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为寄主鱼,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过程、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等重要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背瘤丽蚌钩介幼虫在黄颡鱼的鳃丝、鳍条或须上均能完成变态发育。在水温(25±1)℃时,寄生期为8 d。钩介幼虫腹缘先与寄主鱼体表组织接触,寄生后5 h,大部分被鱼体组织包裹;第2天,内幼虫足丝消失,钩介幼虫全部被包在包囊中;随着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进行,其壳颜色逐渐加深;第7天,变成黑色不透明,并有少量钩介幼虫变态为稚蚌;第8天,稚蚌脱落达到高峰期;第9天,稚蚌全部脱落。在寄生阶段,钩介幼虫壳长、壳高和铰合部长未发生显著变化。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8℃,有效积温为100.2℃.d。  相似文献   

2.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5种寄主鱼体寄生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颡鱼、草鱼、鲢、鳙和鲫作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寄主鱼,分析了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和寄苗时间对5种鱼初始寄苗量的影响,并对寄生在这5种鱼上的钩介幼虫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论高密度寄苗还是低密度寄苗,长时间寄苗还是短时间寄苗,黄颡鱼和草鱼的寄苗量都明显高于鲢、鳙和鲫。提高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寄主鱼的寄苗量显著增加,但增加寄苗时间,寄主鱼的寄苗量未见显著提高。黄颡鱼和草鱼的稚蚌脱苗率显著高于鲢、鳙和鲫,寄生在鲢、鳙和鲫鳃上的钩介幼虫约80%未发育至稚蚌便提前脱落。不论在寄苗量方面,还是在稚蚌脱苗率方面,黄颡鱼和草鱼均是三角帆蚌钩介幼虫的最佳寄主。  相似文献   

3.
一、粘性鱼卵水霉病发生的条件1.鱼卵的损伤与死亡研究表明,死卵、受伤的鱼卵容易被水霉感染,而活卵卵膜表面很少有水霉寄生。宋学宏等(2007)试验发现,绝大多数已死亡的黄颡鱼受精卵着生大量水霉,而活卵卵膜外面虽然有少量水霉菌丝,但菌丝不能通过卵周隙进入胚胎,胚胎可继续发育成稚鱼破膜而出。由此证明,鱼卵的损伤与死亡是引发水霉寄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宝应县射阳湖镇桥东村徐有荣,去冬今春在射阳湖内河水域设置60个网箱,折合面积1-44亩,大胆探索网箱养殖黄颡鱼,获得成功。春节前后放养规格45尾/公斤左右的黄颡鱼种2250公斤,到6月底共收获商品鱼4000公斤,实现产值6-8万元,获利3-63万元,亩平2-52万元。徐有荣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四点:一、合理设置网箱。根据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和高密度养殖的要求,结合实际,合理设置网箱。60个网箱分三排设置在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上游。网箱规格为4m×4m×2m,每只箱16m2。二、严把苗种质量。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动物饵料对YY超雄黄颡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近10年YY超雄黄颡鱼的生产和养殖记录,发现仅近几年投喂过水蚯蚓的YY超雄黄颡鱼性腺出现问题。实验设定4组不同饵料(丰年虫、浮游动物、红虫和水蚯蚓)连续投喂YY黄颡鱼鱼苗20 d(11~30日龄),选择60日龄统计各组YY超雄黄颡鱼的存活率、体长和体质量。水蚯蚓组YY超雄黄颡鱼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丰年虫组YY超雄黄颡鱼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解剖观察60日龄和1年龄YY黄颡鱼的性腺结构并统计1年龄YY超雄鱼的受精率,结果显示,水蚯蚓组YY超雄黄颡鱼的性腺有75%为兼性性腺(精巢和卵巢均存在),25%为无精小叶的精巢,且1年龄的YY黄颡鱼受精率仅为36.70%±4.05%,并显著低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性腺发育和受精率均正常。为研究水蚯蚓引起YY黄颡鱼雌性化具体原因,实验测量4种不同动物饵料的雌二醇含量,发现雌二醇含量均较低,推测YY超雄黄颡鱼雌性化的原因可能是水蚯蚓富集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导致。研究表明,在YY超雄黄颡鱼大规格苗种培育过程中,早期应投喂浮游动物或红虫,不宜投喂水蚯蚓。  相似文献   

6.
1994—1995年,山东省谷南县陡山水库网箱养鲤大量寄生中华许氏绦虫,发病率达70%以上。经镜检,有的一尾鱼寄生绦虫多达400多条,并有部分鱼死亡。经过及时治疗,避免了自的大量死亡。治疗方法是:1.每50公斤鱼用90%晶体敌百虫5克,兑水溶解后均匀洒于2公斤颗粒饵料上,晾干后在一天内分两次投喂网箱鲤鱼。2在加工颗粒饵料时,按每50公斤鱼用摈榔粉20克掺入2公斤饵料中,一天内分2次投喂。以上两种疗法都能杀死中华许氏线虫。而且,在1996年鱼种进箱一个月后,我们用以上方法(l次)进行预防,则完全避免了该病的发生。网箱养鲤中华许氏…  相似文献   

