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植物激活蛋白对烟草花叶病毒RNA及外壳蛋白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烟草经植物激活蛋白处理后,植株体内烟草花叶病毒RNA含量比对照降低28%;用ELISA和Western方法检测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含量,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20.7%和25.0%。植物激活蛋白显著干扰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体外聚合过程,22—37%条件下其干扰作用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八个平菇品种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8个平菇品种的菌株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及各菌株生长特性的测定,筛选出黑平菇为最佳菌株,摇瓶培养菌丝生长量为3.98g/100ml;胞内粗多糖含量10.6%;菌球直径平均为0.193cm.该菌株的菌丝体PBS提取液、胞内粗多糖和发酵滤液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率分别为66.54%、83.39%和54.3%;  相似文献   

3.
牛蒡低聚果糖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牛蒡低聚果糖对烟草花叶病毒抗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牛蒡低聚果糖处理叶(第三叶)中,接种烟草花叶病毒24h时对照处理叶片中该病毒含量大约是牛蒡低聚果糖处理叶片中的2.6倍,相对防效达61%;在未处理叶(第四叶)中,接种烟草花叶病毒24h时对照处理叶片可检测到TMV-CP的表达,而牛蒡低聚果糖处理叶则检测不到TMV-CP的表达。通过对抗病相关基因的检测发现,牛蒡低聚果糖处理和接种烟草花叶病毒都可诱导抗病相关基因(包括PR-1a、PR-2、PR-3、PI-1、PI-2和PAL)在烟草局部叶和系统叶中大量表达。这些结果表明,牛蒡低聚果糖可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产生抗性,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诱导了抗病相关基因在植株体内的表达,增强了植株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系列含席夫碱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并采用半叶枯斑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0 μg/mL下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治疗活性为40.4%~53.1%,保护活性为51.2%~72.6%,钝化活性为46.0%~90.7%,其中,化合物3d的保护活性较好,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203.89 μg/mL,略优于商业化抗病毒剂宁南霉素(EC50值214.90 μg/mL)。初步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在苯环的R1及R2位上引入吸电子基团有利于活性的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含席夫碱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能较好地控制烟草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5.
黄瓜花叶病毒对烟草花叶病毒的干扰作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1年-1985年研究了黄瓜花叶病毒(CMV)对烟草花叶病毒(TMV-T)的干扰作用.用CMV向日蔡环斑花叶分离物(CMV-SRS)为诱导病毒,接种枯斑三生烟十天后,对攻击病毒TMV-T的保护率为85.6%.反之,用TMV-T为诱导病毒,接种枯斑三生烟十天后,对攻击病毒CMV-SRS的保护率为95%(70-100%)证明在CMV-SRS和TMV-T之间,有较强的相互干扰作用.含有卫星核酸的黄瓜花叶病毒CMVS51、及CM-VS52两个分离物以及CMVS51+TMVN-14(烟草花叶病毒弱株系)免疫心叶烟和枯斑三生烟十天后,对强病毒TMV-P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气相色谱2%OV-1玻璃柱,FID检测器,160~200℃程序升温分析测定了17%克.多.酮衣种剂中的克百威和三唑酮,用薄层-紫外法测定了多菌灵的含量,克百威,三唑酮和多菌灵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6%,2.13%和0.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98.9%和98.5%。  相似文献   

7.
几种药剂防治烟草病毒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  安德荣 《植物保护》2004,30(3):78-80
7种药剂对烟草病毒病的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效最好,室内接种前和接种后对烟草花叶病毒的防效分别为77.93%和72.56%,田间防效达71.53%。20%病毒A 500倍液、5%菌毒清500倍液和1.5%植病灵600倍液的田间防效均在60%以上,对烟草病毒病有相对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系列含席夫碱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并采用半叶枯斑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0μg/m L下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治疗活性为40.4%~53.1%,保护活性为51.2%~72.6%,钝化活性为46.0%~90.7%,其中,化合物3d的保护活性较好,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值为203.89μg/m L,略优于商业化抗病毒剂宁南霉素(EC50值214.90μg/m L)。初步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在苯环的R~1及R~2位上引入吸电子基团有利于活性的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含席夫碱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能较好地控制烟草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9.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是一类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植物病毒,田间杂草是这类病毒重要的中间寄主。 本研究从云南省玉溪市采集了表现黄脉的青蒿植株,通过PCR扩增、克隆及测序从样品中获得两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DNA-A全基因组序列,分别为YN6393-23和YN6393-27,其全长均为2 739 bp,相似性为100%。序列分析发现,YN6393-23和YN6393-27的核苷酸序列与烟草曲茎病毒Tobacco curly shoot virus(TbCSV)的分离物YN4584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45%。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对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种的分类标准,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大于91%则为同种病毒,表明此病毒分离物为烟草曲茎病毒的一个分离物。这是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青蒿植株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种类及黄瓜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经鉴定,明确了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有7种,即黄瓜花叶病毒(CMV)占病株样品的55%,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6%,马铃薯Y病毒(PXY)占13.2%,烟草蚀纹病毒(TEV)占11.8%,马铃薯X病毒(PVX)占10.4%,苜蓿花叶病毒(AMV)占2%,及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1.4%。其中CMV可划分为4个株系,即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轻花叶株系和带状株系。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种类及黄瓜花叶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十年来,经鉴定,明确了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毒原有7种,即黄瓜花叶病毒(CMV)占病株样品的55%,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6%,马铃薯Y病毒(PXY)占13.2%,烟草蚀纹病毒(TEV)占11.8%,马铃薯X病毒(PVX)占10.4%,苜蓿花叶病毒(AMV)占2%,及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1.4%。其中CMV可划分为4个株系,即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轻花叶株系和带状株系。  相似文献   

