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据统计,1998年我县约有30%的养蟹面积受到病害感染,5%的面积绝收,养殖户损失惨重。主要是由于塘口老化、水路不畅、水质污染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而某些不科学的防治蟹病的方法也是导致蟹病蔓延的重要原因,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一、换水换水是目前改善水质环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县池塘养蟹发展很快,但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养蟹新户蟹的死亡较严重,养蟹效益低下。笔者走访了一些死蟹较多的养殖户,发现死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因“种”、“水”、“病”等原因死亡外,在一些无水草或严重缺少水草的蟹池中,死蟹情况很突出。从已死的蟹看,有些是蜕壳不遂致死,但大多数死蟹断脚缺足严重,不少死蟹损肢都在  相似文献   

3.
姜仁良 《科学养鱼》2004,(10):49-49
河蟹“抖抖病”目前仍然是困扰养殖业及其广大专业工作者的一块“心病”,养殖户“谈抖色变”,业内人员难以下手,尤其是每年的盛夏高温季节,针对发病塘口,更是束手无策,用药后,往往适得其反,死蟹数量成倍增长,养蟹户怨声载道。本人自2001年始广泛进行调查跟踪,悉心  相似文献   

4.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河蟹抖脚病、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蟹病。自 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发生颤抖病后,接着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西以至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拦养蟹,从 3月至 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体重 3克的蟹种至 300多克的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 90%以上,死亡率在 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损失惨重。因此引…  相似文献   

5.
宋长太 《内陆水产》2001,26(12):37-37
蟹病肆虐,严重威胁着河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专家和水产工作者在蟹病的病症、病原、机理、流行、药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许多文献和资料。笔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基层蟹病预防、诊治的实践和调查,总结了一些群众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蟹病暴发的常规程序,经过近年来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供参考。1清淤晒塘消毒由于养蟹塘口老化,池底淤泥较深,淤泥中藏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对日后蟹病发生留下了隐患。曾经发生过蟹病或养殖多年的蟹池,必须清除池底淤泥,最好将淤泥取出池外,…  相似文献   

6.
入夏以来,江苏泗阳县境内及洪泽湖周边养蟹池发生大面积河蟹肝坏死疾病,给养蟹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现将初步了解情况报告如下:一、症状与病变外观病蟹体表污物较多,体色变暗,壳薄壳软;内观肠内无物,肠壁较薄、鳃丝变黑或水肿,肝脏病变,早期呈黄、白点状相间,如散黄鸡蛋,镜检有油滴状分散物,中期颜色变白、呈臭豆腐状,后期腐烂化水,呈透明胶水状。病蟹食欲不振,上岸,严重时绝食,中午都上岸。二、流行情况该病1999年偶见,2000年开始流行,2001年大面积流行,泗阳县境内及…  相似文献   

7.
一、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1.流行: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栏养蟹,从3月到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蟹种到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善、水环境差的地方,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蟹养殖是水产养殖业的热点,随着养殖面积扩大,地区间引种的增多,养殖总量提高的同时,蟹病日趋严重,根据笔者在本地10000亩养蟹水面的调查统计,今年发病率高达60—80%,少数塘口出现了绝收,将制约河(?)产进一步发展。现将我场河蟹疾病情况及所采取的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发病特点 今年蟹病与往年相比,具有:1.流行季节长,从蟹种放养到成蟹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首次发现河蟹“抖抖病”以来,到1998年,该病已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蔓延,并造成严重损失。该病来势迅猛,危害大,范围广,死亡率高,尤其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精养蟹池最易发生。从仔幼蟹到成蟹都有可能发生此病,尤以仔蟹上岸不下水和8—9月份成蟹大面积死亡两种现象最为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产》2000,292(3)
中华绒鳌蟹(河蟹)是我国淡水名产之一,近年来养殖生产规模在进一步扩大。随着养蟹业的发展,蟹的病害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其中成蟹养殖期;司的“抖抖病”最为常见,危害严重,同地其它甲壳动物无此病发生。该病主要流行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省市的养殖区,流行时间为4-10月份,水温2-35℃。该病流行时间长,病程较短,通常从发现池塘内养殖河蟹摄食不正常且有1-2只病蟹死亡的几天后,每天死亡数量会迅速增加,7-10天达到高峰c若半个月内不采取措施,则死亡率可高达6O%以上。河蟹“抖抖病”的流行与环境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肖龙海 《内陆水产》2003,28(11):23-23
近年来,许多养殖户蟹池套养鳜鱼取得较好效益,但也有不少养殖户盲目效仿,导致失败。笔者认为,蟹池套养鳜鱼要想获得成功,应注意以下事项。1 注意蟹池条件 蟹池要严格清塘消毒,特别是上1年蟹病发生较重的塘口,除用生石灰消毒外,还要用杀虫药物消毒。蟹池内种水草,水草覆盖面积占蟹池总面积的30%~50%。水草对河蟹有保护作用,并有利于鳜鱼捕食饵料鱼。  相似文献   

