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花铃重与花铃期热量条件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个气候年挂牌观测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铃重与棉铃开花-叶絮期间热量条件关系密切,铃重与花铃期不同温度水平有效积温相关系数分别为r15℃=0.72,r20℃=0.71;铃重与花铃期平均温度相关系数r=0.53;花铃期热量条件影响铃重的关键时期为开花后5~20d。剪无效花铃界日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5℃终日后5d。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田间不同开花期挂牌单铃品质鉴定资料,分析棉纤维伸长和细胞壁增厚时期所要求的温度和积温指标,结合南北疆棉区花铃期热量条件对比,笔者认为南疆棉区种植中熟棉品种,铃期热量条件不足,加之秋后夜间低温频繁,是造成南疆棉单强低,含糖量高的气候原因。因此南疆棉区应种植早熟品种并采取促进早熟措施,是提高棉纤维品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1991~1995年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建立地膜棉花花铃期发育速率与温度、日照及耗水量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各自的动态范围及其交互作用,鉴定出花铃期适宜温度、日照及耗水量指标:花铃期适宜温度为18~20℃以上,需≥0℃积温1400℃·d;适宜日照时数为7.8~10.2h/d,累计日照时数需580~640h;适宜耗水量为1.9~2.5mm/d,花铃期需耗水131~172mm。通过霜前花率与吐絮后≥0℃积温模型,确定了达到不同霜前花率的积温指标。另外,通过定株挂牌试验,建立棉铃干物质积累模型,确定的达到正常铃重所需积温指标与利用发育速率模型所确定的积温指标吻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丘陵山地棉花需水及供水特征分析,提出了灌溉是解决花铃期水分不足矛盾和确保棉花丰收的主要途径。结合1991年对山地棉花花铃期分区进行不同水量的灌溉试验结果,经分析得出:山地棉花花铃期80cm深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262.7mm;产量和花铃期供水间呈速增、缓增和回落三个阶段:采用边际分析法确定常年棉花花铃期最佳灌溉量为255mm。为节水灌溉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大铃、中铃和小铃3个不同铃重棉花基因型为材料,通过在盛花期测定棉株中部主茎和果枝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并用^14CO2饲喂中部主茎叶,研究了^14CO2同化物在棉株不同层次“铃-叶系统”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盛花期中部主茎和果枝单叶面积与铃重呈正相关。小铃基因型棉花群体盛花期叶面积指数最大;大铃基因型棉花蕾铃比中、小铃基因型表现出更强的库活性。主茎叶片产生的同化物除主要输送到对应的果枝外,还向上部、下部的库器官及主茎生长点输送;而流向其对应果枝的同化物,主要供应第一果节蕾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通州市1986-1990年期间气象因素对棉花烂铃病害发生的影响。指出8月16日至9月15日期间,若雨日>17d,雨量>370mm,侯平均日照时数<6h,候平均相对湿度>87%,候平均温度>26℃,棉花烂铃病害就会暴发流行,猖獗危害,使当年棉花单株烂铃数可达3个以上。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花品种气候区划的订正及风险棉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疆棉区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棉花区划不应只考虑热量条件,还应考虑品种属性,应把北疆乌苏、精河、莫索湾和博乐塔拉河下游一带由原来的次宜棉区划为优质早熟棉宜棉区,与南疆大片棉区同级,这样北疆棉区就能提升一个等级;同时系统地划出了南北疆风险棉区范围,风险棉区或是热量条件不够,或是7、8月热量强度不足,不宜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8.
冀棉958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5 品种来源:(冀棉10号×538)F1×冀棉22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棉,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种植,植株高大,塔型、稍紧凑。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苞叶较大,铃卵圆形,籽大,不早衰。纤维品质较好。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综合性状较好。生育期139天,株高102.5cm。单株结铃15.3个,铃重5.3g,衣分40.3%,籽指11.0g,霜前花率91.2%。  相似文献   

9.
以大铃、中铃和小铃3个不同铃重棉花基因型为材料,通过在盛花期测定棉株中部主茎和果枝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并用14CO2饲喂中部主茎叶,研究了14CO2同化物在棉株不同层次"铃-叶系统"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盛花期中部主茎和果枝单叶面积与铃重呈正相关。小铃基因型棉花群体盛花期叶面积指数最大;大铃基因型棉花蕾铃比中、小铃基因型表现出更强的库活性。主茎叶片产生的同化物除主要输送到对应的果枝外,还向上部、下部的库器官及主茎生长点输送;而流向其对应果枝的同化物,主要供应第一果节蕾铃。  相似文献   

