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足科技创新 发展秸秆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以秸秆为基础饲料发展草食家畜养殖的必要性 根据21世纪我国粮食产量所能达到的目标和人口预计增长情况:2010年人口14.5亿,粮食产量5.6~5.8亿吨:到人口高峰16亿时,粮食产量6.2~6.4亿吨。很清楚,预计在中长期内,年人均占有粮食基本上是个恒量,即385,-4-00kg(白韵茹,1998)。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和库存减少,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饲料的粮食约占粮食总消耗的30%以上,不可能拿出很多粮食作饲料用粮。20多年来,饲料用粮一直在持续增加.饲料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5%增加到2002年的36%。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年递增速度为1.7%,而饲料粮为5.5%(沈镇昭,2004)。今后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粮总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在粮食总需求量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饲料粮的缺口将逐年增大,饲料粮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我国在目前以至将来都面临粮食紧张这一严重问题.因而应开发和利用各种潜在的饲料资源.调整牧业结构,正如温家宝同志在对秸秆养畜的批示中所指出的那样“是实行农牧结合,推动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同步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护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杨振海,1998)。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膳食结构的逐渐改变,发展草食家畜已成为我国今后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结构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力度明显加大,牛羊生产特别是奶业的发展成为结构调整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畜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李胜利 《饲料工业》2007,28(9):60-62,64
<正>1饲料粮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饲料粮用量逐年增加。1978年我国饲料用粮为4575万吨,2003年达到16558万吨,其中玉米为9400万吨,占56%。25年来,我国饲料粮年均增长率为5.3%,远高于粮食年均1.4%的增长率。饲料粮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提高很快。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1995年世界粮食产量约为18.83亿吨,比上年减少3.3%,尽管世界粮食消费量趋于减少,但存货仍将不足以保证供应。 据粮农组织估计,由于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发达国家饲料用粮急剧减少,1995/1996年度世界粮食消费量将比上年度减少2%左右。尽管如此,1996/1997年度世界粮食存货仍将减至2.26亿吨的低水平,存货占预  相似文献   

4.
一、粮食供需情况回顾1978年至1995年,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91年以前由于我国粮食生产量逐年增加,又是净进口粮食,全国粮食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国家粮食库存比较丰实,粮食价格相对也比较稳定.91年至94年粮食生产量波动大,同时我国又从粮食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粮食有效供给不稳定,而粮食需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1995年出栏肉猪4600万头.仅次于四川省,出栏率和人均出栏数居全国第一.常德生猪生产在湖南省占很大比重1997年上半年产值产量总量稳步增长,全市出栏猪219.9万头,完成年计划43.98%,比1996年同期增加596%.常德市养猪数量虽然可观,但仍以户分散饲养为主,沿袭传统养殖方式,约80%猪场从外地调进仔猪饲养,相当部分养猪大户是从偏远地方购进架子猪催肥赚取差价.良种不能保证,以粮食及副产品饲养.饲料报酬低.即使是出口猪,因质量不高,出口量逐年下降.从常德市来说,中心工作是改良品种,并与全价饲料、标准圈舍、规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南方地区粮食短缺的原因,以西南岩溶山地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东南常绿阔叶林-丘陵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方地区粮食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结果表明,从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我国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22000万t左右,口粮消费量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13850万t减少到2009年的10677万t,因此口粮需求不是导致南方地区粮食供不应求的原因。2009年,南方地区饲料用粮7991.6万t,占南方地区粮食总产量的33.9%;工业用粮6234.1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26.8%。口粮、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构成了南方地区粮食总需求的三大部分,其中非食用粮约占据粮食总需求的57.3%,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2009年粮食供需差额至少为1419.3万t,这意味着2009年北方地区向南方地区至少调运了1419.3万t粮食,存在巨大的运输成本和机会成本,同时浪费了283.9万m3的虚拟水资源。而以“大粮食,大资源,集约型”为理念的草地农业可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节约饲料用粮、补充口粮,降低粮食需求的同时增加粮食供给,且南方地区光照差、多山地,有发展草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南方地区发展适宜的草地农业模式是解决南方地区粮食短缺问题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逐步增长,广大农村畜牧业蓬勃发展。不少地区为了安排富裕劳力和余粮转化增值,除了积极饲养生猪等家畜以外,还大力发展蛋禽生产。近10年来,我国鲜蛋产量逐年增长,商品率大幅提高,市场供应改善,随着产品的相对过剩,鸡蛋价格也下跌到10年来的低谷。一10年来全国鲜蛋产量年均递增一成从最近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传出的信息,2000年我国鲜蛋总产量预计达到2216万吨,比上年增3.8%;较1990年增加1420万吨,10年增长178.7%,平均每年递增10.8%。其中山东、河北、河南和江苏四省的鲜蛋产量约1160万吨,占全国鲜…  相似文献   

