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揭示青皮竹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形态及其雌、雄配子体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 ]采用形态解剖及石蜡制片的方法对青皮竹花器官的各部分外观形态特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与描述。[结果 ]青皮竹小穗为无限花序,下部的小花先发育,但因小穗基部具有潜伏芽,因此又具有有限花序的特征。每个小穗约有8~10朵小花,顶端小花不育,小穗基部含有2~3枚黄棕色苞片。每朵小花均有内、外稃各1枚,浆片3枚,雄蕊6枚,雌蕊1枚。雌雄异熟,异花授粉。子房呈花瓶状,下部光滑不具棱,上部有绒毛。子房1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短花柱长柱头,花柱具绒毛,三分枝羽状柱头。花药呈黄色,4药室。未成熟的花药的花药壁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为腺质型,花药成熟后绒毡层退化,仅剩表皮和纤维层。花粉成熟后2或3核花粉粒,花药壁纵裂散粉。[结论 ]青皮竹花器官形态与解剖结构发育正常,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多种败育情况,可能是青皮竹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麻竹的花器官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我国南方重要经济竹种——麻竹为材料开展繁育系统的系统研究,以阐明竹类植物的开花特性及结实规律,为有效地开展杂交育种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麻竹假小穗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野外定位观测假小穗的开花动态过程,通过花粉离体发芽试验测定花粉的活力及其寿命,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的可授性,利用估算杂交指数(OCI)和花粉-胚珠比(P/O)的方法测定麻竹繁育系统的类型。【结果】麻竹假小穗可不固定地着生在不同级次的营养轴上,且其基部的2~3个潜伏芽可继续发育形成新小穗,故其花期较长,整个生长季均有续次开花现象;麻竹每一假小穗具7~10朵花,其在假小穗上的开放自上而下依次进行,单一假小穗从第1朵小花开放至全部小花完成开放需5~7天;而且雌雄异熟,同一小花雌蕊先于雄蕊1~4天成熟,通常假小穗只有上部3~4朵小花的柱头能伸出稃片外,而中、下部柱头不伸出,故只有假小穗上部的1~4朵小花可以授粉结实;麻竹柱头伸出的第1天便具可授性,第3~4天可授性最强,6天后萎缩;新鲜花粉萌发率差异较大,平均约为27%,高的可达54.6%;离体花粉不易保存,室温保存36 h萌发率降为3%左右;低温及干燥处理均不能延长花粉寿命,若将即将散粉的花药在4℃低温下保存,虽可适当延长储藏时间,但效果十分有限。【结论】杂交试验中,若将麻竹作为父本,应在花药散粉的当天完成授粉;若作为母本,应在柱头伸出的第1天就开展授粉。利用杂交指数和花粉-胚珠比综合判断,麻竹的繁育系统为"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但考虑到竹子为无性繁殖群体,同期零星开花最有可能发生在遗传背景一致的同一无性系,因此异株间的授粉也极有可能是具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故竹子的有性繁殖应充分关注"近交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省临安市的开花雷竹林的花芽分化、开花征兆、开花林相、开花类型、花器官结构、小花开放及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雷竹为零星开花竹种,开花类型复杂多样;雷竹花序属于典型的无限制花序或称假花序,基本单位为假小穗;雷竹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硬头黄竹花(Bambusarigidd)的基本形态结构及胚胎发育规律,为其胚胎学积累原始资料,为育种工作打下基础。[方法]通过解剖与形态观察的方法,对硬头黄竹生殖器官、抱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硬头黄竹小穗为假小穗,簇生,基部具潜伏芽,平均长度为3.75 cm,有3~7朵小花。小花内外稈各1片,浆片3枚,雌蕊1枚,雄蕊6枚。雌蕊为三分枝羽毛状柱头。子房长卵圆形,具明显纵向三棱。