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是团头鲂养殖生产中危害较大的疾病,发病后常造成鲂鱼大量死亡,因此,了解其发生过程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证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一、致病菌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二、发病症状在慢性感染初期或急性感染时,病鱼上下颌、口腔、腮盖、鳍基部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眼眶下缘点状充血,肠内尚有少量食物。慢性感染后期,病鱼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鱼体表严重充血,甚至出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或淡红色透明腹水,肠道积水,腮、肝、肾的颜色均较淡,发病严重时病…  相似文献   

2.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它和魄、缩、纺出血病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症状:没病早期,病鱼颌部、口腔、眼眶、鳃盖、鳍的基部及鱼体腹部和体两侧有轻度充血。严重时则充血并出血现象加剧,由点状出血斑演变成斑块状或全身出血,看上去鱼体呈红色,用手顺鳞片触摸,则有血液渗出,肌肉失去弹性,水肿。鳃出血呈浅红色,或鳃淤血呈深紫红色,鳃小片囊肿,甚至鳃丝末端腐烂坏死。腹部膨大,有的肛门红肿,凸眼。懈剖检查:腹腔积水,腹水呈透明的浅黄色或半透明的浅红色,内有大…  相似文献   

3.
祖国各地     
上海市郊发生大面积出血性鱼病——研究者初步认为由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所引起1989年,上海郊县出现了一种来势很凶的鱼病。5月份开始于几个县,进而遍及全郊,至7、8月份形成死亡高峰,直到10月份才缓解。发病鱼类主要是大阪鲫、杂交鲫;团头鲂、异育银鲫也有发病致死的;个别地方的鲢、鳙鱼也患此病。病鱼的症状是:腹部两侧皮下、头部、眼眶、鳃、鳃盖及鳍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的病鱼全身皮下充血,肛门  相似文献   

4.
1病鱼症状我们发现异有银鲫患多态粘体虫病较为普遍、严重,病鱼头部、吻部、各鳍上生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泡囊,数目为几颗到几百颗。当严重感染时,腹部及身体两侧鳞片下也会生有抱囊,但数目不多。解剖头部发现口腔上下颚、咽部、鳃耙上均生有抱囊。粘体虫除有本身的囊膜外,外面还包有一层由寄主的上皮细胞形成的抱囊壁,抱囊壁有充血现象。病鱼消瘦,体重较同龄正常鱼明显减轻,行动迟缓,摄食能力降低,缺氧时有浮头现象,严重时常导致死亡。2流行病学对天台县岩头塘水库异育银鲫粘抱子虫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塘中所养的异育银鲫、…  相似文献   

5.
<正> 1 观察病鱼体表。病鱼腹部及鳍基部有出血点,病鱼全身体表、肌肉明显充血,则为出血病;鱼体表局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为赤皮病;腹部两侧及尾部腐烂或出现块状红斑,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裸露,则为打印病;鱼体两侧,腹部上下和尾部等处,有棉絮状的白色长毛,则为水霉病;鱼体部分鳞片、胸鳍基部和头部眼睛周围红肿,且有红点和针状虫体,则为锚头鳋病;体表各处有淡绿色形似臭虫的虫体爬行,则为鱼虱病;如发现鱼苗、鱼种沿塘边  相似文献   

6.
《内陆水产》2001,26(10):33-33
根据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养殖户反映2001年是鳜鱼出血病爆发流行,危害严重的一年。发病早期的病鱼,目观症状,可见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眶、鳍基部及体表两侧轻度充血。严重时病鱼体表两侧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眶周围严重充血,肛门红肿。有的鱼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少数病鱼出现竖鳞、鳃丝末端腐烂的现象。解剖后发现鳃颜色较淡,有的鳃丝边缘有轻度腐烂现象。脾、胃肿大、色淡、胆囊膨大、贫血,肠道充血发炎,常有大量粘液,一般没有食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泡。肠系膜及肝脏有分散的出血斑点,鳔壁充血。有的严重的病鱼腹…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在锦州市王家窝铺的一口养鱼池中,部分草鱼头部及体背部发黑,腹部、体侧发红,鳞片疏松易脱落,鳍条基部充血,部分鳍梢呈蛀鳍状。鳃丝充血发暗,黏液较多,部分鱼鳃盖透明。病鱼离群靠边独游,最后翻肚漂起,衰竭死亡。捞取离群独游病鱼,显微镜检查,病鱼鳃部、体表无寄生虫。解剖鱼  相似文献   

8.
德国镜鲤(Scatted cyprinus Carpio)是目前池塘养殖业中流行的品种之一。它原产于德国的巴伐利亚州。该鱼的形态是:头较小、眼较大,体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呈棕褐色、体侧和腹部为浅黄色、背鳍两侧和头部后端至尾柄各有一行对称的连续鳞片、各鳍基部亦生有鳞片。该鱼1984年由联邦德国引进。我县许堡渔场是1992年从黑龙江水产  相似文献   

9.
今年我室池塘中放养了日本白鲫夏花鱼种,八月中旬,发现部分鱼的头部,腹部,各鳍基部均出现严重充血现象,有的鱼已在死亡,我们立即着手配制药物,新药配好后,将病鱼从池塘中捞出22尾,分别放入水族箱和塑料盆中,  相似文献   

