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 17世纪从印度尼西亚传入日本的长崎 ,真正进入大面积栽培是 19世纪末 ,明治政府在北海道推行欧洲型农业 ,马铃薯才在北海道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定居下未。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 ,由于淀粉作为国际商品输出 ,淀粉原料需求量、栽培面积急剧增加 ,从而确立了北海道在日本的主产地地位。长崎县和鹿儿岛等是继北海道之后 ,马铃薯栽培面积比较集中的地区 ,其它地区只有零星种植。1 生产现状在世界范围内 ,日本马铃薯的生产水平比较高 ,1997年其平均公顷收获量达 33t ,北海道超过 4 0t ,具有世界最高产量水平 ,在亚洲居首位。作为主产区…  相似文献   

2.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1chinhe)是日本大豆的重要病害,大部分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和危害。特别是日本东北地方严重,约有50%的大豆遭受危害。大豆孢囊线虫(以下简称线虫)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北海道、东北、关东、东山、北陆等地方,即日本中部以北的火山灰土壤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带。线虫在北海道一年发生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金线虫原产于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脉 ,与马铃薯共同进化 ,19世纪初爱尔兰发生马铃薯饥荒后 ,欧洲开始大量引进优良、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 ,马铃薯金线虫的孢囊随土壤粘附在马铃薯种薯上 ,一同传入欧洲 ,再从欧洲传到世界其他地区。马铃薯金线虫在我国尚无分布 ,马铃薯金线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 ,并且是中俄 (中方提出 )、中罗、中南、中匈、中蒙植检植保双边协定规定的检疫性线虫病害。1 分类地位线虫纲 (Nematoda) ,垫刃目 (Tylenchida) ,异皮线虫科 (Heteroderidae) ,球孢囊…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粉痂病(Spongpora bterranea(Wollr.)Lagerh.)自1954年9月在北海道开始发现以来,在各马铃薯栽培地区均有发生。日本本州高寒地的马铃薯栽培制度与北海道基本相同,每年都有发生。造成危害。目前对本病的防治除轮作外尚无好方法。为此,我们以防治为目的,调查了本病在本州高寒地的发生生态,对利用根毛感染检验病土的方法作了尝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抗线虫病育种马铃薯孢囊线虫(Globoderarestochiensis)于1963年在乌克兰被发现。其病害的自然分布区与1980年比较,1992年扩大了10.5倍,而与1975年比较,扩大了34.5倍,这一事实表明了马铃薯孢囊线虫病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冯延江 《中国马铃薯》2002,16(5):302-303
1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传播 1.1病原菌的基本特征特性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疫霉属(Phytophthora),而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是由于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的侵染所致.病原菌在形态上分为菌丝、孢囊梗、孢子囊、游动孢子等.马铃薯叶背面的白色霉轮就是从气孔长出来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白色,无隔膜.孢子囊卵圆形,呈乳头突起,它是病菌的繁殖器官,条件适宜时,每个孢子囊能产生6~12个游动孢子.  相似文献   

7.
<正> 日本北海道盛产马铃薯,特别是根钏(根室和钏路)地区气候冷凉,很适合马铃薯生长,被指定为日本马铃薯育种基地,主要由根钏农业试验场承担。 1 育种目标育种目标是品质好,产量高,耐病虫害。各项目标规定的详细且明确,现将品质目标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1 自然条件北海道位于日本北部、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势西高东低。植物生育期为5~9月,常年积温2200℃~2600℃、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2100~2300毫米。常年日照800~1000小时,内陆地区无霜区135天,道南沿海地区无霜180天左右。马铃薯年种植面积7.71万公顷,产量30.64亿公斤。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的特性与应用高产性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马铃薯作为作物的最大特性是高产、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强。这两种特性促使它成为产量近3亿吨的大作物。1989年全国平均产量30.6吨/公顷,分别相当于1879、1888、1957年的9倍、5倍和2倍。1989年北海道的产量是37.5吨/公顷,纲走地区平均高达44.6吨/公顷(1987年47.5吨/公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传入日本较甘薯为早。在1938年没有正式育成新品种之前。日本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多为从国外引入的。这些品种的名称或沿用欧美的原有名称。或命以适当的别名。1901年到1912年在北海道受奖品种中就有从美国引入的早玫瑰、艾普隆、美国大白、雪片、长白、晚熟白和早熟白等。再以九州为例,1878年由长崎港引入了长崎赤,从口之津港  相似文献   

11.
<正> 1986年11月至1987年8月,笔者对日本北海道等地马铃薯生产、科研、贮藏、加工等进行了全面考察学习。现就日本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简介如下:日本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是从1938年开始建立,由国家投资作为道、府、县的财  相似文献   

12.
为给小麦孢囊线虫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对苏皖鲁豫接壤地区30块田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这些地区麦田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及线虫群体之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采集的30份样品中都能检测到孢囊线虫,孢囊密度为每100g土壤1~80个。进一步对30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区PCR扩增、测序,对其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30个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1%~100%,与已报道的中国菌株(AY148382,EU106175)、澳大利亚菌株(AY148395)和俄罗斯菌株(AY148351)群体的进化关系最为接近,且位于进化树的同一个分枝,都属于禾谷孢囊线虫Avenae组。  相似文献   

