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津强5号是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于2000年5月以辽春10号做母本,津强1号做父本,进行化学杀雄配制杂交组合,利用混合系谱法经南繁北育选育而成的强筋春小麦新品种。2008年2月通过天津市审定,该品种综合性状好,品质达到国家一级强筋小麦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高分子亚基Bx7OE在6个品种中的分布,研究其对小麦品质影响,帮助品质性状改良。[方法]利用已有Bx7OE特异性标记,对津强1号、辽春10号及其杂交育成的5个品种进行检测,采用SDS-PAGE方法,获得7个品种高分子量亚基分布数据,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7个供试品种中,有4个品种扩增出447 bp的片段,分别是津强1号、津强2号、津强5号和津强6号,说明里面含有7OE亚基。SDS-PAGE数据表明,这7个品种亚基组成为在Glu-A1位点除津强1号为2*亚基外,其余均为1亚基,在Glu-B1和Glu-D1位点均为7+8亚基和5+10亚基。通过品质数据分析,Bx7OE亚基对小麦粉质指标有明显的正面影响。[结论]STS标记特异性较好,Bx7OE亚基对改良小麦品质作用较大,可用于中国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辽春1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新品种辽春18号为辽春10系选品种,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鉴定结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选育经过辽春18号,原代号先后为“辽10选系1”和“辽99选29”。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为了提纯复壮辽春10号,1999年在田间种植了1 000余个穗行。在田间调查中发现有2个变异穗行表现与众不同,其中一个行号为29的穗行,株高比辽春10号矮5 cm左右,麦穗为长方形(辽春10号为纺锤形),顶部小穗着生稍密。比辽春10号抗倒伏;籽粒饱满,粒质好,与辽春10号相同;千粒重比辽春10号高5 g左右;生育期与辽春10号相同,为特早熟品种。2000年…  相似文献   

4.
宝坻区2001年种植优质强筋麦津强1号,种植面积仅有33.3 hm2,到2007年发展到2 000hm2,产量3 750 kg/hm2。近几年种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春小麦品种津强5和津强6号,面积一直稳定在5 333.3~6 666.7hm2,产量水平超过当地对照品种辽春10号8.38%。经大成食品(天津)有限公司对津强5号和津强6号品质检测,2个品种的品质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一级标准,为进口小麦水平,以高出普通冬小麦30%的市场价格收购。优质强筋麦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的方式进行产业经营,在产品经营上形成农户+合作组织+农技人员+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主要市场为天津市、河北省和上海市。优质强筋麦的种植带动粮食收储、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津强5号春小麦品种是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以辽春10号作母本,津强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4a8代南繁北育,于2003年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津审麦2007001.适宜天津地区做春小麦种植,是天津市春小麦主栽品种之一,也是良种补贴推介品种.  相似文献   

6.
"津强6号"春小麦是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以辽春10号作母本,津强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4年8代南繁北育,于2003年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津审麦2007002。列入天津市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86 d左右,株高90 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抽穗期  相似文献   

7.
津强6号春小麦品种是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以辽春10号作母本,津强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4a8代南繁北育,于2003年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津审麦2007002.适宜天津地区做春小麦种植,是天津市优质春小麦主栽品种之一.列入天津市良种补贴推介品种.  相似文献   

8.
辽春号小麦的选育及其经验体会收稿日期:1996-10-20林素兰(辽宁省农科院育种所)本文概述了辽春号小麦选育过程、主要特点、生产应用价值及辽春号小麦选育工作经验和体会。1辽春号小麦选育概述1.1辽春1、2、4号辽春1、2号小麦选育于1995年以松...  相似文献   

9.
辽春18号(原代号:辽10选系1)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辽春10号的优良变异植株中精心育成的强筋类小麦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早熟、抗倒等多种特点,已于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正>辽春18号(原代号:辽10选系1)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辽春10号的优良变异植株中精心育成的强筋类小麦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早熟、抗倒等多种特点,已于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磁处理种子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磁场对小麦的生物学性状有明显的影响。试验所采用的4个小麦品种适宜的场强分别是:铁春9号为100mT;铁春1号和辽春10号为200mT;沈免85-12为500mT。适宜的磁场处理不仅可激活种子的某些酶活生,提高发芽率等,而且有利于小麦的后期生长。在营养生长期经磁场种子的植株、茎秆粗壮,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因此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使小麦收获期的株重、穗重增加,行粒重略有提高。但有同一品种小麦的磁处理效果。在长势较差的年份大于长势旺盛的年份。研究发现磁处理小麦种子对其后期的N、P、K吸收量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Along with specimens of manganese oxides and basalt, rocks containing more than 30 percent iron by weight and consisting mainly of poorly crystallized goethite have been dredged from the flanks of a seamount located on the East Pacific Rise. The Fe-Mn ratio varies widely among the various oxide rocks deposited at this locality and at another seamount in the same area. The deposit was probably formed by fractional precipitation of iron and manganese which had been introduced locally into the bottom water by hydrothermal solutions of volcanic origin, and by leaching from deep-sea basaltic lavas.  相似文献   

