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索甜菜夜蛾和烟青虫卵的形态学特征,为卵的发育及种群鉴定积累资料。[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昆虫卵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甜菜夜蛾和烟青虫的卵均为球状,前者卵壳表面具网状纹饰,且分布有较多的呼吸空,卵孔外围的梅花状刻纹卵石状;后者卵壳表面隆起贯穿两极,隆起间具梯形纹饰,亚极区的隆起上分布有乳突,未见呼吸孔的分布。[结论]甜菜夜蛾和烟青虫卵的超微结构特征存在种间特异性,超微特征丰富了两种昆虫的个体发育资料,也为两种昆虫的卵及其外类群的准确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犬弓首蛔虫卵卵壳裂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犬弓首蛔虫卵壳的鉴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种联合作用方法对犬弓首蛔虫卵壳进行裂解,提取虫卵基因组DNA,然后用犬弓首蛔虫的ITS2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DNA提取试剂对虫卵卵壳的作用不明显,PCR扩增结果未见预期片段;冻融后抽提DNA对虫卵卵壳有一定作用,但大多数虫卵还保留基本形态,PCR扩增结果也未见预期片段;冻融15次+蛋白酶K消化2次过夜,然后抽提DNA,虫卵大多数被裂解,利用PCR扩增到目的片段.[结论]破坏犬弓首蛔虫卵的卵壳采用冻融+蛋白酶K消化的联合方式效果明显,关键因素是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冬虫夏草主要寄主昆虫斜脉蝠蛾各虫态的形态分类特征,包括成虫体长、翅展,头部附器,翅面颜邑、斑纹、翅脉,足及雌雄外生殖器;卵的大小、色泽及卵壳表面的超微结构;幼虫体长,体色、头部附器,腹部皱褶,刚毛及腹足趾钩;蛹体长,体色、头胸部突起,腹部各节齿列等。  相似文献   

4.
研究冬虫夏草主要寄主昆虫斜脉蝠蛾各虫态的形态分类特征,包括成虫体长,翅展,头部附器,翅面颜色,斑纹,翅脉,足及雌雄外生殖器;卵的大小,色泽及卵壳表面的超微结构;幼虫体长,体色,头部附器,腹部皱褶,刚毛及腹足趾钩;蛹体长,体色,头胸部突起,腹部各齿列等。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戈壁琵甲卵和多毛宽漠甲卵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将戈壁琵甲卵分别置于5种恒温(32、30、28、25、20℃)处理中,结果表明:其卵在20~32℃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99±0.998)℃,有效积温为(129.62±8.30)日度.将多毛宽漠甲卵分别置于5种恒温(36、34、32、30、28℃)处理中,结果表明:其卵在28~36℃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7.99±1.05)℃,有效积温为(124.58±9.19)日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长期有效的鸡球虫病防控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并培养鸡球虫卵囊,通过感染雏鸡试验研究其卵囊发育和感染的过程.[结果]分离到的球虫卵囊大多形态饱满,为宽椭圆形,少数为卵圆形,壁光滑,中间明显可见1个圆形核,原生质呈淡褐色,卵囊大小约为18.5~25.5 μm× 16.7~22.5 μm.正常的孢子化卵囊多能见到分化明显的4个孢子,18 h可看到部分卵囊孢子化,36h孢子化达80%.接种后发病雏鸡的体重缓慢增加,血便明显,死亡率较高,同时解剖可见盲肠病变明显,肠壁增厚,严重者因充满大量血液而盲肠肿大.[结论]根据卵囊的形态、发病鸡的临床表现、卵囊寄生部位和盲肠病理变化等特征,初步判断分离的球虫主要为柔嫩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7.
