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虾池综合利用的几种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漠斑牙鲆与褐牙鲆生活方式类似,笔者结合培育褐牙鲆亲鱼的经验,对漠斑牙鲆进行低温控制,并逐渐减小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具体方法是:水温18℃时快速降温,直至与室外水温同步,不需加温;当室外水温降到10℃时,在预热池内把水温调节到10℃后再使用。降温的同时,在亲鱼池上方设置黑帘进行控光,控光幅度不可过大,遮虾池综合利用对于降低养虾成本、增加效益、维持虾池生态平衡、提高虾池利用率和饵料利用率、净化水质等具有重要意义。1.鱼虾混养混养鱼类的品种主要有罗非鱼、梭鱼、斑祭等。罗非鱼适温范围广,属于广盐性鱼类,虾池水温春季和夏季较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虾池养殖刺参在我国迅速崛起,大多采取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养殖方式,而刺参虾池生态养殖模式是将刺参、对虾、梭鱼、海藻等引入同一养殖池塘,使其形成品种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生态互补的生态环境.混养对虾、梭鱼,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刺参池塘的水体利用率,投喂对虾的饼类、小杂鱼虾及麸皮等饲料的剩余残饵和鱼虾粪便既可以增加池水肥度,促进藻类繁殖生长,又可以为对虾、刺参提供天然的饵料生物,同时,养殖的梭鱼还可以利用其摄食有机碎屑、浮游动物及吞入大量的泥沙、刺参和对虾的粪便等垃圾,起到清洁养殖水体的作用.现将虾池生态养殖刺参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虾池养殖刺参在我国迅速崛起,大多采取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养殖方式,而刺参虾池生态养殖模式是将刺参、对虾、梭鱼、海藻等引入同一养殖池塘,使其形成品种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生态互补的生态环境。混养对虾、梭鱼,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刺参池塘的水体利用率,投喂对虾的饼类、小杂鱼虾及麸皮等饲料的剩余残饵和鱼虾粪便既可以增加池水肥度,促进藻类繁殖生长,又可以为对虾、刺参提供天然的饵料生物,同时,养殖的梭鱼还可以利用其摄食有机碎屑、浮游动物及吞入大量的泥沙、刺参和对虾的粪便等垃圾,起到清洁养殖水体的作用。现将虾…  相似文献   

4.
由于至今未找到解决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方法 ,虾池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挖掘虾池潜力 ,近年来 ,我们在虾池的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大量研究 ,先后进行了蚶虾、虾蛤、虾蟹、鱼虾等多品种、多方式的混养 ,其效果较单一进行对虾养殖要好。并在实践中发现 ,利用虾池进行泥蚶、河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是现有虾池养殖模式中较好的一种。其优势表现在 :一是通过贝、鱼、虾混养 ,可使水质得到改良 ,使贝、鱼生长速度快 ,使虾不得病或晚得病 ;二是充分利用有效水体 ,饵料利用率高 ,周期内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一养殖。利用虾池进行三个品种的混养 ,可达到…  相似文献   

5.
泥蚶、河豚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至今未找到有效解决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方法,虾池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近年来我们在虾池的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先后进行了蚶虾、虾蛤、虾蟹、鱼虾等多品种、多方式的混养,其效果较单一对虾养殖要好。在实践中,发现利用虾池进行泥蚶、河豚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是现有虾池养殖模式中较好的一种,其优势表现在:一是通过贝、鱼、虾混养,可使水质得到改良,使贝、鱼生长速度快,使虾不得病或晚得病;二是充分利用有效水体,饵料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一养殖。利用虾池进行三个品种的混养,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为虾池的多品种养殖创出一条新路。具体技术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6.
实践篇     
<正> 乐亭县古河乡虾农尹德民,今年变单一养殖对虾为虾、鱼混养。到8月10日,他饲养的1.33hm~2虾场(3个池子)虾壮鱼肥,对虾体长均达到10cm,混养的梭鱼,鲻鱼等鱼类生长良好。预计今年可收获对虾6000kg,各种鱼类2500kg,总收入25万元,获纯效益18万元。 他进行虾、鱼混养的主要方法是:1 先养一池好水 虾池清好后,于4月中旬选择大潮汛水质好提闸纳水0.8~1.0m,而后分三次拨撒尿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3年以来,单一养殖中国对虾由于受虾病的困扰,其产量和效益锐减,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养殖模式。由于沧州沿海梭鱼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部分虾农利用原来的养虾池,进行了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经过几年的实践,产量和规格都趋于稳定,混养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已被当地虾农接受。1997年,混养面积60.3hm~2,平均单产对虾40.3kg/0.067hm~2,平均体长11.4cm;梭鱼单产36kg/0.067hm~2,平均体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尼罗罗非鱼在盐碱地池塘混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罗氏沼虾、尼罗罗非鱼对盐碱地池塘水环境的适应性;虾、鱼混养的技术措施,包括池塘条件,放养密度及规格,饵料配制及投饵、追肥、水质调节和小三毛金藻对虾鱼危害的防治等  相似文献   