7.
王树林 《齐鲁渔业》2004,21(3):38-38
莲藕池中有许多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杂草等,可为鱼类提供饵料,而鱼类的粪便和残饵可为莲藕提供肥料,且鱼类活动松动土壤,为莲藕生长提供良好的土质条件。藕池中由于荷藕叶遮荫挡光,适宜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生长要求。据我地生产实践,一般亩增鲜藕1000~1500公斤、亩获黄颡鱼40公斤、草鱼10公  相似文献   

8.
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水域的“鱼大夫”黄颡鱼,又名江颡、黄颊、黄骨、黄腊丁、莫丁、盎斯、嗄芽子。据日、韩一些专家研究证明,黄颡鱼富含远胜于鳗鱼的治疗癌症的物质以及其他活性营养物质,饲养难度及成本较之鳗鱼也要小得多。在我国,因其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异常,深受消费者青睐,历来被视作高档鱼类。其成鱼个体在250克左右,非常适合我国普通家庭消费,四川名菜“黄腊丁”更是蜚声海内外。目前,黄颡鱼在南方一些地区售价60元/公斤以上,国外的售价则更高。由于天然产量的不足,依赖自然捕捞黄颡鱼已远…  相似文献   

9.
4.箱盖遮荫黄颡鱼喜在弱光下摄食。可在箱内移植一部分水浮莲,其覆盖面积应低于网箱总面积的50%。也可在箱盖上覆盖黑色塑料遮阳网。七、病害防治黄颡鱼病害较少,但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在网箱养殖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1.饲料台挂袋消毒用小编织袋,每袋装150~250克的漂白粉,悬挂于饲料台上方,药袋入水50厘米,每箱挂一袋,药溶解完后间隔3~5天再添加。2.定期泼洒生石灰每隔7~10天,每箱用1~1.5千克的生石灰对水趁热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天。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敏感,应慎用敌百虫、硫酸铜、孔雀石…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永嘉县养殖黄颡鱼才不久,但仍然发生了不少病害。2022年6月28日,永嘉县沙头镇某黄颡鱼养殖基地向笔者求助,该基地养殖的黄颡鱼发生疾病,每天死亡量达到200多尾,病情有加剧趋势,损失很大。6月29日笔者赶赴现场查看,并带回部分病鱼进行实验室诊断,经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艾青 《淡水渔业》2001,31(1):19-19
为了探索黄颡鱼的养殖方法,笔者于1999年进行了鱼塘设置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网箱结构与设置网箱为3×4聚乙烯线,网目2cm,规格4m×6m×3m的固定敞口式。设置在面积5亩的成鱼池内,网箱离堤30cm,距进水口40cm,鱼池深25m,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透明度30cm,pH值75。12 鱼种放养黄颡鱼苗是从双牌河流捕捉的野生鱼,规格19g/尾。5月1日进箱,放苗2400尾,进箱时用3%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共投2400尾,总重456kg,平均每尾19g,放养密度100尾/m2。13 日常管理黄颡鱼的主要饲料有蚯蚓、蚌肉。日投饵量占鱼总重量的2%~4%…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sco(Richardson)]又名黄姑子、黄腊丁、黄鼓鱼等,隶属鲶形目科黄颡鱼属,为广布性鱼类,在我国各在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更为集中。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缓流,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水底层,夜间则游到上层觅食。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蛋白质高达 59.00%~ 80.79% )、少肌间刺、可食部分大、不易死亡、可鲜活上市、对环境适应性强,是目前国内一个新的名优养殖品种。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市场上黄颡鱼日益走俏,价格居高不下 (30元 /千克 ),且时有脱销。在池塘中套养…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暂养期溃烂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正常饲养情况下,较少患病。但笔者发现其在水泥池暂养期间,常患一种溃烂病,危害很大,本文就该病的发生与诊治方法作初步探讨,以供养殖者参考。一、环境条件生病的黄颡鱼系经土池越冬后于2003年3月27日转入水泥流水池暂养的,共计200千克,约1150尾。水池面积75米2,水深1.2米,水源为电厂余热水,水温14 ̄16℃。每日喂小杂鱼与配合料绞制的软湿料。4月25日进行清池排污时,发现有零星死鱼,发病期间逐渐升高水温14 ̄20℃。二、发病症状病鱼发病期间吃食正常,也不常见病鱼浮于水面及池边独游、行动迟缓无力、摄食不旺等可于…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早期低温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Psendobagrusfulidraco)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经济鱼类,隶属于鲶形目、科、黄颡鱼属。其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以及食性范围广、适应性较强等诸多特点,适合于我国广大地区推广养殖。岳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2000年开始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并初步获得成功。2001年取得了技术上的较大突破,并进行了黄颡鱼早期低温人工繁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试验地点及条件1.1地点岳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名特苗种繁殖场(原河蟹育苗厂房内)。1.2时间2002年4月20日(提前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5.
沉水植物对黄颡鱼鱼种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诚 《水产学报》2001,25(6):579-581
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底栖鲶形目鱼科鱼类 ,有关黄颡鱼生物学基础研究国内已有过报道[1-3 ] ,由于过度捕捞及水环境恶化 ,该鱼种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 ,“黄颡鱼引种繁育及推广养殖”作为江苏省农业品种更新工程项目已顺利完成人工繁殖工作 ,但在育苗期间总伴有大量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鱼苗健康生长不仅需要充足的饵料和溶解氧 ,还需要保持优良的水质环境。栽培沉水植物是维持鱼池正常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措施 ,也是加强鱼苗体质减…  相似文献   

