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新源县发现油葵白锈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在新疆新源县,发现1种油葵新病害,根据南京农业大学许志刚教授鉴定,此病为油葵白锈病。这种病害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油葵白锈病典型症状为病叶背面和病茎肿大部分出现白色的疱状点,内有白色粉末状的孢子囊和孢囊梗,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主要为害叶片,病叶表面呈淡黄斑点,病叶生长受阻,对产量影响很大。 据调查,新源县800 hm2油葵发生白锈病,占油葵种植面积的57%,较严重的占20%,主要分布在该县东部。其中阿热勒托别镇八大队种植的 200hm2美国  相似文献   

2.
雷国明 《植物医生》2003,16(1):40-42
据近年来在长江流域的调查和观察 ,油菜田主要发生“五病、五虫、五草” ,即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病毒病、生理病 (花而不实 ) ;潜叶蝇、蚜虫、菜青虫、黄条跳、猿叶虫 ;看麦娘、猪殃殃、稻槎菜、牛繁缕、婆婆纳 ,为了综合治理好这些病虫草害 ,特将其治理措施 ,作如下讲座 :油菜“五病五虫五草”的防除治理 ,必须从播种至收获 ,根据“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结合健身栽培、高产优质的管理措施同步进行 ,在综合防除治理的策略上 ,应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改善和优化油菜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增强本身的免疫抗逆能力 ;根据虫情…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为害油菜的蕪菁花叶病毒有黄斑及枯斑两个。黃斑株系使甘兰型油菜表現系統性黃斑,枯斑株系表現系統性枯斑。室內测定表明,“胜利”油菜在晚秋和冬季对枯斑株系有耐病能力,但春夏易遭其严重为害;但在各季节对黄斑株系表現一定程度的耐病性。两个株系为害白菜型或芥菜型油菜都表現系統性花叶。两个株系都能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菊科等13种植物,接种蘿卜、“苏州鸡蛋白”油菜及百日菊表现系統性花叶;接种藜、“黃苗榆”烟、“白兰”烟(White Burley)、“农特400号”烟、“三生”烟及千日紅表现局部性枯斑;在假酸浆和酸浆上成为系統性黄斑;在黃烟上产生局部性黄斑;不能为害“大平头”甘兰、心叶烟、雪烟、辣椒、无刺蔓陀蘿、黄瓜、商陆与番茄;在“胜利”油菜上表現不同症状。致死温度均为60°—65℃,稀释終点为1:50—1:100,体外存活期为2—3天。由蘿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 Dav.)传染。在“苏州鸡蛋白”油菜上两个株系有高度的交互保护反应。所以它們屬于蕪菁花叶病毒中亲缘关系很近的株系。室內粗测結果看出,甘兰型油菜对两个株系的抗病性有显著差異,白菜型油菜也有差異,因此将它們分为两个株系,有助于今后进行油菜抗病毒病品种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油菜是崇阳县的主要油料作物,菌核病是影响油菜生产的重要病虫害之一,其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发病轻的年份,减产10%~15%,重病年份,减产达30%以上。1为害症状油菜苗期和成株期都会发病,以开花期以后发病最重。1.1苗期症状在油菜茎基部叶柄处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变为白色斑点,组织腐烂,表面有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1.2成株期症状  相似文献   

5.
琼海市郊菜区今年“谷雨”前后因阴雨天气影响,蕹菜白锈病发生流行。一般发病率5%~10%,个别重病田发病率达50%以上。病菜品质变劣、商品价值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现将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简介于下:1 症状病叶背面和病茎肿大部分出现白色的疱状斑点,内有白色粉末状的孢子囊和孢囊梗,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嫩茎也有受害。病叶表面呈淡黄斑点,病叶生长受阻,叶片呈镰刀状畸形,茎部受害刺激徒长并呈肿瘤状。2 病原菌及病害流行规律病害是由旋花白锈菌〔Albugoipomoeaepandura…  相似文献   

6.
菊花白锈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白锈病是菊花锈病的1种,确切的叫法应是菊花白色锈病,其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中的锈菌,而非鞭毛菌亚门中的白锈菌(Albugo,常见的如牵牛花白锈病),更非螨类所致(因发病叶片背面产生黄褐色绒毡疱疹,极似瘿螨引起的葡萄毛毡病,故而误解)。为澄清混乱,避免因误诊等原因造成损失,下面就该病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做一介绍。菊花白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淡黄色斑点,相应叶背出现疱疹状突起,由白色变为淡褐色至黄褐色,此为病菌之冬孢子堆。发生严重时,叶片病斑较多,叶缘下卷,干枯,似蟾蜍皮状。植株生长逐渐衰弱,花…  相似文献   

7.
油菜白锈病是突发性病害,大流行年发病高于菌核病。据上海地区的发病情况,1967年以前重发年较多,龙头株率达11~18%;以后逐年下降。1973年大发生,受害面积达50余万亩。据奉贤、嘉定等县调查,平均龙头株率72.6%,最重达100%,每亩减产40斤左右。 侵染规律: 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叶、茎、角果和花轴“龙头”内的卵孢子,以及带病种子。卵孢子在1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萌发。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又俗称为白杆,空杆、烂杆、霉蔸等。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其症状为:该病在油菜的各生育期各部位均能受害,以茎部受害最重。苗期病斑多在池面根茎相接处发生,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枯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严重时造成茎腐幼苗...  相似文献   