9.
梭鱼(Mugil so—ing)地方名斋鱼(广东),红眼鲻、黄眼梭(福建、浙江、天津、河北、山东等)。分类学上隶属鲻形目,鲻亚目,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鱼类。梭鱼肉味鲜美具有广盐性、广温性、杂食性、食物链短、生长快等适养优点,是最早被选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与对虾、罗非鱼、三疣梭子蟹混养产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对虾池不同综合养殖系统效率和效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吉桥 《水产学报》1999,23(1):45-52
利用50个5.0×5.0×1.8m陆基围隔研究了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海湾扇贝和缢蛏投饵或施肥混养及鲈鱼与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混养最佳结构的生态效率、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几种综合养殖系统最佳结构下各种养殖对象对N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鲈鱼-对虾-罗非鱼(30.91%)>对虾-海湾扇贝(21.09%)>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20.12%)>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7.81%)>对虾-缢蛏(16.93%)>单养对虾(11.52%);对P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对虾-缢蛏(16.08%)>鲈鱼-对虾-罗非鱼(12.83%)>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2.63%)>单养对虾(10.88%)>对虾-海湾扇贝(6.01%)>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4.04%);其产出投入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99)>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1.98)>对虾-海湾扇贝(1.53)>单养对虾(1.38)>鲈鱼-对虾-罗非鱼(1.30)>对虾-缢蛏(1.23)。  相似文献   

11.
虾、贝混养是利用对虾与贝类所栖息的水层、食性等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具有投人少、产出高、易管理等优点。近年来,由于海水污染、病害严重,对虾养殖濒临毁灭状态。因此,温州等近海渔民充分利用虾池的水体空间和各种饵料,防止虾池富营养...  相似文献   

12.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8,25(2):14-15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该鱼适盐、适温范围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生长适温1~30℃,最适温度12~25℃。该鱼不仅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还可以在淡水池塘、水库和湖泊中养殖,可主养,也可与淡水鱼类、蟹虾混养,极具市场发展潜力。梭鱼混养能有效利用池塘饵料,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提高产量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在虾池中混养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特在虾池中设置环形网.在环形网内养殖黑鲷,并设置集鱼网箱以驱赶的方式将黑鲷集中捕捞;在环形网外边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通过移植藻钩虾(Amphithoe japonica)、拟沼螺(Assiminea sp.)等为对虾提供生物饵料.在2 hm2的虾池中养殖黑鲷产量4 330 kg,捕捞成活率100%,对虾产量为1 100 kg,获利6万余元.  相似文献   

14.
<正> 1982年,舟山地区水产研究所在普陀对虾塘里放养了鲻鱼,探索对虾与鲻鱼混养的途径。当时有人耽心,混养后对虾会被鲻鱼吃掉,对虾饵料会被鲻鱼抢  相似文献   

15.
对虾与文蛤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丹东地区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为生态养虾新技术。虾池混养文蛤一般亩产文蛤1500kg~2000kg左右,其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贝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虾与海湾扇贝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湾扇贝自1982年引进我国后,发展迅速,效益明显,但由于目前主要采用的浅海筏式养殖方式投资大,成本高,从而限制了其大面积发展。在虾池内混养海湾扇贝,成本低,效益大,风险小,易于管理,并能充分利用虾池水体及水中饵料生物,起到净化水质、促进对虾生长的作用。虾贝混养可分为虾池保苗和虾池养成两个过程。一、虾池内保苗凡是计划在虾池内保苗的单位,须在春节前清淤  相似文献   

17.
马田 《齐鲁渔业》2004,21(3):19-19
虾池混养青蟹是利用养虾池塘在不影响养虾的前提下混养青蟹的生产技术,可以提高虾池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 1 虾池选择 进行混养的虾池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求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取水方便,换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德永 《齐鲁渔业》2007,24(4):32-33
为探索利用盐场低产虾池开展红鳍东方纯养殖,我们从2000~2005年连续在天津汉沽区盐场虾池开展了红鳍东方鱼屯的养殖,在养殖中,我们在池塘中投入了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进行混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红鳍东方鲀与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混养技术和一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我国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之为生态养虾新技术,其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贝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 十里海养殖场从天津市塘沽区水产局引进鲍(鱼免)状黄姑鱼苗15000尾,放入400亩虾池中与中国对虾进行混养。这是该县探索虾鱼混养模式的又一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