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肉牛产肉性能的重要方式,而杂交组合筛选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方法]本试验选择10-12月龄利杂牛(利木辛♂×秦川牛♀)、西杂牛(西门塔尔♂×秦川牛♀)、南杂牛(南德温♂×秦川牛♀)、秦川牛和秦杂牛(秦川牛♂×本地牛♀)5组共26头牛集中肥育12个月后屠宰,比较分析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生长速度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利杂牛和西杂牛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76Kg和0.78Kg,高于其它杂种牛和秦川牛但无显著差异(P0.05)。利杂牛育肥12个月后体高和体斜长显著高于西杂牛,腿臀围显著高于秦川牛(P0.05)。利杂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61.1%和44.4%,在5组肥育牛中最高。秦杂牛骨肉比显著低于利杂和南杂牛,南杂牛胴体产肉率显著低于秦川牛(P0.05)。5组杂种肉牛胴体产出的高档肉比例无显著差异,而利杂牛、西杂牛优质肉比例最高且显著高于秦杂牛。[结论]综合分析表明,利木辛为父本、秦川牛为母本的利杂牛产肉性能相对最好,可作为较优杂交组合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
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肉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经标准化育肥、年龄为24月龄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5头进行屠宰及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并对里脊、西冷、眼肉、上脑、臀肉、胸肉、黄瓜条、牛腩、肋条肉、牛前10个部位取样进行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8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日增重、屠宰率、产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生产性能较传统秦川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经过标准化育肥,24月龄时已具备良好的肉用生产性能,达到国际优质肉牛品种标准;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胴体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差别较大,通过对其10个部位牛肉品质评定,西冷、上脑、里脊、眼肉为高档肉,肋条肉、臀肉、黄瓜条为中档肉,牛腩、胸肉、牛前为低档肉。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地区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对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的育肥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月龄组利杂牛的日增重、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相同年龄下,利杂牛的体重、体高、十字部高、胸围、管围等指标大于固原秦川牛(P<0.05或P<0.01)。18月龄组利杂牛140 d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  相似文献   

4.
波杂肉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同等饲养条件下的6月龄、周岁及成年波杂肉羊各8只(公母各半),对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和性别对波杂肉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周岁羊和成年羊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相当,显著高于6月龄羊(P<0.05),屠宰率在3个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对屠宰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均无明显影响(P>0.05)。肉质方面,成年羊的肉色、嫩度极显著高于6月龄羔羊(P<0.01),但周岁内无显著性变化(P>0.05);失水率在周岁内变化很大,随年龄的增加显著减少,但周岁羊与成年羊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增加趋势(P<0.01);其它理化指标在3个年龄组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母羊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公羊、周岁内公羊熟肉率显著高于母羊外,其它指标在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夏南横交牛与南阳牛肉用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0头18月龄左右未经育肥的夏南横交牛(含外血50.0%的3头,37.5%的4头,25.0%的3头)进行了屠宰试验,试验结果:屠宰率60.13%,净肉率48.84%,胴体产肉率82.63%,眼肌面积117.7cm^2,熟肉率58.66%,肌肉剪切力值2.61,肉骨比4.81:1,优质肉切块率38.37%,高档牛肉率为14.35%。与未经育肥的南阳牛相比,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7.93%和5.24%。表明:夏南横交牛产肉性能优于南阳牛,可用于生产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6.
早胜牛肉用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18月龄早胜牛公牛6头,24月龄母牛4头屠宰,测定产肉性能,观察其产肉性能提高状况和了解不同性别的产肉特点。结果表明,18月龄公牛除屠宰率和净肉率与1982年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外,胴体重、净肉重、胴体产肉率、肉骨比、肉脂比和眼肌面积测定结果均极显著(P>0.01)高于1982年测定结果。另外虽然公牛月龄小于母牛6个月,但净肉率、肉脂比和眼肌面积测定结果均显著地高于母牛,同时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母牛。  相似文献   

7.
对西本(西门塔尔×沿河本地黄牛)F1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西本F1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同龄的本地黄牛(P<0.01)。在自然放牧条件下,18月龄西本F1公牛体重达238.62±15.26 kg,比同龄的本地黄牛高52.57%;经对3头18月龄西本F1公牛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率为56.86%,净肉率为47.37%,肉骨比为4.99:1,胴体产肉率为83.32%,与同龄的本地黄牛(3头公牛)相比,屠宰率、净肉率分别高7.58%、6.35%,说明西本F1牛肉用性能优于本地黄牛,适宜发展优质肉牛生产。  相似文献   

8.
