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年生‘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开花前1周分别采用留穗尖3cm、5cm、7cm,间隔疏除小穗,疏除花穗其余部分,并以去副穗和穗尖、不修剪的花穗整形方式为对照,研究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夏黑葡萄单粒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无差异。留穗尖3cm的花穗整形方式能显著改变果穗大小,单果重、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均为最优处理方式,但穗重最小。综合比较,留穗尖5cm的花穗整形方式为夏黑葡萄最佳花穗整形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葡萄产量、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花穗整形方式,以期为我国葡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花穗整形方式对产量、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影响。圆锥形整形花穗长度4.5 cm的处理能显著增加果粒纵横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在"夏黑"葡萄生产中,选择圆锥形整形花穗长度4.5 cm的标准化花穗整形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9年生贵妃玫瑰葡萄为试材,在开花前2~3 d进行不同花穗整形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穗整形处理能显著增大果粒,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促进果实着色,果实品质显著提升,其中留穗尖处理效果最好。各处理的整形效率差异显著,去副穗整形效率最高,间隔疏除小穗整形效率最低。综合评价品质指标和整形效率,各处理排序为留穗尖9 cm>留穗尖5 cm>间隔疏除小穗>去副穗及穗尖>不修剪>去副穗,表明保留9 cm穗尖是贵妃玫瑰葡萄最佳花穗整形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于花前3 d分别采用留穗尖3 cm、留穗尖5 cm、留穗尖7 cm、留穗中5 cm、留穗中7 cm、留穗中9 cm、留副穗、组合处理(留穗尖5 cm+副穗)、不处理(对照)共9种花穗整形方式,研究其对“阳光玫瑰”葡萄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穗整形长度与果穗长度、果粒数、穗质量呈正相关,与单粒质量、果实纵横径呈负相关。不同花穗处理的果肉硬度基本无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说明花穗整形有利于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留穗中处理的果穗短而宽,不符合精品果要求。组合处理因留两穗,营养消耗较大,单独成串效果不佳,但可作为“阳光玫瑰”葡萄萌芽不良时的补救手段。留穗尖3 cm穗质量较小,影响产量。留穗尖7 cm单粒质量较小,影响商品性。综上所述,“阳光玫瑰”葡萄花穗整形宜采用留穗尖5 cm的整形方法。本试验中留副穗与留穗尖5 cm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可作为“阳光玫瑰”葡萄的一种花穗整形方式,但应以副穗发育良好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第28期《“夏黑”葡萄花穗的不同整穗长度对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作者贾碉等)报道,以“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开花前1周分别留花穗穗尖的3cm、4cm、5cm、7cm,疏除花穗其余部分,并以不整穗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6.
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花穗分别留长6、8、10 cm,用"大优果+小优果"和7种赤霉素(GA3)、氯吡脲(CPPU)不同浓度的组合分别于花前2~3 d(5月19日)和花后10~15 d(5月31日)浸蘸花穗,于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品质各项指标,以筛选出改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最佳花穗整形长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结果表明:当花穗留长为8 cm时的果实外观品质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单粒重为12.23~16.61 g、果粒大小为788.32~992.34 m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27%~18.43%,均明显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果皮硬度也有所增加。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比较得出,花前2~3 d,花穗留长8 cm同时浸蘸25 mg/L GA3,花后10~15 d浸蘸25 mg/L GA3+2 mg/L CPPU,对改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巨峰’葡萄花穗整形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巨峰’葡萄果实性状和工作效率的影响,评价筛选‘巨峰’葡萄理想的整穗方式。【方法】在见花前2~3 d至见花后2~3 d分别对‘巨峰’葡萄进行留穗尖4、5、6、7、8、9 cm及剪短小分枝、去上去下留中间和去主穗留副穗的整穗处理。分析果实的生长指标、品质指标和工作效率,并对指标进行主成分综合评价,筛选最佳整穗方式。【结果】不同的花穗整形方式在品质及工作效率等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评价结果为去主穗留副穗留穗尖5 cm留穗尖4 cm留穗尖6 cm留穗尖8 cm留穗尖7 cm留穗尖9 cm去上去下留中间剪短小分枝。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留穗尖5 cm的综合评价效果最好。【结论】留穗尖5 cm的花穗整形方式是‘巨峰’葡萄省工、提质的最佳整穗方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期修剪花穗对桂味荔枝花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桂味荔枝花穗修剪的适宜时期,以不修剪花穗为对照,在花穗生长早期(长度5~8cm)、中期(长度15~20cm)和后期(花穗长定)分别实施修剪处理(主轴摘顶,侧穗仅留3~4条且摘顶),对不同处理的花果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修剪花穗对花穗分枝级数、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均无显著影响,但都能有效缩短花穗长度和减少侧支穗数。