建设(1)地址选择:种养基地为姜堰区里下河地区华港镇许庄村卢群承包的120亩连片土地,土壤为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在面积为1200m~2的单季稻田中进行了稻鳅共作种养试验,经实地测产,共计收获台湾泥鳅649.2kg,平均规格20.3g/尾,成活率78%,单产360.7kg/667m~2;水稻收获984.6kg,单产为547.3kg/667m~2;按水稻和泥鳅产量及销售价格计算,每667m~2产值、效益分别为10184元、6281元,稻鳅共作种养效益是种植单季水稻的6.9倍。试验结果表明稻鳅共作种养可以发挥水稻、泥鳅共生互利的生态效应,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并可显著的提高种养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我县承担并实施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在杜尔伯特县克尔台乡波贺岗水稻园区建立示范区,示范区面积1280亩,集成示范"稻蟹共作"辐射带动面积7000亩。同时尝试了"水稻—泥鳅—沙塘鳢"(套养)模式20亩。取得很好的成效,圆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我省承担了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稻鲤共作”模式示范,示范面积600亩,计划亩产10kg,实施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均效益增加50%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