德西黄三元杂交幼牛产肉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的6头德西黄三元杂交牛11-12月龄育肥牛的产肉性能进行测定。其结果:育肥期末体重、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分别是322.67kg、1101.85g、55.33%、45.09%、81.47%、5.09、75.9cm^2。表明该三元杂交组合的肉用性能良好,比二元杂交的西黄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西杂肉牛屠宰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头15~18月龄的西杂牛和2头24月龄的本地黄牛进行屠宰试验。西杂牛平均屠宰率56.7%,净肉率47.8%;当地黄牛屠宰率与净肉率分别为50.1%和39.1%,西杂组比黄牛组分别高6.6%和8.7%。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青海省引进夏洛莱牛的育肥效果、屠宰性状和肉质品质,评估夏洛莱牛在青海省推广及杂交利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青海锦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了引进6月龄夏洛莱牛与本地自繁6月龄西门塔尔牛的育肥对比试验,最后对15月龄夏洛莱牛和本地西门塔尔牛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分析其屠宰性能、胴体和肉质品质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夏洛莱牛在青海西宁育肥后可达到屠宰率57.80%,净肉率46.40%,胴体产肉率80.30%,肉骨比4.23,各项指标均优于本地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脂肪酸含量分别为7.96%和3.29%,与本地西门塔尔牛无显著差异。[结论]综上所述,夏洛莱牛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其肉质营养水平与本地西门塔尔牛接近,因此,夏洛莱牛适合在本地育肥并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7头利延杂交一代牛的短期快速肥育和屠宰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利延杂交一代牛肥育性能和产肉性能。17个月龄的青年改良牛肥育128天,日喂精料2.5~3.5kg,肥育期日增重1079±177g,屠宰率61.4%,净肉率51.61%,胴体产肉率83.97%,骨肉比1:4.97,脂肉比1:28.22,眼肌面积120.5cm~2,饲料报酬1:2.85;29个月龄的成年改良牛肥育56天,日喂精料4~4.5kg,肥育期日增重796.6±120g,屠宰率63.75%,净肉率51.75%,胴体产肉率81.51%,骨肉比1:4.24,脂肉比1:27.01,眼肌面积108.8cm~2,饲料报酬1:5.38。研究结果表明,利延杂交一代牛的肥育性能良好,产内性能达到了国内外同类试验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适合贵州肉牛产业发展的杂交模式,本研究以关岭牛为对照组,西本杂、利西本、安西本为试验组进行了育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西本的增重最高,依次为安西本、西本杂、关岭牛。利西本和安西本2种三元杂交牛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西本杂(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西本杂则显著高于关岭牛(P0.05)。利西本和安西本2组三元杂交牛的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显著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但屠宰率、净肉率以及肉骨比数值略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和关岭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达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 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物质含量在30.03%~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月龄组的对比肥育和屠宰测定结果,说明渤海黑牛公、阉牛的适宜肥育期为14—24月龄。在14—18月龄期间,在中等营养水平下,经120天短期肥育,渤海黑牛平均日增重迭1kg左右;每kg增重需TDN5.64kg,ME20.44Mcal、DCP747.60克,优亍其他各年龄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分别达58.95%、51.12%、86.71%,与其它各月龄组差异不显著;眼肌面积、脂肉比、骨肉比、经济效益显著大于其他各年龄组。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达95.11%,其中必需氨基酸(不含色氯酸)40.85%,与秦川牛和日本和牛相近。从公、阉牛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牛肉可食部分对比分析,公牛优于阉牛。