子房单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正常发育的花粉粒为二细胞花粉,花药壁造抱细胞时期为四层药壁,花药成熟时只剩两层药壁。绒毡层为分泌型,花药成熟时,绒毡层完全退化。花药易见发育异常现象,形成不同的败育类型。[结论]硬头黄竹小穗基本结构发育正常,但花药发育后期会大量出现异常现象,这是导致硬头黄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元江箭竹花序与花器官为研究对象,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研究,分析元江箭竹花序特征与开花特性及结实率低的原因,并试图通过组培技术改变其败育状况,为元江箭竹生殖生物学及育种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数据。【方法】采用解剖观察的方法对花器官进行形态与解剖结构特征描述,运用石蜡切片对其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并对野外与组培条件下花药的发育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元江箭竹花序顶生,偶具侧生,花序具总柄,由1片营养叶包裹。整个花序为单轴分枝,顶部小穗发育早于基部小穗,为有限花序,单个小穗基部小花先开放,因此属无限花序。每个小穗含4~5朵小花,小花均长0. 9 cm,小花间由小穗轴相连,小穗轴顶端膨大具白色绒毛。小穗基部具颖片2枚;内、外稃对生,各1片;浆片3枚;雌蕊1枚;雄蕊3枚。浆片位于内稃与雄蕊之间,小花发育成熟,浆片吸水膨胀,花药伸出,花药为淡黄绿色或紫红色,花药具4室。未成熟花药壁从外向内依次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花药发育至二分体时期,绒毡层开始退化,绒毡层细胞属于腺质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粒平均直径为43. 92μm,被TTC染成红色,活力为54. 78%,但萌发率极低,甚至不萌发,花粉败育,其败育方式可总结为绒毡层过度发育、花药壁皱缩、花粉粒退化、空壳花粉粒4种类型。子房为2心皮1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柱头2裂呈羽毛状,短花柱长柱头型,雌雄同熟、异位。组培条件下,花芽可正常发育成小穗并开花,内外稃张开花药伸出小穗外。花药壁纤维层加厚明显,呈连续性,但多数花粉粒仍出现空壳现象。【结论】元江箭竹为混合花序,单轴分枝,开放型风媒花。元江箭竹属于典型的雄性不育,无法形成有效花粉是导致元江箭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元江箭竹花芽在组培条件下可继续开花,花药伸出小穗外,但花粉发育仍然异常,通过组培技术无法改变其败育现象,说明元江箭竹的雄蕊败育可能并非养分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园林科技》2007,(1):43-46
本篇介绍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已在生产上试用的品种系列葛兰姆·克拉克近期研究的两个品种:高山铁线莲和长瓣铁线莲。高山铁线莲、长瓣铁线莲这两个品种是欧洲及中国地区的原生品种。作为欧洲原生种的高山铁线莲具单瓣、下垂花,萼片4枚;而中国原生种长瓣铁线莲具半重瓣、下垂花。这两个品种(包括变种)花  相似文献   

7.
水竹,刚竹属散生竹种,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最常见的野生竹种之一,也是黄河和长江流域广为栽培的一个竹种。自2003年以来,中国四川雅安地区的水竹出现开花现象,到目前已成大范围开花枯死的趋势。对水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竹开花在每个季节均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的5月份,开花以后整个植株枯死。水竹为穗状花序,每个佛焰苞(花序)有5~7个假小穗,每个假小穗有4~6朵小花;水竹花丝长约1.8cm,花药黄绿色,柱头三裂。水竹花药非常丰富,但雌蕊发育不良,因此,至今未发现水竹结实。对开花和未开花竹林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竹林内光照时数、气温以及湿度对开花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同时,开花和未开花水竹根、茎、叶的冷冻切片显示,开花水竹根、茎、叶的细胞结构和发育状况均差于未开花竹。由此看来,内部生理变化和外部环境影响是导致水竹开花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8.
