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制,最终将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应用于西藏养牛业生产中.健康小鼠服用藏蒲公英多糖、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和生理盐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能显著提高健康小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指数,ANAE(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5).证明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能促进小鼠器官的生长发育,刺激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小鼠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筛选出合适的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根据纳米乳区并结合肉眼观察,筛选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剂的处方,制备W/O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剂,并测定其形态、粒径分布、pH值、黏度及稳定性,从而为利用纳米技术开发藏药蒲公英多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Tween 80/Span 80/石蜡油/乙醇/多糖水溶液配方的体积比为3∶1∶2∶1∶3,制备的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为淡黄色透明液体,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56.8 nm,pH值6.18,黏度3.80 s,理化性质较稳定。藏蒲公英多糖纳米乳剂制备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很好,具有较大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蒲公英口服液研制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黄酮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蒲公英汁为主要原料,添加多糖、黄酮、蔗糖等辅料,研究蒲公英口服液的制作工艺。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研究影响蒲公英口服液的因素,以感官评分标准以及口服液中黄酮和多糖含量作为指标,确定蒲公英口服液研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蒲公英口服液的最佳工艺参数:蒲公英汁35%,多糖添加量6%,黄酮添加量5%,蔗糖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制作的蒲公英口服液呈天然红棕色,无分层和杂质,液体均匀且无沉淀。蒲公英口服液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分别为6.71和15.00 mg/m L,以此作为保健功能的参考指标。[结论]在该工艺条件下研制的口服液基本保留了蒲公英中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性成分,能充分体现蒲公英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光照强度对蒲公英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遮阳网遮光的方法,营造相对于自然光照的弱光条件,探讨光照强度对蒲公英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是,蒲公英叶片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在75%自然光照强度处理和45%自然光照强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地高于15%自然光照强度处理。蒲公英叶片的光合速率表现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株叶片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表明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植株叶片光合速率的提高。45%自然光照强度处理明显促进了蒲公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虽然蒲公英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增加,但叶绿素b增加幅度高于叶绿素a。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从4—10月分7次采集河北北部山区野生蒲公英,将叶、花、根分离后,分别去杂烘干粉碎,对各干样中总黄酮、绿原酸、多糖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花>叶>根,根和叶中总黄酮含量先下降,到10月有所回升,花中总黄酮含量变化不大;绿原酸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花>根>叶,根和花中绿原酸含量略有波动,叶中绿原酸含量先上升,到9月后开始下降;多糖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根>叶>花,根中多糖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叶与花中多糖含量先上升,到9—10月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实时评价酶解中草药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本研究对5种蒲公英进行酶解,共收集125个酶解蒲公英样品。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酶解蒲公英多糖的NIR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使用标准正态变换(SNV)+去趋势(Detrend)+二阶导数(SD)的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光谱范围为908~1 670 nm,主因子数为2时,酶解蒲公英多糖预测模型的建模效果最佳。2)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R2c)为0.917 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7.714 4,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7.753 3,校正集相对分析误差(RPDc)最高为3.480 9;验证集相关系数(R2p)为0.878 4,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CV)为9.411 5,验证集标准偏差(SEP)为9.458 2,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RPDp)为2.867 2。