9.
苗昌泽 《植物医生》2002,15(1):41-41
油菜春季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锈病和菌核病。造成的损失轻者减产1成 ,重者减产2至4成以上。要使油菜获得高产 ,防好“三病”是春季田管的一项关键措施。3种病害均为真菌性病害。凡冬前受过冻或开春后时寒时暖 ,阴雨连绵而低温高湿 ,地势低洼 ,排水不良 ,地下水位高 ,田间湿度大 ,通风透光条件差 ,施用氮肥过多等均有利于3种病害的发生蔓延。针对以上原因 ,防好三病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及时清理3沟。春季一般雨水偏多 ,要及时清沟理墒 ,防止沟道阻塞 ,做到排水畅通 ,保证雨住田干 ,并加深沟道 ,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 ,茬口轻 ,利后茬作物等优点。近年来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 ,汝州市油菜种植面积有较大发展 ,但易受蚜虫、白锈病、霜霉病、病毒病等病虫危害。以下谈谈其防治方法 ,供参考。1.蚜虫。危害多种作物 ,可用溴氰菊脂2.5%乳油20ml,兑水50kg,或24%添丰可湿性粉剂667m2用15g~20g,兑水50kg喷防。2.白锈病。主要危害叶片 ,受害叶片出现淡黄色病斑。注意田间排水 ,降低湿度 ,并用50%代森锌100g~120g,兑水50kg,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67m2 用100g,兑水50kg…  相似文献   

11.
油菜蚜虫混合种群损失当量与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自然开放式大田系统调查,对油菜蚜虫混合种群为害损失进行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混合蚜群特征的综合度量指标——“累积蚜量为害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菜蚜虫混合种群损失当量及其模似模型,得三类蚜虫的为害当量。即:①苗期,桃蚜:萝卜蚜=1:0.8834;②苔花期,桃蚜:萝卜蚜:甘蓝蚜=1:1.1282:1.3725;③荚果期,桃蚜:萝卜蚜:甘蓝蚜=1:1.7394:2.5298。并组建了混合种群损失(?)量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制订了油菜蚜虫混合种群的复合防治指标。通过对1991—1992年田间实际应用(?)表明,二模型的决策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与田间实际状况相符。  相似文献   

12.
正油菜是锦屏县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之一,当地群众常年种植。近年来由于品种更换频繁,温、湿度偏高,油菜病虫害发生为害重,对油菜产量影响大。1发生特点1.1常发性病虫为害重锦屏县油菜常年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生理性病害和蚜虫、潜叶蝇、菜青虫等。近年以霜霉病、潜叶蝇对油菜为害最重,其次是生理  相似文献   

13.
跗线螨为害水稻,1974年首先由广西浦北县病虫测报站发现,以后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也陆续发生。跗线螨与水稻“紫杆病”的关系,众说纷云,有人认为跗线螨为害引起“紫杆病”。有人则认为“紫杆病”是由叶鞘腐败病所引起的,由跗线螨传播病原菌。近年来,我们对水稻上的  相似文献   

14.
<正>油菜白粉病是油菜生长期间的重要病害之一,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十字花科白粉菌。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花和角果,油菜受害后,生长发育受阻,导致油菜有效角果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产量减少和油菜籽品质降低。通过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防治油菜白粉病安全、有效的药剂,为油菜生产服务。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材料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世科姆公司生产);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拜耳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咸宁地处鄂南,气温偏高,降雨充沛,油菜菌核病常年发生较重,是影响咸宁市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该病可为害叶片、茎秆、花及角果等,主要为害油菜茎秆,引起植株早枯,角果减少,种子皱瘪,千粒重和出油率降低,产量下降,一般油菜减产10%~30%,重病田块减产可达50%以上。1症状识别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杂交油菜在循化县迅速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油菜茎象甲(Ceuthorrhynchus asperRoel)是为害杂交油菜的主要害虫。主要以幼虫在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鱼台县茄子栽培面积逐年扩大,2000年全县栽培面积达606hm2。茄子叶霉病发生较普遍,常年病田率20%~49%,为害损失逐年上升,成为本地区的主要病害。1症状茄子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先中、下部发生,然后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嫩茎。叶片染病,叶片正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点和斑块,叶背面病部生出霉层,初为白色,后渐变为紫灰色或灰褐色,霉层十分明显,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环境条件合适时,叶片正面的病斑上也可长出霉层。叶柄和茎部发病症状与叶部相同。2病原经镜检观测,…  相似文献   

18.
“切断”油菜传播病毒病的“桥梁”病毒病,俗称“癃病”、“癃株”,是油菜苗期的主要病害。蚜虫──是传毒的祸根。蚜虫,也称“寄蚰”、“菜虱”,是油菜苗期的主要害虫。它以针状口器在叶背或心叶上刺吸汁液,油菜苗期受害,使叶片卷缩,发黄,生长停滞,严重的植株矮...  相似文献   

19.
陈昌兰  呂金超 《植物保护》1964,2(6):261-261
万县专区油菜病毒病为害严重,四年来(1961—1964)的试验证明: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掌握翅蚜消长规律适时药治,隔离及清除毒源等综合措施,可控制病害。1961年在我所32亩油菜园中,贯彻了上述措施,病株压低到1%以下,每亩产量达248.8斤。 一、选用抗病品种 胜利油菜发病率为0—3.5%,平均亩产216.3斤;“57—43”(我所选育)发病率为0.5—4%,  相似文献   

20.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最重要病害之一,苗期到成熟期都会发生,但以终花期到成熟期发病较重。病菌为害油菜的叶和叶柄、茎杆、花和荚,以茎杆发病最重。控制菌核病发生和为害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