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韦旭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70-275
在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现实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事实上承担着承包户的社保功能,承包户对社会保障的顾虑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因素。破解农村土地流转不畅的瓶颈,应当在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权三权分置,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基础上,通过组建农村地产银行,把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银行,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保功能的实物形态转换成货币形态,股份保本分红,收益与农民的其他社保收入一并划入承包户的社保专门账户,从而改变承包户依靠土地养老和养家的模式。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土地、金融、社保等相关政策法规,为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保功能转移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健康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丹  江辉  焦卫平  吴豪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594-59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的改革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权能以及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存在的问题,并同时提出自己的一些完善见解和建议,以期能对完善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土地资产市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土地资产市场受到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总结了相关研究关于中国农村土地资产市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建立农村土地资产市场的必要性,梳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建设农村土地资产市场的机制,并展望了研究重点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建设农村土地资产市场非常必要,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农村土地资产市场面临一定困难,突出表现在土地制度供给不足、管理工作平台缺失、市场发展环境制约;发展农村土地资产市场要创新机制,建立农民土地资产权益保护机制、城乡土地资产市场统筹机制、农村土地资产配置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4.
石灰岩贫困山区农户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山区因土地利用存在可用面积少和可利用方式有限等诸多问题,容易导致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研究石灰岩贫困山区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探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助于缓解石灰岩贫困山区的贫困问题。本文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权属和土地利用方式三个方面着手,系统分析现阶段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土地承包政策依然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主要因素;而农户自身的家庭类型、个人特征、资源禀赋、经济因素则分别通过农户不同方面的土地利用转型需求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当地政府应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为基本原则,根据石灰岩山区的特殊背景,从差异化修正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等方面合理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曹姣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9):158-164
宅基地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生活资料,是农村村民的基础,是立身之本,它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宅基地“三权分置”中的集体所有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对宅基地所拥有的管理权、收益权、处分权、监督权等权能。目前中国宅基地所有权实现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权不规范、收益权难实现、处分权未落实、监督权不健全的问题。宅基地所有权实现的完善应从强化管理权能、探索收益权能、落实处分权能、健全监督权能等方面进行,使宅基地所有权的内容及其实现更加丰富,趋于完整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财贵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442-446
研究目的:研究国内近16年农地产权制度研究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共词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产权制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农地产权主体、性质、结构、功能、权能、市场、改革路径几个方面。研究结论:(1)农地产权制度仍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所有权、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和农地市场是研究的热点;(3)新技术新方法逐步被广泛应用;(4)农地产权制度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7.
围绕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问题,中国社会各界多年来争论激烈,私有化、集体化、国有化等思路皆有支持者。为了深入理解这场争论,澄清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实质,对一般意义上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并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历史。通过研究得出,中国土地产权改革实质上是沿着将所有权的内容转移到使用权之中的方向推进的。这一改革路径在名义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实质性的私有化。所以,当前关于土地改革的争论,在表面的分歧背后,存在一种私有化的共识,区别只在于名义上的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归属,而这个问题意义不大。农村土地改革的真正难点在于中央政策的严格、有力执行。这种认识有助于以后的理论探讨不再纠结于表面问题,健康向前推进,转向更具实质意义、能为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的问题上去。  相似文献   

8.
王锋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386-386
围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落实,从尊重和保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确保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坚持保护耕地的政策,处理好建设与吃饭、建设与保护资源环境、建设与保护农民权益的关系等方面详细讨论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当前中国在城市房屋拆迁征收与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制度与政策差异导致在不动产征收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运用伦理学和法理学的系统分析方法,对中国城乡分割的不动产拆迁与征收相关法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中国不动产拆迁与征收制度主要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弱化、城乡土地用益物权征收与补偿标准不一致、征收公共目的性依据不足、补偿标准理论依据欠缺、征收补偿程序缺乏司法救济等问题;(2)现行中国财产权法律保障体系为城乡统一的不动产拆迁与征收制度构建提供了坚实的产权法理基础、补偿标准同一化基础与现实基础;(3)通过不动产物权权能构成与性质完善、不动产拆迁与征收程序等法律规范和补偿评估标准的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不动产拆迁与征收制度,可以充分有效的保障被征收人的核心利益,从制度上解决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中的激烈矛盾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重庆低山丘陵的地形条件对农村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通过引导农户相对集中居住,对废旧农村居民点拆旧建新或者复垦,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耕地产能,还能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了评估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效益,完善评价方法,提高整治质量,通过对重庆市3个区县12个乡镇26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区调研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地整治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良好”;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优秀”,生态效益“中等”;在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着力提高生态效益,以全面提高综合效益。对策建议: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规划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土地整治效益的预测和评价研究,完善土地整治管理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在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日益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重要课题的背景下,分析如何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搜集资料,用调研法、经验总结法等对课题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尽管土地经营权流转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目前我国土地经营权的顺利流转仍面临很多障碍。应做好宣传工作,调动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进而建立健全农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和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来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结论】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方面的服务保障,实现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创新,才能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泰廷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1):129-136
为了研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进展,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言献策,推动改革的不断完善,本研究对嘉兴市、丽水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欲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进一步细化“政经分离”改革的具体内容,在考量中国各地区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现实因素下分步推进,不断反刍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机制;弱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户籍标准,建立以“土地承包关系作为基本生活保障”为核心的成员认定规则,切实保障好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全面培育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通过立法与政策扶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运行状况,找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翔实资料,笔者对安徽、山东等5省进行了农村土地制度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调研资料、数据和典型案例,利用已有的实证和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对调研资料和既有成果进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中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在经营规模偏小、土地资源紧张与抛荒、经营效率低下并存、产权所有权主体不够清晰、使用权不够稳定、土地流转市场配套缓慢、运转不够规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对农村土地调整频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以及农业税取消前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与对农地耕作的态度的列联表分析表明,土地调整并不存在必然性,但其频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农业税取消前后,家庭收入水平与对承包土地的耕种方式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农业税取消后,农户家庭土地流转的意愿降低。  相似文献   

