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团头湖年产鲜鱼5万公斤左右,其中翘嘴红鲌占8~10%。为了探索翘嘴红鲌在人工放养湖泊中的生长规律,为发挥人工放养水体的生产潜力和合理利用鱼类资源,我们于1990年12月,结合团头湖冬捕生产,对团头湖翘嘴红鲌的生长特性和种群控制作了初步研究,以其为该湖渔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相同的池塘中对易捕鲤F3及亲本大头鲤的一龄鱼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易捕鲤F3的平均体重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高于大头鲤;肥满度亦显著大于亲本大头鲤。以上结果表明,杂交选育的后代易捕鲤F3生长性能好于亲本大头鲤。  相似文献   

3.
绿鳍马面Tun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Tun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运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求出生长参数,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该资源已过度捕捞,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相同的池塘中对易捕鲤F3及亲本大头鲤的一龄鱼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易捕鲤F3的平均体重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高于大头鲤;肥满度亦显著大于亲本大头鲤。以上结果表明,杂交选育的后代易捕鲤F3生长性能好于亲本大头鲤。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相同的池塘中对易捕鲤F3及亲本大头鲤的一龄鱼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易捕鲤F3的平均体重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高于大头鲤;肥满度亦显著大于亲本大头鲤。以上结果表明,杂交选育的后代易捕鲤F3生长性能好于亲本大头鲤。  相似文献   

6.
绿鳍马面鲀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 ,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 ,逆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 ,求出生长参数 ,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 -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 ,该资源已过度捕捞 ,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 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鲐鱼生长特性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区域(30°~34°N、126°E以西范围)所获取的鲐鱼(Scomberjaponicus)样品,通过观察鲐鱼耳石生长轮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再依据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Walford方法拟合的鲐鱼生长方程,其生长参数K、L∞、t0分别为0.320、451.4和-1.203。比较不同时期鲐鱼的生长情况显示,20世纪60、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鲐鱼的生长较接近,而20世纪70年代的鲐鱼生长情况与其他3个时期的鲐鱼生长相差较大。比较不同海域鲐鱼的生长情况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鲐鱼的个体有增大的趋势,经分析很可能与海水温度有关。根据历史资料推算出鲐鱼的最大年龄(tλ)为9龄;根据最近的采样,推算出鲐鱼的开捕年龄和补充年龄都为0.4年,鲐鱼的自然死亡率为0.355,捕捞死亡率为2.27。利用上述参数,动态综合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该资源过度捕捞已很严重。若保持当前捕捞强度,则必须把开捕年龄限制在2.9龄;若能同时改变捕捞强度和开捕年龄,则可以把当前的开捕年龄限制在2.0龄,捕捞死亡率降到1.3,这样鲐鱼资源才能够得到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最近,日本化学饲料社和北大水产学部用墨鱼内脏蛋白质中抽出的促生长物质进行裙带菜、昆布等海藻的增殖试验。在室内进行试验的海藻,其生长速度比在自然条件下的快几倍,这种促生长物质以墨鱼内脏中抽出的特殊有机物为主要成分。起初,用它作捕虾引诱物质进行试验时,偶然发现在撒下引诱物质周围的昆布生长状况极好。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二长棘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作志 《水产学报》2003,27(3):251-257
根据上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二长棘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Bert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27.3cm,K=0.45,t0=-O.34;体重的生长拐点为2.12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825,1.045和1.78。当前开发率为0.63,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等渔量曲线图分析,当前的捕捞强度过高,而开捕年龄和开捕体长过低,资源出现衰竭现象。综合考虑当前的捕捞强度和社会经济效益,建议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最适开捕年龄大于1龄,开捕体长大于120mm。  相似文献   

10.
太湖大银鱼生长与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成德 《水产学报》1985,9(3):275-287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为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合理利用太湖银鱼资源和探讨湖泊鱼类构成“小型化”问题提供参考,在1981年2月至1982年2月研究了太湖大银鱼的周年生长与食性,主要结果如下:大银鱼全年在太湖生长发育,属一年生的定居性小型鱼类,其生长较为迅速,经7个月平均体长可达到110毫米;大银鱼为肉食性鱼类,幼鱼阶段摄食枝角类与桡足类,成体在太湖中主要以湖鲚和太湖短吻银鱼等为食.为提高太湖银鱼产量和合理利用资源,建议大银鱼的起捕规格由全长40毫米提高到60毫米(体长约为52.4毫米)。  相似文献   

11.
黄海增殖日本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苏振明 《水产学报》1996,20(1):25-29
对黄海增殖日本对虾群体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并初步确定了该群体的合理开捕期。  相似文献   

12.
<正>网箱养殖鳜鱼,必须根据鳜鱼自身生长习性,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有计划地生产供给其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活饵料鱼,加强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适时取捕销售,才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在鳜鱼网箱养殖日常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科学投饵鳜鱼属肉食性鱼类,一般以摄食鲜活饵料鱼为主,且其不同生长阶段对活饵料鱼的种类、规格等有不同的要求,一旦饵料鱼提供不及时、数量不  相似文献   

