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ek)系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灯塔蛤科、缢蛏属,俗名蛏子、青子、竹蚶、海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是福建省沿海群众池塘与滩涂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福建省养蛏历史悠久,过去大多为滩涂养殖。上世纪90年代以后池塘蓄水养蛏在福建省逐渐兴起,由于采用这种方式养殖周期短、投资省、产量稳定、收益大,在全省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福建省池塘蓄水养蛏面积达1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是我国海产经济贝类及增养殖种。20世纪90年代前以平涂粗养或滩涂蓄水养蛏为主,90年代后逐渐发展为池塘蓄水养蛏或与对虾、梭子蟹、海水鱼类、藻类等混养。养殖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池塘综合养殖效益。但是传统的蓄水养蛏或混养方式需在养蛏池内直接施肥培饵或投饵,容易出现池水过肥、水质不稳定、底质老  相似文献   

3.
蓄水养蛏,就是利用在大潮期间潮水能淹没、泥底又较平坦的中高潮区滩涂,围堤蓄水养蛏。福建省莆田县涵江公社哆前、哆中、哆后三个大队,于一九七○年起在鱼池内试养缢蛏,当年亩产达一千斤以上。群众总结蓄水养蛏有三大好处:一,池內长期蓄水,可延长大蛏摄食时间,加快生长速度,当年播种当年收成,产量高,质量好。播种  相似文献   

4.
海水池塘蓄水养蛏由于长期蓄水,危害缢蛏生长的敌害生物多,本文作者通过对蓄水养蛏过程中出现的沙蚕等敌害的清除试验,选择出能杀死敌害而对缢蛏无影响或影响小的农药,为蓄水养蛏清除敌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据统计,2002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达1212.84万吨,海水养殖面积134.475万公顷。其中滩涂贝类产量约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9%。本文所指滩涂贝类品种主要为缢蛏、菲律宾蛤仔、文蛤、青蛤、蚶类、牡蛎等。池塘养殖滩涂贝类,就是利用沿海滩涂的虾塘、围垦,或筑堤围塘,进行蓄水养殖。其优点是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设施和操作简单,受不利环境的影响小。本文着重介绍利用池塘进行缢蛏、蛤类和蚶类的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独立供饵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养蛏池内直接施肥培养饵料的传统缢蛏池塘蓄水养殖模式进行优化,建立了以专用池塘培养缢蛏生物饵料的池塘养蛏系统,即独立供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经过5个月左右养殖试验,独立供饵式缢蛏池塘蓄水养殖系统缢蛏平均单产为3226.8 kg/ha,分别比传统缢蛏池塘蓄水养殖(2个对照组)提高37.37%和34.20%;生长速度分别快32.3%和38.7%,商品平均规格为16.13 g/粒,规格较整齐;养殖存活率为66.7%,与对照组差异不大;单位经济效益为5.48万元/ha,分别是对照组的270.26%和226.7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该独立养殖系统具有饵料供应充足、养殖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至少缩短了1个多月的养殖周期,避免了高温期对缢蛏养殖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是福建省主要养殖贝类之一。缢蛏在我国东南沿海有着较为广阔的消费市场,但池塘的养殖产量不高。福建莆田沿海地区的缢蛏养殖苗种大多从外地购入,但由于运输路途远,海区水质环境存在差异,养殖成活低。为了更好地进行缢蛏的池塘养殖,提高养殖总体效益,现在福建莆田北高开展缢蛏苗种海水池塘强化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8.
池塘蓄水养殖缢蛏是一种高产、高效、优质的养殖模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单位成本低等优点。池塘蓄水养蛏,提高产量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并有效地控制水质、饵料、底质三要素。  相似文献   

9.
微藻作为缢蛏饵料的营养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俗称蛏(福建)、蜻(浙江)或跣(北方),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在滩涂中营埋栖生活,是我国的四大养殖贝类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海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首选。缢蛏由于其蛋白含量高,味道鲜美,因此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此外,缢蛏养殖具有生长快、周期短、易管理、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滩涂养  相似文献   