2001年春对红富士苹果柱头与胚囊发育的全过程,以及各阶段所对应的物候期特征进特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花期从4月24日开始至5月1日结束,共8d,但花的开放集中在前4d,同一花序的开放顺序是中心花先开,1.5d以后第1、2朵边花相继开放,第3、4朵边花与中心花开放相隔2~3d。花发育到大蕾期柱头开始分泌粘液,此时胚囊发育到八核胚囊。开花1~2d,柱头由嫩黄绿色经嫩黄色到黄色,至此胚囊已完全发育成熟,具有授粉受精能力,为该品种的最佳授粉期。开花后5d,花朵失去授粉受精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松河 《竹子研究汇刊》2012,31(3):51-52,62
《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Flora of China》 及其它的相关文献均无关于竹亚科筋竹属小琴丝竹花的描述或记录,笔者采集制作了该竹子繁殖器官标本,并对其进行了描述,主要特征:花枝长40~150 cm;花序为总状花序或简单的圆锥花序;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小穗含小花5 ~10朵,小穗轴节间形扁,长4~~5 mm,无毛;颖不存在;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无毛;内稃线形;花丝长6 ~10 mm,花药紫色;子房卵球形;柱头3或其数目有变化,羽毛状;鳞被3;雄蕊6.花期3~4月.成熟颖果为细狭的长圆形,长1.2 ~3.0 cm,直径1.8 ~2.5 mm,棕色,果皮较厚.花标本采自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北区汉伟英语幼儿园.  相似文献   

10.
麻疯树花的形态和解剖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麻疯树花序、雌花及雄花连续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同一花序不同分枝上花的发育下部枝早于上部枝。同一花序分枝上位于二歧聚伞花序的中央的花发育早期早于两边的花。雌花在发育上经过两性时期,但雄蕊后来停止发育,形成功能上的单性花;雄花的发育则不经过两性时期,即在结构和功能上均为单性花。胚珠原基在发育过程中生长方向发生约90°改变,最终形成倒生胚珠。  相似文献   

11.
竹子的生殖相(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故McClure教授一生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发展了竹子的无限制花序与有限制花序的理论。这对于研究竹子的系统关系,澄清当前竹子分类上的混乱局面是十分有用的。《竹子的生殖相》主要内容如下:1.各种竹子结实情况;2.与分类学有关的竹子开花习性;3.花序;4.无限制花序;5.有限制花序;6.无限制花序的发育过程;7.无限制花序中的变化和异常;8.有限制花序所表现的形态差异;9.从生理学观点来看竹子的花序;10.花序分枝中的前出叶;11.小穗、小花和花的各部份;12.果实。全文分二次刊出。  相似文献   

12.
贵州原生木兰科植物资源与园林利用前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介绍了贵州51种原生木兰科植物的自然分布及其性状、花特征、花和果物候,并简述了木兰科植物在园林上的利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文冠果为异花授粉植物。类型多、变异性大,据文献资料报道,文冠果为杂性花;即两性花少,单性花多(雄花),且落花多,座果少,俗有“千花一果”之说。针对上述矛盾,我们对文冠果不同种类的花进行观察:花的种类,按花器发育程度和着生在同一植物体上的情况不同,可分为杂性花,单性花(雌花)、“优势两性花”,大重瓣花和小重瓣花五种。文冠果按花的颜色,可分成白花、黄花两种。依花的发育时期不同,花色逐渐变化;白花,初开时花瓣呈白色。内侧基部经2—3天后,由黄变紫色的斑纹黄花,初开时淡黄色,2—  相似文献   

14.
