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角帆蚌蚌瘟病原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三个水产场三角帆蚌大批死亡的病因。取病料经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再经青霉素、链霉素处理或微孔滤膜过滤除菌,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发病死亡,并能连续传代。其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与自然发病的蚌相似。病原病毒粒子有囊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大小80~120nm,暂称为蚌的类疱疹病毒。含毒病料置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在0~4℃冰箱保存6个月,-20℃低温冰箱中保存一年半,仍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4种不同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对三角帆蚌的致病力。4种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菌种经复壮、分离、鉴定、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其发病死亡,临床发病症状相似,但对三角帆蚌的毒力有差异,以甲鱼嗜水气单胞菌对三角帆蚌的毒力最强,牛蛙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3.
我省珍珠业的发展始于六十年代末。育珠蚌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其中尤以三角帆蚌以育成的珍珠质量最佳,价值最高。但自七十年代中期,江南一带出现大面积三角帆蚌死亡现象。当初,我省有些地区从外省购进不少三角帆蚌,导致我省1983年发生三角帆蚌暴发性的死亡,一直延续至今,群众称之为三角帆蚌瘟病,  相似文献   

4.
<正>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当前淡水蚌珠生产中最佳的蚌种,一直为育珠者广泛采用。但是,自1975年以来,多数育珠地区,经插珠和未插珠的三角帆蚌均常因发病而导致大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生产单位被迫改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育珠,但珍珠质量不如三角帆蚌的好。因此,防治流行广,危害大的三角帆蚌病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角帆蚌蚌瘟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帆蚌蚌瘟病的防治技术潘炳炎,文仲芬(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三角帆蚌是我国淡水人工育珠中的优良品种,所产珍珠具有光泽好、珠粒圆的特点,但作为育珠用的三角帆蚌,在生产过程中因病害而大批死亡,给育珠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三角帆蚌的蚌瘟病,...  相似文献   

6.
RAPD分析野生和养殖三角帆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丹 《水产学报》2003,27(6):540-544
用150个随机引物对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最终筛选出2.0个引物,分别能扩增出1-10条大小不等的片段,片段长度在500—2000bp之间。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粤蚌的种内相似系数分别为0.787和0.833,显示野生种群基因组发生的变异较养殖种群大。野生三角帆蚌和养殖三角帆蚌种群间遗传距离为0.054,表明三角帆蚌野生和养殖种群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
珍珠是一种名贵中药,亦可制多种贵重装饰品,在淡水珍珠养殖中,又以三角帆蚌育成的珍珠质量最佳,价值最高,但近几年三角帆蚌连续发生大面积死亡,群众称之为三角帆蚌瘟病,给育珠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任海 《科学养鱼》1996,(8):12-12
褶纹冠蚌优质珍珠的培育众所周知,优质珍珠大多产于三角帆蚌.但三角帆蚌生长较慢、货源少,易发病并不易控制,故三角帆蚌育珠风险较大。褶纹冠蚌生长快,抗病力强.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样也能生产出优质珍珠.主要有以下措施:褶纹冠蚌以1—2龄时期生长最旺盛,之...  相似文献   

9.
2006年末至2007年初,先后从江西与湖南等地引进不同规格的池蝶蚌与三角帆蚌到粤西地区.在湛江及阳江等地进行了养殖试验,实验结果表明,2龄池蝶蚌与4龄三角帆蚌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成活率分别达到了97.47%与91.87%,而06年的1龄池蝶蚌死亡率高达81%,说明了刚引进的小蚌对持续高温适应性较低;3龄池蝶蚌与2龄三角帆蚌的成活率也相对较低;各种规格的蚌都比实验初有显著的增长.分析认为:7-9月的高温只是降低这两种蚌的生长速度,但它们还是会保持一定的生长率,阳江东湖水库较低的pH可能降低蚌的适应能力,这可能是在高温时候蚌死亡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鱼蚌混养对池塘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2年4月26日—2012年12月12日通过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放养不同密度的三角帆蚌,研究不同三角帆蚌放养比例对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放养比例统一为3∶7,总密度为1.5尾/m3。三角帆蚌放养密度则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单养鲢鳙鱼池塘(0只/m3),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0.8只/m3),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0只/m3)和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2只/m3)。结果显示,混养三角帆蚌池塘的水化指标(TP、PO4-P、NH3-N、NO2-N和NO3-N)均显著低于单养鱼池塘。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除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与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池塘,并且极显著低于单养鲢鳙鱼池塘。单养鲢鳙鱼池塘藻类平均密度均极显著高于鱼蚌混养池塘,其中在鱼蚌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密度与三角帆蚌密度成负相关关系。单养鲢鳙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中、高密度鱼蚌混养池塘,并且显著低于低密度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与三角帆蚌密度成正相关关系,鱼蚌池塘中绿藻和裸藻的生物量在养殖过程中上升显著。低、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三角帆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低密度混养池塘中蚌湿重、壳长及壳宽相对增长率均为最大,显著高于中、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研究表明,养鱼池塘混养三角帆蚌不仅能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还能控制藻类数量,促使绿藻和裸藻等大型藻类的生长,提高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总量,最终还能有效提高三角帆蚌的存活率及生长率。从改善水质,藻相结构,蚌成活率及生长等指标角度考虑,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三角帆蚌最佳放养密度为1.0只/m3。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两种育珠蚌即池蝶蚌和三角帆蚌进行培育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生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育珠性能明显优于三角帆蚌;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所育珍蛛层厚度和珍珠质量均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至2005年4月,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珍珠产量和所培育无核珍珠的3级、8、9、10mm以上珍珠比例都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显示出较大的经济优势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2.
我县近两年来珍珠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育珠蚌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尤以生产优质珍珠的三角帆蚌比例更小(据测定,三角帆蚌仅占育珠蚌的2%)。为了人工增殖优质蚌资源,八二年我县国营渔场在珊珀湖进行了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试验。共用亲蚌450只,其中雌蚌200只,雄蚌250只,进行自然排卵受精,人工孵化,到目前为止共获3-5.5厘米的幼蚌33万余个。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报道三角帆蚌的成年蚌(即育珠蚌)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结果。三角帆蚌在水温19℃左右时,24小时平均耗氧率为8.5341毫克/千克/小时,褶纹冠蚌为17.4908毫克/千克/小时。三角帆蚌的窒息点是0.1~0毫克(O_2)/升状态下,168小时才死亡。  相似文献   