同时可看出,渤海黑牛骨量较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江西3个地方品种水牛肉用性能和牛肉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结果为:3个品种的屠宰率、眼肌面积、腰部脂肪厚、肉骨比、骨率、粗蛋白、干物质、灰分、粗脂肪、Mn含量和S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鄱阳湖水牛的胴体重、净肉重、胴体产肉率、Fe含量、Zn含量较高,显著高于信丰山地水牛(p<0.0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的育肥及屠宰性能,实验选择5月龄、体重150~200kg的健康公牛15头,其中荷斯坦公牛、西×荷杂种一代公牛(简称西荷杂种牛)、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各5头,育肥372 d后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德系西门塔尔与西荷杂种牛的全期增重、胴体重、净肉重显著高于荷斯坦(P0.05);西荷杂种牛屠宰率、皮率显著高于荷斯坦(P0.05),而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则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德系西门塔与西荷杂种牛净肉率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P0.01);德系西门塔尔的肉骨比显著高于荷斯坦(P0.05);德系西门塔尔、西荷杂种牛与荷斯坦三者皮厚之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且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差异极显著(P0.01);德系西门塔尔牛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除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和皮厚外,其余生长、胴体性状各指标杂种优势率均为正值;除肉的pH、系水力外,其余肉质性状杂种优势率为负值。由此可见,西荷杂种一代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较其母本品种荷斯坦牛有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前期营养水平对羔羊两阶段育肥效果的影响。选用蒙古羔羊(羯羊)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中等受限组(RG1和RG2)和严重受限组(RG3)4个处理组。进行营养限制期60 d 和补偿期90 d 的羔羊生长育肥试验。限制期4个组日粮对应能量(ME)、氮(CP)水平分别为10.88、10.88、9.41、8.62 MJ/kg和15%、10%、10%、5.7%。补偿期各组饲喂同一能氮水平日粮(ME:9.75 MJ/kg;CP:12%)。研究羔羊在限制期和补偿期体重、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和GR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限制期结束时,CG组羔羊的体重显著高于RG1和RG2组(P<0.05),极显著高于RG3组(P<0.01),CG组羔羊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和GR值明显高于受限组。补偿期结束时,RG3组羔羊日增重显著高于CG组(P<0.05),受限组羔羊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和胴体产肉率有逐渐接近CG组的趋势,且4个组羔羊的眼肌面积和GR值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蒙古羔羊在限制期受到日粮中不同能氮水平限制后,经过补偿期后体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而且日粮中蛋白质的限制比能量的限制对补偿生长的负影响更大。在限制期蛋白质的限制影响羔羊的产肉性能较明显,补偿期能量的补充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皮埃蒙特、利木赞牛三元杂交组合幼牛产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皮埃蒙特公牛×西黄杂种母牛 (西门塔尔公牛×当地黄牛 ,下简称皮西黄 )、利木赞公牛×西黄杂种母牛 (下简称利西黄 )两组合的三元杂交种幼牛肉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组合肉性良好。 9月龄体重分别达 2 88.4kg和 2 5 9k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达 879.4g和 846.1 g。皮西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熟肉率分别为 5 8.2 5 %、47.5 0 %、81 .94%和 65 .4% ,利西黄分别为 5 5 .33%、45 .67%、82 .0 9%和 67%。皮西黄肉骨比、肉脂比、胴体优质切块比例和眼肌面积分别为4.5 5、1 0 .86、35 .1 2 %和 73.70 cm2 ;利西黄分别为 4.61、1 0 .2 3、33.38%和 63.1 0 cm2 。皮西黄产肉性能强于利西黄。  相似文献   

19.
对 14~ 17月龄 12头西杂牛一代公牛和 12头哈萨克公牛进行 12 0天的育肥 ,西杂一代公牛平均日增重 986 5g±12 0 4 5 g ,屠宰率 5 5 2 %,净肉率 44 2 %;哈萨克公牛日增重 498 2 g± 96 3 0g ,屠宰率 46 5 %,净肉率 3 6 4 %。西杂一代公牛比哈萨克公牛日增重提高 98 0 %,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 8 7和 7 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不同月龄杂交肉牛肥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不同月龄杂交肉用牛的育肥效果.[方法]本试验选择20~21月龄、25~26月龄左右(体重分别为300 kg、350 kg左右)的西杂牛各25头.以玉米青贮秸秆和酒糟为基础粗料,经过3个月的短期集中肥育,研究杂种肉牛肥育效果与牛只不同月龄的关系,近而分析屠宰性能上的效应.[[结论] 果]表明: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剪切值20~21月龄牛﹤25~26月龄牛,眼肌面积、熟肉率20~21月龄牛﹥25~26月龄牛.各项屠宰指标有一定差异.选择2岁以内的架子牛,不仅肉质好,屠宰率高,而且节省饲料,缩短生产周期,显著提高肉牛的经济效益34%.[结论]肉牛育肥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