在花穗生长中期修剪花穗,还能明显提高单穗挂果数和产量,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6年生夏黑为试材,在开花前摘心和结合GA3处理,研究了各处理对夏黑葡萄花穗长度、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前1~3叶摘心对花穗长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花前摘心和GA3处理显著提高了果粒质量和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对葡萄穗质量、坐果率、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四年生'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在见花前9、6、3、0d对'户太八号'葡萄花穗分别进行掐去穗尖2 cm、再留穗尖6 cm,留穗尖4 cm,留穗尖6 cm,留穗尖8 cm等4种不同方式的整穗处理,并对不同处理下'户太八号'葡萄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色泽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户太八号'葡萄综合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户太八号'葡萄优质生产的整穗方式.结果 表明:在不同花穗整形方式中,掐去穗尖2 cm、再留穗尖6 cm整穗处理的平均穗质量达561.57 g,单粒质量8.23 g,固酸比26.29,综合效果相对较好;在不同整穗时期处理中以见花前9d整穗处理效果相对较好,其平均穗质量达595.42 g,单粒质量8.17g.综合认为,'户太八号'葡萄生产中最适宜的花穗整形方式为见花前9d掐去穗尖2 cm、再留穗尖6 cm的整穗搭配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5年生‘贝达’嫁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主梢修剪技术对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梢二次成梢修剪处理果实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主梢三次成梢修剪处理和传统修剪(对照),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主梢三次成梢修剪处理和对照;不同主梢修剪处理和对照之间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主梢二次成梢修剪处理香气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均高于主梢三次成梢修剪处理和对照。‘巨峰’葡萄的特征香气物质—酯类物质尤其是起关键作用的乙酸乙酯的含量,主梢二次成梢修剪处理显著高于主梢三次成梢修剪处理和对照。综上,主梢二次成梢修剪处理显著提升了‘巨峰’葡萄果实的品质和风味,因此,建议‘巨峰’葡萄在主梢管理上采取主梢二次成梢修剪技术,即花前7~15 d于花序前留3片叶进行第1次摘心,待顶端副梢长至新梢总长120~150 cm时进行第2次摘心,随后待顶端副梢展叶2~3片时反复摘心,新梢长度一直保留120~150 cm。  相似文献   

12.
天山北坡鲜食葡萄“厂”字型整形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地球"、"克瑞森"、"弗雷"等葡萄品种为试材,探讨了"厂"字型整形技术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寻找适合葡萄生长发育的整形技术,为天山北坡葡萄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厂"字型整形技术对葡萄品质有显著增益效果,可溶性固形物较对照增加1~3个百分点;果穗重较对照增加30~45个百分点。综上所述,应用"厂"字型整形技术对葡萄品质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郑艳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郑艳无核'葡萄优质生产的整穗方式,以4年生'郑艳无核'葡萄为试材,在开花始期和浆果开始生长期后2 d分别进行6种不同形式的整穗处理,并对不同处理下'郑艳无核'葡萄果实的生长、品质和色泽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郑艳无核'葡萄果实的各指标影响较大,开花始期柱状整穗处理的单粒重最大,达4.08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3.7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开花始期柱状整穗和浆果开始生长期后2 d柱状整穗2个处理的果实色泽指标均相对较好。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由结果可知,开花始期柱状整穗处理效果最好,开花始期整穗效果优于浆果开始生长期后2 d整穗处理。综合认为,'郑艳无核'葡萄生产中最适宜的花穗整形方式为开花始期柱状整穗。  相似文献   

14.
以石硖龙眼为试材,通过花穗短截及疏除花穗等不同处理,对龙眼树叶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花穗短截+疏除花穗处理使石硖龙眼树体的氮、磷、钾元素的含量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明显提高龙眼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还原糖含量,改善果实品质,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整形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泾阳地区"赤霞珠"葡萄为试材,于2012—2013年研究了单干单臂、单干双臂和单干双层双臂3种整形方式处理对葡萄果实产量及果实相关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干单臂整形果实含糖量高,果实成熟度最好;单干双层双臂整形可以显著提高"赤霞珠"葡萄的产量,但其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其它2种整形方式;单干单臂和单干双臂2种单层整形方式果实中总酚含量高于双层整形方式。结合经济效益和生产管理水平,泾阳口镇地区酿酒葡萄整形方式可以采用单干单臂和单干双层双臂整形相结合,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夏黑和温克为材料,在开花前15 d(花穗长5~7 cm),使用2.5 mg/L和5.0 mg/L两个浓度的GA_3溶液,分别采用喷施和浸泡两种方式处理花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GA_3不同浓度和不同方式处理对夏黑和温克葡萄花穗穗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浓度,浸泡处理比喷施处理作用效果显著;相同处理方式,5.0 mg/L GA_3比2.5 mg/LGA_3作用效果显著;温克花穗对GA_3更为敏感。建议夏黑葡萄生产中采用2.5~5.0 mg/L GA_3浸泡处理方式拉长花穗,温克葡萄生产中采用5.0 mg/L GA_3喷施处理方式拉长花穗。  相似文献   

17.