3)外部检验结果显示,样品的预测值和实测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本研究建立的NIR分析模型可对酶解蒲公英的多糖含量进行快速无损的实时监测,为蒲公英酶解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探究AMF对蒲公英耐盐性的效应,并为改良盐碱化农林及城市用地提供新思路,在盆栽条件下,对蒲公英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并用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 mmol/L)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利用ICP-AES法测定了植株地上部K、Ca、Mg、Fe、Cu、Zn、Mn的含量.结果 表明,接种处理60 d时AMF与蒲公英形成了明显的共生结构,盐胁迫后AMF在蒲公英根系的侵染率达到了54.2% ~ 71.3%;与不接种相比,接种摩西斗管囊霉提高了各NaCl浓度下蒲公英地上部的Mg、Cu、Zn的含量,且在100、400mmol/L NaCl浓度下使Mg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4.31%、33.22%,在0、200、300mmol/L NaCl浓度下使Cu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2.33%、43.99%、28.48%,在200、300、400 mmol/L NaCl浓度下使Zn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2.38%、27.55%、21.04%;同时,接种处理增加了在0、100 mmol/L NaCl浓度下的K含量以及在100、200、300 mmol/L NaCl浓度下的Fe含量,接种处理减少了一定浓度范围内(0、200、300mmol/L)植株对Ca的吸收量,对Mn含量没有显著影响.AMF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蒲公英的营养吸收状况,提高蒲公英耐盐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宜在滨海盐碱地区域生产的蒲公英优质资源,利用野外搜集、盐胁迫诱变育种方式获得22份蒲公英资源.从酚酸类功能成分分析、指纹图谱质量分析、体外抗氧化试验以及抑菌能力等角度综合评价22份蒲公英资源的成分及功能活性.结果表明,诱变蒲公英后代中,T1-3材料的咖啡酸、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59、10.66、43.08 mg/g,显著高于亲品(品系3)对照材料;本地蒲公英系列中,唐海6、唐海2的咖啡酸含量较高,但绿原酸、总黄酮含量低于T1系列诱变材料.结合质量图谱分析结果可知,盐胁迫对蒲公英质量具有提升作用,0.5%盐胁迫处理能显著提升诱变系列材料(T4-2、T6-3和T6-4-1)和唐海本地系列(除唐海6外)材料的相应成分含量.抗氧化试验和抑菌能力测试结果表明,高功能成分含量的蒲公英材料与功能活性测试结果一致,其中T1系列材料的功能活性最强.综合研究分析可知,T 1-1、T 1-3、T2-3-2和T3-2-1等诱变材料和唐海2蒲公英资源可作为优质新品系选育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东北地区5种蒲公英为试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其花粉数量以及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东北蒲公英、丹东蒲公英、亚洲蒲公英、蒙古蒲公英和朝鲜蒲公英的单花花粉数量分别为5028粒、2948粒、3184粒、2460粒和3017粒.花粉在含有PEG和ME3培养基上才能萌发,萌发率为2.8%~16%;蔗糖对蒲公英花粉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粉活力不同,柱头为Y字状时活力最强;相同开放阶段的花粉在9:00~10:00时活力最强.此外,各种蒲公英花粉的离体萌发均有多重花粉管现象,二重花粉管的比例为9.8%~24%,三重花粉管的比例为0~13.8%.试验蒲公英花粉需要PEG和ME3互作才能萌发,花粉数量与活力无明显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蒲公英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时间30分钟,物液比1∶40克/毫升,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蒲公英叶部、根部、全株多糖得率分别为19.52%、22.82%、23.82%;蒲公英多糖对DPPH、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9.89%、46.69%。  相似文献   

11.
以荆州和襄阳习家池两地的药用蒲公英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全水淹处理,分析药用蒲公英各种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荆州产药用蒲公英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CAT活性测定结果较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均有显著提高,而叶绿素含量都低于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表明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抗涝性更强。(2)通过对正常生长的和水淹30d的药用蒲公英外部形态指标测定发现,水淹30d的药用蒲公英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生长的药用蒲公英,部分指标达到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药用蒲公英具有极强的耐涝性,适合在江汉平原以及耐涝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2.
张欣  杨欣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90-18991,19015
以乙醇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女贞子和水蜡树果实中的总黄酮,用蒸馏水提取其中的多糖。采用紫外一可见光谱法对总黄酮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蜡树果和女贞予中总黄酮与多糖含量分别为1.788%、2.036%和8.789%、9.476%。  相似文献   

13.
不同消解方法对测定蒲公英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长霞  张美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61-5762,5820
[目的]考察不同消解方法对蒲公英中Fe、Zn、Cu、Mn元素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通过干法、湿法、微波法处理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的4种元素含量。[结果]用微波法消解样品时,测得Cu、Zn、Fe、Mn含量分别为35.01、103.11、210.86、21.13μg/g,高于干法和湿法这2种消解方法处理。[结论]微波消解法适合用于植物样品微量元素测定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14.