新高系梨雄性不育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揭示与研究新高系梨雄性不育的生化遗传机制,分析了新高系梨中雄性不育品种及可育品种在花发育的不同时期的氨基酸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酶(SOD)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花器官发育过程中,花器官内的氨基酸代谢及酶活性高低对花粉育性有重要影响.可育品种与不育品种相比,在从四分体到单核花粉的小孢子期(小蕾期),是氨基酸变化差异最明显的时期;在小孢子期,可育品种脯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不育品种,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是可育品种高于不育品种;在花器发育整个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是可育品种较不育品种高.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的优势植物,为探讨其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针对其开花特性、花气味及访花昆虫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假海桐开花早,种群内花期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2~3月份,单花期3~4d,单株盛花期8~10d。访花昆虫54种,大蜜蜂(Apis dorsata)是最为优势的传粉昆虫。鉴定出花气味的13种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脂肪酸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三大类构成,含量最高的是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基甲醇。传粉后花气味中没有化合物消失,但有2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3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并新增1种化合物。深入研究传粉前后含量变化大,对优势传粉昆虫具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有助于揭示林下假海桐的传粉繁殖特点,为热带雨林物种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AcCBF1基因沉默对‘纸皮’扁桃花器官的影响,以了解CBF转录因子在扁桃花器官发育中的功能,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以采用农杆菌侵染方法获得的含有pTRV2-AcCBF11、pTRV2-AcCBF12、pTRV2-AcCBF13片段的扁桃AcCBF1基因沉默枝条为试验材料,以常温和低温处理后的自然生长扁桃枝条为对照,观测低温处理后花器官表型指标变化,并对单花药花粉量、花粉活力以及花粉扫描电镜指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处理降低了对照组的单花药花粉量和花粉活力,但对花器官指标影响不显著。沉默后的AcCBF12片段和AcCBF13片段显著降低了花粉量与花粉活力,沉默花器官指标效果明显。花粉粒大小无显著变化,花粉纹饰存在一定差异。AcCBF11片段沉默效果不明显。AcCBF12片段和AcCBF13片段影响扁桃花器官表型指标的变化,如花瓣、花冠、花萼、花药、花粉形态、花粉量、花粉活力等,预测CBF转录因子可能在花器官指标发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以生殖体为主的竹子系统分类中,最关大体的是竹子的真、假花序以及顶生花序与侧生花序问题。对这两个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对正确认识竹子的系统分类以及属的地位是必要的。真、假花序是我国耿以礼与耿伯介在1959年提出来的(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1959)。他与F.A.McClure的有限花序与无限花序的概念相比,有相似的作用,但涵义不同。小穗着生在营养体(秆或枝)的节上而形成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木兰科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是原始的被子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本文介绍了四川24种原生木兰科植物的自然分布及其性状、花特征、花和果物候,并简述了木兰科植物在园林上利用的优势、应用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笔竹(Pseudosasa viridula)开花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解剖观察研究笔竹的开花林相、开花动态、花器官构造、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笔竹为连续开花型竹种,花期为1—5月,盛花期为3月初至4月中旬,开花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分为老竹开花型、新竹开花型、不开花型3种类型;自然条件下结实率极低,仅为0.12%,花后竹林更新主要通过无性繁殖。花序由3~4枚小穗组成,每枚小穗上具小花8~10朵,小花含1枚外稃、1枚内稃、3枚浆片,雄蕊多数为3枚,极少数为6枚,1枚雌蕊,柱头3裂,羽毛状;整个花序的开花顺序为自上而下,各小穗上小花的开花顺序为自下而上,为混合花序;雌雄同熟,果实为颖果。[结论]本研究为竹类植物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竹子开花周期性长,一生只开一次花,且花后立即死亡,并以种子更新形成新竹林。三月竹原发表时无花果记载。2010年正逢三月竹开花结实,现将花果形态予以补充描述。假小穗绿色或紫绿色;苞片2枚~3枚;小穗含3~5小花,长1.5 cm~3.7 cm;小穗轴节间长3 mm~7 mm,在具花一侧扁平;颖2版~3片,线状披针形,长6 mm~11 mm;外稃长7 mm~12 mm,具7(9)脉;内稃长7 mm~10 mm,脊外每侧具1脉,先端渐尖;鳞被3,边缘无纤毛;雄蕊3,花药长4.5 mm~5.5 mm,基部箭镞形;子房椭圆形,花柱1,柱头2,羽毛状。颖果坚果状,长8 mm~12 mm,直径4 mm~6 mm,长圆形,光亮,无腹沟,具宿存稃片,具宿存花柱,果皮厚1 mm~2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