以3年生的酿酒葡萄"品丽珠"为试材,采用疏叶和疏果的处理方法,测定果实中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研究谢花后不同叶果比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适宜叶果比,以期探索提高"品丽珠"葡萄品质的最佳叶果比。结果表明:提高叶果比可以提高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采收时果实的品质均得到提高。在处理过程中,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滴定酸、单宁、总酚含量显著负相关。在葡萄果实采收时,20cm2·粒-1疏果处理果实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比对照(15cm2·粒-1)提高了16.9%、19.1%、15.7%和15.9%,和对照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该处理的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最适叶果比,可以显著提高贺兰山东麓"品丽珠"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西拉"葡萄为试材,于2015、2016年分别利用赤霉素进行葡萄疏穗试验,在"西拉"葡萄开花前15、20d分别采用不同浓度(3、5、7mg·L-1)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其花序,研究了赤霉素处理对"西拉"葡萄果穗长度、果穗质量、坐果率、发病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赤霉素处理的葡萄果穗长度增加,坐果率、果穗质量、发病率均显著降低,百粒质量无显著差异,从而大大提高了"西拉"葡萄果穗的疏松程度,且在相同的剂量条件下,开花前20d处理比开花前15d效果好;在同一处理时期,5mg·L-1赤霉素的处理效果最佳;赤霉素浓度在3~7mg·L-1时,总酸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升高,糖酸比显著增加,且赤霉素浓度在5mg·L-1时浆果的糖酸比最佳;各处理组的单宁、总酚、总花色苷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且5~7mg·L-1赤霉素处理的效果较好。综合各项指标,开花前20d使用5mg·L-1的赤霉素处理葡萄花序效果最好,可拉长果穗,减少人工疏果工作量,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3年生贝达砧巨峰葡萄为试材,连续5年研究了不同限根宽度处理对葡萄产量指标、果实品质指标、枝条贮藏营养指标等的影响,明确了埋土防寒区巨峰葡萄最佳的限根栽培宽度。结果表明,与不限根对照相比,限根宽度40cm处理单穗重下降,产量降低,其他处理无显著影响。限根100cm处理有增大果粒的趋势,80cm处理对单粒重影响不大,40cm和60cm处理有减小果粒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大体均表现为限根宽度100cm和80cm处理最高,不限根对照次之,40cm和60cm处理最小,可滴定酸含量表现相反趋势。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体表现相同趋势,限根100cm、限根80cm和不限根对照3个处理显著高于限根60cm和限根40cm处理,而限根100cm、限根80cm和不限根对照3个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综上,限根宽度100cm和80cm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引进的"黄玫瑰"、"白罗莎里奥"、"香妃"和"醉金香"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对其结果母枝粗度、结果枝粗度、结果枝上第1花穗长度和第1果穗长度的数量分布以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结果母枝、结果枝粗度、第1花穗长度和第1果穗长度均表现出集中分布的现象。各品种结果母枝粗度均集中分布在(1.00±0.30)cm之间;"白罗莎里奥"结果枝较细,绝大多数分布在1.10cm以下,而其它品种集中分布的范围是(1.00±0.20)cm;"黄玫瑰"花穗偏小,多在10cm以下,"白罗莎里奥"花穗较大,多在12cm以上,而"香妃"和"醉金香"居于中间,多在(10.0±0.30)cm范围内;"黄玫瑰"的果穗偏小,集中分布在13cm以下,而其它品种均集中分布在13~20cm。相关分析表明,除了"白罗莎里奥"外的品种结果母枝粗度与结果枝粗度间未有显著相关性;除"白罗莎里奥"外,其它品种的结果枝粗度与第1花穗长度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除"香妃"外其它品种的结果枝粗与第1果穗长度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所有品种的第1花穗长度与第1果穗长度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说明健壮的结果枝上抽出的花穗要大,可以根据开花前花穗的长度来推断未来果穗的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