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贵阳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因为实证研究,探讨了城市拟建设用地生态规划的方法与程序。结果表明,通过对城市拟建设用地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可将其划分为最敏感、次敏感、弱敏感和不敏感4类区域。最敏感区是禁止建设范围,为拟建设用地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负”规划成果。在该基础上,选取特定的用地类型进行用地适宜度分析,其结果可为拟建设用地的未来发展提供“正”规划成果,即可指导用地的发展方向与布局。为完善生态规划研究,特结合前二者的分析成果进行生态网络构建,以形成水平生态分析与垂直生态分析相结合的生态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巫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村镇、培育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制度“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不遗余力建设美丽新巫山。  相似文献   

3.
牟小燕 《农家科技》2013,(10):44-4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武隆县委书记刘新字表示,武隆县划分为生态保护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武隆县将坚定生态自信、树牢生态理念、确立生态目标、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以及市委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全市特色经济强县、全国生态县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全面推进“绿色崛起、富民强县,建设中国武隆公园”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强调了加强生态教育,营造爱护生态环境良好风气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的生态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其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核心,在高校进行生态道德场建设,是由生态道德场建设的目标、生态教育的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德育的需要决定的,要求我们增强高校生态道德场“人”因子道德需求的内驱力,构建以高校生态道德场为主体的“生态道德场圈”,发挥社会“总道德场域”的作用。辐射高校生态道德场。  相似文献   

5.
朱涛 《农家科技》2014,(10):54-57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暑。在林业上升为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战略之际,按照重庆市委提出的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和五大功能区域林业发展定位,城口县坚持“生态立县、涵养发展、整体转型、同步小康”的发展思路,以“生态建设立位、林业产业强位”的理念,走“基地兴林、产业强林”的林业发展之路。有力地推进了城口生态经济强县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吴亚 《农家科技》2014,(6):50-51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新一届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要“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在林业上升为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战略之际,重庆林业按照中央赋予的“四大地位”、“四大使命”。牢牢把握林业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按照五大功能区域战略部署,确立了五大功能区域林业发展定位。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和深化林业改革,为推动重庆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党代会建设“四个潍坊”的要求和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的安排部署,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区,依托中心城区城市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着重在统筹城乡规划、发展生态旅游业、整合绿地资源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有力地提升了生态奎文建设水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1%,充分彰显了中心城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魅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固原市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从改善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质量,创造最佳投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在固原市按照突出“生态人居”、“回族之乡”、“丝路重镇”、“园林山城”的特色要求建设与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几项建议,为固原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大理模式”,是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主导的管理模式,通过政府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政府治理模式。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效果,与“大理模式”分不开,但现阶段仍存在着公众参与度不高、生态保护执法尚不规范、审判人员的环境专业素养不高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成本较大等问题。通过分析洱海流域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体系。在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健全生态环境执法体制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在“五大建设”中被置于突出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秉要执本,就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观点和方法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农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昌市以建设“生态许昌、和谐许昌”为目标,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入手,开展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在城区园林绿化美化、生态公益林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绿化布局和树种配置等方面介绍了许昌市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猪崽满圈不闻臭,院内瓜果满枝头;出门水泥林荫道,进门别墅小洋楼。”这是近年来湖北省王集农场职工积极落实新农村建设、实现“生态农家”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本项目根据中国的自然环境现状特点,立足国土生态安全,按照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城市为“点”,发展城市森林,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建设绿色廊道,形成生态防护林网;以我国八大林区为“面”,强化森林保育,构筑生态安全基石;通过植物材料优化选择和合理配置改善森林结构,开发森林巨大的空间效益,促进“体”的建设;将全国生态建设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点、线、面、体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全国25个省市共建立了48个长期定位研究站点,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九三学社中央及周培源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建造生态卫生厕所的项目,并在北京郊区举办了“生态卫生厕所培训班”,并为当地农民修建了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  生态卫生厕所的项目旨在引导农民科学地认识生态卫生与节约保护水资源、建设良好生存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健康防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而达到生态卫生厕所的普及和推广。  一、原理及特点  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可以达到粪尿分别收集,不需要大水冲刷(排尿后仅用200毫升水冲排尿口),无污水排放,既不污染地表水,亦不污染地…  相似文献   

15.
刘新宇 《农家科技》2013,(10):42-4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也更加坚定了全县上下加速“绿色崛起”,建设生态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山东省莱芜市始终把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提高科技含量作为节约型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积极探索、研究、推广了一批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四位一体”生态模式、“猪-沼-果”生态模式、“生态庭院”模式。其中尤以“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成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展战略,但也出现了盲目、功利的“伪生态建设”,给当地生态带来巨大压力。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应当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漳州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1年9月漳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定位,开启了漳州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地实现建设具有漳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目标,提出建设“美丽漳州”的五维路径:做好生态城市规划、增强生态责任意识、发展生态经济、丰富生态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生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8):116-118
通过对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孚玉镇森林城镇建设的不足,依据“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理念,提出了“一心两片,五纵四横、四廊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及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从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保护建设3方面,提出了构建合理稳定的森林城镇生态系统,以期促进城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阮晓芳 《农家科技》2013,(12):72-7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美丽中国”概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生态文明”成为一个热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一个刻不容缓的使命。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北碚肩负更重的生态责任。以“生态宜居城区”、“都市休闲旅游区”等发展定位和“五区四带"的区域布局为承载,北碚区林业在这场生态战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