利用显微观察并描述了鳞翅目亚麻篱灯蛾、驼波尺蛾、榆绿天蛾、雪毒蛾、灰双纹螟、尖锥额野螟、银锭夜蛾、荒夜蛾卵壳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蛾卵受精孔的数目;受精孔区花饰的形状、数目、排列方式;气孔的位置与排列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为卵的分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3株茶蔗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的形态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利  李靖  陈玉惠  李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11-6213
[目的]探讨更为客观的木霉菌鉴定手段.[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3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依据TR1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TR2、TR3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这2个菌株为绿色木霉(T.viride Pers.ex Fr.).从Genbank中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的6个菌株与TR1、TR2、TR3所作的系统发育树可知,TR1应该归为深绿木霉,TR2和TR3属同种真菌,应该归为绿色木霉,这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结论]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可作为木霉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龙茶种质叶片的微形态性状,为探明乌龙茶品种资源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27份乌龙茶种质叶片的微形态,分析其叶片气孔、茸毛和蜡质纹饰形态特征.[结果]供试茶树种质叶片的茸毛纹饰分为长条纹型、短棒型和光滑型3种类型;叶表蜡质纹饰分为皱脊状、波浪状和平展状3种类型;气孔器较相似,均呈长卵形.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7份茶树种质分为3个分支.相同原产地种质的叶片茸毛微形态和叶表蜡质纹饰较相似.灌木型乌龙茶种质的茸毛长度显著短于小乔木型(P<0.05,下同),叶片气孔密度显著大于小乔木型,多数小乔木型乌龙茶种质的叶表纹饰呈平展状.[结论]乌龙茶种质的气孔形态特征不具有种间分类意义.茶树叶片的茸毛和蜡质纹饰可作为乌龙茶种质资源分类鉴定的手段之一.在利用叶片微形态进行茶树种质资源分类鉴定研究中,应注意树型对叶片茸毛和叶表纹饰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对活体无损伤、易于掌握的喙尾琵琶甲雌雄成虫鉴别方法.[方法]对喙尾琵琶甲雌雄虫形态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并从中选取几个主要特征(体长、体宽、长宽比、腹部刚毛刷和尾突)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喙尾琵琶甲雌雄二型与个体大小关系不大;通过尾突和刚毛刷可明显区分其性别;也可采用长宽比区分,即雄虫呈狭长状,雌虫略显矮胖.[结论]利用上述特征来鉴别,不仅能有效区别喙尾琵琶甲雌雄性而且不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1.
新疆乌什县核桃优树坚果性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新疆乌什县核桃优树的果实进行评价,为新疆核桃选优及优树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奠定基础,为今后核桃产业发展及林果产业储备优良种质做准备.[方法]通过对新疆乌什县1970年前后选出的18株核桃优树的表观性状进行评分,并对其5种主要经济性状(三径平均、单果重、坚果壳厚、坚果出仁率、核仁重)进行主成分分析,依性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提出了两个反映核桃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函数式.通过计算各优树的重要主成分,结合表观性状的评分,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结果]根据主成分分析及核桃果实表观性状的评分,最终表明4号核桃优树的果实综合指标最佳.[结论]应用主成分法并结合综合评分建立核桃优树果实评价体系,在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主栽杏品种经济性状主成分分析及优良品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简便、快捷的主成分指标对杏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新疆13个主栽杏品系的经济性状(单果重、纤维含量、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含酸量、VC含量、核鲜重、出仁率、水分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果胶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确定了反映杏主要经济性状的5个主成分及其主成分的函数方程.