13.
小豆落叶病的生态和防治小林,喜六1970年在北海道十胜地区小豆落叶病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4000公顷,约占十胜地区小豆种植总面积的66%。成田等(1971)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从褐病变部位培养出灰褐色~灰白色的缓慢生长的菌丛,以接种试验证明了为该病的...  相似文献   

14.
<正> 1986年11月至1987年8月,我们对日本北海道马铃薯生产、科研、贮藏和加工等进行了全面地考察和学习。现就考察和学习中受到的启发,结合内蒙古马铃薯生产的具体情况,讨论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马苓薯细菌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栽培。我国马铃薯栽培已有4 0 0年的历史 ,近 5 0年来 ,随着中国人民对马铃薯的重视 ,马铃薯栽培面积大幅增长 ,全国每个省(区 )都有马铃薯的栽培。但马铃薯分布情况以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为多 ,是中国马铃薯重点产区。黑龙江省属气候稍寒冷的温带地区 ,气候凉爽 ,气温较低 ,正适合马铃薯细菌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为了摸清马铃薯细菌病害在我省的发生和分布情况 ,从 2 0 0 1~ 2 0 0 2年 ,我们利用两年时间对黑龙江省境内的马铃薯细菌病害进行了调查。1 调查方法1 1 …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2009年陕西榆林中国马铃薯大会纪要精神,经大会组委会研究决定,201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马铃薯大会暨贵州马铃薯文化节)将于2010年5月27-3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中国马铃薯大会的主题是"马铃薯产业与东盟一体化",贵州马铃薯文化节的主题是"多彩贵州·神奇薯业"。会议将就我国马铃薯科研、生产、加工和马铃薯在解决粮食安全、营养  相似文献   

17.
湖南水稻主推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旱稻孢囊线虫是一种水稻上重要的病原线虫。筛选抗虫种质资源对抗病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方法】通过室内二龄幼虫接种和田间自然病圃鉴定,以单株平均孢囊数、相对抗病指数和繁殖系数法评价了湖南省51个主推的水稻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结果】在供试水稻品种中未发现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室内接种条件下,在24个中稻品种中,依据单株平均孢囊数评价,仅广两优2010表现为抗;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广两优2010、准两优527、广两优1128 3个品种为抗;在27个晚稻品种中,依据单株平均孢囊数评价,盛泰优9712、准两优608、农香优204、岳优9264、岳优3700、中浙优1号、岳优27、湘晚糯1号、贺优50、Y两优9918共10个品种为抗;而依据相对抗病指数评价,湘晚糯1号、贺优50、Y两优9918表现为中感。在田间自然病圃条件下,依据繁殖系数Pf/Pi评价,筛选出9个晚稻抗性品种,鉴定结果与室内接种相对抗病指数法基本一致。【结论】室内接种相对抗病指数法可以作为评价水稻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2009年陕西榆林中国马铃薯大会纪要精神,经大会组委会研究决定,201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马铃薯大会暨贵州马铃薯文化节)将于2010年5月27~3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中国马铃薯大会的主题是"马铃薯产业与东盟一体化",贵州马铃薯文化节的主题是"多彩贵州.神奇薯业"。会议将就我国马铃薯科研、生产、加工和马铃薯在解决粮食安全、营养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大豆抗孢囊线虫育种的抗源利用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豆孢囊线虫病 ,又称大豆黄萎病 ,俗称“火龙秧子”。病原是土壤中的大豆孢囊线虫 ,它侵入、寄生在大豆根系 ,一般发病减产 30 %左右 ,严重地减产 50 %以上。孢囊在土壤中可保持生活力 3~ 5年以上 ,最高达1 0年左右 ,土壤一经线虫污染很难根除。据在黑龙江省调查 :几乎所有的大豆产地都有这种病发生 ,并在迅速蔓延加重 ,严重威胁大豆生产。为稳定和发展大豆生产 ,必须解决大豆孢囊线虫问题。黑龙江省大豆抗孢囊线虫育种起步于“六五”之初 ,进入 90年代陆续育成了“抗线 1”( 1 992 )、“嫩丰 1 5”( 1 994 )、“抗线 2”( 1 995)、“抗线…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美姑县的主要优势作物,2010年美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7800 hm2,总产19.2万t以上,比2009年增加5 100 t以上。为了抓好马铃薯产业开发,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强种植模式创新和推广,在保持大春马铃薯净作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低海拔河谷地区适当挖掘秋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植面积,确保持续增产,大力开展马铃薯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切实抓好技术储备,为马铃薯生产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马铃薯产业开发中,突出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配套技术推广、建立低代种薯串换机制、推广应用适宜品种、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有力地推进了马铃薯产业开发的目标任务,促进了马铃薯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