对黄芪饮片中的黄芪多糖(APS)采用水提醇沉法粗提,三氯乙酸法除蛋白,活性炭脱色,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对所得黄芪多糖进行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APS的收率为3.63%,总糖含量为90.89%。紫外扫描结果显示样品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光谱显示样品有多糖的一般特征吸收峰,且与标准黄芪多糖的红外谱图一致。  相似文献   

15.
正蒲公英又名婆婆丁、尿床草、西洋蒲,为菊科多年生药食兼用草本植物。其植物体内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菊糖等多种药用成分,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散结、利尿、利胆、催乳等多种功效,历代医学专著均有高度评价。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蒲公英还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降血糖及美颜美容作用。同时,蒲公英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钙、铁含量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  相似文献   

16.
以长白山野生蒲公英为原料,对不同采摘时期的蒲公英根部及全草中的功效成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蒲公英中的黄酮、皂苷及总胆碱,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8月中旬采摘的蒲公英全草中黄酮含量最高,达12.78 mg/g;8月中旬采摘的蒲公英根中皂苷含量最高,达0.78 mg/g;7月末采摘的蒲公英根中胆碱含量最高,达5.06 mg/g.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提和碱提两种方法提取枣粉与枣渣中的大枣粗多糖,并比较了多糖得率、粗多糖纯度、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和抗凝血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就提取出的中性多糖而言,水提枣粉的提取率和多糖纯度分别为4.45%、49.72%;水提枣渣的提取率为4.24%,多糖纯度为39.30%;碱提枣粉的提取率为79.11%,多糖纯度为28.82%;碱提枣渣的提取率为45.53%,多糖纯度为4.24%;枣粉多糖和枣渣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提和碱提两种方法提取枣粉与枣渣中的大枣粗多糖,并比较了多糖得率、粗多糖纯度、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和抗凝血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就提取出的中性多糖而言,水提枣粉的提取率和多糖纯度分别为4.45%、49.72%;水提枣渣的提取率为4.24%,多糖纯度为39.30%;碱提枣粉的提取率为79.11%,多糖纯度为28.82%;碱提枣渣的提取率为45.53%,多糖纯度为4.24%;枣粉多糖和枣渣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苦丁茶冬青多糖醇沉规律及产物理化性质。通过热水浸提和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得到乙醇终浓度为20%、40%、60%和80%的4种苦丁茶冬青多糖组分,即ICP-1、ICP-2、ICP-3和ICP-4。比色法检测各多糖组分总糖、糖醛酸、蛋白质和总酚含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考察各组分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ICP-1、ICP-2、ICP-3和ICP-4总糖含量分别为19.21%、34.91%、37.70%和30.21%,糖醛酸含量分别为5.04%、44.90%、24.20%和5.84%;凝胶渗透色谱图表明:ICP-2和ICP-3为高纯度均一组分,分子量为440.440与348.279 ku;4种多糖组分在280 nm处均有吸收峰,说明均为糖蛋白质化合物。红外结果显示,各组分均为吡喃糖环构型。以上结果表明,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可用于分级纯化制备组分均一、纯度较高的苦丁茶冬青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20.
以总黄酮、多糖、甾醇得率为指标,比较分析索氏提取法、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解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闪式提取法、酶促复合法对蒲公英活性成分的提取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酶法+超声波法的复合提取工艺,研究分析蒲公英多糖红外表征及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酶法+超声波法复合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0.5%纤维素酶添加量(以占蒲公英质量的百分比计)、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200 W、料液比1 g∶10 mL、乙醇浓度60%,经放大20倍试验,蒲公英总黄酮、多糖、甾醇得率分别为(2.596±0.029)%、(3.098±0.010)%、(4.091±0.025)%;红外光谱表征蒲公英多糖为β-吡喃糖;蒲公英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效果,1.0 mg/mL多糖对其清除率均在40%以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效果与维生素C相似,1.0 mg/mL多糖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