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果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铁是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对叶绿素的合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果树缺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而表现出"失绿症"。其主要症状是:初期叶色发黄,叶脉保持绿色,在新梢生长初期不太明显,后期幼叶黄化,严重时,枝叶自顶端向下逐级枯死,直接影响产量和果树的寿命。因而,对缺铁果树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防治果树缺铁症的新方法缺铁症是果树生产上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有效的防治对果树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表明,采用以下方法可以治此病:每15kg新鲜马粪与0.5kg废铁屑混合,堆放在背风向阳处,发酵1~2个月,在秋季或春季作基肥施入果树根部,这样就可以补充...  相似文献   

3.
强力树干注射施铁法关地果树缺铁最常见。缺铁症状表现为顶端或枝梢叶片失绿发黄,而叶脉却保持绿色,叶片边缘常出现棕褐色斑块,严重时发生枯梢现象,过去对缺铁果树常用叶面喷洒铁肥或埋瓶施铁肥,但是效果都不理想。近年来,我国从事果树研究的科学工作者,采用强力树...  相似文献   

4.
防治果树黄叶病的新方法郑培祥(承德县林业局,067400)果树黄叶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缺铁病害。发病原因多为果园土壤偏碱,pH值偏高,使土壤中的铁元素变为不溶性铁,果树不能吸收利用而出现黄化症状。笔者采用承德县农业局原种场生产的插床育秧剂,对发生黄叶病...  相似文献   

5.
果树缺铁性黄化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表明,果树缺铁性生理病害在碱性大的土壤里表现严重,导致果树枝梢枯死,生长不良,果实减产甚至绝收。采取改土、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地下水位以及补施铁元素(含Fe EDTA,EDDHA-Fe)等可有效克服缺铁性生理病害,使果树生长充实,结果优良。  相似文献   

6.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介绍了叶绿素荧光分析的基本参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果树栽培、果树逆境生理、果树光合、果实贮藏、果实品质鉴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补铁食品添加剂众所周知,铁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缺铁能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而致贫血,此外,还能引起许多病态反应,尤其对儿童危害更大,它使小儿抵抗力下降,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对儿童智能、发育、运动能力、学习能力及行为都有极大影响。但在目前,缺铁又是当今世...  相似文献   

8.
调查表明 ,果树缺铁性生理病害在碱性大的土壤里表现严重 ,导致果树枝梢枯死 ,生长不良 ,果实减产甚至绝收。采取改土、降低土壤 p 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地下水位以及补施铁元素 (含 Fe EDTA,EDDHA-Fe)等可有效克服缺铁性生理病害 ,使果树生长充实 ,结果优良  相似文献   

9.
《河南林业科技》1993,(4):51-51
<正> 据山东农业大学辛培刚等1991年在济阳县等地山楂、苹果园试验,对果树主干加压注射可补充树体内矿质元素,矫治果树缺铁失绿等症状。和土壤施肥、叶面喷肥比,具有施用元素量少、成本低、速效、持久、肥效利用率高等优点。(1)缺铁黄化的3年生山楂树,萌芽前注射FeSO_4可矫治黄叶病,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树干注射ZWQ-1型果树复壮复绿Ⅱ号,进行了矫治缺铁黄叶病、缺锌小叶病、腐烂病的试验.注射后3 d叶片开始复绿,10~15 d病叶恢复正常,叶绿素含量提高195%;叶面积当年增加47.9%;单果重高68%;可溶性固形物高33%;产量增加99%;注射后180 d腐烂病病斑自行脱落,持效期5~6a.  相似文献   

11.
果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果树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涉及的内容有:果树光合作用的基本特性;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果树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简述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信息窗     
△施肥对沙地樟子松母树开花结实的作用。给沙地樟子松母树林施肥,是提高母树开花结实的一种有效措施。据试验,施草炭和混合氮、磷、钾肥料,能增加沙地樟子松母树雌花的数量,可比对照提高39.2~79.5%,10年左右的母树,每株追施硫酸铵200克、磷肥300克为宜;钾肥对母树开花结实作用不大。母树施肥事先应该进行土壤调查和肥力分析,以便确定合理的施肥种类及数量。 (据《辽宁林业科技》) △果树缺铁症打针可以治愈。果树缺铁黄化失绿是一项难治的生理病害。山西省农科院朱文勇  相似文献   

13.
碱性土壤中的樟树苗木,因缺铁而黄化,成活率低,叶面喷施铁混合液矫治结果并不好,使用铁混合液与腐烂猪粪混合根施,复绿效果最佳,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抗旱、抗寒性均高。  相似文献   