14.
In China,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rural land resources is related to the farmers' benefit and the rural developmen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arming productivity,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rural land resources needs to be improved at present China.This paper has studied the changes of land distribution system in the ancient China,and pointed out some defects of the land distribution system that existed in the rural area of present China.At the end of this paper,it has also proposed some beneficial sugges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rural land resources of future China,such as keeping the land villagers-owned system,put land-contract-right with the property right,protecting the land concentration trend and decreasing the pension function of the rural land etc.  相似文献   

15.
肖轶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0):271-277
为了探索出适合城乡统筹区域的新农村股份合作社,基于重庆市12个县(市、区)的500户农户和100位基层干部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重庆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的发育动因。结果表明:(1)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合作社制度创新的根本原因;(2)作为农业的最直接生产和经营者的农户,认为通过组建或参与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能够给他们带来较高的并且稳定的收益,因此农户便很容易地自愿组成一个个的初级行动团体,共同追逐更多的外部利润;(3)样本区大多数基层干部认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是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无论是初级行动团体还是次级行动团体都对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意愿,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这种制度创新必将发生。  相似文献   

16.
研究农地产权制度多样性的理论和历史,正确认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模型和历史分析表明,农地产权制度的多样性是农民生产组织自觉追求制度利润的结果。农地产权制度的多样性有利于农地产权的制度竞争,有利于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地产权制度的政策选择要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在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不但要发挥其增加制度收益的积极作用,如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城乡人力资源互动机制,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而且要约束其增加制度成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必然性。提出运用多标志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开展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的比较研究。提出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明晰农地产权关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城乡中国的背景下,“三权分置”的新时期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理论为土地产权改革提供了机遇,农地承包权价值内涵构成及价格评估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这不仅给农用地流转提供依据,也是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的关键。本研究从“三权分置”的政策背景演变入手,重释了承包权内涵及价值构成,并在分析影响价值因素的前提下探讨了采用收益还原法与叠加法来评估承包权基准地价。研究认为,(1)承包权是因农户具备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从而享有对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的权利;身份权特征明显,具有主体专一、财产收益、效益处分及有效占有等4个特点;(2)集体成员身份权具有身份性、平等性、共同性及约束性等4个特性,享受成员权的主体形式可以是农户家庭也可以是集体经济组织的个人或是两者的结合;(3)依据农地承包权的生产收益权价值和社会保障价值构成,采用收益还原法和叠加法两种方法来评估承包权价格,在确定社会保障价值时可以借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中的社保费用值来量化。本研究在维护农户土地权益前提下,以期为全面有序开展农地质量价格评估和价值核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基于河北省520个农户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农户意愿是当前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的原则之一。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的主要目标。居民点整理的顺利实施需要农户的支持和配合。虽然整理政策的实施原则是尊重农户的意愿、保护农户利益,但是,农户对当地的实施措施和所得“实惠”是否满意,对此项政策是否支持,对居民点整理工作顾虑是什么。本文以河北省几个居民点整理县(市)为例,采用发放问卷和实地采访的方式收集数据资料,从“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认识”、“认为是否能从整理中得到好处”、 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顾虑”三方面调查农户的意愿,并分析其顾虑。并提出居民点整理政策要以人文本、实事求是、完善相关整理措施等消除农户当前顾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找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驱动因素,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根据驱动因素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显著影响因子、较为显著影响因子和不显著影响因子三类,并对各类别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2个街道、3个镇的实地走访调研和388份有效问卷发放与回收,运用调查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法对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民社会保障是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充分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改善农民就业环境等措施来保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健康、有序、协调、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