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归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功能,其中着重说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组分选择的原则、依据和结构优化的标志,在生态过渡区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发挥双向生态缓冲功能。认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应以受干扰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参照模式,研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组分间的生态关系,生物组分生态和谐机制,小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局部生境植被恢复与构建的生态效应,并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2.
陇南山区农林复合模式划分与种植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波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203-205,220
甘肃省陇南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15%。坡耕地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山坡地及梯田中进行农林复合栽培,可提高土地产出率,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根据生产方式和栽培结构将陇南山区农林复合栽培的模式种类划分为林药复合、林粮间作、田间地埂利用、果菜种植、特种林粮复合、庭院经营、小流域综合治理、林草复合等8种农林复合栽培模式,以便在坡改梯、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中较好地应用复合农林业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1986年确定的清水河试点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暴雨中心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阐述了为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所采取各项生态修复模式的特点,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为暴雨中心区小流域的生态修复探索出了良好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沙地试区农田林网种植模式和农果、农条间作等不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建设对沙地试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及生产潜力,为黄淮海平原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沙地试区农田林网种植模式和农果、农条间作等不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建设对沙地试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及生产潜力,为黄淮海平原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论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经营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在阐述农林复合经营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几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并对黄土高原实行农林复合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针对目前的治理状况,认为农林复合经营是治理黄土高原,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因而开展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总结长城沿线榆林风沙区现有的几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基础上,进行组装配套建立了前湾滩村风沙滩地农林复合经营开发示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经营是适合榆林沙区的一种高效开发模式,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防风减灾,改善生态环境,缓减土地紧张压力,提高经济产值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初步认为三峡库区的农业生态模式应分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模式,木本粮油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农林牧复合型发展模式,农林牧渔复合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了河北省饶阳试区实施5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益,配置技术和应用条件,各模式纯收入为果园早期间作〉果农间作〉林农间作〉林网农田〉林牧结合;为平原农区合理建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强  秦富仓  岳永杰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2):186-189,194
以通辽市巴尔敦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状况最好,林牧复合次之,林地和牧草地相差不大,农林复合最差。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土壤孔隙度则呈下降趋势。(2)耕地0-80 cm土层土壤平均自然含水量和土壤最大贮水量最高,农林复合和林地次之,相差不大,牧草地最低。(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量元素含量综合而言:耕地最高,牧草地次之,农林复合居中,林牧复合略差,林地最低。(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速效元素含量综合而言:耕地最高,林地次之,林牧复合和牧草地差异不大,农林复合最低。(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质含量牧草地和耕地较高,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该小流域内耕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最好,农林复合类型的物理化学性质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