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某鹿场存栏梅花鹿157只。2008年6月,有2只鹿突然死亡,均为年轻公鹿且营养良好。据饲养人员介绍,2只鹿生前都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精神萎顿现象,伴有轻微的神经症状。其中1只曾出现明显的血便现象,2只病死鹿膘情良好,尸僵完全,天然孔无出血现象,但肛门松弛,其中1只肛门有暗红色血迹。  相似文献   

2.
1 发病情况 我市某规模鹿场共饲养26只梅花鹿,其中14只仔鹿。2003年3月上旬,鹿群突然发病,且发病的全部是仔鹿。第1天有3只仔鹿发病,第2天有7只发病,第3天有4只发病并死亡1只。畜主曾在第2天给发病的仔鹿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进行肌肉注射,均无明显效果,于第4天到我兽医院门诊诊治。  相似文献   

3.
<正>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09年5月青海省某鹿场兽医站工作人员向我室陆续送来4份死亡鹿病料,据该工作人员介绍,该鹿场现有梅花鹿、白唇鹿、青鹿等510只,此次发病共死亡鹿21只,均为成年梅花鹿。鹿群曾注射过羊四联苗、口蹄疫苗。病鹿死前体温为36.5℃,流泪且有眼屎,呼吸急促,有肚子疼痛的症状,发抖。一只鹿出现明显的血便现象,肛门松弛,另一只肛门有暗红色血迹。发病时曾用磺胺脒、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但均无疗效。  相似文献   

4.
鹿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该病是由于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魏氏梭菌根据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分为A、B、C、D、E五型。每型产生一种主要毒素,一种或数种次要毒素。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1流行情况宁夏中卫某鹿场原有32只麻鹿和梅花鹿。2001年6月,从外地某鹿场调入45只麻鹿和梅花鹿,8月中旬,又从该鹿场调入79只两种鹿,使该鹿场鹿数达156只。从6月份鹿场调入鹿后不久,鹿群中不同年龄的鹿相继发病。最急性无任何症状突然发病,多在4~5h后倒毙,病程稍长的表现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5.
1发病情况调查2012年1月31日,东辽县疫控中心接到本县某鹿场成年鹿突然大批死亡的疫情报告。该鹿场存栏梅花鹿168只。其中,成年鹿122只,育成鹿46只;成年公鹿73只,经产母鹿55只,膘情较好。1月30日夜至31日,死亡成年鹿32只,其中公鹿23只,母鹿9只。据饲养员和管理人员介绍,1月29日鹿群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和饮水正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自入夏以来 ,华北和华中许多地区流行附红细胞体病 ,该病来势之凶猛 ,病状之严重 ,损失之重大 ,在养猪业、养羊业上触目惊心。关于猪附红细胞体的报道比较多见 ,但是 ,小尾寒羊感染附红细胞体病还未见报道。现就定州市某小尾寒羊饲养场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羊场共饲养小尾寒羊 12 0只 ,2 0 0 2年 8月 ,有部分羊出现结膜红肿、贫血、黄疸。初怀疑为某种传染病 ,用青霉素、病毒灵、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 2d无效 ,并且病情加重。发病羊不断增加 ,相继死亡 6只 ,遂来我院就诊 ,诊断为附红细胞体 ,经采取紧…  相似文献   

7.
<正>1发病情况调查2014年5月12日,东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凌云乡人和鹿场育成鹿突然大批死亡疫情报告。该鹿场存栏梅花鹿264只,其中,成年鹿172只,育成鹿92只。10~12日,死亡育成鹿22只。据饲养员和管理人员介绍,今年春季,鹿群膘情较差,特别是育成鹿群都没有脱毛,采食量下降,认为鹿群"春天火大"。5日,在育成鹿饲料中添加了土霉素粉,大约按规定剂  相似文献   