8.
有关专家认为"该让兔子尾巴‘长'起来".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目前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的突出矛盾是人口增加,耕地逐年减少.发展养殖业的饲料用粮占粮食产量比重已由1978年的11.2%上升到目前的25%,即相当于3亿多亩播种面积的粮食产量.既要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又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于是发展食草节粮的牛、羊、兔等养殖业势在必行.从家兔的特性来看,大力发展养兔业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逐年减少,以及肉食品消费的增长,粮食供求矛盾日趋突出。粮食不足集中表现在饲料用粮不足,如果畜牧业过分依赖粮食,其发展必然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必须控制畜牧业对粮食的依赖,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千方百计提高各种饲料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走高效、节粮发展畜牧业的道路。我国每年生产4亿多吨粮食,同时产出5.7亿吨秸秆。利用秸秆资源,辅之以适当精料,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生产,是建立我国“节粮型”畜牧业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秸秆养畜…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更为突出。1949年全国人口5.4亿,到1989年翻了一番,仅1962—1975年就出生3.6亿人,每年净增人口1500万,到本世纪末,全国人口可能达到13亿,而耕地面积每年减少600—700万亩,今后尽最大努力,粮食生产即使达到1万亿斤,但由于人口增长,人均占有粮食还是不到400公斤。我国肉类结构中,猪肉占81.4%,禽肉占11.1%。猪禽生产如何,直接关系到全国人民的肉食供应。猪、鸡都是杂食性动物,靠精饲料饲养,受粮食生产制约,所以不很稳定。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肉、蛋、  相似文献   

11.
建国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畜牧业取得了连续25年持续增长的好成绩。2003年,全省肉类产量达到156.99万吨,禽蛋9.12万吨,奶类3.38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1.26倍、2.00倍和6.5l倍。2003年与1978年相比,全省人均占有量:肉类由4.8kg增加到40.74kg,禽蛋由1.13kg增加到2.37kg,奶类由0.17kg增加到0.87kg。畜牧业总产值139.4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90%。  相似文献   

12.
我省农村经济结构系粮猪型,改革开放以来,牲猪生产持续稳步地发展,成为全国牲猪产销大省。1998年,全省出栏肉猪由1978年的1513万头增加到6061.69万头,猪肉产量由1978年的70万t增加到394.01万t。出栏肉猪和猪肉产量分别是1978年的4.01倍和5.63倍,20年持续递增7.19%和902%。相应地,全省牲猪产值1998年达到38818亿元,占牧业产值的76729,占农业产值的30.75%。这充分体现了养猪业是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然而,我省牲猪生产的发展面临着市场竞争和效益低下的严重挑战。究其成因,无可讳言地说,在资源经济…  相似文献   

13.
商洛是个农业地区,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909/5,人均耕地0.06hm^2。人多地少,靠有限的耕地种植粮食来增加农民收入显然没有潜力,且粮食的生产不是连年丰收,很大程度受自然因素制约。如:1998年粮食总产75.41万t,1999年比1998年减少23458t,减少3.1%。而2001年粮食总产76.80万t,比  相似文献   

14.
3 饲料供应形势关中饲料供应的关键是饲料粮的供应。我省粮食总产量十几年来不断增加.年平均产量1978到1982年为835.2万吨,1983年到1987年为978.8万吨。年总产量1988年为988万吨,1990年为1071万吨。但我省人均粮食占有量仍低于全国平均数。近年还有所下降。1988年为313.1kg,1989年为328.8kg,1990年为323kg。如1991年能按计划将我省人口增长控制在14.8%(1990年为15%),粮食产量达1075万吨,则人均占有粮食319.1kg,仍少于1990年。按我省十年规划,人口年增长控制在12.2‰以下,  相似文献   

15.
据2004粮食消费的调查统计,城乡居民口粮中.大米占59.4%,小麦占29.6%,玉米占4.55%;饲料用粮中,玉米占52.8%:稻米占12.45%,小麦占5.68%;在工业用粮中,玉米占37.71%,小麦占18.95%.稻米占18.29%。正因为大米已成为城乡居民口粮的主食,其数量和品质变化都直接影响粮食的供求形势,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近二十年来,大米供求形势的变化.一方面是要保证口粮比例不断扩大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品质不断提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饲料工业。目前我国配、混饲料产量每年平均递增400万吨左右。由于我国人口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约占有谷物产量342公斤(1987年),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365公斤)。加上工业用粮占相当大的比例,所以,饲料原料紧缺现象将会长期存在,并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替代部分粮食,走节粮型畜牧业道路是一种必然趋势。开发与人类不争粮,与农作物不争地的饲料资源——秸秆,是我国发展农区饲料的出路,也是调整农区农业与畜牧业比例的途径。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全世界每年用作饲料的粮食有多少?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最近公布了以下一组数字: 从上表分析,当前世界饲料用粮的特点是: 第一、在整个粮食消费中,饲料占很大比重。1975~1977年全世界每年平均食用粮(按各年消费量扣除种子和工业用粮计算)约12亿吨,其中人吃7亿吨,饲料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及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省饲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迅速发展。截止2004年底,全省饲料产量已达500万t.同比增长11.1%,位于全国第六位:实现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2.6%,位于全国第八位:畜牧业转化粮食110亿kg,是粮食总产量的1/3。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专家估算,1990—1994年,我国粮食消费年均增长146亿公斤,其中口粮增长占17%,工业用粮增长占9%,饲料用粮增长占74%。很明显,饲料用粮的增长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粮食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我国粮食能否实现供求平衡,主要取决于饲料粮能否实现供求平衡。我们固然要千方百计增产粮食,以满足畜牧业的需要,但  相似文献   

20.
宇宁 《中国果业信息》2006,23(12):52-52
阿根廷李种植户种植利益逐年增长,李产量及出口量逐年递增。2007年阿根廷李产量预计为12.5万t,比2006年的11.5万t多出1万t。由于市场对李需求量逐渐增加,李售价一路上扬,加上出口市场不断扩大,近年来阿根廷李栽培面积呈增长趋势,鲜食李和加工李的栽培面积都不同程度增加。阿根廷李主产区门多萨省的李栽培面积已增至1.24万hm^2,占阿根廷李总面积的85%。与此同时,近年来新发展的李树大部分已进入结果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