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以阜阳市颍泉区中市街道办事处森林城镇建设规划为例,从项目区自然环境和经济概况、森林现状及地域特色分析入手,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编制出"一核、一网、六园、多点"的森林城镇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2.
尝试使用项目区旧的调查斑块图、数字高程数据等构建项目区的类三维地图,应用A*算法等路径规划算法,利用计算机系统规划用于湿地野外调查的路线。讨论了湿地野外调查路线规划策略的要素、数据模型、最优路径规划算法,并编制了相关程序。以碧塔海湿地实际数据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3.
南岔沟项目区规划设计全面应用了"3S"技术,结合黄河流域生态恢复项目的实际需要,制定了适合于临县南岔沟项目区的规划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南岔沟项目区的现状,然后应用GIS技术对项目区地貌、坡度、坡向等进行了详细的数字分析研究,由此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治理模式,最后,对项目区作出规划设计造林模型。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参与式林业调查规划技术基础入手 ,结合江西实施外资项目的实践 ,探讨提出了市场分析与规划、项目区选择、社区抽样、冲突管理、社区评估、监测评价的社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自然林业在山体绿化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近自然林地理论,依照地带性原生植被的组成与结构,对乐清市象阳镇的无林地绿化、坟山绿化和林带造林进行设计,重点解决了项目区造林规划的目标树种选择与合理配置、多树种混交造林与补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专车、专人千里护送的166只野生动物从云南野生动物因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并被放归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象谷风景区"安家落户".为了避免在长途跋涉中野生动物们出现晕车等不良反应,两名专职饲养员和两名专职兽医带着两个大药箱全程陪护.  相似文献   

7.
绿化资讯     
《国土绿化》2012,(9):49-51
"中韩友谊林"植树活动在陕西吴起举行8月21日,韩国驻西安总领事馆与陕西省林业厅在中韩合作延安市吴起县荒漠化治理示范项目区,共同举办"中韩友谊林"植树活动,以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在位于吴起县周湾镇王树湾村的项目区,双方代表与延安市、吴起县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了植树活动。据了解,中韩合作吴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调查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与风景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华南虎园开发建设条件的评价,并依据华南虎的生物学特性、虎因的性质、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原则进行了虎园的分区和道路、保护工程等规划,提出了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首先要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网围禁牧。  相似文献   

10.
林业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中大有可为.太岛集团创业之初就服务农民,关注"三农",其实施的林、纸、药一体化项目,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引导了项目区农民共同致富,助解了"三农"问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跟踪调查、村寨走访调查、半结构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分析了野生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情况。结果表明,如今野生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种群数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活动区域和栖息地逐渐朝北迁移,并且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亚洲象肇事原因分析及缓解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双版纳人象冲突日益严重的现象,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村寨访谈等方法,分析了1991~2010年间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为害情况。分析认为,天然林下食物减少、栖息地孤岛效应、环境容量不足、亚洲象取食习性改变、人为伤害引发的报复行为、补偿不足和思小高速公路阻隔等是造成人象冲突的主要原因。藉此提出加强生物廊道建设,开展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栖息地保护,提高损失补偿额度,开展以观象为主的生态旅游活动和建立亚洲象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林业生态治理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水土流失面积408.32万hm2,年均侵蚀量17 284万t.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在分析了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防治和治理方向的规划思路.其对策措施有: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力度;积极推进石漠化治理工程;健全公益林建设体系;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深入推动农村能源建设;预防监督与监测;推广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4.
赴德国考察学习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工业和林业均十分发达的国家,其面积广、质量高的森林源于500多年来公众世代传承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二战后大造人工林政策的及时调整、约60%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及其生物廊道。联邦政府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采取了制定气候保护倡议、开发使用新能源、实行碳排放许可、环境友好型生产、用景观规划引领其它规划、设立应对气候变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注重国际合作等措施。笔者结合考察成果谈了"优先发展林业,注重自然保护"等启示。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区内分布着120头左右的亚洲象。近年来由于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加和林内野象的食物相对减少,野生亚洲象损坏农作物、伤害人、畜的事件频繁发生。为缓解人象冲突矛盾,于2005年开展了野生亚洲象栖息地建设工作,目前已先后89次把亚洲象吸引到这一区域活动。经亚洲象在食物源基地内的活动及取食情况分析,其在食物源基地的活动与人类的农事活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提出适当增加食物源基地的面积和数量,逐渐改变食物源基地的种植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属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区之一,石漠化地段分布范围较小,但生态区位重要,潜在威胁较为严重,不仅制约区域群众的生存状况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珠江下游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该综合治理规划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针,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以"遏制石漠化,解决农民生计,发展区域经济"为目标,按照以水土保持为核心、以植被恢复与重建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的治理思路,构建了林业建设、国土建设、农业建设、水利建设、扶贫开发、效益监测体系等六大工程项目为主体的广东省石漠化综合治理体系,最终实现遏制石漠化、改善民生、发展区域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原有的荒山和采石场按现代城市发展的诉求,已纳入到城市新区、都市风景区、生态保护区的发展建设范围之中。那些历史上因破坏性开采形成的废弃采石宕口,惨然暴露在现代城市之中,成为一个个"伤疤",严重毁坏了城市的形象,影响了都市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徐州石质边坡复绿工程的设计研究与成功经验,将为我国北方地区大型石质边坡复绿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刚经》与惠州西湖六如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刚经》是一部揭示无上智慧和生命关怀意义的经典,惠州西湖六如亭与这部伟大的经典有着不解之缘。从园林科学美和园林哲学美的角度出发,六如亭通过《金刚经》折射出生命本原关怀的园林美学时空意境。通过对六如亭在“孤山苏迹”以及整个西湖景观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和空间意义的重新认识。得出结论:在以六如亭为中心的引导空间。追加新的景点——般若谷。并在般若谷内,以园林小品的精心命名、空性美学为基础的园林植物配置、引景空间的策划等具体方法,对般若谷的园林环境进行完善和改造,形成围绕六如亭展开的具有金刚般若特色的禅意园林景观带。  相似文献   

19.
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集中活动的栖息地范围,选择莲花塘、小田坝和冷山河3个区域实施栖息地恢复、食源地和硝塘建设等项目,扩大和改善亚洲象栖息地,丰富食物源,引导外溢象群逐步回归保护区内。文中介绍亚洲象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栖息地与食源地以及人象冲突现状,阐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目标以及建设方案。提出降低森林郁闭度、食源地建设、硝塘建设、监控视频安装等技术措施,并进行了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20.
钟俊 《林业调查规划》2013,38(1):106-110
场所精神是规划设计的灵魂。在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项目中,从分析“烟渚渔村”场地肌理入手,提出“幸福就在拐弯处”这一体现人本主义价值观的设计理念,并依据“渚岛”式大园林景观规划结构,构建了“一轴(生态旅游带)、七区(7个功能片区)的空间结构形态,建立了“岛与岛一水与岛一水与水一水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交错的拓朴关系形态,探讨了各“渚岛”不同的情景规划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