14.
碳素能合果树强健王士运碳能与氧构成二氧化碳进入植物叶片,参与合成有机物,这是众所周知的。此外,碳素物质还能改善果树的生活环境,防治果树病害,促进果树的生长发育。日本有关果树专家认为,在果园中,可以施用有机态碳,也可以施用无机态碳。果树栽植之前,可在每...  相似文献   

15.
《河南林业科技》1992,(2):17-17
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孙楚等1987年在河北省涿鹿果树场梨园(20年生)进行了强力树干注射硫酸亚铁溶液娇治梨树缺铁失绿试验。采用CZ-1型强力树干注射机。  相似文献   

16.
对牡丹江半山区的果农复合经营的果园生态因子和农民经济收入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果农复合生态系统因子动态变化分析、间作农作物种类比较分析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效益和经济效益,它能够有效地改善果园条件,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钾的含量,有利于果树和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改良;果农复合生态经营可分为果树生长初期、果初期、结果盛期三个阶段;适于牡丹江半山区果农复合的最佳模式是在果树行间间作爬类、豆类和蔬菜类,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7.
林木病虫害防治的常规方法有叶面喷药、涂抹刷干、刮病斑病灶后涂药、灌根等等 ,这些方法对有些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不太理想。例如 :果树的黄化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其中地下水位高造成土壤中的碱性增大 ,土壤中铁元素被固定 ,不能被果树吸收是造成果树缺铁而黄化的原因之一 ,这时如果叶面喷施硫酸亚铁 ,对黄化严重的果树来说已不起作用了 ,因为其严重黄化的叶面已不能起到吸收作用。如果这时采用树体静滴输液或注射输液的办法 ,效果较理想。又如 :杨树的毒蛾 (毛毛虫 )及榆树的春尺蠖 (吊死鬼 )的防治 ,在机力可以喷施药物的地方喷施较省事…  相似文献   

18.
果树营养是创造高产、稳产、优质的物质基础。正确的施肥是保证果树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外文献资料认为 ,根据树体状态和叶片分析不仅可以判断果树的缺素症 ,而且能判断树体对肥料成分的吸收利用状态 ,从而探明肥料成份过量或不足程度。果农在生产实践中亦发现叶片发黄缺铁 ,叶片变小缺锌 ,果实缩小缺硼 ,叶黄而早落缺镁 ,树体灰淡失绿缺锰。近年来 ,多数学者认为 ,从叶片的定性观察到叶片的定量分析 ,是当前较成熟的简易的树体营养诊断方法。根据山西省农科院土壤研究所对叶片的分析研究资料 ,山西省大多数果园对常量元素来…  相似文献   

19.
杉木人工林氮素营养的叶绿素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安良  熊文愈 《林业科学》1994,30(4):289-295
1987至1988年在江西省枫树山林场浮东分场设置了代表5、10、20年生杉木林分和好、差立地条件的六块标准地,观测杉木叶绿素、精氨酸和氨态氮含量在不同林龄、立地条件及不同立木级间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动态。生长盛期各林龄之间叶绿素含量相差不大,初期和末期则有明显差异。生长盛期叶绿素含量远高于初期和末期,尤其是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各生育期不同林龄针叶叶绿素含量大多表现为好地高于差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为地上5、10和20年生优势木针叶叶绿素含量分别达2.50,2.24和2.14mg/gf.w。初期和第一、第二生长盛期杉木针叶叶绿素含量与针叶氮素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值分别为0.86、0.76和0.81),这些时期的杉木叶绿素含量可作为评价杉木氮素营养状况的生理指标。良好立地上杉木嫩枝幼叶精氨酸和氨态氮含量均高于差地。第二个生长盛期5、10和20年生优势木针叶精氨酸含量分别达47.55,43.37和29.44mg/100gf.w.,相应差地则分别为28.16,26.42和14.95mg/100gf.w.。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氮素添加对墨西哥柏人工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盱眙6年生墨西哥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试验中设置6个氮素添加水平,探讨不同氮素添加水平对墨西哥柏人工林树高、胸径、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生长初期(4-5月)、速生期(5-7月),氮素添加对墨西哥柏树高、胸径相对生长速率产生显著影响,以N3(72kg/hm~2·a)为最佳施氮量。(2)氮素添加促进了墨西哥柏叶片NSC的转移和消耗。在生长初期(4-5月)、速生期(5-7月),各施肥样地叶片NSC较CK样地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3)施氮肥对墨西哥柏叶片叶绿素合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过量施氮肥会使对植物光合色素合成的促进作用变弱或者产生抑制。因此,适量施氮肥有利于墨西哥柏人工林生长,对其生理特性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