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地调动了林农造林绿化的积极性。通过对和顺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接近尾声,林改后涉及的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涉林单位和实体大量增加,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要力量,林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针对林改后林农对森林经营的理念、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林业产业化发展、森林安全、生态建设、现行的商品林政策、产权流转等方面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藉此提出林改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福建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专题调研,认为林权改革使林农造林育林积极性、山林集约化经营程度、林农林业收入都有显著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也显著加快。同时福建林权改革实践也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是否会出现大规模乱砍滥伐、经营小农化倾向、动摇农村基层政权建议、削弱生态公益林保护等问题作出了最好的回答。文章对当前林权制度改革提出相应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桂东县集体林权现状以及现代林业建设所面临的林权问题的分析和论证,从完善森林分类经营,明晰林地、林木权属,建立林农自主经营机制等方面,提出桂东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为南方集体林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为基础,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林业贷款融资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性障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决了长期以来林业工作中没有解决好的许多困难和问题,改革已使林业焕发了活力,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创新林业发展机制、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突破口和有效途径,改革取得的成效和意义大大超出了林改本身。1.广大林农作为林业经营的主体得到充分体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木所有权大部分转变为农民个人所有,从法律上给予了确权发证,从而使私有林真正从实践上奠定了林业的基础地位,发展的活力大大增强。广大农民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林农作为林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林业资源管理》2020,(2):14-18
在剖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以及林农林业生产经营动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提高政府的支持力、提升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力和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林农林业生产经营动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调动林农经营林业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云南林业》2014,(5):47-50
为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创新林业发展体制机制,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林农持续增收,现就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2006年以来,我省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林权信息化管理、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林权抵押贷款、森林火灾保险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辽宁省8个县(市)340户林农调查数据,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林业产业的发展变化和林农(包括村集体)主观意愿2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产业发展仍存在3个主要问题:资金问题、采伐限额以及缺少林业合作组织.由此提出加大林业投入、开展林权抵押业务、适度放开采伐限额制度以及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这次到福建省,主要是针对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采伐管理政策,调动广大林农造林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开展调研。今天的座谈会,是这次调研中的重要环节。刚才听了龙岩市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和龙岩、三明林业局,以及各位森林经营业主对林木采伐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唐卫平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84-88,93
河南省平原绿化到平原林业的转变过程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林业产权的变更相应经历了林业"三定"阶段、四荒拍卖阶段、市场化探索阶段和完善深化阶段.原创性、伴生性、兼容性、流动性是平原林改的主要特点,其核心内涵是真正让农民群众自愿参与,自发实行,自主决策,自我完善.河南省对平原林业改革发展机制进行了创新探索,提出了积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服务办法,促进林业的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放活商品林采伐管理,推动林业的产业化进程;鼓励组建林农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林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平原林业改革发展的财政支持等平原林业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芬兰林业政府管理机构、民间管理机构和林业管理理念的分析,总结了芬兰林业管理在满足林主需求、建立林主组织和科研服务生产方面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我国在集体林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3点建议:1)强化森林管理和科技服务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2)鼓励民间建立林农合作组织;3)加强林业实用性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与林区和谐。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经营管理林地决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本文针对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束后林地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辽宁省11县329户林农684块林地的调研, 从经营主体、林种、林地获取途径等方面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家庭经营与联户经营的改革路径为例, 建立Heckman二阶段决策模型, 实证分析林权制度改革路径对林农生产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 家庭经营对林农生产投资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家庭经营比联户经营更能提高林农林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并激励林农扩大林业投资规模。但是, 家庭经营也有受到资金、林地规模、生产技术的局限, 政府应进行林区金融产品创新, 鼓励林地流转, 引导林农参加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国家、集体和林农三方利益协调的过程,在改革中应用参与式发展理论能够使三方协调起来,实现“共赢”.纲纪村是福建省中部一个典型的林业山村,改革起步较早,因此以它为例来分析改革过程中如何发挥当地村民的参与性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林业持续经营、村集体和林农带来的益处.提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继续应用参与式理论推动和完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经营林地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改革以后,涉及的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涉林单位和实体大量增加,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要力量,林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对以后的林业经营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经营林地面临的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管理、种苗种植与选择等入手,分析和预测集体林权改革后经营林地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经营林地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林农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市县林业合作社的调查,总结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效,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促进林业合作社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县域森林转型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森林转型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与森林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福建省32个典型样本县2000—2016年遥感影像,获取森林面积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不同森林资源条件下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对森林转型的影响。【结果】1)林农人均收入水平对森林面积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森林资源适中的地区,人均收入提高对森林转型的促进效应较大,而在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或相对匮乏的地区,人均收入提高对森林转型的促进效应较小;2)人均粮食产量对森林转型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人均粮食产量提高对森林面积增长的促进效应更显著;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转型具有负向影响。【结论】林农收入增长和人均粮食产量提高是促进福建省县域森林转型的重要因素,提高林区人均收入水平、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有助于森林面积恢复和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转型具有负向作用,应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形成促进林农投资林业的长效激励。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通过实施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已累计营造经济林近2万hm2,为了帮助项目农户顺利销售其经济林产品,通过采取利用现有经济林产品营销体系和帮助农户建立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以及组建规模集中的专业交易市场等措施,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协会为桥梁的经济林产品营销体系,解决了项目农户在经济林产品销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农户经济林产品的销售。在分析安徽省经济林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经济林产品营销中存在的后续加工开发、产业链的形成及管理方面的问题,从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现有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品牌战略和倡导绿色营销等5个方面提出了经济林产品营销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