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矮64S育性表达的温敏感部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培矮64S在育性转换敏感期(Ⅳ~Ⅵ期)主茎幼穗长为0.70~9.34cm,顶叶叶枕距为-20.0~-3.5cm,穗尖离地面距离为2.77~15.56cm,穗尖离第一节距离为6.70~19.92cm,分蘖上述四项指标值均小于主茎指标值。敏感期幼穗感受自然低气温(平均日均温21.6℃),表现为可育,花粉可染率为21.8%,套袋结实率为11.3%;感受人工垣定玫高水温(25℃),表现为不育,花份可染率为0.4%,套袋结实率为0,表明敏感期幼穗为其育性表达的温敏感部位。另外,在低气温条件下(平均日均温21.6℃),敏感期淹深水极显著降低可育性表达,花粉可染率为2.7%(对照为21.1%),套袋结实率为0.2%(对照为10.4%)。  相似文献   

2.
甜菜多系杂交种甜研八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甜研八号是以KH为骨干系,与4个自交系按4∶1(自交系等量)配制的多系自然杂交组合(代号KH-5),生产上利用一代杂交种。1991~1995年参加全国13个网点区域试验和4个点两年(1994~1995年)的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为42638.6kg/hm2和43782.0kg/hm2,前者比对照增产9.0%,后者与对照持平(-0.1%),平均含糖率为16.6%和16.1%,比对照提高1.32度和1.35度,平均产糖量为7101.9kg/hm2和7003.7kg/hm2,比对照增产22.9%和9.5%;1993~1997年参加黑龙江省10个点区域试验和6个点两年(1996~1997年)的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2%和27.8%、0.8度和0.64度、18.5%和34.9%。抗褐斑病和根腐病,较对照低0.8级,根腐病罹病率5.5%,亦较耐立枯病和丛根病。适宜在黑龙江省的佳木斯、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内蒙古的中部、东部,宁夏的银川,甘肃的黄羊镇,新疆的石河子、和静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威优46     
威优46(V20A/密阳46)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配。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6年湖南省18个区试点平均亩产516.23kg,居5个参试组合第一位,比对照威优64增产6.0%(达到极显著水平)。日产量4.24kg,略低于对照。全生育期121.8天,比威优64长10.3天。1987年续试,全省17个试点平均亩产470.87kg,居参试9个组合第一位。比对照1威优64增产2.9%(不显著).增产幅度为1.4%~20.6%。比对照2威优6号增产3.6%(不显著),增产幅度1.0%~30.1%,全生育…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双本插高产原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蘖消长、成穗率、穗长分布,茎秆粗细、穗粒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杂交水稻双本插增产原因。结果表明,双本插本田分蘖较少,分蘖成穗率达82.24%;穗长分布倾向大穗,群体穗型质量好,茎秆粗(倒2节)在0.4cm以上的数量占91.6%,且茎租每增加0.1cm,每穗总粒数增加30.15粒,实粒数增加33.23粒,结实事85.18%。  相似文献   

5.
特优63     
特优63(龙特浦A/明恢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1986年育成的籼稻组合。其不育系龙特浦A(简称特A)是用龙特浦杂交V41A转育而成。1特A主要特性(1)穗大粒多,平均穗粒数115.9~120粒,千粒重27~28g,穗平比珍汕97A增加37~45粒和2~3g。(2)抗寒性强,包颈短,在不喷“九二0”情况下,特A包颈穗为1/5~1/4,而珍汕97A的包颈穗为1/3~1/2。(3)柱头外露率高达63%,其中双外露率占12%,为提高制种异交率创造了有利条件。(4)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株高100~10…  相似文献   