12.
小RNA深度测序鉴定昭通市烟草脉斑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脉斑病在云南昭通市的烟草上发生危害严重,为明确昭通市烟草脉斑病的病毒种类,本研究采集昭通市的4个烟草种植区症状表现为疑似烟草脉斑病的烟草样品,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不同来源的混合样品进行小R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样品中的病毒分别属于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和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根据不同病毒属设计通用引物,分别对不同地区的烟草样品进行RT-PCR验证,结果表明,烟草样品中病毒种类有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烟草脉扭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的PVYN、PVYN-Wi和PVYNTN株系。  相似文献   

13.
臭椿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初步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烟草花叶病毒为供试病毒,采用生物活性跟踪的方法对臭椿抗病毒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与初步分离。结果表明,臭椿乙醇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均有较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通过系统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活性筛选,从臭椿乙醇提取物的氯仿极性部位获得两个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组分Fr3与Fr6;经硅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离,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到4种相对较纯的活性成分C1、C2、C3、C4。生测结果显示,4种活性成分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均低于原乙醇提取物,在活体条件下对烟草花叶病毒系统侵染的防治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于2013—2014年小麦生长季,在陕西关中地区进行田间喷施试验,设置CK、喷Zn、喷三唑酮、喷Zn+三唑酮4个处理,以揭示锌与三唑酮配合喷施对小麦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施方式对小麦籽粒千粒重及产量均无明显影响;喷三唑酮、喷Zn+三唑酮及喷Zn使籽粒Zn含量由CK的25.9 mg·kg~(-1)分别提高到32.2、52.4 mg·kg~(-1)和52.7 mg·kg~(-1),增加幅度分别为24%、102%和103%;喷三唑酮和喷Zn+三唑酮处理降低了小麦籽粒植酸含量,相比对照分别降低23.8%、15.9%,使植酸/Zn摩尔比明显降低,从而显著提高了籽粒锌生物有效性。Zn与三唑酮配合喷施下提高籽粒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效果十分明显,同时还能兼顾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等。  相似文献   

15.
寡聚半乳糖醛酸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寡聚半乳糖醛酸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田间和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寡聚半乳糖醛酸50μg/mL的诱抗效果最好,对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的枯斑的抑制率为64.4%。寡聚半乳糖醛酸可以诱导烟草植株抗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的烟草花叶病毒分子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烟草花叶病毒分子进化特征,从GenBank中下载已报道的烟草花叶病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进行重组、系统发育、遗传变异、种群结构和基因漂流等分析。结果表明:突变和负选择作用是驱动烟草花叶病毒进化的主要作用力,种群结构稳定,处于扩张趋势中,基因变异程度低,重组在烟草花叶病毒分子进化中作用不明显。烟草花叶病毒不同分离物形成3个有一定地理相关性的种群ChinaⅠ、ChinaⅡ和Europe。欧洲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多样性比中国的差异大,Europe和ChinaⅠ种群可能受到遗传漂变影响,Europe与ChinaⅡ、ChinaⅠ与ChinaⅡ之间存在发生基因交流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以壳寡糖喷施处理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心叶烟和普通烟NC89,结果表明壳寡糖对烟草具有一定的体外保护作用。利用浓度为40μg/ml壳寡糖对烟草进行处理,以接种烟草花叶病毒前10d喷施的处理效果最好,对心叶烟的枯斑抑制率为78.0%;对普通烟NC89的防治效果为32.4%,均与药剂对照好普相当。而在病毒侵染植株的前4d内喷洒,对植株几乎没有防护作用。以壳寡糖处理烟叶,可提高其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4种防御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植物源病毒抑制剂VFB的抗病毒机理,本研究以普通烟和烟草花叶病毒(TMV)为材料,测定了VFB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后烟草中与抗病性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VFB可明显抑制病毒侵染后导致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大;SOD、CAT、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等细胞防御酶活性增强,且预防处理的效果优于治疗处理;与抗病性呈正相关的脯氨酸和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显著的提高。表明VFB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增强烟草对TMV侵染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辣椒花叶病,严重地影响辣椒的产量和质量。通过调查和鉴定(1980—1985),初步得知其主要毒原为烟草花叶病毒(TMV)(约占70%)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约占25%)。辽南1984年调查,熊岳车站一带CMV较多;但相距十数里的长龙乡仍以TMV为主。最近在沈阳东陵乡采得的辣椒分离物6号,则系辣椒上的烟草蚀  相似文献   

20.
五种烟草病毒TMV、CMV、TEV、PVY及TVBMV的多重RT-PCR同步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烟草病毒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Y病毒(PVY)和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VBMV),通常发生复合侵染。本研究对我国5种烟草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引物和模板浓度,摸索扩增参数,在一个体系中成功对5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烟草材料进行多重RT-PCR扩增,得到237、273、347、456和547 bp共5条特异性条带,建立了能同时检测TMV、CMV、TEV、PVY和TVBMV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对田间样品检测结果证明,多重RT-PCR体系能够同时检测5种病毒,并且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