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不对症下药 鱼体生病时要根据病鱼的症状、品种 ,大小、水质和饲养管理等多种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当病因不明时 ,切忌乱用药物。二、药量不准 全池用药时一定要准确计算用量 ,做到适量用药。如果药量过少 ,则起不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延误鱼病治疗 ;用量过多 ,则易造成鱼体药物中毒而导致死亡。三、在鱼体饥饿时用药 在用外用药物时 ,应先将鱼体喂饱 ,以免在饥饿状态下 ,误食一些非内服性药物造成死亡。四、同时泼洒多种药物。当鱼池同时发生几种鱼病 ,需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时 ,应将各种药物错开时间使用 ,若同时使用 ,会因…  相似文献   

2.
<正> 鱼病防治是渔业生产中的一大问题,直接关系到养鱼的成败。压制颗粒药饵,治疗鱼病,药量易掌握,药效损失少,投喂更方便,弥补了以往药物拌料直接撒喂的不足,治疗鱼病见效快,效果好。投喂药饵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确诊鱼病,对症下药。对病死鱼进行观察、化验,明确致病原因,对症下药。用药时,将药物研碎、掺入麸皮、玉米面、饼类等原料,用颗粒饲料机压制成颗粒(φ5mm),晒干备用。  相似文献   

3.
鱼类体内疾病的防治一般只能采用口服药物法,由于不能强迫鱼来吃药,所以只能将药拌在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而在生产实践中,使用药饵时,往往由于病鱼吃不到足够的药量,使鱼的病情非但得不到缓解,还促使病源产生耐药性,同时还浪费了药物,造成双倍的损失。因此,投喂药饵防治鱼病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4.
卞宏娣 《内陆水产》2001,26(9):35-35
在生产实践中,使用内服药时,由于病鱼吃不到足够的药量,使鱼的病情得不到缓解。如何使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使病鱼的病情得到缓解乃至痊愈呢1药饵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如稳定性不好,药饵入水后很快散开,病鱼就吃不到足够的药量。2投喂药饵的量要计算准确。按鱼体重计算用药量,将鱼药添加在饲料中,在投喂30~40分钟内吃完。如1小时内还未吃完,则说明投饵量过多。3为了保持鱼体中药物的有效浓度,药饵应每天投喂2~4次。4内服药饵投喂1个疗程为3~5天,待鱼停止死亡后,再继续投喂1~2天,不要过早停药,以…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实践中,使用内服药时,往往由于病鱼吃不到足够的药量,使鱼的病情非但得不到缓解,还促使病原菌(虫)产生耐药性,同时还浪费了药物,造成双倍的损失。如何使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使病鱼的病情得到缓解乃至痊愈呢?1.药饵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如稳定性不好,药?..  相似文献   

6.
在0.49公顷池塘中,利用土霉素药饵(剂量为每千克鱼100mg土霉素),治愈了鲤鱼烂鳃病和赤病并发症,提出口服法治疗鱼病以单位鱼体重给药比以单位饲料量给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赵玲 《内陆水产》2006,31(4):32-33
药饵在鱼类养殖中作用重大,是鱼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具体生产实践中,使用药饵时,由于养殖户不懂得药饵使用技巧,往往病鱼吃不到足量的药,不但造成鱼的病情得不到缓解,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耐药性,同时药物浪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主要介绍几种药饵防治鱼病的技巧。1药饵  相似文献   

8.
1.全池泼洒:1)先喂鱼,后泼洒药液,不用沉淀有颗粒状的药液,以防鱼类误食中毒。2)在晴天上午9~11时或下午4~6时泼洒好。3)出现鱼浮头或浮头刚消除时,不可用药。4)要均匀泼洒药液。5)酸性与碱性药不可同时混合施用,溶化药物最好用木质或塑料容器,以免降低药效。6)投药后12,J'时内勤观察鱼类动态,如发现中毒时,应立即采取加注新水等措施急救。2.药饵投喂:1)选用能研成粉末的精料(如菜籽饼、花生饼),草食性鱼类可用空,0菜叶、嫩草等代替。2)准确计算药饵的药量,根据鱼池中鱼的总重量计算标准药量。3)药饵要做成适…  相似文献   