13.
大通湖是我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水面10万余亩,平均水深2.5米,年产鲜鱼近干吨。自1980年起以鳙、鲢放养为主,搭配放养草、青鱼,放湖比例为6:2:2,1986—1988年鳙鱼产量均占该湖年总产鲜鱼重量的67%左右,为准确估测鳙鱼年龄与生长情况,确定合理的养殖生产周期,本文研究了该湖1988年冬捕渔获物中随机取样的150尾鳙鱼的年龄组成,生长指标及生长速度等,对合理放养规格与养殖生产周期。适宜起捕规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及回捕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大亚湾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i)增殖放流效果,使用塑料椭圆标志牌(plasticovaltags,POTs),开展了黑鲷幼鱼标志保持率与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背鳍鳍棘基部第4~6鳍棘下方5mm左右的背部肌肉为最适标志位置, 90 d后标志保持率为81.76%。POTs标志黑鲷幼鱼45 d内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90 d后标志组生长显著缓于对照组(P<0.05)。并于2014—2016年每年1次在大亚湾开展黑鲷幼鱼标志放流试验。采用有奖回收方式进行标志鱼回捕,测量体长、体重,收集回捕日期、回捕地点、回捕方式等信息,整理分析相关数据。3年共放流标志黑鲷幼鱼60115尾,共2758尾回捕标志鱼被定置网、流刺网及垂钓捕获(总回捕率4.59%);大规格放流苗种回捕率高于小规格放流苗种;垂钓回捕鱼数量占总回捕数量的比例为62.08%。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认为放流后的标志鱼最初主要沿湾内和湾外两个方向呈近岸辐射状扩散,最远扩散距离约70 km。放流后1~2个月标志黑鲷生长较慢,随后相对加快,放流5~7个月后,黑鲷幼鱼体长、体重分别增长59.51%~127.20%和322.75%~989.83%。结论认为,POT是黑鲷幼鱼体外标志的适宜选择;在研究海域,放流后的标志黑鲷更易于被垂钓方式捕获;丰富的食物和可供躲避敌害的空间是影响其扩散、生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2015年9月在太湖采集的200尾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进行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结构由0~+—5~+龄共6个年龄组组成,1~+龄鱼的数量比例最大,约占42.0%,体长与体质量呈显著的幂指数关系,方程为W=1.96×10-5 L~(2.9842),太湖鲢为匀速生长类型,生长性能良好。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_t=105.27[1-e~(-0.1855(t+0.670))],W_t=21.2388[1-e~(-0.1855(t+0.670))]~(2.9842),其生长呈现先快速增长后逐步趋于稳定的过程,生长拐点年龄为5.22龄,建议将此年龄时的体长(约70.0 cm)作为太湖鲢开捕体长,现阶段宜将太湖鲢的捕捞量控制在614.0 t左右。研究结果为太湖鲢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标志放流是研究海洋生物的洄游移动、生长速度和死亡数量,从而为资源估计提供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多被应用于鱼类。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世界捕虾场的开辟和捕虾业的发展,对虾资源变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一些产虾国的生物工作者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了对虾标志放流技术的探讨。他们积累的许多经验、资料,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脍炙人口的中国对虾,是黄渤海的特产.它生命周期短,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每年在渤海要逗留6~7个月.20年来即使捕捞强度逐年增加,对虾产量近年仍保持在30,000吨水平. 怎样合理利用对虾这一众所嘱目的资源,是人们极为关心的事. 目前是机轮10月间起捕,机帆船九月间起捕.而这一个月间,对虾的生长速度极快,以雌虾而论,即可由30克长到50克,几近一倍.且10月间捕起的对虾,制成干冻品,每吨可换回外汇人民币20,000余元.九月间生产的对虾,体小、软皮多、保鲜困难,质量不合格,只好内销.渔民们称这种做法,无异提前收割的庄稼,得不偿失.为使虾体增重后捕捞,建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5年11月、12月和2016年5月、6月、9月三峡库区36条重要支流渔获物调查信息,基于FiSAT II软件对鲤(Cyprinus carpio)、瓦氏拟鲿(Pseudobagrus vachellii)、鲫(Carassius aurat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光泽拟鲿(Pseudobagrusnitidus)、?(Hemiculterleucisculus)、银鮈(Squalidusargentatus)和似鳊(Pseudobramasimoni)8种优势鱼类的生长及其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评估,旨在了解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鱼类资源变动趋势和生长情况,为该区域渔业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 8种鱼类生长指数(b)为2.74~3.11,近似等速生长;生长系数(K)大于0.2,为快速生长型;生长性能指数(φ?)为2.83~5.25;似鳊和鲫的资源开发率小于0.5,其余种类在0.5及以上;鲤、瓦氏拟鲿、蛇鮈、光泽拟鲿、?、银鮈的开捕体长分别控制在289 mm、253 mm、134 mm、102 mm、71 mm及52 mm以上,鱼类资源可得到有效恢复。研究表明,目前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鱼类资源开发过度;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生长速度呈加快趋势,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9.
《淡水渔业》1977,(4):22-23
我库近几年来,鲌鱼大量增殖,严重危害家鱼生长,影响起捕产量。为提高水库鱼产量,除捕鲌鱼是一个重要环节。我库职工在农业学大寨的精神鼓舞下,自行设计了“机动轻快网”,已试验成功。1975年8月至11月份共捕捉鲌鱼1.7万斤,初步限制了鲌鱼种群的扩大。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古镇口湾增殖放流日本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青岛市古镇口湾放流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虾生长较快,而雌虾能达到更大的个体,雌虾体重生长拐点在91d前后,雄虾为77d,合理开捕日期为9月中旬,可适当把放流日期提至6月初。9月中旬前放流日本对虾生长期主要集中分布于5m等深线以内泥沙底质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