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舟 《科学养鱼》1987,(6):28-28
日本用人工藻作海胆、龙虾、墨鱼等产卵场和稚鱼增殖场,这一开发获得成功。在玻璃纤维强化塑胶板上嵌入的尼龙纤维叫做“海中人工”,若将它安装在水泥制的鱼礁表面上,它不但是海胆及虾类,稚鱼的隐蔽场所,而且稚鱼的饵料——海藻等也可附着在上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明了同欢水库细鳞斜颌鲴的繁殖习性,产卵场的位置、规模。报道了细鳞斜颌鲴人工授精、人工鱼巢采卵、人工孵化的方法。介绍了细鳞斜颌鲴人工产卵场的基本结构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8~2010年,对日照近海金乌贼产卵场的水文状况、生态环境、生殖群体组成、半人工采卵、人工育苗技术及育苗过程中环境条件、适宜附着基的投放、饵料和病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采用海捕金乌贼作为亲体,育成幼乌贼37.85万只;在金乌贼种质资源保护区放流人工培育苗种30余万只,投放人工附卵基150余万具,实施金乌贼资源增殖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嘉陵江北碚江段人工鱼巢增殖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人工鱼巢的增殖效果,于2014年2月15日—4月20日,在嘉陵江北碚江段郭家沱和三圣庙产卵场投放人工鱼巢对该区域产黏性卵鱼类进行增殖。结果显示:在两水域人工鱼巢上产卵的为鲤(67.2%)和鲫(32.8%),产卵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产卵均有4次峰值,分别粘附鱼卵814.6万和2 194.6万粒;推算本研究投放的人工鱼巢至少可为200组鲤、520组鲫亲鱼提供繁殖场所,增殖鲤58.0万尾、鲫28.4万尾,增加鲤400.4 t、鲫8.7 t,经济价值达491万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黄河流域鱼类资源日益减少,鱼类产卵场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实施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更是引起黄河河道下切、产卵场功能下降,鱼类资源衰减,加之小浪底水库下泄底层低温水的影响,严重影响黄河干道黄河鲤鱼等经济鱼类的繁殖发育。使用人工鱼巢作为黄河鱼类增殖措施的试验研究,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4~7月我们分别在黄河干流桃花峪段和黄河  相似文献   

6.
江河、湖泊和水库是内陆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生活的进步,工农业的蓬勃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淡水鱼类资源和渔业的发展。工业“三废”的污染,严重地影响水生生物的索饵、繁殖及其生态环境;过度捕捞使鱼类资源得不到恢复和补充;江河修筑闸坝,严重影响洄游性鱼类上溯产卵场进行繁殖。世界各国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在内陆水域开展人工放流移殖鱼苗,对保护和增殖鱼类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丁增明  刘刚  郭正华  于峰 《齐鲁渔业》2008,25(12):52-53
人工鱼礁能改善近海海洋环境,使原本鱼种较少的砂泥底质环境变成生产力较高、鱼种较多的岩礁环境,可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和栖息的场所。近几年来,日照市近海海域投入的各类增殖型人工鱼礁,有利促进了有机物的沉积和多种藻类附着生长,保护了恋礁性鱼类,形成了头足类的产卵场,同时,底栖海洋生物得到了保护,充分发挥了海洋资源修复、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鱼巢渔业资源增殖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淡水鱼类的产卵场及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日益衰退。近年来,人工鱼巢被广泛应用于淡水流域及河口渔业资源及其生境的修复和管理,为保护淡水流域生物多样性和制定渔业管理措施等方面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对国内外人工鱼巢的类型、构造、材质进行了总结归纳,阐述了人工鱼巢的效应、布设方式及管理应用,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人工鱼巢在渔业资源增殖效应方面的研究实例,并对今后人工鱼巢的构造和材质选择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所谓人工增殖,是指通过各种人工措施,提高水域的初级生产力,或使水域中的饵料生物更充分合理的被渔业生物所利用,以增加海洋、湖泊、水库、江河等大型水体的水产资源或某一渔业生物种群的数量。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已有较长的历史,主要工作是移植和人工放流。渔业的发展,使一些重要的渔业资源捕捞过渡,  相似文献   

