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鱼先养水",培养优质的养殖水体在水产养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肥水是水产养殖中培养优质养殖环境的常用手段.但实际生产中有几种情况肥水往往异常困难,导致相当一部分养殖人员头痛不已.本文着重介绍在池塘养殖中导致肥水困难的常见问题并就相应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养鱼就是养水,对于水产养殖者是非常熟悉的一句名言。但笔者在实践中却发现,广大养殖者总是掌握不好水体处理的方法和节奏,不仅养殖效益的低下,浪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泛塘的现象,导致养殖失败,亏损累累。笔者就养殖水体的肥水方法及养殖者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谈谈自己多年来在水产养殖生产一线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1肥水1.1哪些养殖水体需要肥水  相似文献   

3.
正肥水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这不仅与养殖动物幼苗健康和成活率的高低关系密切,更关系着养殖的成败。通常大家所说的肥水就是增加水体中浮游藻类的数量。其作用为:第一,提高水体本身的增氧能力,促进水体各种物质的循环,增加水体自净力;第二,增加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养殖动物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传统的肥水(培水)主要采用施用有机肥或无机肥进行,施用有机肥肥力持久但见效慢,施用无机肥见效快但肥力不持久,而且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信娣  陈瑛 《水利渔业》2007,27(1):80-82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调节作用表现在调节养殖水体氮循环,降解水体中有机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调节水体微生态群,调节养殖水体pH,增加水体溶氧等方面。提出了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华肥水王”是专门针对高产型水产养殖的水质特点,应用“以磷促氮,以微促肥”的科学原理研制开发的绿色环保型水产增产剂。其作用机理为:“中华肥水王”含有丰富的营养微量元素、生物素等。微量元素能定向繁殖滤食性鱼类所喜食的硅藻、隐藻等天然生物饵料,且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可利用水体中大量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源,能有效分解水体中残饵,腐殖质及鱼类排泄物,增加溶氧,改善水体理化因子,抑制有害藻类细菌繁殖,促进鱼类生产。东湖2001年应用“中华肥水王”,鲢、鳙鱼的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1应用情况东湖面积700公顷,…  相似文献   

7.
<正>一、低温肥水的意义传统的养殖观点认为低温期间不需要肥水,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①没有低温肥水的好产品;②养殖动物吃食较少,水体污染不大;③低温藻类无法生长;④低温期间水产动物代谢降低。但是藻类植物是水体中原始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与生态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的迅速发展,在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中,残饵和排泄物的数量超过了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导致水中氮、磷含量增加,水质恶化,底质污染严重,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最终造成养殖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失调,甚至受阻;养殖生物生长变慢,病害加重,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产生了养殖污染。所谓养殖污染,即指水生动物不断排出的粪便及残饵等废物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水流的冲刷速度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年之计在于春,早春季节是水产养殖的投苗季,在进行完清塘、解毒后,就要开始肥水了,早春肥水,是水产养殖工作关键的第一步,是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很多养殖朋友却总是失败,肥不好水:水难肥,水体清澈见底,肥了那么多次都肥不起来,干脆也就不肥了,清水放苗,但如果水没肥起来或长期水清澈见底,养殖风险性会较高;肥过头.  相似文献   

10.
生物修复在水产养殖水体净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水产养殖已由一般品种的养殖过渡到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方式,这样将引发养殖水体的生态破坏,导致养殖动物疾病的频发。不同的水产养殖系统排放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主要与养殖系统的形式和养殖动物的种类有关。就集约化养殖水体而言,氨氮污染已成为制约水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04,(10):75-75
水产养殖作为一个人工的受控过程,其是通过人为地向水体环境中引入一定数量的生物群体后的生态变化结果。当前的水产养殖模式并非是在生态容量许可下的生态养殖,而是尽量追求最大生态产出的非理性行为。因此在目前的状态下,养殖生态环境的恶化除了少数一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殖业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最大利益和最高产量,水产养殖投入品的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水体中残饵、排泄物、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质大量积累,水产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养殖池塘环境逐渐恶化,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病害频发;再者,底层污染物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直接造成水体溶解氧(DO)降低或缺乏,导致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免疫能力下降,直接危害养殖动物健康,出现缺氧浮头、发病、死亡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朱清旭 《科学养鱼》2007,(12):76-76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及精养技术的发展,池塘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它有机污染物也趋增多,有机污染物分解需大量消耗溶氧,同时产生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等。随着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严重的甚至产生中毒死亡。而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的浓度直接相关,如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条件之一是水体恶化,氨氮、亚硝酸盐氮明显偏高。因此,如何有效地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成为水产养殖业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健康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骏 《中国水产》2010,(6):54-56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许多水产养殖区域因大量使用饲料、肥料和渔药,带来鱼塘淤积、沉积物污染、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加快,养殖户常违背健康养殖生产的要求使用药物进行水处理,造成水产养殖对象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因此,了解无公害健康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并能够按这一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控养殖水体环境,使水质条件更好地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要求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水产养殖业飞速发展,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体现出明显的缺陷,如:通过增加养殖面积来增加养殖总量造成效益下降,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营养物的外排、化学药品的使用造成水体自身污染、环境恶化,等等。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健康养殖模式,研究新的养殖技术、方法来维系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作根据当前广西沿海水产养殖业的实践经验,摸索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的一套方法,希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水产业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中残饵、粪便等自身污染日益加剧,常引起水体中N、P等营养元素非正常变化,导致藻类异常繁殖,水体富营养化,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生长甚至存活以及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为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上虞市崧厦镇农技信息中心于2009年在海涂养殖大户王阿忠的渔塘中进行了池塘网箱无公害生态健康养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养殖观点认为低温期间不需要肥水,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①没有低温肥水的产品;②经典的水产养殖书籍很少以中国南方地区作为目标地区;③传统的水产养殖很少采用升温或保温养殖措施;④低温期间水产动物代谢降低。  相似文献   

19.
王海表 《科学养鱼》2007,(10):44-44
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致使鱼类养殖面积日渐减少。为稳定、发展罗非鱼养殖,充分利用养殖水体,2006年,上虞市崧厦镇水产养殖大户吕根木在南美白对虾塘中进行套养罗非鱼试验,效益显著:亩产南美白对虾360千克、罗非鱼134千克,亩总产值9290元,亩总利润5582元。养殖结果表明,套养罗非鱼能够增强南美白对虾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产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颗粒饲料的大量使用,养殖密度的大幅度提高,池塘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到了夏季,水体藻类大量繁殖,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养殖水体中藻毒素增加,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