10.
一、竖鳞病此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多数患病鱼体在尾部的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并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情严重的鱼体的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鱼体腹部向上,2天~3天后即死亡。竖鳞病的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养殖鱼类容易感染此菌。此病主要危害鲤、鲫、鲢、草鱼及金鱼等品种,发病范围广,从鱼种到幼鱼均有发生,流行于冬末初春。防治方法有:1.预防措施人工插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保持养殖…  相似文献   

11.
1症状 弧菌病的典型症状是体表形成溃疡。因此。又称为细菌性溃疡病。其症状随病鱼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较为共同的症状是:发病初期体表部分褪色。随后充血或出血(其中鳍基部和鳍膜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形成溃疡;有的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眼球变白混浊。患病牙鲆肠道白浊。腹部膨胀。解剖病鱼,肝、脾、肾等内脏充血、肿大;肠道发炎、充血。肠粘膜组织腐烂脱落,肠内有黄色粘液。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长期为广大养殖户进行疾病防治服务中常常发现很多养殖户在拉网捕捞和苗种放养后会出现大量的鱼类发生疾病死亡。无论是在高温季节捕热水鱼过程中,还是在冬季成鱼上市后留存大规格鱼种,乃至刚购进的鱼种中均有发现,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一般的死亡率在10%~20%之间,严重时死亡率可达到40%以上,超过80%的也偶有发现,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一、发病情况1.赤皮病鱼体体表充血发炎,鳃盖、上下颌、鳍基等部位充血,尤其以鱼体两侧和腹部充血发炎最为严重,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的两侧和尾柄处最常见,其它部位也偶有发生,其症状随着病程长…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7月中旬,江苏淮安市五河口水产公司养殖的黄颡鱼苗种发生出血性水肿病,主要症状是病鱼摄食减少,离群独游,在水中不停旋转;体表(头部、鳍、鳃盖、腹部等)出现不同程度出血现象,有些鳍部有溃烂;解剖发现部分病鱼腹部膨大,有积水;肝脏失血发白,偶见肠内充  相似文献   

14.
《科学养鱼》2007,(4):83-83
一、赤皮病 赤皮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又称荧光极毛杆凿。病鱼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以腹部两侧最为明显,背鳍或全部背鳍基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被严重破坏,呈典型“蛀鳍”并伴有水毒寄生,呈继发性感染。病鱼肠道有时亦发炎或充血。  相似文献   

15.
曹军 《科学养鱼》2001,(12):39-39
1.症状与病变: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条的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组织也被破坏,形成“蛀鳍”,象破烂的纸扇状,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鳃盖中部分表皮有时烂去一块,以致透明呈小圆窗状,俗称“开天窗”。有时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独游于水面。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菌寄生,加重病势。发病8~10天就会死亡。2.病原体:荧光极毛杆菌。3.流行情况:是草、青鱼等的主要疾病之…  相似文献   

16.
治愈鲢鳙鱼暴发性流行病一例江西省新干县流坑村一山塘养成鱼1.67公顷,鲢鳙鱼去年没有起捕,现平均个体重0.8公斤左右。今年6月15日突然发现鲢鳙鱼大批死亡。病鱼体发黑,体表充血发红,尤其鳍及鳍基充血为甚,鳃贫血苍白,鳃丝肿胀多粘液,部分病鱼鳃丝腐烂,...  相似文献   

17.
张庆  赵爱学 《齐鲁渔业》2007,24(10):46-46
鲤赤皮病的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或腹部最明显,各鳍基部或整个鳍条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条间组织常被破坏。鲤赤皮病的诊断:根据外表症状即可诊断。该病病原  相似文献   

18.
朱祝兵 《水产养殖》2000,(6):11-11,24
玄武湖地处南京市区东北部,面积约 330公顷。自 1988年爆发大面积死鱼至今 (1991年遭遇特大洪水除外 ),共死亡湖鱼约 25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现就突发死鱼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提出一些意见,和大家商讨。1湖鱼死亡时症状和流行情况  早期病鱼仅在鳃盖边缘、体表的少数几处有点状红斑。随着病情加重体表红斑数量增加,并且在鳍条的基部也出现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严重的在头顶、口腔、眼眶、鳃盖、鳍基、鳞片下都会表现明显充血,同时鱼的鳃瓣…  相似文献   

19.
鱼种放养一般都在春季进行,这时,也正是竖鳞病流行季节。它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和白鲢。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侵入鱼体而引起。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多在尾部)向外张开象松球,鳞基部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液体便可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常伴有烂鳍、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  相似文献   

20.
<正>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弱,摄食少,鱼病的防治极易被人们忽视。然而冬季鱼病虽不如夏秋季那样频繁,但若不加以防治,也会造成很大损失,尤其对高密度的鱼种越冬池的危害就更严重。现将冬季经常出现、危害性较大的几种鱼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赤皮病本病由荧光假单胞菌侵入引起。病鱼体表局部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所有鳍基部均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有"蛀鳍"现象,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亦充血发炎,鳃盖中部表皮有时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