[结论]通过计算品质的主成分值,对供试的品系进行比较,进而选择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实际相接近,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杏品种的选择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为今后优良杏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鸡蛋与鸭蛋的蛋壳力学特性、超微结构和蛋壳组分的异同,为精准调控鸭蛋蛋壳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选用45周龄海兰灰蛋鸡和龙岩山麻鸭所产蛋,选取平均蛋重接近生理蛋重的鸡蛋和鸭蛋各160枚,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枚蛋。蛋鸡和蛋鸭均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营养水平参照国家标准配制。采用蛋壳强度仪测定蛋壳强度,数显千分尺测定蛋壳膜和钙化蛋壳的厚度,计算蛋壳比例和韧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蛋壳的超微结构,测定蛋壳有效厚度、乳突厚度和宽度,计算总厚度、有效层和乳突层比例。观察蛋壳乳突结构,对乳突结构的变异程度进行评分。蛋壳粉碎提取后,采用考马斯亮蓝方法测定基质蛋白含量,微波消解后,参照国标方法,测定蛋壳中钙、磷、镁、锰、铜、锌含量。【结果】与鸡蛋相比,鸭蛋的蛋重和蛋壳重更大(P<0.01),蛋壳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蛋壳强度、韧性和蛋壳膜厚度更大(P <0.01),钙化层厚度(不含壳膜)无显著差异(P>0.05)。超微结构中,鸭蛋壳的乳突厚度和单位乳突个数均显著低于鸡蛋壳(P<0.01),乳突宽度和乳突层比例显著高于鸡蛋壳(P<0.01);蛋壳总厚度和有效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鸭蛋壳有效层比例显著高于鸡蛋壳(P<0.001)。乳突结构中,鸭蛋壳的乳突密度、B型和A型乳突、乳突的霰石、袖口和凹陷结构的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鸭蛋壳乳突的帽子结构、汇流程度、早期融合、晚期融合的评分及乳突结构的总评分显著低于鸡蛋壳(P<0.05),表明鸡蛋壳较鸭蛋壳有较为频繁的乳突结构变异,鸭蛋壳帽子结构上沟壑状痕迹较鸡蛋壳更为深刻清晰,具有较为广泛的早期融合,乳突层与壳膜纤维间的结合更致密。鸭蛋壳中磷、铜和锰的含量更高(P<0.05),但镁和基质蛋白含量较低(P<0.001),钙和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鸡蛋和鸭蛋具有相似的力学特性和超微结构,蛋壳比例、钙化层厚度、蛋壳中钙和锌的含量无差异。与鸡蛋壳相比,鸭蛋蛋壳力学特性较好,蛋壳强度和韧性较高,主要与鸭蛋壳具有较致密的超微结构和乳突结构有关,鸭蛋壳的有效厚度高、乳突排列更平整,具有较为广泛的早期融合,相邻乳突单元间致密性更好;蛋壳组分中磷、铜和锰含量高,镁和基质蛋白含量低。可通过调控蛋壳矿物元素及基质蛋白含量,影响蛋壳形成过程尤其是乳突和栅栏层中碳酸钙的沉积,增加蛋壳有效层的厚度,改善乳突层结构,从而改善鸭蛋的蛋壳品质。  相似文献   

14.
1982~2008年广西春大豆良种区域试验综合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1982~2008年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广西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对参试单位及人员、小区设计、考种、测产、产量分析等的要求,并对第一至第九周期的区域试验评比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鉴定了60个春大豆品种,评选出柳豆1号、桂春1号等35个优良品种,其中桂早1号(8901)、桂早2号(199)、桂春1号(桂313)、桂春2号(桂292)、桂春3号(桂4-228)等14个品种先后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结论】通过区域试验的一些品种已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优良品种的推广加速了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广西大豆育种工作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海兰褐蛋鸡产蛋高峰至后期(31—80周龄)鸡蛋表观指标、物理属性和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探究产蛋后期蛋壳品质下降的关键时期及蛋壳结构与组成的变化,为产蛋后期蛋壳品质的调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84只30周龄健康的海兰褐蛋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7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试验期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自由采食、饮水,饲养50周。分别于31、36、41、46、50、55、60、65、70、75和80周龄时,每重复每天采集3枚鸡蛋,连续采集3d。所有鸡蛋样品均检测表观指标、物理属性和力学特性。选择31、41、50、60、70和80周龄组蛋壳,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蛋壳横截面和内表面的超微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仪检测蛋壳晶体结构,灼烧法检测蛋壳有机物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壳总蛋白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蛋壳钙和磷含量。【结果】(1)31—80周龄蛋重、长径和蛋壳面积线性增加(P<0.01);蛋壳重、蛋壳比例、蛋壳厚度和蛋壳指数随蛋鸡周龄先增加后降低(P<0.05);50周龄后蛋壳强度和蛋壳韧性较31周龄显著降低,65—80周龄各周龄均显著低于之前各采样时间点(P<0.05)。