10.
周恩 《淡水渔业》1994,24(5):25-25
内蒙达里湖人工产卵场的建造周恩(内蒙古赤峰市水电水产局)达里湖是内蒙主要水产品生产基地,面积35万亩,属内陆高原、半咸水、封闭型湖泊,有大小四条河流注入,以盛产高背银鲫和瓦氏雅罗鱼而闻名。达里湖湖周开阔平坦,南边是绵延百里的丘岭,西、北和东面是平坦的...  相似文献   

11.
朱长开 《水利渔业》2003,23(6):33-34
西充县实施黄鳝资源保护与人工增殖措施后,黄鳝的天然产量提高了2.6倍,稻田人工增殖黄鳝后,产量是天然产量的9.8倍。黄鳝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单纯依靠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是不够的,还要依靠黄鳝种群数量的大幅增加。只有实现黄鳝苗种人工繁育的规模化、商业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黄鳝资源可持续增长,才能使黄鳝增殖、养殖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宽口裂腹鱼、厚唇裂腹鱼、重唇裂腹鱼和斑唇裂腹鱼是库尔干河的土著鱼,建库对这些鱼的产卵场、洄游、种群及其多样性均产生影响,应建立土著鱼类保护区,开展人工放流,同时引进冷水性、食浮游植物和杂食性鱼,不主张引入肉食性鱼。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对海蜇的生活史、人工育苗和放流增殖进行过不少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技术,为今后进行海蜇生产性放流增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莱州湾等多年的人工育苗、人工放流、回捕效果等方面研究,结合海蜇的生态习性和山东沿海的海况条件等,认为在山东沿海适亢内湾进行海蜇放流,扩大放流规模,增加放流数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由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主持的全国河蟹人工养殖、增殖座谈会于1987年10月中旬在安徽省滁州市召开,有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河蟹人工育苗和养殖、增殖工作,开展热烈讨论。部水产局佘大奴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光对海蜇浮浪幼虫变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食用水母,主要产于我国沿海。近几年来,浙江、山东和辽宁等省已开展人工增殖海蜇资源的研究工作。浮浪幼虫至螅状幼体阶段的变态是海蜇生活史多次变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增殖工作的第一步是培育出大量螅状幼体。研究影响浮浪幼虫变态率的环境条件,有助于海蜇苗种人工培育中提高单位水体螅状幼体的育成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珠江沿岸工农业的发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和工业污水的影响,使江河鱼类产卵场和渔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亲鱼因渔场环境不适合,少产卵或不产卵,鱼苗成活率亦低.鱼类不能维持其种群各个世代所需的数量,资源补充量不足。同时,随着渔船数量的增加,捕捞方法的变革,以及电、毒、炸鱼等破坏资源的违禁作业屡禁不止,使江河鱼类资源逐年下降。这种情况己引起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水产部门己在江河进行人工放流增殖,建立了渔政管理机构,加强了江河鱼类资源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德裕  黄苏霞 《福建水产》1986,(3):F002-F002
福建省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研究课题,已正式列入“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总课题的设计以对虾放流增殖为重点,同时进行鱼、虾、蟹、贝类综合技术的开发研究,其中包括下列五项子课题:对虾人工放流技术与增殖效果的研究、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寻氏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和青蟹高产养殖枝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于红鳍东方鱼屯(Takifugurubripes)的苗种生产以往都是依靠捕获的天然成熟亲鱼由人工采卵而获得。近年来,日本长崎县和鹿儿岛附近的产卵场亲鱼捕获量剧减,要从刚捕获的亲鱼中采卵已十分困难。最近试验了对即将成熟的亲鱼注射白鲑脑垂体和促性腺激素...  相似文献   

19.
《渔业科技产业》2007,(1):38-38
近日,烟台市长岛县成功放流了人工培育的65万尾黑裙鱼鱼苗,这是长岛县连续两年实施黑裙鱼人工育苗放流增殖计划。  相似文献   

20.
人工渔礁建设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渔礁是人为地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海洋经济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提高渔获物质量的目的。在人口迅速增长,科技迅猛发展,海洋渔业资源衰减,环境恶化的形势下,人工渔礁建设,作为一种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综合措施,具有诱人的利润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会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