9.
夏季高温季节鱼病进入高发期,也是用药高峰期,用药不当容易引发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下面介绍几点注意事项。1对症下药,科学用药1.1科学选择和规范使用渔药的前提,是准确诊断疾病,全面了解渔药的性质、防病机理和用法用量等,做到对症下药。特别要注意:一是不得选用禁用药物,如氯霉素、孔雀石绿、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呋喃它酮、五氯酚钠、喹乙醇等;二是要针对病鱼、病情及病原体等选用适当药物;三是防止不同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一、水产动物疾病药物防治的误区1、不对症用药:有些渔民不管发生什么鱼病,一律用漂白粉、硫酸铜等进行防治。不对症下药,不仅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还会造成浪费,甚至会贻误时机,加重病情。2、用药不分鱼的规格:有些渔民见发生鱼鲺病,就用消毒药物全池泼洒,却不知此病仅对小鱼危害较大,对大鱼的危害很小,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区别用药。3、常年用一种药物防治鱼病:两类药物交替使用,可避免使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金燮理 《内陆水产》1995,21(3):29-30
第三讲诊断鱼病的方法金燮理(湖南农业大学水产系410128)诊断鱼病是防治鱼病的首要步骤。因为只有先确定鱼患的是哪一种病,再进行治疗,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治疗的效果。然而在鱼病防治中因盲目用药,延误病期,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正确掌握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高密度精养水平的提高,鱼病发生率明显升高,鱼病防治也就日显重要。目前内服鱼药广泛应用于生产,多数养殖户在使用这些内服药时都是直接将药物与饵料混合后即投喂,尤其是水剂药物损失更大。因此,在使用药饵防治鱼病时,不仅应考虑药物的防治效果,还必须考虑如何才能使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的利用率。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药物直接与饵料混合后投喂,其药物散失快、损失大,药物溶出率在45%左右(20分钟),这样鱼类吃到的药量较我们设计的用药量就有很大差异,不仅影响防治效果,同时也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鱼技术的提高,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鱼类的病害也越来越多。据笔者调查,有的养鱼户在防治鱼病用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用药不当既增加了费用,又影响疗效。现就如何科学使用药物,谈几点意见,供同行参考。1.正确选用药物首先是准确诊断鱼病,有些鱼病症状接近或相同,如Vc、B2缺乏症,细菌性败血症等均表现出血症状。只有确诊后,方可对症下药。目前,市售鱼药种类繁多,良莠不齐,不能盲目选购,要选用正规厂家产品,以免造成损失。切不可一旦发现鱼病后就一大堆药顺着用,即使治好了鱼病,也弄不清楚到底哪种药物起到了主要作…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上的药饵是指含有一定量防治某种或几种鱼类疾病药物的鱼类食用饵料。其功疗效关键在于药物本身功效及质量。药饵的使用在生产上作用重大,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简单介绍我们在药饵制作,投喂等方面的点滴经验,供大家参考。一、查准病根,对症下药。鱼发病后,首先要千方百计弄清楚鱼患了什么病,才能决定是需"内服"还是"外消",或是"内服""外消"相结合。如肠炎病,必须用药饵内服治疗才行,而水霉病则用水体消毒,鱼体表杀菌即可,一般无须内治。找出该内治的病根后,再一步就是选择治疗该病的内服鱼药。二、选准药物,准…  相似文献   

15.
曹淑萍 《齐鲁渔业》2004,21(1):32-32
1.查究病因.对症下药 鱼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在鱼类出现异常时,要分析研究原因,及时诊治,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口药物,因病施治,以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 2.用药量要准确 用药之前要对养殖水体积进行准确计算以确定用药量。用药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用药过量,超过鱼类的耐受程度会造成鱼类死亡,不仅浪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投喂药饵的方法防治鱼病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简便、效果好等特点,近年来,随着颗粒饲料投喂技术在渔业中的普及和一系列新型渔用药物的开发应用,进一步拓宽了药饵的应用空间。但是,在生产实际中,由于许多渔民朋友没有掌握使用药饵的科学方法,防治鱼病的效果不理想或者无效,既造成药物浪费又贻误病情。以下就如何科学使用药饵进行一些探讨。一、药物的选择1.对症用药原则 鱼类的致病因子很多,鱼病多种多样,如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营养性疾病、环境不良引起的疾病等,而任何一种药物都不可能包医百病,因此,鱼体发病后应首先…  相似文献   

17.
常见鱼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一些鱼病外观症状相似,内在得病机理却不尽相同,难以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导致许多养鱼户在鱼生病时束手无策,往往由于不对症而造成较大的损失。同时,有些养渔户由于大量使用一些化学药物,对养殖水环境和鱼产品造成较大的污染。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本市渔业实际,将一些常见的较易混淆的鱼病鉴别诊断及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防治方法作一些探讨,供广大渔业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鱼病的诊断是病害防治的基础,尤以鱼病的早期诊断更为重要,能否对症下药、能否使药物发挥效果、能否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都取决于鱼病的诊断.一般来讲,鱼病诊断应遵照以下程序. 1 采样 1.1病鱼 选择患病濒死或刚死不久、症状典型的病鱼作为诊断检查的对象,对不能立即确诊的疾病应采取冷藏运输方法(4℃)将样本运输至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查,新鲜样本对鱼病的快速诊断十分重要.如果需要进一步诊断分析,可用固定剂将病鱼或内脏器官组织进行固定和保存.  相似文献   

19.
养鱼生产者掌握正确的给药技术,合理施药,避免失误,才能有效防治病害,确保高产高效。一、科学选药,对症施治1.要准确诊断鱼病。不同色病一般表现出不同症状,但也有些鱼病症状接近或相同,如VC、VB2缺乏症、细菌性败血症和严重的鱼类肝病等均表现出血症状。因此,发生病害时应认真鉴别,只有确诊后,方可对症下药。2.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疗法。一般来讲,细菌性疾病应使用灭菌类药物内服加外治;寄生性疾病则应选用灭虫类药物全地泼洒或药浴。如果用药不当,不仅起不到效果,还会延误病情。3要注意药物的适用性。一是药物对养殖种…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实践中,使用内服药时,往往由于病鱼吃不到足够的药量,使鱼的病情非但得不到缓解,还使病原菌(虫)产生耐药性,同时还浪费了药物,造成双倍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