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2006年春栽植在浙江省淳安县富溪林场龙门里苗圃的三尖杉1年生苗和2年生苗营造的幼林分别开展施肥实验,施肥处理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下,N、P及有机质含量稍低的情况下. N、P、K适当配比施肥能显著促进三尖杉生长,但过量施肥,则会抑制其生长.N、P、K不同配比施肥对三尖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当年抽梢长度、当年地径年生长量、次年抽梢长度、次年地径年生长量和次年分枝数指标,蒯9巴处理的1年生苗造林幼林分别比不蒯吧的对照高23.51%、25.00%、50.05%、28.79%和22.67%,2年生苗造林幼林则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高60.10%、7.41%、18.50%、55.39%、41.67%和8.94%.多数生长性状的N×P互作效应显著,配比施用N、P能显著促进三尖杉幼林生长.根据抽梢长度和地径生长量指标得出的三尖杉幼林最佳N、P2O5和K2O的配比蒯吧量为6.0、6.0和1.5 g,株.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林系列油茶无性系分别施有机肥、复合肥、尿素,环状沟施或散施处理,观测各无性系树高、冠幅、地径、新梢长度的生长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追肥处理对油茶幼林树高、冠幅等营养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3种肥料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有机肥>复合肥>尿素;不同施肥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冠幅>树高>新梢长>地径;沟施效果好于散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基肥对油茶幼林地径、冠幅生长的影响,以油茶优良无性系长林40号新造林为试材,通过施入不同类型基肥配方进行正交施肥试验,并对2008年~2012年油茶幼林的地径、冠幅增长量与不同类型基肥及配方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肥对油茶幼林地径、冠幅的生长起关键作用,复合肥和菜枯肥作基肥施入能够显著提高油茶幼林的地径和冠幅生长量,且基肥的有效时间可持续5 a;油茶幼林最佳基肥配方为钾肥0.78 kg/株+菜枯肥3.49 kg/株+磷肥1.61 kg/株+复合肥0.93 kg/株。  相似文献   

4.
红河引种云油茶新品种的早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从广南油茶研究所引种云油茶3号、4号、9号、13号、14号5个优良品种到金平和绿春两地进行田间试验,以广南油茶研究所苗圃地5个油茶新品种的生长情况为对照,分析了引种地其幼林早期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及对干旱和低温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云油茶新品种早期在金平和绿春生长正常,当地的环境条件能满足其生长,金平试验地造林1年时的苗高、地径和春梢生长量分别为广南油茶研究所苗圃地同龄大苗的88.7%、95.3%和94.9%,绿春试验地造林2年时3项指标分别为广南的91.1%、92.7%和91.8%;并且在两地都表现出很强的抗寒和抗旱能力,但金平试验地虫害的发生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幼龄油茶的施肥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果满多、上海大颂生物菌肥、希星油茶专用肥、江西绿园油茶有机专用肥、复合肥共5个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对照,对江西奉新县幼龄油茶进行了施肥试验。调查株高、地径、冠幅、梢长、梢直径和叶绿度等指标,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加不同类型的肥料与油茶株高、地径、冠幅、梢长、梢直径及叶绿度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施肥对于油茶的株高、春梢长、春梢直径及叶绿度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而油茶冠幅和地径与施肥无显著关系;在对油茶株高、地径、冠幅和春梢长度的促进作用上,以上海大颂生物菌肥为最好;在对油茶春梢直径和叶绿度的影响上,以果满多效果为最好。所以在生产上为促进油茶生长,推荐应用上海大颂生物菌肥或果满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开展幼林油茶激素与微肥下的控花促冠试验.结果表明:(1)尿素与赤霉素配合喷施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期春梢、秋梢的生长,抑制夏梢生长;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0.5%尿素对油茶新梢直径影响最大,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1.0%尿素对春梢影响最大;赤霉素浓度50 mg/L配合2.0%尿素抑制夏梢的生长但促进秋梢生长.(2)100 mg/L赤霉素配合1.0%~2.0%尿素能促进油茶叶芽的生长但抑制花芽的生长;叶芽与花芽的生长呈负相关.综合以上,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1.0%尿素在促进油茶新梢粗度、叶芽数量与抑制花芽增长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幼龄油茶套作山稻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幼龄油茶套作山稻和纯林粗放经营2种经营模式对油茶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经营模式油茶树高、春梢显著高于粗放经营模式,分别增加10.9%和28.6%,达到1%的极显著性水平,地径增加4.5%,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证明油茶套种山稻能明显促进油茶生长;油茶与山稻套作可起到以耕代抚育的作用,不仅能节省0.27万元/hm2油茶抚育资金,还能从山稻收成中获得1.59万元/hm2的净收益,表明油茶幼林期套种山稻经营模式切实可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油茶容器苗的生长,提高苗木质量,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培育的油茶容器苗苗高、新梢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叶片数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以P3(黄心土20%,松林表土40%,椰糠20%,秸秆20%)最有利于油茶苗木的生长,苗高、地径、新梢生长量均最大,分别达48.5 cm、0.8 cm和7.70cm。研究为油茶容器苗培育基质的配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标准地调查研究了微红梢斑螟蛀害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并对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的方法进行了简述.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蛀害对马尾松幼林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受害后主梢当年生长量损失27.23%,树高下降13%,而地径增长7.23%.马尾松受害后除影响当年梢生长外还影响其次年梢生长.树高在141~180 cm左右的马尾松受...  相似文献   