14.
三角帆蚌与池蝶蚌杂交繁育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解决目前我国淡水育珠贝类种质资源退化、缺少优良品种的问题,使用人工自然受精法进行了三角帆蚌与池蝶蚌杂交试验,共获得三角帆蚌与池蝶蚌正交后代20万只,反交后代15万只,三角帆蚌自交后代13万只,池蝶蚌自交后代10万只。养殖及育珠试验表明,以反交F1代生产性能最优,插片手术后第3年的杂交F1代大规格优质珍珠(粒径>8 mm)所占比例达37.98%。  相似文献   

15.
朱振东 《内陆水产》1995,21(6):26-27
春夏之季蚌瘟病的防治朱振东(湖北省鄂州市水产局436000)通常所说的蚌瘟病包括嗜水气单胞菌病和嵌砂样病毒病二种,主要发病对象为1周年以上的三角帆蚌。发病特点表现为:发病迅速,传染力强,死亡率高。据调查,鄂州市近年来育珠蚌病害年发病面积在530公顷左...  相似文献   

16.
余干县水科所,利用三角帆蚌养殖珍珠,已有十多年历史。1983年因感染疾病使蚌成批死亡,二个月内死亡达60%以上,经济上受到巨大损失,严重影响育珠生产的发展。在水科所的要求下,余干县防疫站检验科与水科所共同配合,对病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以来,我县三角帆蚌蚌病蔓延严重,育珠蚌的成活率甚低,严重的地方甚至全部死亡。据统计,1979年以前,全县养殖的三角帆蚌要占总数的80%左右,三级以上的优质珠占21.6%。尔后,随着蚌病的蔓延,三角帆蚌的比例下降到10~20%(1981),三级以上的优质珠下降到3.2%;当年繁殖的三角帆蚌幼蚌也只长到3~4厘米,到第三年后才能达到10厘米左右,方能作育珠蚌用,接种后三年才能收珠,整个周期共需六年时间。  相似文献   

18.
采用RAPD和同工酶凝胶电泳的方法,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三角帆蚌群体内的相似度为0.2917,褶纹冠蚌的为0.3636;两者的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6723,遗传距离为0.3277.EST和LDH同工酶在褶纹冠蚌外套膜及内脏团组织中的表达酶谱均比在三角帆蚌中复杂,2种组织相比则内脏团中的表达酶谱比外套膜复杂.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同作为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主要育珠蚌种,两者各有优缺点.在珍珠养殖和育种上,一方面要重视野生资源的保护,避免近亲繁殖;另一方面要建立种质资源库,不断筛选出更多更好的优良性状,提高育珠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三角帆蚌死亡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淡水珍珠生产大多是采用三角帆蚌育珠。作为育珠生产用的三角帆蚌,在生产过程中常大批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广大蚌珠生产者及有关科研人员所关注。作者曾在1982年报道了三角帆蚌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认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的一新亚种一帆蚌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hyriopsae)是三角帆蚌细菌性疾病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20.
葛熹凯 《内陆水产》2007,32(4):43-45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中国特有种。在河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及其周围的水域。贝壳大而扁平、背后缘向上扩展形成一大三角帆形翼,外行呈三角形。三角帆蚌的分类地位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古异齿亚纲(Palaeoheterodonta)蚌总科(Unionacea)蚌目(Unionidae)珠蚌科(Unionidae)帆蚌属(Hyriopsis)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