10.
<正> 根据黄淮海地区粮棉争地,棉花产量不高、品质变差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开发该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发展植棉业,实现2000年指标,我们于1986—1990年在淮阳、曲周进行田间试验,进一步对品种类型与气候、气候与品质、棉花种植制度、棉花生产力与商品基地选建等进行了研究,并对黄淮海地区及全国有关棉区进行了调研与考察。主要结果是:一、品种类型气候指标及分布1.指标的确定热量是决定品种类型的主要因子。根据适播期的温度(12~15℃),最佳收花期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损害图书的各种自然因素,阐明优化书库环境、加强图书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类芦的生长与VA菌根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芦是我国南方快速绿化水蚀荒漠化地区的优良草种。对类芦根蔸土壤中VA菌根真菌的调查表明,栽植类芦后,土壤中的VA菌根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并与类芦根系形成一种协调的共生体系,极显著地促进了类芦的生长。新栽植类芦时,可在基肥中增施少量VA菌根土与磷肥,以促进土壤中VA菌根菌的快速繁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升温方式对烘干枣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红枣烘干工艺中,采用三种不同升温方式烘干的红枣,经95%乙醇浸提得膏后,以乙醚萃取,蒸发部分乙醚定容后,用GC-16APTF气相色谱仪以内加法测定糠醛和5-羟甲基呋喃甲醛的含量,水分、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用前两种方法烘干的枣的品质比用第3种方法好。还讨论了红枣中糠醛和5-羟甲基呋喃甲醛的形成、测定及其对干枣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IPV6产生的社会原因,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和中国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水肥耦合对树莓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在田间利用防雨棚和测坑设施进行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对树莓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适度时适量增施肥料有利于树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控制肥料施入可有效降低树莓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提高细胞间隙CO2浓度(Ci);肥料适度时适量提高土壤水分有利于提高树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气孔导度(Gs),控制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树莓叶片的蒸腾速率(Tr)降低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提高。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中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果实中有机酸、可溶性糖和SOD营养物质的积累,充足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积累。土壤含水量控制在32%以上,施肥量在460.95kg/hm2水平有利于树莓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的提高和午休时间的缩短;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6.2%以上,施肥量在270kg/hm2水平有利于降低树莓的蒸腾速率(Tr)和提高树莓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在学生中对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的调查,从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制作的过程以及使用者的出发点等方面,对影响到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详细分析了未来《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学科各个专业的报道方向。指出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学术期刊的报道方向是科技学术期刊的任务和职责,是使期刊保证及时反映相关学科的发展,保持在学科发展中应有的促进作用,在众多期刊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在充分分析中国学术期刊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术期刊如何规避不利因素等应对策略,为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A comparative-ecological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general regularities of soil ecology on the basis of geoinformation systems is suggested. It has been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Al-Fe-humus horizons. The quantitative climatic parameters of soils with Al-Fe-humus horizons have been estim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general regularities of soil ecology is shown.  相似文献   

19.
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阳澄湖2010-2011年水环境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阳澄湖东湖前期环境因子与蓝藻密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阳澄湖蓝藻密度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水温、溶解氧、营养盐和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2)气温是制约阳澄湖蓝藻暴发的主要因子,日照条件不是导致蓝藻暴发的关键因子,微风、少降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上浮、聚集并形成水华,湖面蓝藻的南北飘移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在水体满足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当某日前5d平均气温<30℃、日平均日照时数为4~10h、日平均降水量<3.0mm、平均风速为1~2.5m/s、盛行风向持续2d以上,则易暴发蓝藻水华.(4)利用前期对蓝藻密度变化有影响的重要环境因子建立了蓝藻密度预报方程,并对阳澄湖蓝藻水华发生状况进行拟合和试报,结果表明所建预报方程拟合率较高,但峰值误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阳澄湖蓝藻监测预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了高肥力田、低肥力田,通过早、晚双季稻连续2年4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硅基材料包膜肥对双季稻动态生长、产量、土壤肥力、微生物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高肥力田还是低肥力田,与传统施肥相比,一次性基施硅基材料包膜肥能提高双季稻的最大分蘖数3~6枝·兜~(-1),提高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成熟期双季稻的生物产量7.8%~22.4%,提高年均产量3.0%~14.7%,并且在低肥力田上效果显著。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较,施硅基材料包膜肥可以显著提高双季稻成熟期土壤中的矿质态氮含量,提高幅度为28.3%~37.7%。包膜肥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没有影响,在低肥力田施用80%的包膜肥其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最高。由此可见,施用硅基材料包膜肥在南方水稻上完全可以替代分次施用常规肥料,并且在高肥力田减少20%肥料用量的情况下仍然等效,达到了减肥增效和节本省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