(2)蛋壳品质主成分载荷分析中,在第一主成分(PC1)中,蛋壳强度、蛋壳比例、蛋壳韧性和蛋壳指数的载荷值高,而第二主成分(PC2)中,蛋壳重、蛋壳厚度和蛋壳面积的载荷值高;根据产蛋期蛋壳物理属性和力学特性变化,可划分为31—50和55—80周龄2个阶段,后者还可划分为55—60周龄和65—80周龄2个阶段。(3)70和80周龄蛋壳乳突厚度和比例显著低于31—60周龄各组(P<0.05);乳突密度显著低于31周龄组蛋壳(P<0.05)。(4)随蛋鸡周龄增加,蛋壳晶体大小无显著变化(P>0.05)。(5)蛋壳有机物和总蛋白含量、单位蛋壳面积含量和每枚蛋壳含量均无显著变化;每枚蛋壳钙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70和80周龄单位蛋壳面积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60、70和80周龄蛋壳磷百分含量显著低于之前各周龄组(P<0.05),而每枚蛋壳磷含量和单位蛋壳面积磷含量显著低于31周龄组(P<0.05)。(6)蛋壳力学特性与钙化层厚度、有效层厚度、乳突密度、有效层比例、单位蛋壳面积钙含量、磷百分含量、每枚蛋壳磷含量和单位蛋壳面积磷含量均显著正相关(P<0.05),与乳突比例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根据蛋壳物理属性和力学特性变化,海兰褐蛋鸡产蛋期可划分为31—50周龄和55—80周龄2个阶段,65周龄后蛋壳力学特性下降尤为明显;超微结构层厚度和比例的变化可能导致了产蛋期蛋壳力学特性的下降;60—80周龄蛋壳力学特性降低可能与蛋壳磷含量下降有关,乳突层结构异常和蛋壳面积增大导致的单位蛋壳面积钙含量下降加剧了70—80周龄蛋壳力学特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982~2008年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广西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对参试单位及人员、小区设计、考种、测产、产量分析等的要求,并对第一至第九周期的区域试验评比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鉴定了60个春大豆品种,评选出柳豆1号、桂春1号等35个优良品种,其中桂早1号(8901)、桂早2号(199)、桂春1号(桂313)、桂春2号(桂292)、桂春3号(桂4-228)等14个品种先后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结论】通过区域试验的一些品种已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优良品种的推广加速了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广西大豆育种工作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绿壳蛋深受消费者喜爱,蛋壳绿色的深浅在市场上是影响绿壳蛋定价销售的重要参考指标。绿壳蛋的形成受多基因共同调控,蛋壳绿色深浅不一,其分子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对赤水乌骨鸡蛋壳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挖掘其调控绿壳蛋蛋壳颜色深浅的候选基因以及关键信号通路,探究影响蛋壳颜色遗传性,以期发展绿壳蛋的选种选育和提高经济效益。【目的】探讨赤水乌骨鸡的遗传基础,并通过SLCO1B3基因分型对其进行鉴定和筛选,以期通过分子标记在青壳鸡育种规划中提供新的见解,并在后期的选择策略中帮助控制和提高赤水乌骨鸡蛋壳品质的同质性。【方法】以纯系的280日龄赤水乌骨鸡为研究对象,屠宰产浅绿色蛋(QL)和深绿色蛋(SL)的母鸡各3只,采集蛋壳腺以RNA-seq技术检测分析,筛选与蛋壳颜色密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对这些DE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与蛋壳颜色相关的6个候选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以验证转录组数据可靠性。【结果】在深绿组与浅绿组中共筛选到93个显著DEGs,有59个基因在深绿组中显著上调,34个显著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层次分析法初选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优良单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从大量杂种F1代植株中筛选出符合单头切花菊育种目标优良单株的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以株型、株高、茎的曲直性、茎粗、节间长度、叶片长、叶片宽、托叶大小、叶的硬度、花径大小、花型、花色、花梗长、花梗粗、舌状花数共15个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确定不同性状对品种选择的权重影响,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系统。【结果】运用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对587个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212个花型饱满,花色纯正,花径较大,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建立了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初选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从大量杂种后代中初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9.