6.
汕优10—35     
汕优10—35是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选育的一个中熟杂交早稻组合,1986年湖南省邵阳市农科所从温州市农科所引进,1987年推荐参加邵阳市早稻良种区域试验,表现高产、优质、田间抗性好。根据区试结果汇总,该组合平均亩产459.97kg,最高亩产达519.25kg,居中熟组7个参试品种(或组合)的首位,比对照1T,光增产6.94%,比对照2竹系26增产9.73%。平均株高76.7cm,每亩有效穗25.5万,每穗总粒数95.2粒,每穗实粒数78.0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5.0g,出糙率79.9%,…  相似文献   

7.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0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甜研307为标准型多粒多倍体杂交种。1986年以自育的四倍体杂交种与二倍体品系甜202杂交,经过试验鉴定,生产试验等,平均块根产量2147.16kg/亩、含糖率15.04%、产糖量317.38kg/亩,分别比对照种增产5.68%~10.9%、提高含糖率0.51%~0.69%、产糖量增加11.36%~15.53%:褐斑病发病病级为0.6~1.0级,比对照低0.3~0.7级,在黑龙江、内蒙、宁夏、新疆等地表现根产量、含糖率较高,抗病能力较强,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水稻早、晚两季2个组合(威优1126、威优46)种子包衣试验观察,发芽率为93.68%(幅度为91.0%~96.5%),成秧率为74.75%(幅度为68.0%~83.7%),成秧率比未包衣对照种子高19.55%。经测产验收,包衣种子的早稻平均产量6.82t/hm2,晚稻平均产量7.47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5.7%和2.8%。  相似文献   

9.
矮化处理低、中、高三个不同密度的夏花生,其株高比对照处理3个相应密度均矮10cm左右。结实指数分别提高8.14%、10.2%和18.81%;饱果指数分别提高2.14%、6.93%和10.33%。总生物产量的分配,V/R率均<1,经济系数均>0.55,经济产量依次提高8.21%、14.64%和22.76%。实际荚果产量,矮化处理的以高密度(22.5万穴/hm2)最高、中密度(18.75万穴/hm2)次之,分别比低密度(15万穴/hm2)增产15.04%~16.89%和14.02%~14.54%;对照处理以中密度最高,高密度次之,分别比低密度增产11.71%~12.40%和5.34%~7.91%。矮化处理与密度有显著的连应效果,比对照处理依次增产7.55%、9.6%和16.5%。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施用涂层尿素,可改善其生物学性状,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一次性基施、作废层尿素,分别比追施普通尿素增产12.6%,6.5%;氮肥利用率比普通尿素提高13.6%和7.0%;基施、追施涂层尿素与普通尿素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9.3、1:8.0、1:6.6。基施可免去追间化农业栽培程序。  相似文献   

11.
应用性诱剂对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北省邯郸市大面积积应用性诱剂防治第二代棉铃虫,在特大发生的1993年和1995年及中等发生的1994年均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与对照区相比,因棉铃虫的雄蛾量减少使雌雄比分别由0.6:1(1994年)和0.8:1(1995年)变为1.2:1和1.6:1,交配率由83.33%和81%降低为29.37%和33%,平均交配次数由1.8次和1.75次减少为1.2次和1.26次,田间落卵量降低32.9%~43.5%(1993年),卵孵化率也明显降低,可将第一次药剂防治时间推迟3~4d,减少1次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2.
以青优湛二作早、晚稻直播试验材料,研究直播杂交稻的分蘖、成穗及结实特性,结果表明:直播稻的第一次分蘖发生机率以第Ⅲ~Ⅵ节位最高,达97.5~100%;成稳率以第Ⅰ~V节位蘖较高,成穗蘖苗生于主茎叶龄8.5叶期内;主穗和第一次蘖的成穗数占每亩总穗数的90%以上,占每亩总粒数的94%以上,分蘖穗的株高与单穗总粒数是极显著的正相关,栽培上应适当减少前期施氮量,控制高位次无效蘖,中期施好穗肥,提高成穗率。  相似文献   

