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光温潜力指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为基本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天津市区域农用地粮食综合生产潜力格局,结果表明:天津市12个区县农用地可划分为Ⅰ高潜力—近期易挖掘区、Ⅱ高潜力—远期可挖掘区、Ⅲ低潜力—近期易挖掘区、Ⅳ低潜力—远期难挖掘区4个粮食综合生产潜力区;农用地规模优势指数对农用地粮食综合生产潜力优势指数具有较强正效应,保持和增加一定数量农用地面积是保证区域农用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宝鸡市耕地综合产能情况,对其耕地进行经济价值评价,在陕西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和抽样补充调查的数据基础上建立理论产能核算模型和可实现产能核算模型,并结合宝鸡市近2012—2014的粮食实际产量进行综合产能核算。结果表明:宝鸡市耕地理论产能为3 887.9×10~4t,可实现产能为3 216.9×10~4t,实际产能为1 022.8×10~4t,宝鸡市目前耕地资源在粮食安全方面保障程度较高。研究区耕地可划分为核心保护区、优化提升区和重点整理区,在综合开发治理上,核心保护区应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保护现有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优化提升区应发挥其最大生产潜力,提高耕地的粮食产量;重点整理区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其生产方式和模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实地调查结合,核算出的耕地生产能力能够对耕地整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根据湖北省耕地生产能力预测结果,以县域为单位,通过区域比较分析中区域规模和区域优势计算分析方法,采用与耕地可实现生产能力相关的产能优劣指标、与耕地面积有关的规模优劣指标和与耕地可实现利用强度有关的增产潜力指标,对湖北省各县(市、区)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现阶段可增产潜力水平进行比较和分区。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资源条件,对各个区域进行评价和结构优化调整,在不损坏耕地质量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各分区生产潜力,有针对性地提高湖北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旨在为今后湖北省农业生产的耕地整理和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探讨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重庆市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依据耕地生产能力测算方法,测算重庆市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通过研究自然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能力的差异,确定重庆市耕地生产潜能。该研究可为土壤培肥、土地开发整理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陕西富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进行耕地产能测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与利用等级指数基础上,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结合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计算陕西省富平县耕地粮食的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结果】富平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298.170×104和179.460×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8.100和22.930 t/ha,现实生产能力为79.997×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228 t/ha。该县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粮食单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单产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张桥镇和底店乡,分别为12.084和5.634 t/ha,差异为6.450 t/ha。【结论】富平县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较大;相比其他方法,利用农用地分等的中间成果和数据来计算耕地生产潜力更加方便;利用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可合理模拟现实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爱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96-9097,9174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耕地可实现利用潜力核算,结合模糊聚类方法,对研究区进行耕地整理区划,结果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整理区划分为优先考虑、次优先考虑、中等考虑、一般考虑4个级别,以提高耕地整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将距居民点最近的农用地图斑进行属性传递,从而得到其整理潜力的大小,并作为进行时序划分的主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温江区农村居民点一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万春镇、寿安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493.87 hm2;二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1138.75 hm2;三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金马镇和公平街道办事,面积为842.34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顺序的确定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产品供应安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为国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农用地(耕地)的产能核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贵州省不同区域农用地产能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提高贵州省不同区域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根据贵州省农用地(耕地)产能核算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从农用地的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3个方面对贵州省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农用地可实现单产为理论单产的66.18%,实际单产为可实现单产的47.49%;贵州省农用地理论产能利用强度平均为66.18%,可实现产能的利用强度平均为47.49%;农用地理论产能的利用潜力平均为3335.66kg/hm2,可实现产能的利用潜力平均为3428.2kg/hm2,大部分县(市、区)的可实现利用潜力为2000~5000kg/hm2;贵州省农用地理论产能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有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农用地可实现产能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有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黔南州、遵义市、贵阳市和安顺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土地整理潜力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吉林省生产潜力区域差异,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从理论上得出适宜进行土地整理地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与产能核算成都市农用地承载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ERDAS9.2为遥感平台对1992和2002年遥感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将土地利用变化结果与产能核算成果统一转入ARCGIS10.0平台,得出两期不同层次农用地生产能力变化,并结合土地人口承载力运算模型得出两期不同层次下承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从数量和质量上看,研究期间农用地数量大量减少,生产能力降低.②从空间上看,农用地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武侯区、锦江区、高新区,占总面积的66.27%.③基于产能核算的3个层次的农用地承载力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探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评价研究方法。运用实例论证方法、调查统计与综合分析法、模型法,在将分析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评价的适用性基础上,通过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和标准粮产量的关系,计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理论生产能力,构建土地整理的评价体系。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工程的指标可以转化为自然等和理论生产能力评价的指标,根据整理前后的理论生产能力变化整理前后土地质量变化。运用此方法不仅可以合理科学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还可以拓展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开发的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AL EIS) 作为研究平台,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用地进行了定级评价,同时验证了定级成果的科学合理性.并对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征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项目管理(耕地质量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为该地区农用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省潮汕平原区理论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剔出异常数据,建立农用地分等自然等指数与产能间的函数关系,并进行检验,对农用地产能进行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分等指数与单产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农用地分等为基础进行产能核算,反映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及潜力,但要实现核算的产能,仍需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狄春雷  谭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42-4246
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解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一体化研究,并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等别、级别的面积、分布特征、等级间相互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科学量化长株潭地区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为长株潭地区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参考,为科学核算耕地生产力,确定土地整理中的耕地质量标准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界定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概念和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思路。以陕西省扶风县为例,以农用地分等单元为评价单元,首先根据耕地生产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农用地分等确定的耕地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利用PI模型计算土壤修正系数,测算出扶风县2005年耕地的自然生产能力为98.7万t。在此基础上,选取种子投入、化肥投入、农药投入、机耕投入、灌溉投入和劳动力投入6项人为投入要素,利用Cobb-Douglass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扶风县耕地利用生产能力为51.8万t。根据扶风县2000~2005年农村社会经济调查资料,测算出扶风县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为39.4万t。以实际生产能力为本底,分别以利用生产能力和自然生产能力为预期,测算出扶风县耕地生产能力的现实潜力和理论潜力分别为12.4万和59.3万t。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区域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黑龙江省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研究成果 ,选用趋势面分析方法 ,对黑龙江省农用地生产潜力进行数学曲面拟合 ,建立了区域内以经纬度为参数变量的耕地、林地和牧草地的生产潜力模型 ,并用图形准确地描绘了农用地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 ,为黑龙江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及实施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GIS技术在定西市农用地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甘肃省定西市城市规划区为例,选择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区域因素为定级因素,借助MapGIS软件将研究区农用地划分为Ⅰ、Ⅱ、Ⅲ、Ⅳ4个级别,并得到了定西市农用地级别成果图.研究表明:定西市农用地整体上呈中心分布,且明显受交通条件和阻碍物的影响;Ⅰ、Ⅲ、Ⅳ级农用地质量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相对稳定,而Ⅱ级农用地质量会随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该文综述了近30年有关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风险的评价标准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农用地土地重金属污染风险划分方法,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划分为优先保护区、基本安全区、安全利用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6个类别和分区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优先保护等级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分布有3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98种省重点保护植物.以植物的稀有性、濒危性、种型特性、经济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对比133种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优先保护等级,由此将河南省内的重点保护植物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优先保护植物20种,包括1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6种省重点保护植物;二级优先保护植物4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种、省重点保护植物30种;三级优先保护植物73种,包括1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62种省重点保护植物,较好地反映了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