10.
印楝人工幼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楝幼树生长1a抽3次梢,即春梢(2-4月)、夏梢(6-8月)和秋梢(10月)。幼林树高、地径的连年生长量在栽后第1a最大,第2a最小,以后各年较一致。1a中印楝季节性生长分为3个时期,即滞生期(1-3月和11-12月),生长量较小或生长停缓;生长期(4-10月),生长量明显;快速生长期(5-8月),树高的生长高峰出现在7、8两月,占全年生长量的62.1%,地径的生长高峰开始比树高生长高峰早,结束得晚。月平均温度对当月树高、地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程度;月平均降水对当月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也达显著程度,但对当月地径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月平均温度对树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较月平均降水量的大。造林保存率较高;定植后第2a结果株率为53.3%,到第4a为93.1%。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经营方式下杨树人工林叶面积分布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分的叶面积垂直分布及其片节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集约经营林木叶面积的数值明显大于粗放经营林木的叶面积数值,林木个体间叶面积差异显著且与林木个体的胸径大小成正比。整个生长季节内,集约经营林木冠层叶面积数值较大,林分生长季节较长;而粗放经营林木叶面积相对较小,生长季较短。叶面积较大,生长季较长是导致集约经营林分生产力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建立了生长季不同时期内,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林木累积叶面积指数垂直分布的拟合模型,可用于对叶面积的估算。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杨树人工林冠层光分布、计算冠层光合产产量奠定了基础,为我国杨树人工林的速生、丰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西南桦在云南的气候适宜种植区域,利用云南13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气候资料,采用GIS技术插值分析得出1 km ×l km气候要素网格图,依据8个气候指标划分出西南桦种植的最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给出了区划专题图。结果表明,西南桦适宜区主要位于泸水县、永平县、景东县、新平县、建水县、砚山县、丘北县、罗平县共同构筑成的分布北线以南地区;滇南、滇西南和滇东南海拔1100-1600 m的山区,是西南桦重点造林区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培育森林后备资源的指导思想要实现6个转变:(1)森林更新方式由营造成片人工纯林为主向“人天混”上转变,(2)森林培育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上转变;(3)森林培育重点由人工造林向抚育天然幼壮林上转变;(4)种苗工作由常规技术向生物遗传工程技术上转变;(5)经营机制由单一全民造林向多元化造林上转变;(6)营林机构单一职能部门向公司化转变。这些举措对森林经营和营林体制改革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史密斯桉主要分布区的7个种源,以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生长表现较好的蓝桉、直干桉作对照,在云南省的东部、东南部、南部、中部和西部共设5个试验点进行多点引种和种源适应性的试验。经对5个试验点苗期及25年生试验林适应性和生长表现的观测、分析,史密斯桉在试验点所示的区域内比较适生,尤其在滇东的陆良、滇中的禄丰、滇西的保山表现较好;引种的7个种源,以15064、18284和18688号初期生长较好。初步确定了该树种引种的适生范围,并对各种源在各试验点上的苗期和幼树期的生长规律和差异有所了解。据测定,史密斯桉的桉叶出油率为142%,比蓝桉高1倍,比直干桉高112倍;桉油中的桉叶素含量比两个对照高出18%。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的引种对塔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表明,极端低温及降水是制约塔拉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据此将哀牢山以西、怒江、澜沧江下游海拔1450m以下16个县的128个乡镇区划为云南种植塔拉的最佳适生区;哀牢山以东、元江中下游海拔1 250m以下14个县的81个乡镇为一般适生区;公益林种植区为金沙江中游海拔1 100m以下的10个县的62个乡镇.  相似文献   

16.
截至目前,云南省记载蚱总科昆虫有6科38属206种,是我国蚱类分布最多的地区.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种有154种,为总种数的74.8%;古北种有1种,占总数的0.5%;跨东洋区和古北区两界分布的有12种,占约5.8%;云南特有种39种,占18.9%.云南蚱类昆虫区系组成相对简单,东洋种占绝对优势,极少数为古北种,还有少部分的广布种,特有种偏少.在云南中低海拔地带(1 000~2 000 m),蚱总科种类最为丰富.就分布区域来看,在横断山和西双版纳地区蚱类昆虫及其特有种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同一造林地3种不同坡位的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人工林生长情况进行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处位置即坡下位、中位、上位(海拔分别为700m、750m、800m)的大青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均有显著性差异;中位(海拔750m)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最高,极大值均出现在此区域。因此,建议营造大青杨人工林应尽量选择坡中位。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树,目前仅在昆明市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 200~2 600m范围内的云南松纯林以及混交林幼林中发生.通过3年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虫的危害程度及危害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哨乡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严重时期松林受害面积达351hm2,其补充营养株率、枝干受害株率、危害指数分别为90.5%、37.1%、42.1%;枝干受害株率和危害指数与该虫补充营养株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腾冲红花油茶,猴子木、怒江红山茶分布区域、适生环境.在云南腾冲、龙陵、昌宁县分别选取连续3年结实、性状稳定的优良单株进行单果重、果皮厚度、鲜出籽率、干出籽率、脂肪酸组成、矿物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指标测定及分析.结果认为,这3个油茶品种都具有山茶油的共同特征和优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700 ~2 500 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0.
用样行法对洞庭湖滩地新造速生丰产纸浆林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同时了解造林地连续4 a汛期的水文规律和海拔高程的演变过程,通过分析造林成活率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淹水时间为滩地造林的限制性因子,营造速生丰产林、一般用材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时,造林地年淹水天数依次不能超过19、35和62 d;苗木等级对造林成活率有重大影响,特级苗、Ⅰ级苗、Ⅱ级苗、Ⅲ级苗的平均成活率在海拔低于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68.8%、49.3%、18.7%、2.4%,在海拔超过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98.8%、79.6%、36.4%、14.7%;采用开沟抬垄整地可减轻涝渍胁迫,从而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