张成敏  武侠  才秀华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0):3509-3515
 【目的】卵寄生真菌厚垣普奇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产生的几丁质酶对定居性根结类和胞囊类线虫的卵壳消解起重要促进作用。线虫卵寄生真菌产生几丁质酶的特性是评价食线虫真菌生物防治潜力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方法】利用NAG法和pNP法分别测定7株不同来源厚垣普奇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几丁质酶的降解酶系和外切酶活性。【结果】7个菌株都能够产生外切酶,其中QNAV97-2、NRRL13094、CFCC84963和 CFCC80919菌株能够产生几丁质降解酶系,几丁质酶活性染色检测分别有2条和4条具有几丁质酶活性的蛋白谱带,其中CFCC80919和QNAV97-2分别产生的38.9 kD和39.8 kD几丁质酶可能是已知的CHI43几丁质酶。具有几丁质降解酶活性的4个厚垣普奇尼亚菌对根结线虫的卵孵化抑制率为40.32%~55.15%,未测定出几丁质降解酶活性的3个菌株对根结线虫的卵孵化抑制率不足20%。显微观察处理的南方根结线虫卵壳变形和破坏。【结论】厚垣普奇尼亚菌系产生的几丁质酶能够消解南方根结线虫卵壳,特别是胚前发育期未成熟卵,抑制卵孵化或杀死卵,且在消解卵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厚垣普奇尼亚菌的几丁质酶活性水平可能是造成该类菌杀线活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瓜果实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果实性状对黄瓜的商品性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对黄瓜果实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其遗传机制,为黄瓜果实性状改良以及高产、稳产育种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同时也可为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华北保护地类型黄瓜材料9930和欧洲温室类型黄瓜材料9110Gt为亲本构建的遗传图谱,结合不同年份、不同季节4次表型鉴定数据,采用MapQTL4.0软件对12个黄瓜果实相关性状进行多座位QTL模型(MQM)检测。【结果】检测到与8个商品瓜性状相关的QTLs 18个:瓜长Fl(3个)、把长Fsl(1个)、瓜粗Fd(1个)、瓜长/把长Lsr(5个)、瓜长/瓜粗Ldr(1个)、刺色Fsc(4个)、刺密度Fsd(1个)、果瘤大小Fws(2个);与4个种瓜性状(种瓜长Sfl、种瓜粗Sfd、种瓜重Sfw、种瓜果皮颜色Sfc)相关的QTLs 14个。其中表型贡献率≥10.0%的主效QTL有27个,占QTL总数的84.4%,这些QTL大都分布在Chr.5和Chr.6上。各QTLs的LOD值在3.53—42.21,可解释8.4%—73.1%的表型变异。【结论】本研究检测到与12个黄瓜果实性状相关的QTL共32个,其中刺色和果瘤大小2个性状在2006—2009年春秋两季均检测到主效QTL位点,并获得紧密连锁的特异标记 (SSR02697、SSR19256、SSR15818、SSR06003、SSR00116、SSR05321、SSR00004、SSR02309),可用于基因精细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