12.
论防蟹病     
我们从事鱼、鳖、虾、蟹的病害防治工作已 20多年。最近分析了近两年门诊病历,在我们诊治的 1483病例中,蟹病就有 1349例,占 91%,可见蟹病比较突出。因此,在养蟹生产中,应把蟹病的预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与诸多养蟹户接触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河蟹防病就必须解决防病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方法不当的问题。   一、提高防病认识   目前不少养蟹户有三种模糊认识。一是发现塘内有死蟹才觉塘内有病;二是认为塘内少量死蟹是正常现象;三是认为能翻身有精神的蟹就没病。河蟹从病灶形成到死亡有个过程,有病不等于死蟹,…  相似文献   

13.
鳖腐皮病综合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地养鳖业发展较快,群众养鳖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今年来,鳖病发生较严重,尤其是鳖腐皮病感染快,危害大,死亡率高,严重地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如邵阳市郊区一养鳖户,一次因鳖腐皮病死亡鳖50多kg,直接经济损失万余元。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进入夏季 ,是水稻生长分孽期 ,也是稻田养殖河蟹的生长旺季 ,近来下乡检查河蟹养殖时发现 ,有很多稻田养殖的田块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现象。有些养蟹户总认为河蟹放池子里了 ,围栏不倒就可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 ,有很多关键实质性东西被忽视了。1 稻田养殖河蟹的蟹沟太浅。主要是养蟹户为了图省事 ,在插完秧后没有及时清沟 ,蟹沟沟深只有 2 0cm以下 ,而且有蟹沟已被淤泥淤平 ,起不到蟹沟应有的作用。按北方稻田养蟹技术要求 ,稻田中的集蟹沟 ,沟深应保持在 3 5cm以上 ,加上水稻正常生长所需用水 7-1 0cm ,最少也要保证水深 40 -45cm ,沟宽 3…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盘锦市是我国扣蟹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特别是近几年,稻田养殖扣篮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养殖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受水质污染、蟹苗质量不稳定和发生蟹病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养殖户养殖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就稻田养殖扣蟹的一些技术要点阐述如下,以供参考。一、田块的选择及田间工程养蟹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好、无污染、保水性好的田块。要求田埂高50cm,顶宽40cm,夯实、拍平,除掉杂草。田内要挖环沟,沟宽60cm,深4(:F-50c,环沟距离田埂ic(y-140c,可挖成“田、日、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义兴村临近长江北岸,土质为壤土,有十多年的幼蟹培育传统,一直以优质蟹种取信市场,大打长江牌,吸引了大批新老客户。全村现有幼蟹培育池446亩,一龄蟹种亩产量150千克左右,品质和价格都堪称一流。2006年春售价68元/千克仍供不应求,平均每亩纯利润4000元,最好的塘口亩产178千克,纯利7000余元。多数养殖户在物色新场地,扩大规模,每亩农田承包费升至800元。村两委班子顺应发展潮流,成立了村养蟹协会,解决了统购蟹苗、技术服务、幼蟹销售等实际问题,形成了“大户一土专家一经纪人”的三层培育体系,为幼蟹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主要技术措施和经营方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1999,(11):30-30
河蟹"抖科病"(又名"颤抖病"、"环爪病"等)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成蟹养殖,1995年后迅速蔓延,至1998年已大面积流行。我市该病发生最严重的是宝应县,养蟹池塘SO%以上发病,网围养蟹、稻田养蟹的发病率已分别达30%、10%;江都、邢江和高邮的养蟹水面也有不同程度发病。全市1998年因该病死蟹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今年该病在我市发病时间提前,市病防中』乙、宝应县病防站的门诊部于4月中旬就曾接诊过该病。现将国内对该病研究的现状及相关的防治信息综述如下,供大家参考。l河蟹"抖抖病"的病因1.l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推上海水大及无…  相似文献   

18.
杨保国 《齐鲁渔业》2005,22(9):10-10
每年夏秋季节,不少地区蟹病暴发,尤其是较为严重的“抖抖病”,导致养殖蟹死亡率极高,少数塘口到了几乎绝收的地步,还有一些地方因暴雨致使养殖蟹大量逃逸。为了弥补损失,受灾蟹池可养殖1茬青虾,如果饲养得法,每667m^2池塘可产青虾30kg左右,增加效益1000元左右。现将其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河蟹养殖所发生的颤抖病从1997年开始时的来势凶猛,发展到近两年已传遍全国各地的养蟹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颤抖病已成为养蟹者的心腹大患,几近谈“抖”色变,成为养蟹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每年给蟹民们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无法统计。笔者在农村从事渔业生产指导工作40年,现对防治此病提出几点见解,供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及蟹农们参考。一、症状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握力减弱,吃食减少,或者不吃食,最典型症状为螯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倒立。故称颤抖病,也叫环爪病、抖抖病。二、流行、危害情…  相似文献   

20.
模拟自然生态法河蟹、泥鳅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县池塘 (尤其是大水面提水池塘 )养蟹规格偏小 ,价格低 ,效益差的实际情况 ,我们于2 0 0 0~ 2 0 0 1年进行了蟹池模拟自然生态法混养泥鳅试验 ,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池塘 试验在本县楼王镇范河村养殖户王俊良塘口进行 ,该塘是利用低产农田 ,在四周挖沟筑堆的鱼池 ,面积 2hm2 。沟深 1 2m ,宽 8m ,沟的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 12 % ,外堆圩坚固不渗漏 ,高于历史最高水位 0 5m以上。滩面能提水 1 2m左右。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 ,注、排水方便并分开 ,通电和水陆交通便利。每池配备 1t水泥船 1条 ,抽水机泵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