16.
<正>4.细菌分离在投喂药物饵料结束后的第2天,从每个试验和对照网箱中各随机捞取5尾黄颡鱼,在无菌条件下,将供试鱼体用酒精消毒后解剖,从其肠道中采样并接种在铺有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BHIA,Difco)的平板上,从每尾鱼消化道中分离的细菌接种3个平板。将接种后的平板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后,从每尾鱼肠道中接种的3个平板中,共随机挑取10个菌落,从3个试验组黄颡鱼消化道中共分离150  相似文献   

17.
<正> 河蚌是培育珍珠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珍珠养殖业发展很快,致使蚌源不足。为满足珍珠养殖对三角帆蚌的需要,不少地方进行了人工繁殖三角帆蚌的生产。生产中所用的中间宿主——黄(鱼桑)鱼(或其它鱼类),因其营底栖生活,资源分散,难以捕捉,所需成本也较高(每斤黄(鱼桑)鱼高达2~3元)。每尾黄(鱼桑)鱼以寄生500~1,000只钩介幼虫计,若生产100万只幼蚌,需准备1,000尾黄(鱼桑)鱼(约200~300斤)。所以到生产季节往往因为没有足够的黄(鱼桑)鱼而影响生产。在饲养过程中要投饲料,稍不注意会造成鱼死蚌亡。为此,我们采用微孔泡沫塑料,代替黄(鱼桑)鱼进行三角帆蚌人工繁殖的尝试。已初获成效。现将试验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甲壳动物一般体形较大,肉眼可以看见。在淡水养殖中常见的种类有鱼鳋、锚头鳋、鱼虱等,而且有些种类还给淡水养殖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在海水网箱养殖中却较少见,主要是寄生在亲鱼上,引起的危害也不大,不过会给亲鱼的暂养、培育及繁殖造成不良后果。2002年春末,宁德市三都镇一养殖户网箱养殖的鲈鱼亲鱼就发生了鲶害水虱病,该养殖户共有鲈鱼亲鱼100多尾,从2000年购入养殖至今已有2年多,每尾亲鱼的体重在3千克左右。从发生此病以来,鲈鱼亲鱼一直不摄食,严重影响了生殖系统的发育,而且还出现少量死亡,给育苗生…  相似文献   

19.
鱼虱是一种肉眼可见似臭虫状的虫体,虫体透明或绿色,头部腹面有一对吸盘和口刺,它经常在鱼体上爬动撕咬吸血,并放出一种毒液刺激鱼体,使病鱼痛痒难受,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鱼虱不仅吸食鱼血,并刺伤和撕破鱼的皮肤,造成许多伤口而感染,使鱼体组织溃烂发炎,造成水霉和其他病菌大量感染,从而引起病鱼死亡。鱼虱对鱼种危害很大、一尾鱼种只要寄生几个鱼虱就能造成死亡,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6—8月最为流行,不论池塘、网箱养鱼都有发生。现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果 《内陆水产》2001,26(10):34-34
随着人工养殖黄颡鱼集约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势必造成黄颡鱼病害增多,危害增大,现将黄颡鱼养殖中出现的几种疾病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水霉病病原水霉菌病因鱼苗在捕捞、运输、放养时受到机械损伤或冻伤或敌害生物侵袭,伤口感染水霉菌所致。病状肉眼可见病鱼伤处生有毛状菌丝,呈灰白棉毛状,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最终消瘦致死。鱼卵感染水霉菌,可见鱼卵上布满菌丝,变成白色绒球状,最后成为死卵。防治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可减少疾病发生;2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轻、快,避免鱼体受伤;3用1%孔雀石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