10.
苏仰源 《水产养殖》2007,28(1):30-31
池塘蓄水养殖缢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单位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高产、高效、优质的养殖模式,严格掌握并有效地控制水质、饵料、底质三要素,是提高蓄水养蛏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苏仰源 《齐鲁渔业》2007,24(9):9-11
池塘蓄水养殖缢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单位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高产、高效、优质的养殖模式,严格掌握并有效地控制水质、饵料、底质三要素,是提高蓄水养蛏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闽东沿海地区利用虾池采取人工施肥投料,供给缢蛏饵料生物和养料,进行蓄水精养缢蛏,群众称之为肥水养蛏。肥水养蛏较常规的蓄水养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产品质量好,效益显著等优点,深受群众的喜爱,较好地得到推广;同时也为虾池综合利用,实现虾池增产增值开辟一条新途径。根据近年生产实践中的观察总结,现将肥水养蛏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场地选择:根据缢蛏的生物学特性和肥水养蛏的要求,选择的池塘要有环沟和一定面积的中央滩,环沟深1米左右,沟宽不低于2米,以便于施肥,对进…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闽东沿海池塘主要以培育肥水的方式养殖缢蛏,但在养蛏过程中大量的施肥投料,使过剩的肥料沉积池底,底质逐渐恶化.近年来,池塘养蛏生长慢,高温期发病严重,成活率低,产量不高,效益不明显.沿海群众于2002年开始改池塘缢蛏单养为缢蛏与三疣梭子蟹轮养,效益显著,规模逐年扩大.缢蛏与三疣梭子蟹轮养即养蛏结束后,接着高温期不播种蛏苗,而进行梭子蟹养殖.现将其池塘轮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缢蛏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价格适中、人工养殖历史悠久的海产贝类。缢蛏养殖所需苗种大多依赖海区天然苗种,蛏苗资源量日趋紧张。位于晋江入海口南岸的陈埭滩涂历来盛产缢蛏,但近年来受近海水域环境质量下降、气候异常等多种因素影响,蛏苗产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福建省的福清、长乐、莆田、晋江等沿海县利用围垦的滩涂培育蛤、蛏苗种,取得较好成效。1982年全省花蛤育苗面积达3200多亩,产量将比去年增长五倍多。尤其是福清县已利用200多亩垦区培育了花蛤及缢蛏苗种,促进了滩涂贝类养殖的发展。为推广此经验,福建省水产厅于今年三月间召开了现场会。会上确  相似文献   

16.
黄标武  黄瑞 《水产养殖》2012,33(5):35-37
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为一种河口埋栖型双壳贝类,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at),但壳长与壳高之比大于缢蛏,在精子形态[1]、遗传基因[2]上与缢蛏有显著的差异,2006年定名为近江蛏[1].近江蛏具有肉味美、适应低比重,生长比缢蛏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其生产性人工育苗已获成功,并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推广养殖,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本文对近年来近江蛏的池塘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推广近江蛏的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缢蛏是我省沿海滩涂的主要养殖贝类的传统养殖品种,也是为消费者所喜爱的水产品。全省缢蛏的年养殖面积在20万亩,产量10多万吨。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差异。单产高低非常悬殊,高的亩产达1000多公斤。低的仅几百公斤。1991—1992年我省实施了全国渔业“丰收计划”——“滩涂贝类(缢蛏)养殖高产技术推广”项目,主要推广了蛏田建造、早放密养、涂间管理、防治敌害等技术。在乐清、三门两县10个乡镇二年共推广30720亩,总产缢蛏32558吨,亩产  相似文献   

18.
<正>乐亭县海岸线长98km,滩涂贝类是本县水产 养殖的重要品种。主要有文蛤、青蛤、杂色蛤、毛 蚶、缢蛏、扇贝等。2004年全县贝类养殖面积达 到1万hm~2,总产量4400t。贝类养殖在乐亭县已 形成一定规模,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乐亭县滩涂贝类养殖所面临的问题 1.1恶性采捕导致资源溃乏 乐亭县的贝类养  相似文献   

19.
徐宗平 《齐鲁渔业》2007,24(1):23-24
缢蛏是广温性生物,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海滩,在滩面稳定的泥沙、沙泥、软泥质的滩涂上均能生活,以食浮游硅藻为主。缢蛏作为沿海滩涂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近年来在我市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达567hm~2(8500亩)。它具有生长快,易管理,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现将我市缢蛏养殖中苗种运输技术、养殖场地的选择、蛏苗的播放和密度控制、养殖期的管理、敌害防治等5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海水池塘内蓄水养殖泥蚶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方式,它比传统的滩涂养殖能明显地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长速快,缩短养殖周期.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与飞鸾二都养殖场进行两年蓄水养殖泥蚶试验,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