8.
天祝藏族自治县某鹿场饲养天山马鹿73头,2006年7~9月有9头鹿相继患后躯软弱无力,行走不稳,最终呈犬坐姿势的一种疾病,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鹿附红细胞体病.用血虫净(三氮脒、贝尼尔)、黄色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控制了该鹿场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病自 2 0 0 1年 4月传入我县以来 ,已造成大范围流行 ,尤其是猪感染率甚高。关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比较多见 ,但是 ,羊感染附红细胞体至今尚未见报道。现就汝阳县某羊场发生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羊场 2 0 0 1年 7月 1 2日从陕西引进了 1 0 0只莎能奶山羊2d后 ,有少部分羊出现眼结膜红肿、流泪、分泌异物 ,随后发病羊增加到 30余只 ,并有 2 0余只出现口疮 ,经治疗后痊愈。 8月 1 0日左右 ,有个别羊精神萎顿 ,不食 ,被毛粗乱 ,眼结膜苍白 ,面颊肿胀 ,体温 38~ 40℃ ,用青霉素 ,瘟毒 1 …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鹿附红细胞体发病率不断上升,此病一旦流行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难以控制,因此给广大养鹿经营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养鹿业的发展,在生产中,加强饲养管理,切断传染途径,减少应激反应,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现将辽宁省铁岭市某鹿场发生溶血性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健康动物肠道的常在菌;但在饲养管理不当、卫生差等条件下,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现将吉林省前郭县一例梅花鹿溶血性大肠杆菌病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1年11月,前郭县浩特芒哈乡某鹿场有7只体况良好的幼鹿突然发病,第2天就有1只死亡,在及时确诊和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2.
鹿深、浅屈肌腱全断裂病例在临床上极少发生,现将临床上遇到的鹿后肢屈腱全断裂病例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友谊农场四分场某鹿场共有梅花鹿40只,分两群饲养,鹿舍面积80m2,饲养密度过大。2006年12月10日,该鹿场的鹿互相追逐,其中1只公鹿奔跑撂撅子,左后肢屈腱部位被舍内鹿饮水用的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3月 ,我县某鹿场发生了一起急性传染病 ,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 ,其肠黏膜呈现大面积的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梅花鹿魏氏梭菌病 ,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 0 0 1年 2月 2 6日上午 ,该鹿场的一只 2岁鹿突然发病 ,于 2 8日凌晨死亡 ,同一天又有 2只发病 ,当天下午死亡。主要临床症状是 :病初厌食 ,精神不振 ,不愿运动 ,鼻镜干燥 ,体温升高至 40℃以上。呼吸迫促 ,心跳加快。随后 ,起卧不安 ,有腹痛症状 ,排稀糊状带血的腥臭粪便 ,最后口吐白沫 ,倒地后痉挛而死。…  相似文献   

14.
天祝藏族自治县某鹿场饲养天山马鹿73头,2006年7~9月有9头鹿相继患后躯软弱无力,行走不稳,最终呈犬坐姿势的一种疾病,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鹿附红细胞体病。用血虫净(三氮脒、贝尼尔)、黄色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控制了该鹿场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鹿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严重影响养鹿业的发展。巴氏杆菌有许多血清型 ,鹿巴氏杆菌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肠毒血症是D由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 ,是由于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产生毒素所引起。魏氏梭菌根据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分为A、B、C、D、E五型 ,每型产生一种主要毒素 ,一种或数种次要毒素。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1 流行情况宁夏中卫某鹿场原有 32只麻鹿和梅花鹿 ,2 0 0 1年 6月 ,从甘肃省某鹿场调入麻鹿和梅花鹿共 45只 ,8月中旬 ,又从…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上旬,龙岩市新罗区某鹿场梅花鹿发生一起急性不吃、反刍停止、突然死亡为主的疾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场建于2004年,引进饲养81只梅花鹿。引进后未接种任何疫苗,2006年5月上旬,一孕鹿开始发病,发病多为母鹿,公、母鹿都易感,一般于夜间突然死亡,或于清晨  相似文献   

17.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于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动物血液,发生溶血、贫血、黄疽、体温偏高和全身皮肤粘膜出血的一种疾病。国内关于猪、家兔、奶牛、马、羊的附红细胞体病已有报道。近发现由澳大利亚引进的美利奴种公羊有本病,报告如下。发病情况:哲里木某种畜场,1985年10月由澳大利亚引进美利奴公羊3只,其中  相似文献   

18.
鹿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 ,病的发生是由于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产生毒素所引起。魏氏梭菌根据毒素 -抗毒素中和试验分为A、B、C、D、E五型。每型产生一种主要毒素 ,一种或数种次要毒素。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1 流行情况宁夏中卫某鹿场原有 32头麻鹿和梅花鹿。 2 0 0 1年 6月 ,从甘肃某鹿场调入 4 5头两种鹿 ,8月中旬 ,又从该鹿场调入 79头两种鹿 ,使该鹿场鹿群数达 15 6头。从 6月份鹿场调入鹿群后不久 ,在鹿群中有不同年龄的鹿发生症状相似的病 ,最急性无任何症状突然发病 ,多在 4…  相似文献   

19.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人和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发病,猪比较多发.当附红细胞体病与其他疾病合并或继发感染时,将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某猪场发生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合并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寄生于人、畜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1-2]。早在1928年就有本病的报道,但因其对非摘脾动物很少致病而长期被忽视。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附红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室于8月初收到送检病猪病料,经临诊诊断、实验室诊断、本动物接种实验和药物治疗,诊断为猪附红体病。现将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四川某猪场于2002年7月末,饲养的种母猪和出生后几天的仔猪同时发病,3月龄的仔猪也陆续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