13.
杜建华  吴桂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62-8563
[目的]通过不同锰水平的饲粮饲喂塞北兔,探讨锰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塞北兔为实验动物,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10、15、20、25和30 mg/kg锰,研究不同锰水平日粮对塞北兔增重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第20、40天各试验组塞北兔日增重、料肉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60天,各试验组塞北兔日增重、料肉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日增重以30 mg/kg锰试验组最高,料肉比以25 mg/kg锰试验组最低。这说明饲粮锰含量的增加对塞北兔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塞北兔日粮中锰的适宜添加量为25 mg/kg。[结论]该研究为优化塞北兔饲粮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动物微量元素营养角度,调查研究新疆南疆部分地区,土壤-牧草-畜体系统中主要微量元素含量.[方法]对库尔勒市普惠牧场、沙雅县塔里木第一牧场、新和县牧场和尉犁县礅阔坦乡等采样点的32份土壤、牧草样品中的铜、钼、锰、锌和硒等5项微量元素;沙雅塔里木第一牧场、库尔勒市普惠牧场32 只放牧患摇背症绵羔羊的肝、脊髓和脂肪等组织的铜、锌、钼等3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并且对沙雅县塔里木第一牧场1 000多头绵山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土壤、牧草样品的分析显示,铜钼比值明显低于对反刍动物比较安全的范围(2~3:1 ),土壤中铜含量处于正常水平范围内(15~60 mg/kg),但新和县牧场和尉犁县礅阔坦乡生长牧草含铜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3~5 mg/kg);锌、锰、硒含量基本处在正常范围之内(100、400、0.03~0.05 mg/kg);对患摇背症羔羊内脏组织元素含量分析显示:羊肝铜、锌都处于低水平.但钼处于高水平(正常值2~4 mg/kg),提示该两个地区绵羊处于低铜、低锌和高钼的营养状况.[结论]调查区域羔羊摇背症发病率在沙雅第一牧场高达75;以上、成年绵山羊的流产率达到40;左右,显示所调查区域部分地区处于条件性铜营养缺乏,有些地方处于原发性铜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仔猪对锰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Ⅰ40日龄,12头杂交仔猪(公母各半),采用玉米-豆饼型基础日粮(锰含量为13.987mg/kg),分别添加0.0mg/kg(对照组)、5.0mg/kg(试验组)硫酸锰。试验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仔猪来食量、增重、饲料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锰在肝中沉积率试验组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脾中沉积率对照组显著(P<0.05)高于试验组,在讲骨灰中锰沉积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45日龄,6头来交仔猪(公猪),采用玉米-豆饼基础日粮(锰为16.223mg/kg,分别添加0.0mg/kg(对照组)、5.0mg/kg(试验组)硫酸锰,结果,锰的真实利用率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  相似文献   

16.
Atmospheric deposition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contributes one-third or more of the estimated total flux of lead, zinc, and cadium from the forest canopy to soils beneath an oak stand in the Tennessee Valley but less than 10 percent of the flux of manganese. The ratio of the wet to dry deposition flux to the veget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ranges from 0.1 for manganese to 0.8 for lead to approximately 3 to 4 for cadmium and zinc. Interactions between metal particles deposited on dry leaf surfaces and subsequent acid precipitation can result in metal concentrations on leaves that are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ose in rain alone.  相似文献   

17.
铁锰在茶树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CP-MS法测定茶叶及茶树中铁锰含量,探讨铁锰在茶树不同器官中分布及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茶叶中铁锰含量差异较大,铁含量为73.36~284.85 mg·kg~(-1)(均值为125.60),茶叶中锰含量为201.86~4 905.78mg·kg~(-1)(均值为1 651.24);总体而言,红茶和绿茶中铁含量高于乌龙茶,而乌龙茶中锰含量明显高于红茶和绿茶,红茶和绿茶之间铁锰含量相近。不同茶树品种体内铁锰含量有较大差异,各器官铁含量表现为须根(6 265.07mg·kg~(-1))主根(3 250.77mg·kg~(-1))主茎(2 178.56mg·kg~(-1))侧茎(1 025.81mg·kg~(-1))老叶(347.50mg·kg~(-1))新叶(135.70mg·kg~(-1)),铁主要在茶树根系和茎中积累;各器官锰含量表现为老叶含量最高,其他器官分布规律不明显。茶树各器官铁富集系数分别为0.002~0.225,锰富集系数为5.25~12.63,茶树对锰富集能力较强。总体而言,梅占和铁观音各器官铁锰含量及富集系数高于金观音和金萱。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施锰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产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油大豆垦农18,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株荚数、单株粒重有上升趋势,株高、百粒重在锰低用量时上升,高用量时下降;高蛋白大豆东农42,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株高、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钾锰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后期生长及子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锰配施明显提高了旱地冬小麦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小麦子粒的千粒重;钾锰配施处理小麦子粒的平均灌浆速率(Ra)和灌浆第二阶段即灌浆快增期的灌浆速率(R2)明显高于无钾、锰肥处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20.
饲粮锰水平对蛋雏鸭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选1日龄健康金定雏鸭105只,试鸭随机分为7组,共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鸭,锰添加水平依次为0,30,60,90,120,150,1000mg·kg-1,试验期为4周,研究饲粮锰水平对蛋雏鸭生长及血液、内脏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锰水平不影响雏鸭体增重,影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随饲粮锰水平的升高,血清、肝脏MnSOD的活性升高,心脏没有显著变化,血清淀粉酶活性变化没有规律,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升高,尿素氮、肌酐、尿酸、甘油三酯降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没有显著变化,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变化没有规律。本试验表明,蛋鸭在育雏阶段第4组90mg·kg-1锰的添加量为最适宜水平。建议在蛋鸭笼养条件下育雏阶段饲粮锰的添加水平为90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