13.
抗虫棉R93-4产量构成与结铃规律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全生育期定点定株观察,结果认为,在不治虫或减少治虫情况下,R93-4顶尖被害率比对照低5%~13%,单株成铃比对照多6.9~9.3个,铃重比对照少0.25~0.38g,衣分高于对照0.64%~0.71%,霜前花率与对照相当,但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多240.0~246.0kg·hm ̄(-2)。方差分析,抗虫棉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结铃时间和结铃高峰比对照早10d,单株结铃每旬以2.2~3.3个的速率增长。  相似文献   

14.
小麦覆膜增产机理研究(Ⅱ):不同品种穗粒重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睿  刘党校 《麦类作物》1999,19(5):61-63
不同小麦品种覆膜后,穗粒重灌浆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8,穗粒重变化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灌浆速度明显变慢,灌浆持续时间比露地播种延长2.7-3.0d,穗粒重增加5.5%-8.9%穗粒重潜力可达43%。  相似文献   

15.
花生施氮肥效果与根瘤菌固N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花生施氮肥均显著增加植株生长量和荚果产量,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分别比不施肥、不接种根瘤菌(对照)处理增加26.9%~36.5%和29.9%~34.1%。但其主、侧根上根瘤数目和根瘤菌固氮量,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减少,根瘤菌固氮量由88.6%降至30.8%。不施氮肥只接种根瘤菌的处理,根瘤菌的固氮量虽高,但植株生长量和荚果产量则明显降低,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仅比对照处理增加6.9%和5.9%。  相似文献   

16.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穗分化提前3~5d;分蘖质量和数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冬前、返青和拔节期的增蘖幅度依次为11.5%、30.3%和10.6%;成穗数增加9.7%;扩源增库效果显著,拔节到抽穗期主茎叶面积增加11.5%~30.4%,各器官物质积累量大幅度提高,产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成穗数增加52.5万/hm2,穗粒数增加4.6粒,每公顷净增产1306.5kg,增产幅度22.6%。  相似文献   

17.
以闽选703为材料,在N6(或MS)+2,2-4D2.2mg/L+CH(水解酷蛋白)1.5g/L培养基上诱导产生胚状体。利用1/2MSO的5.5%海藻酸钠包裹体细胞胚,播种在4种不同的固体培养基上,其中播种在培养基1/2MS+BA2mg/L+NAAlmg/L+AC(活性炭)0.5%的人工种子萌发率为31.7%,比前人报道的27.6%(2)提高4.1%。本文最后还探讨了活性碳对生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稻米》2001,7(1):20-20
(1)龙稻1号粳稻 ,系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育成。1997~1998年区试平均单产8107.0kg/hm2,较对照东农415平均增产9.5% ;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242.0kg/hm2 ,较对照品种东农415平均增产10.26%。生育日数133天 ,需活动积温2450~2500℃。株高92cm ,穗长17cm ,每穗85粒 ,千粒重28g。分蘖性强 ,抗倒伏中 ,耐冷性中 ,耐盐碱中下。1998年人工接种苗瘟8级、叶瘟5级、穗颈瘟9级 ,自然感病苗瘟6级、叶瘟5级、穗颈瘟5级。米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 麦品种覆 膜后,穗粒重 与灌浆时 间呈显著 正相关,相 关系数 大于 0.88,穗 粒重变 化规 律符合 Logistic 方程, 灌浆 速度 明显 变慢,灌 浆持 续时 间比 露地 播种 延长 2.7 ~3. 0 d,穗 粒重 增 加5.5% ~8.9% ,穗粒重潜力可达 43% 。  相似文献   

20.
水稻分蘖成穗率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弯穗型辽盐2号第3个品种为母本,直立穗型辽粳326等4个品种为交本,研究了水稻分蘖成穗率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辽粳326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最高为9.0,辽盐282次为5.0,特殊配合力以辽盐282/辽粳294最高为5.8;分蘖成穗率的广义遗传为82.5%,狭义遗传力为6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