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学不应忽视对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蔡祖聪  黄新琦 《土壤学报》2016,53(2):305-310
随着集约化种植程度的提高,管理不善、单一作物连续种植、秸秆还田等因素导致的土传病害日益严重,使作物高产对农药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农产品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但是,我国当前土壤学几乎忽视了这一土壤学范畴的研究领域。土传植物病原微生物功能明确,是研究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生长、土传病原微生物与拮抗微生物等关系的理想研究对象。土壤学在揭示土传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控制土传病原微生物数量、发挥拮抗微生物的作用、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深入认识土传病原微生物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是防控作物土传病原微生物生长,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基础。解决当前严重的作物土传病害不仅是土壤学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可以极大地推动土壤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调控及高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壤连作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病原微生物富集、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微生物从细菌主导型向真菌主导型转化,使病原菌更容易侵染植物而引发植物的各种土传病害。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以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从而可以起到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本文围绕连作引起的土壤中各大类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以及连作土壤施用微生物有机肥修复后其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通过与传统技术比较,介绍了454高通量测序研究方法的优越性,指出了其在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ASP.NET技术建立了一个在Internet中实现查询观赏植物病害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并对其系统结构和功能设计进行了阐述。该系统可用于网上查询各种观赏植物病害的名称、病害发生症状、病原特征、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信息。  相似文献   

4.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是生姜的常见病害。近年来,姜瘟发生较重,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认识姜瘟并掌握其发生规律的同时,进行及时有效防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南冬季西瓜大田生产,以毁灭性病害西瓜枯萎病、西瓜青枯病和西瓜病毒病,使用化学药剂量最多的地上部病害西瓜叶枯病、西瓜蔓枯病、西瓜炭疽病、西瓜疫病和西瓜细菌性角斑病,西瓜地下根结线虫病为调查对象,对上述海南省冬季西瓜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侵染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减少毁灭性的病害发病率和叶部病害田间用药次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西瓜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了解广西兰花上发生的真菌性病害,笔者调查了广西各兰花种植区发生的病原真菌种类,介绍了发生最严重的3种病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柑橘溃疡病是井冈蜜柚产区主要病害之一,也是柑橘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为国内外检疫性病害,具有比较广的分布范围。基于此,评价试验药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井冈蜜柚溃疡病的防治效果、适宜用量及安全性等,为大面积开展柑橘溃疡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瘟是水稻3大病害之一,会对农民的增收造成影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阔,一旦稻瘟得不到控制,可能会造成区域性的绝产,甚至影响其他行业。基于此,结合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蝗虫灾害日益猖獗,给农业生产种植造成了较大为害。基于此,概括了我国蝗灾发生的状况,指出其具体特点,同时探讨了防治蝗虫的相关病原微生物,如蝗虫微孢子、蝗虫病毒以及蝗虫病原真菌等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0.
在永胜县内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4个乡镇作为试验点,调查穗颈瘟发生的危害,计算出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发病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为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施用基肥和追肥的方法,结合Biolog技术,分析了不同有机肥配合施用对番茄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有机肥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机理及意义。结果显示,有机肥的施用对大田番茄青枯病、枯萎病、茎基腐病等3种土传病害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粉状有机肥和液体有机肥配合施用时防病效果最显著;有机肥的施用还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和Shannon index与作物发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施肥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传病害的防治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广西相思树病害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6种外来相思(马占相思、直干相思、纹荚相思、厚荚相思、杂交相思和黑木相思)的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主要病害有4种,次要病害3种,并提出防治方法。相思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马占相思、直干相思、纹荚相思、厚荚相思和杂交相思的叶状柄上只产生病原菌的无性阶段,而在厚荚相思叶状柄上可同时出现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相思白粉病病原为白粉菌(Oidi-umsp.),为害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杂交相思的叶状柄和嫩枝,其中杂交相思白粉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发病期多在3~5月;黑木相思叶状柄尖枯病病原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马占相思心腐病,主要发生在树干基部,造成木材的大量损失,病原尚未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置固定测报监测点和线路踏查,查明八步区速生桉林业有害生物害26种,其中主要病害6种,次要病害3种,真菌病害病原隶属4目4科,8种;细菌病害病原1目1科1种;主要害虫8种,次要害虫9种,隶属于6目12科17种。分析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害发生特点,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物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土传病害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根际是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窗口,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键微域,也是土传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在宏基因组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了解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病害互作关系,有利于从微生物种群、功能代谢和抑病物质等研究找出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机制关系,探讨了土传病原真菌致害机理,并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土传真菌病害发生严重,很多是由不同病原菌复合侵染的结果,其致害机理较为复杂。定向优化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提升植物根际微生态抗性,是防控土传病害途径之一,应加以重视。现有研究多偏向根际促生微生物,而忽视了根际有害细菌与病害发生和作物生长的关系。今后的研究应系统评估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归类土传真菌病原菌类型、深入研究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理以及研发土传真菌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水稻病害。又称白叶瘟、地火烧、茅草瘟等。水稻白叶枯病于1884年首先在日本发现.目前已遍及世界各主要产稻区。此病在黑龙江省属检疫性病害.因此.不要盲目从水稻白叶枯病病区引种。水稻受害后,叶片枯萎,严重妨碍光合作用,致使不实粒增加.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50%。  相似文献   

16.
徐亚玲 《南方农业》2008,2(3):39-42
温室生态系统是人为创造的适合作物生长的独特生态环境.这种人为环境条件同时适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危害,因而温室内病害的发生往往较露地更为严重.根据都匀地区温室生态系统中蔬菜病害的调查,分析发病原因,从而制定温室蔬菜病害无公害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柑橘青苔病是一种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病害。研究发现在潮湿多雨及管理水平落后的果园,柑橘青苔病易发生,其病原可能是藻类与真菌等多种生物,生产中多采用化学防治。综述柑橘青苔病发生规律、病原特征、对柑橘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研究进展,总结柑橘青苔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8.
选用75%三环唑WP三种施药量(300、375、450 g/hm2)进行防治水稻叶瘟、穗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5%三环唑WP用于防治水稻叶瘟、穗瘟效果明显。用量在300、375、450 g/hm2时,防治叶瘟效果达到71.48%、77.98%、82.26%,防治穗瘟(施药两次)效果达到74.24%、82.4%、87.2%。  相似文献   

19.
核桃褐斑病是一种重要的核桃叶部病害,该病由核桃日规壳(Gnomonia leptostyla)引起,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常常导致重要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核桃褐斑病的病害特征、病害的侵染循环、防治措施及病原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以期为核桃褐斑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析植物根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综述了根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相互影响以及根际微生物作用几方面内容。根分泌物作用于周围环境产生根际效应,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种群组成,不同抗性品种根分泌物对病原微生物表现出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而根际微生物又会对根分泌物起到修饰限制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改变根分泌物的数量、组成。根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此外,根际微生物在植物养分转化与吸收、病虫草害控制、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