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近几年来本县油菜菌核病一般病株率为20~50%,病情指数为10~35。油菜因此病减产6~26%,该病严重流行后感病品种要减产30~50%。笔者在1987~1989三年间开展了油菜菌核病对油菜产量影响的调查研究,为进一步搞清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与油莱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防治油莱菌核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菜霜霉病在我国各油菜产区普遍发生,是油菜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发病率一般为10%~25%,重病田块发病率为70%~ 100%,产量损失5%~60%.由于耕作制度和气候等的变化,油菜霜霉病造成的损失加大,要引起重视.防治油菜霜霉病,采用单一的措施效果不理想,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方法,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菜病毒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生年份病株率10—20%,大发生年份30%左右部份严重田块可达80—90%。油菜发病后萎缩早枯、植株矮化、角果减少并畸形、子粒细而疵对产量影响很大。1985—87年做了对甘兰型油菜病毒病产量损失的测定及大田发病不同程度产量损失测定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速克灵防治油菜菌核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攀  陈文虎 《植物保护》1989,15(2):54-54
油菜是我县主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单产较低,常受多种病虫危害。特别是油菜菌核病发生普遍,一般发病率10—40%,重的达80%以上,病株减产10—80%。为防治该病,我站于1987年在富滩乡三友村进行了药剂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油菜终花期摘除3叶防治菌核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一直是陕西汉中盆地油菜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80年代至今,曾出现过多次大流行年份,发病面积达2.67万hm~2以上,占油菜面积50%左右。一般田块病株率20%~30%,病指15~19,每667hm~2损失约10%,常年全区发病1.3—2万hm~2,年均损失1300t以上油菜籽。  相似文献   

6.
油菜菌核病持续大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菌核病是江汉平原地区油菜重要病害,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大,一般以长势好、植株高大、田间郁闭的油菜田有利发病,雨水较多的年份,极有利于该病害的蔓延扩展,常年产量损失10%~20%,重发年份减产40%~5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2008年、2009年油菜菌核病在潜江市连续两年大发生,发生面积均达到种植面积的100%,发病程度之重、发生范围之广为历史少有,两年实际产量损失平均达到4638t,是历年实际损失的11倍。  相似文献   

7.
油菜菌核病历来是我区油菜生产的主要障碍,常年株发率在10—30%,而当地农户没有防治习惯。1989年我区大流行,平均发率高达43.8%,病指26.7%,每亩约损失菜籽25公斤,全区53672亩油菜损失1342吨,我们于1990年开展药剂防治此病的试验、示范和应用。 试验在本区师桥镇沙浦翁家村农户翁新根承包田进行,油菜品种为92-58系。在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油菜菌核病严重地威胁着我省油菜生产。病田减产10—70%,含油量降低1—5%。为防治此病,1985—1986年,使用日本住友提供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方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粗提物质量浓度为1mg/mL时,红茴香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为65.3%;补骨脂乙醇提取物除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早疫病菌外,对其他10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在63%以上,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率最大,达到74.9%.在粗提物质量浓度为10mg/mL时,红茴香和补骨脂乙醇提取物对多数供试植物病原菌抑制率在60%以上,特别是对油菜菌核病菌,两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抑制率分别为100%和88.3%;此外,在此浓度下,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蓼子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也在60%以上.可见红茴香和补骨脂乙醇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活性最高,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10%喹禾灵乳油是江苏南通农药厂生产的一种新型油菜田除草剂,为了探索该产品对移栽油菜田内看麦娘的防除效果,根据湖北省药检所安排,做了该产品不同浓度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0%爱捷EC在春油菜4片真叶期、野燕麦3~4叶期以亩用水30kg茎叶喷洒,防除春直播油菜田野燕麦,亩用商品20~200ml对春油菜无药害,生产上高效、经济的适宜剂量为亩用商品30~50ml,直播油菜增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薛根祥 《植物保护》1996,22(4):52-52
东台市油菜菌核病近年连续大发生油菜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稳定在1.3万hm2左右。自1991年以来,油菜菌核病在我市已连续3年大发生,一般田块自然枯秆率30%~50%,减产30%~40%,重茬油菜田枯秆率达80%,减产50%...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南通市的丰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在190万亩左右。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其为害程度直接决定着油菜的产量和品质。2001—2003年南通市油菜菌核病连续3年偏重至大发生,产量损失一般在20%左右,重者损失50%~60%。  相似文献   

14.
气候条件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及防治阈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油菜菌核病是里相河农下区首要病害,常年发病指数约20%,损失产量15%-30%。对兴化,扬州油菜菌核病连续8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是导致并加重菌核病的决定因素,而日均气温对菌核病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10%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41份来源于甘蓝型油菜与蔊菜属间杂交获得的稳定高世代品系和32份来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芽期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以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的反应差异.实验结果表明,PEG模拟干旱胁迫后,大部分材料成苗率降低,平均相对成苗率为96.11%,苗高...  相似文献   

16.
油菜病毒病遍布全国,是油菜和十字花科作物常发性、流行性、毁灭性病害,一般以南方冬油菜区、华东、西南、华南地区、平原丘陵地区、城镇郊区,秋冬干旱年份重,白菜型、芥菜型、早熟甘蓝型品种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10%~30%,严重年份在70%以上。据中国油料研究所测定,单株产量损失33.7%~92.1%,平均65.7%;含油量降低1.71%~13.0%,平均7.0%,受病毒病感染的植株,抗逆力降低,易受冻害,加重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为害。  相似文献   

17.
高效氟吡甲禾灵微乳剂防除野燕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剂型的高效氟吡甲禾灵防除青海春油菜田野燕麦效果基本一致。10.8%高效氟吡甲禾灵ME375ml/hm^2,在油菜2~4叶期,野燕麦2叶1心~4叶期兑水300kg/hm^2作茎叶喷雾,防除野燕麦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安徽是全国重要的油菜生产基地,油菜常年种植面积100多万hm2。农田杂草是制约油菜高产、优质的主要生物灾害。全省油菜田年均杂草发生面积66.7万hm2以上,占种植面积的70%左右,草害造成油菜产量损失10%~15%,重发年份损失达20%~30%。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化及栽培技术的更新,单一类型除草剂的长期使用,导致油菜田杂草种类、群落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原有的防除策略和技术规范明显滞后。为有效控制油菜田杂草危害,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安徽省植保总站自1998年起在全省油菜产区组织实…  相似文献   

19.
刘立岩  朱风和 《杂草科学》1999,(1):36-36,13
我垦区地处我国东北部,与俄罗斯国相邻,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种植油菜比较适宜。由于化学除草技术落后,油菜田杂草严重影响产量,种植面积不大。经几年来的试验,采用25%胺苯磺隆8g+5%精禾草克50m+20%高特克20ml/亩混用,有很好的除草效果,油菜可增产50%左右。1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为25%胶本磺隆(沈阳化工研究院产)、5%精禾草克(日本株式会社产)、20%高特克(德国产)。油菜品种为格劳宝(引种自前苏联,甘蓝型)。试验地前茬为小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含水量适中。试验设4个处理:(1)25%胺苯磺隆10g/亩;(2)…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区在秦岭淮河以南,为冬油菜产区,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70%以上,油菜病毒病对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在中等以上流行年一般减产20—30%,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油菜病毒病的流行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油菜品种的抗病性和耕作栽培及病源动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我国冬油菜区的调查资料,近几年来我们采用经验预测,多因素综合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